全文4000字,相比《從<潛伏>看國民黨反腐》系列,短了很多。
雖然長文的內容相對豐富,但是閱讀量并不好。
******************************************
最近,央行的一篇論文火了。
原因是其中的一個觀點:東南亞國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
說真的,我也覺得中國的飯桶文科生太多,比如寫這篇論文的諸位。不過,后發國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顯然不是文科生太多,而是另有緣故。中國目前也面臨類似的問題,所有有必要把事情說清楚。
對中等收入陷阱,一直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約定俗成的看法是收入達到一定水平后,這些國家無法進入世界金字塔的上層,是全球剩余價值的提供者,而不是瓜分者,只能在中層徘徊,甚至有跌落的趨勢。
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普遍有兩個特點:經濟對外高度開放,國內資源由市場配置。
知道李嘉圖的比較優勢理論的讀者應該知道,在市場經濟之中,資本都會自動選擇短期內獲利最高的方式。
對后發國家的資本來說,短期看,利潤最高的方式是個從事低端行業,包括提供廉價的原材料和低端制成品。比如,廉價出售礦產資源和農產品;比如,承接發達國家轉移過來的產業,招一些廉價勞動力。這種模式如同啟動了印鈔機,短期內財源滾滾。對一個國家來說,這些企業聚集的地區,就是發動機地區。
相比之下,從事相對高端制造業的企業,則困難重重。由于生產技術落后,相比進口產品,本國產品注定質次價高。在市場經濟條件上,這些產品沒有生存空間。生產這些產品的地區,注定不斷衰落。
從純成本考慮,確實是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當然,當時提出這句話,有特殊歷史原因——航運緊缺輪船,自己造來不及)。
工業技術,說到底是經驗(數據)的積累,迅速發展本國工業技術水平,其實就是以最高的速度、最低的成本積累最多、最有價值的數據。
所謂實踐,就是燒錢,做大量的試驗,積累數據,最后總結出最佳設計、加工方案。
積累數據的過程,既耗時又耗錢。
如果一個國家整體技術水平比較高,那么積累的工業數據就就比較豐富,現有的設計、加工方案就比較先進,需要發展的技術短板就比較少,投入較少的資金,增加不多的數據,就可以生產出一種新的相對領先的產品,占領全球市場。
研發成本,就可以均攤到全球市場。
全球總需求越大,產業鏈整體技術水平的提升幅度越高,研發成本越低。
這是用全球的資源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
安生,公眾號:盧瑟經濟學之安生雜談
不僅如此,這種高端制造業的成本差距不會縮小,只會擴大。
顯然,這種技術積累有兩極分化的趨勢。
其他國家和美國之間的差距越大,一旦用了美國戰斗機,自己再生產同類的產品就會極不劃算。且不說從頭到尾積累一遍所有的經驗(數據),就是積累出來,也未必比美國戰斗機更便宜,讓其他國家分擔成本。畢竟,美國戰斗機銷往全球,本國的戰斗機只能自產自銷。
所以,買了F4,基本就會買F15、F16,買了F15、F16,基本就會買F35。不買的原因,無外乎美國不賣,或者,買不起。
對發達國家來說,這是一種良性循環。對后發國家來說,這是一種惡性循環。
因此,市場經濟條件下,后發國家明顯處于劣勢。
安生,公眾號:盧瑟經濟學之安生雜談
實行市場經濟的后發國家難以限制發達國家的高端工業品進口。只要本國大量出口廉價的低端商品、礦產和原料,就會有大量的貿易盈余。如果后發國家限制發達國家的商品進口,就會導致大量的走私行為。不僅如此,發達國家必然會以本國市場準入為條件,要求后發國家開放市場,否則就要限制進口后發國家的商品。
絕大多數工業至成品都包含高科技的關鍵零部件,進口國外高端制成品,就必然扼殺本國高端工業。比如,進口德國汽車,必然使用德國發動機。國內汽車市場,大量使用德國發動機,本國發動機就無人問津。本國發動機市場占有率低,必然影響本國精密機床的銷量。本國精密機床產量低,必然導致本國精密機床成本高,技術落后。
后發國家與發達國家只要自由貿易,后發國家內部只要實行市場經濟,就會出現發達國家工業水平進化,后發國家工業退化的趨勢。發達國家生產高精尖產品,后發國家承接中低端行業、高污染行業的產業轉移,生產發達國家不愿生產的低端產品、假冒偽劣,提供廉價資源和勞動力。
希望本國的高端制造業突破天花板,就需要大量的投入,而且這種投入在可以預期的未來,都是不經濟的。在可以預期的未來,除非發生工業革命,否則后發國家的本國高端制造業,都必然是技術落后,質次價高的。后發國家需要源源不斷地投入資源,才能保證本國高端工業茍活,不出現去工業化。
這種補貼必須是全面持久的,維持整個產業鏈的存在。否則,后發國家的企業,不使用本國高端工業品,本國的產業鏈會逐漸被打斷,變得支離破碎。
比如,后發國家也許能生產高端電子產品,但是核心零部件,則往往仰賴進口。再比如,后發國家也許能生產先進的工業母機,但是核心零件則往并不是本國生產的。最終后發國家再也沒有能力獨立生產高端制成品。
一旦后發國家觸及發達國家的技術天花板,就可能被切斷核心零部件的來源。這時,這些后發國家的高端企業就會被打回原形,暴露出高端血汗工廠的本來面目。
這時,原有的制造成品的技術變成毫無意義的屠龍術,原有的高端血汗工廠要么倒閉,要么改行。
