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經濟”二字,道盡了社會主義經濟的要旨
“經濟”二字,在中文里其實是三個詞,有三個或者說三層含義。
一為動名詞,即指人們的生產和交換、分配活動,如經濟基礎、國民經濟、工業經濟、經濟發展、經濟危機之類中的“經濟”二字,都是此義。
二為動詞,作“經世濟民”解。從辭源角度說,這是我國經濟二字的最早含義。如《晉書· 殷浩傳》:“足下沉識淹長,思綜通練,起而明之,足以經濟”;如李白《贈別舍人弟臺卿之江南》詩:“令弟經濟士,謫居我何傷”;如杜甫《上水遣懷》詩:“古來經濟才,何事獨罕有”等,其經濟二字就是作“經世濟民”解。
三為形動詞,作“節約”或效率解。但這里所說的節約,不是指省吃儉用的節儉,而是指以最小的投入(成本、支出)實現最大的產出(收益、收入),也就是經濟學所講的效率。如魯迅《書信集·致李霽野》:“倘暫時在北京設一分發處(一個人,一間屋)……就可以經濟得多了。”所以“節約”或效率為經濟之道,是經濟應有之義。
中文“經濟”二字的這三層含義,恰恰構成一個大道理,道出了發展經濟的根本目的和基本途徑:搞經濟,發展生產力的根本目的是為了經濟——經世濟民,共同富裕,使人民過上美好的生活;而搞好經濟基本途徑和關鍵在經濟——節約或效率。經濟(節約或效率),才能搞好經濟,才能實現經濟(經世濟民)。什么叫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中文經濟二字的三層含義,正道盡了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要旨!
中國文化,確然博大精深。以是觀之,漫說幾點:
二, “經世濟民”,不能見物不見人
這包括兩層意思:
第一層意思是搞經濟,不能見物不見人。
道理很簡單,一是如上所述,搞經濟,發展生產力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濟民”,共同富裕,使人們過上美好的生活。倘只見物而不見人,就很容易走偏,造成兩極分化,背離了這根本目的。不少論者動輒中國GDP如何如何,筆者覺得更應該警醒的是,既然GDP如何如何了,何以據說我國還有幾近一半人口的六億人,其月收入不過千余元?而與此同時,我國富豪在世界富豪榜上又一直在走上升通道?
二是如上所述,搞好經濟基本途徑和關鍵在講究效率,而講究效率,最終還得靠人,人的因素第一嘛。不是單憑“引進外資”、“資本下鄉”就能見效的,怎能見物不見人?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最大的不同,就是西方經濟學只見物不見人,更確切說,是以物的關系掩蓋人與人的關系,掩蓋人和人的階級關系。而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恰恰相反。恩格斯在《卡爾·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一文中指出:“經濟學所研究的不是物,而是人和人之間的關系,歸根到底是階級和階級之間的關系;可是這些關系總是同物結合著,并且作為物出現;誠然,這個或那個經濟學家在個別場合也曾覺察到這種聯系,而馬克思第一次揭示出它對于整個經濟學的意義,從而使最難的問題變得如此簡單明了,甚至資產階級經濟學家現在也能理解了。”
搞經濟,不能見物不見人,不能不見“人和人之間的關系,歸根到底是階級和階級之間的關系”,這個“甚至資產階級經濟學家現在也能理解了”的問題,我們共產黨人又豈能視而不見、拋之腦后?同時,恩格斯強調“馬克思第一次揭示出它對于整個經濟學的意義”,這更是值得我們深刻領悟的。不要自己對此還昏昏然,竟敢斷言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不解決實際經濟問題,而跟著業已破產的新自由主義亦步亦趨。
第二層意思是“經世”——也就是治國,不能見物不見人。
