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多研究所謂宏觀經濟的專家學者,似乎沒有人研究本文所討論的金融市場對資本主義經濟的地位作用問題。本文拋磚引玉,希望引起對這些問題的重視,也愿與一切經濟、金融、貿易領域的官僚、專家、學者商榷。
我認為我的觀點很新,似乎從來沒有人提出這樣的觀點——我有些坐井觀天。不過,我認為我的觀點很重要。
我這里所說的金融市場,是指存款市場、股票市場、國債市場、保險市場、期貨市場、虛擬貨幣市場等5種。是不是還有其他金融市場,我研究不深入,還不知道。比如,外匯市場、博彩業,暫時不歸入本文的討論范圍。
這里主要談談金融市場對于資本主義經濟的作用。
所謂貨幣,是用來商品交易和衡量商品價值尺度的。政權或者銀行發行貨幣,流通到普通企業、個人手中,就成了一種所謂的“財富”。而作為“財富”,最根本的意義是能夠用這些“貨幣”,采購到自己需要的、價格穩定的、數量足夠的、質量有保證的商品。如果做不到這些,那么,貨幣的財富意義就打了個大的折扣,或者喪失了財富意義,成了廢紙。
作為貨幣發行者的銀行和政權,如果發行相應貨幣,必須為企業、個人提供相應的商品和有特殊意義的服務,這就是貨幣的發行者為貨幣的接受者提供信用保證的義務。如果發行貨幣太多,而提供的商品在數量、質量、種類上不足,那么,必然導致相當程度上的通貨膨脹,貨幣自然而然就喪失了相應的財富意義,就可能被企業、個人拋售和拒收!這樣,貨幣信用出現危機,其地位就不穩定,就可能被其他貨幣所代替。這也是貨幣發行機構——銀行和政權——所不能承受的重大損失,即不能夠通過發行貨幣的方式,集中社會物力、人力資源以進行重大活動了,當然,可能意味著其統治能力削弱了,嚴重時可能導致銀行破產和政權削弱甚至被推翻。
作為私有制下的銀行和政權,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如對勞動人民的剝削,進行重大政治、軍事行動),必然濫發貨幣,必然拒絕為其貨幣提供數量足夠的、價格穩定、質量有保證、企業和個人急需的商品——這是無法避免的——,那么,如何在避免履行信用責任的情況下,既能保證繼續發行貨幣,讓政權能夠繼續購買商品和勞動力,又同時避免通貨膨脹?
私有制銀行想出了一個欺騙的辦法,這就是發展金融市場。
金融市場的最大功能是什么?比如股市,其存在的理由是集中社會閑散資金,開辦較大的企業。實際上,作為國家政權以及控制國家政權的金融寡頭,由于有貨幣發行權,根本不缺乏資金!只要“量化寬松”就可以有源源不斷的貨幣,根本沒有必要用股市收集別人手中的那些錢。那么,為什么還要搞出股市、國債、期貨、保險、虛擬貨幣等等金融市場呢?我認為,目的就一個,就是把企業和個人手中的錢,盡量地收集到金融市場中、盡量多是圈禁起來,這樣,這些錢,就喪失了購買商品和服務的可能。在把企業和個人手中的錢盡量收集到金融市場中的同時,貨幣發行者——銀行和政權——相互配合,接連不斷地將貨幣貶值。這樣,即使是企業和個人投入到金融市場的錢在升值、保值,實際上,因為金融市場預期收益可觀,一是他們就不會把錢都取出來,去采購商品了,二是即使有一部分企業和個人把錢取出來了——這部分人,當然主要是政權、金融寡頭控制的企業和寡頭本人——,去采購商品和服務,也不足以對商品市場、服務市場構成通貨膨脹的壓力。再說,資本主義政權、金融寡頭及其掌握的媒體、宣傳、輿論機構,也拼命推高金融市場,提高人們的預期,設法誘導人們不要退出金融市場。在中國,不就有這么一大批人在做這件事嗎?一方面,抱怨中國國內市場需要不足,另一方面,又抱怨中國金融市場不夠發達,股市一直不好。
就是說,僅僅用一個不斷高漲的金融市場,資本主義國家的貨幣發行者——金融寡頭——,就把社會上的錢,吸引到金融市場中,廢除了這些錢的采購力,推脫了信用義務,緩解了通貨膨脹壓力,使金融寡頭控制下的政權,可以繼續壓榨勞動人民。
所以,我們要認清資本主義國家金融市場的本質,不要把自己的外匯投入到其市場中。
有同志認為,中國把外匯投入到美國的金融市場中,比如購買美國的國債,由于其國債利率很低,比美元存款的利率還低,所以,認為應該保存美元現金而不應該購買美國國債。這也是不對的。即使保留美元存款,也是不正確的。因為,即使是美元存款,雖然有一定的利潤,但是,利率比通貨膨脹率還要低,存款也是得不償失。當然,投入到美國的國債市場,顯得損失更大而已。不管是將外匯保存在美國銀行,還是投入到美國的金融市場,其實,都是喪失采購商品的能力,對中國來說,其實沒有本質區別。
正確的做法,是在對外貿易中爭取人民幣結算、支付,禁止引進外資,禁止開放中國金融,并嚴格禁止人民幣投機,防止國外以不正當的方式,竊取人民幣。在不能獲得人民幣結算、支付的情況下,保持嚴格的國際收支平衡,不要保有過多的美元等外匯。
那種出口創匯、開放金融、引進外資、儲備外匯的觀念,是極其愚蠢、極其荒謬的,只有害處,沒有益處。
我希望,有人能夠談中國金融市場,對中國經濟的作用。承教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