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價格居高不下,秘密是不是在這里?
陳曾明
01
1月25日,國內生豬養殖龍頭企業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發布2020年度業績預告。該公司去年預計實現凈利潤270億元–29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41.58%–374.29%,基本每股收益7.34元/股–7.88元/股。
牧原股份表示,2020年生豬銷售量與生豬價格同比大幅增加是導致同期經營業績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該公司去年銷售生豬1811.5萬頭,較上年同期增長76.67%,累計銷售收入為550.65億元,同比增長180%。同時,受國內供需情況影響,生豬價格較上年同期大幅上漲。
應該來說,牧原股份的盈利水平代表了整個生豬養殖行業的整體水平,由此2020年我國生豬養殖企業營收全線飄紅,掙得缽滿盆盈,養殖企業、飼料企業、屠宰公司、經營者、投資者皆大歡喜。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豬肉市場價格長期居高不下,高位運行,“豬肉貴”成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社會問題,“買不起肉,吃不起肉”成為弱勢群體、貧困家庭不得不面對的生活之重、生活之難。
農業農村部“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價格信息系統”監測顯示,經歷兩個多月下跌后,豬肉批發價格自2020年第47周開始上漲,至2021年第1周,連續7周上漲,從39.36元/公斤漲到45.92元/公斤,漲幅16.67%。2020年第51周,豬肉批發價格時隔9周后,同比再次轉正。自2020年底,豬肉批發價格再次出現高于上一年同期水平的情況。另據農業農村部對全國500個縣集貿市場和采集點的定點監測,2020年12月份第5周,全國活豬平均價格34.80元/公斤,比前一周上漲3.2%,同比上漲4.6%,全國活豬價格已連續6周上漲。
河南省焦作市2020年農貿市場的豬肉價格除9、10兩個月下降至每斤20元左右外,長年維持在每斤26元上下,2020年11月份開始豬肉價格再次上揚,目前已達每斤30元左右,相較于2019上半年每斤12元,上漲18元,相較于2020年初的每斤24元上漲了6元,此輪豬肉價格上漲幅度之大,上漲時間之長,實屬罕見。
02
吃肉的一方掏高價,賣肉的一方掙大錢,買肉的唉聲嘆氣,賣肉的喜笑顏開,這種情況究竟是正常的呢,還是不正常呢?是合情合理的呢,還是背理違情的呢?
市場經濟下,商品隨行就市,有漲有跌,這是正常的。賣的賣,買的買,你情我愿,合著就賣,合不著可以不買,“賺貴,你不買就是了。”
從2020年的實際情況看,全面豬肉市場價格有兩次大的波動,一次是年初新冠疫情全國防控期間,受交通運輸、飼料生產困難、用工困難等因素的影響,豬肉價格走高;隨著全國生產生活秩序的恢復,加之國家加大對豬肉市場價格的調控,進口豬肉的大量增加,豬肉市場價格開始下滑。第二次上揚是10月份之后,我國多地從進口的冷凍肉制品上檢測出新冠病毒,進口冷凍食品管控趨嚴,再加上玉米價格快速上漲,豬肉市場價格再次沖高,應該來說,去年豬肉市場價格的波動有實際的原因、有市場的因素,有其合理、理性的一面。
有經驗的養殖戶普遍認為,生產一斤牛肉需要八斤左右的糧食,一斤豬肉需要四斤左右的糧食,一斤雞肉需要兩斤左右的糧食。豬飼料主要成分是玉米和豆粕,2020年玉米市場價格強烈反彈,由年初0.84元/斤,上漲到年末的1.35元/斤,再到目前市場上的1.5元/斤。以目前的玉米價格計算,生豬的養殖成本約在6元/斤左右,牧原公司表示,去年一季度的生豬養殖成本相對較高,超過15元/kg,三季度單位成本約14元/kg,預計四季度的單位成本維持在14-15元/kg的水平。照此計算,目前生豬養殖成本和最終豬肉銷售價格相差23元/斤左右,即使每斤豬肉再增加6元的運輸、屠宰、銷售等成本,每斤豬肉的成本約在13元左右的話,和目前的市場豬肉價格相差17元左右,這最終形成豬肉生產各環節的利潤。豬肉生產百分之一百多的利潤,全部由消費者承擔,這是極為不合理的市場行為。牧原公司公告的去年凈利潤預計270億元–29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41.58%–374.29%,不得不說養豬企業大獲暴利,嚴重侵蝕消費者的利益,難怪著名三農專家李昌平公開號召百姓拒買豬肉。
03
農業農村部2020年10月份監測數據顯示,我國生豬存欄量達3.87億頭,產能恢復到2017年的88%,而2020年11月份數據顯示產能已恢復到90%,生豬存欄量則已達到3.96億頭,根據全國生豬產能將決定下一年的生豬出欄量來計算,預計2021年我國生豬出欄量可達4億頭左右。即使有新冠疫情嚴重影響,但我國生豬養殖產能仍然穩步增長;即使飼料價格大幅度攀升,但養豬企業利潤不減反增;即使國家加大了豬肉市場的調控力度,增加了冷凍食品的進口,但豬肉市場價格依然堅挺上揚;即使養殖企業有利潤空間,但“二師兄”就是“豬堅強”,硬漲不降。這究竟是為什么呢?
其實,個中緣由并不復雜。我國生豬養殖行業已經高度規模化,集中程度非常之高,由此必然形成行業壟斷,生豬養殖龍頭企業最終掌握了豬肉價格的“市場定價權”。事實上,近年來生豬生產好與壞、豬肉市場供應緊不緊,豬肉市場價格都能維持高位運行;市場一有風吹草動,豬肉價格就立即波動,而且上漲多下降少;上游玉米價格稍一上調,養殖企業、豬肉價格立即上漲,漲幅甚至比玉米漲幅還大。
資料顯示,牧原集團始建于1992年,總部位于河南省南陽市,主營業務生豬養殖,兼有飼料加工、生豬育種、生豬屠宰等業務協同主業發展。旗下牧原股份于2014年1月上市,主營業務為生豬的養殖與銷售,主要產品為商品豬、仔豬和種豬。該公司2019年出欄生豬1025萬頭,規模化養殖全國第一。數據顯示,生豬養殖龍頭企業中,牧原股份2020年出欄目標為1750-2000萬頭,2021年出欄量將達到4000-5000萬頭;溫氏股份2020年出欄目標為1200萬頭,2021年的出欄目標為3000萬頭;正邦科技2020年出欄目標為1000萬頭,2021年出欄量將達到2500萬頭;新希望2020年出欄目標為800萬頭,2021年出欄計劃為2500萬頭。也就是說,僅牧原、正邦、溫氏、新希望4家企業加起來,2021年的生豬出欄目標就高達1.3億頭。這四家頭部豬企2021年的出欄量將占比全國出欄量的32.5%,規模化集中度可見一斑。農業農村部相關人士也公開承認:“我國一大批高水平的規模豬場快速崛起,預計2020年生豬養殖規模化率能夠達到57%左右,比2019年提升4個百分點,大大高于常年2個百分點的速度。”
04
這就有了一個嚴峻的問題:我國發展生豬養殖產業,是讓百姓吃肉呢,還是讓養殖企業掙大錢呢?是讓全國人民衣食無憂呢,還是讓少數數暴富呢?有人會說:你光看見養殖企業掙錢了,人家賠錢的時候你去哪兒了?這就引來了又一個問題,究竟這種市場化、規模化的生豬養殖方式符合不符合我國的國情?這種模式是不是我國最好的生豬養殖模式?這些問題需要我們認真總結,深刻反思。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