不僅如此,隨著本國工業停滯不前,本國高端理工人才,也大量外流。中低端制造業,需要的是能讓本國工人老老實實在血汗工廠貢獻利潤的監工,而不是科學家和工程師,顯然不需要這么多科技人才。
這些人才畢業后要么出國,去國外繼續深造,要么改行,當教師、從政、搞金融。所以,許多東亞國家的名牌高校,成為發達國家的預科學校。
本國工業技術與本國理工類學科的水平成密切正相關的關系,兩者相互促進,前者為后者提供資金、數據和實踐機會,后者為前者提供技術反饋。一旦本國工業水平出現退化,本國理工類院校的水平,也會止步不前,最終被發達國家遠遠甩在后面。
解放前的舊中國是列強的經濟殖民地,本國工業寥寥無幾,所以,大批民國大師,都是文科大師。那樣的時代,且不說中國無力培養理工科科學家,就是培養出來,也不得不或出國或改行或餓死。
失去用武之地的不僅僅是理工科研究人員,還有大量的資金。
由于本國的基礎工業落后,科技水平無法突破發達國家設定的技術天花板,低端廉價制成品很快達到全球需求的上限,大量的資金失去投資方向,要么流向海外,被發達國家的金融資本利用,用來在全球范圍進行金融擴張,要么用于投機生產生活必需品,比如土地。
隨著對外經濟交往的頻繁,本國經濟與國際經濟結合日益緊密,經濟中心不斷向沿海地區移動。內陸地區經濟不斷下滑,需要靠財政轉移支付才能勉強維持。
內陸勞動力向沿海大城市的移動以及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為土地價格的上漲提供了基礎。于是,這些國家的土地租金和價格,尤其是江河出海口的沿海城市的地租和低價會迅速暴漲。如果此時這些國家由于種種原因,放松貨幣政策,那么暴漲的速度會更加迅速。
土地價格的暴漲,吸引更多利潤投資土地,利潤豐厚。
對后發國家的資本來說,一方面向上沖擊發達國家的技術天花板得不償失,一方面擴張產能沒有對應的市場,一方面投機本國土地利潤豐厚,何去何從,不言而喻。
由于勞動力等資源相對廉價,這些后發國家,可以大量出口廉價商品、礦產資源和農產品。比如,越南的服裝鞋帽、南美的礦石和巴西的牛肉。
隨著大規模廉價出口資源,單位勞動時間收入上升,進口相對廉價的高端工業品,汽車等高端耐用消費品價格下降,這些國家完全可能出現欣欣向榮的局面。沿海新興城鎮迅速擴張,高樓大廈拔地而起,汽車成為代步工具,暴發戶開始全球搶購。
此時,表面上看,后發國家正在迅速崛起,不日即可取代發達國家,實際上,后發國家黯淡的前途已經注定。
不僅如此,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
發動機地區的資本家和政治家,有更多的物質資源,自然有更大的發展空間,自然擁有更多的制訂本國政策的機會。他們制訂的政策,必然有利于他們控制的物質資源,必然導致經濟基礎的進一步變化。這是上層建筑反作用于經濟基礎,也可以認為是經濟基礎自我加強。
不僅如此,隨著本國經濟與國際經濟結合日益緊密,境外資本不斷進入本國,本國高層經濟官僚之中也會出現大批與境外金融資本有千絲萬縷聯系,擁有境外資源、人脈,擅長牽線搭橋的聯系人,比如當年操縱智利經濟的著名的“芝加哥男孩”。某韓國電影中,與IMF合作的韓國經濟高官,也是類似人物。即使沒有刻意滲透,后發國家為了利用發達國家的低端市場、資金和其他資源,應對與發達國家之間的貿易糾紛,也會主動大批提拔這些人。這些人被提拔重用,掌握制訂宏觀經濟政策的權力后,必然會推動加強本國經濟與境外經濟融合的經濟政策,必然導致境外資本長驅直入,本國資本進一步處于劣勢之中。
這時,對后發國家來說,本國工業技術向上突破無望,由于地租迅速上漲,導致勞動力成本被動上漲,生產廉價低端產品的優勢不斷喪失。經濟出現疲態,有退無進。不過,由于廉價資源暫未耗盡,仍然可以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這種狀態不會維持很久。
隨著本國礦產、人力資源耗盡,這些后發國家無法再提供廉價的工業至成品、原料,其在全球經濟金字塔中的地位必然跌落。
此時,這些國家的產業鏈已經支離破碎,高端制造業所剩無幾,土地資源被少數人壟斷,人力資源枯竭。管理層高度依附于發達國家,從發達國家獲得資源維持統治,成為發達國家的附庸。
對這些國家來說,除非發生劇烈的社會革命,重新構建獨立自主的經濟基礎,以及與之相應的上層建筑,否則,再無出頭之日。
這種劇烈的社會革命的難度,不亞于當年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革命,在全球共產主義的低潮期,成功的可能性并不大。
因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這些國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難以自拔。
其實,中等收入陷阱符合李嘉圖比較優勢理論,不過是資本主義條件下,強者恒強,弱者恒弱規律在國家間的必然表現。勞動者和有產者的關系,不會因為勞動者的勤儉而改變,勞動者平時朝不保夕,一旦喪失勞動力就會陷入極端貧困,在國家也是如此。小資本投靠大資本,成為大資本的附庸,在國家間則表現為本國資本投靠境外資本,成為買辦資本。
至此,我們很容易看出,央行的論文之中,關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的解釋是胡說八道。至于央行的論文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觀點,那就不是本文分析的范疇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