譬如說,不能只看到GDP這個“物”如何如何了,還要看到這個“物”里面“階級和階級之間的關系”:GDP中,國企貢獻了多少,私企占比多少,外資占比多少?哪些產業被外資控制了,哪些產業被私人資本控制了?資本拿去了多少利潤,工人分得了多少工資,外資又掠走了多少利潤?譬如說,不能只看到房子多了,汽車多了,馬路寬了,還要看到貪腐是否少了,假冒騙是否少了,妓女、連跳、猝死、矽肺、996是否也少了?基尼系數是否降了,“打工人”生活壓力是否變輕松了?“一切向錢看”的是否少了,學雷鋒的是否多了?譬如說,把GDP,甚至“引入外資”作為具有一票否決力的政績,就是典型的見物不見人的政治觀。……怕說多了不待見,讀者自己補充吧。
三,“經世濟民”,屁股要坐在大多數人這一邊
這道理,也很簡單,“民”,總是占人口絕大多數。既曰“經世濟民”,屁股就只能坐在占人口絕大多數的“民”這一邊。今天,占人口絕大多數的“民”是誰呢,是勞動者,是勞動者里面又占絕大多數的“打工人”。
早在戰國時代,孟子就說:“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孟子·離婁上》)意思是:要想取得最高統治權、獲得整個天下是有辦法的,那就是獲得民眾就可以得到天下了。要想獲得民眾有辦法,那就是獲得民心就可以得到民眾;要想獲得民心有辦法,民眾所需要的,就給予他們,反對的不要給予。
“得民心者得天下”,可謂千年古訓。說的也就是屁股要坐在占人口絕大多數的“民”這一邊。
當然,孟子說的道理不錯,目的卻是為統治者“得天下”獻計謀策。而共產黨人的初心就是“為人民謀幸福”,天職就是“為人民服務”。對于共產黨人來說,屁股是否坐在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勞動者一邊,是黨性問題,是區別真假共產黨人的重要標桿之一。
某人肩負要職,不思為一方造福,卻在2019年喊出過最雷人的口號:“誰和民營企業家過不去,我們就和誰過不去!”屁股就完全坐歪了。這樣的人被黨和人民掀翻落馬,也是咎由自取了!
四,“經世濟民”要講究效率,講究投入產出比
如上所述,講究效率,講究投入產出比,是經濟的應有之義。但認真討論這個問題,我想要具備相當的經濟學和數學水平吧。筆者很有限的經濟學知識全是自學的,是“半吊子”,數學不過初中水平,所以不敢拿“把錢花光,為國爭光”作例子。
不過可以“毛估估”新中國前27年。建國初,一窮二白是我國經濟的真實面貌。教員也說:“我們現在家底子很薄弱,鋼很少,汽車不能造,飛機一架也造不出來”,“現在我們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面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可到“特別是”的時候,已是產業齊全的世界第六的工業國了。不僅汽車、拖拉機、坦克、飛機什么的都會造了,還有了兩彈一星、核潛艇等國之大器??萍妓胶臀鞣酱髧簿筒畈贿^十來年吧。而這一切,是在既無外債,又無內債,沒給子孫后代挖坑;沒開印鈔機,搞通貨膨脹;也沒賣資源、拼環境的方略下取得的。這樣的效率,這樣的投入產出比,恐怕世界找不出第二例。
當時最重要的投入品是什么呢?是全黨全國人民的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奮發圖強精神。為什么那時人們有這種精神,甚至為此一輩子吃了兩輩子、三輩子的苦?因為社會主義公有制,保證了這付出不是為他人做嫁衣,而是為自己國家的富強,為子孫后代的幸福。
有人說,“那時飯也吃不飽”!也許。不過,如果都是飯也吃不飽,那新中國前27年怎么會中國人的預期壽命增加了31歲,這投入產出比不是太令人驚奇了嗎?
漫說了幾千字,其實都是“小兒科”,都是常識。常識嘛,當然比不得經濟學公知“把錢花光,為國爭光”的經世濟民秘訣,真正做起來不是那么容易。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