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經濟 > 經濟視點

內卷、雙循環與危機:中國經濟的基本判斷

佐伊23 · 2020-12-28 · 來源:佐伊23
收藏( 評論() 字體: / /
怎么走出內卷是偽命題,因為在目前的情況下,我們必然走向滯脹,換言之,必然走向內卷。

  所謂內卷化,是經濟必然走向危機的另一種說法。問中國怎么走出內卷,其實是在問,中國能否避免危機。所以,要理解內卷的必然性,就需要理解經濟走向危機的必然性。而要理解經濟走向危機的必然性,就需要從我國經濟史的角度去分析。

  首先講一個基本結論。1996年之后,我國經濟曾經兩次面臨危機,緩解這兩次危機的方法,決定了中國經濟的基本面貌,也決定了中國經濟走向危機的基本方式。所以要理解中國經濟,就得從這兩次危機講起。

  我分三部分來講。第一部分、1996年危機、解決方法和后續矛盾。第二部分、2008年危機、解決方法和后續矛盾。第三部分、當前經濟的基本情況。

  第一部分、1996年危機及其解決

  一、1996年危機

  一個商品,如果賣出去了,最終只可能有三種去向:第一、被國內終端消費者買了,用于日常吃喝玩樂,這就是消費。第二、被國內企業買了,用于生產或擴建廠房,這就是投資。第三、被國外的消費者或企業買了,這就是出口。當然,我們也會買國外的產品,所以計算出口的時候會把進口和出口抵消,算凈出口。

  消費+投資+凈出口,這三者的總和用貨幣來計量,就是GDP。

  一個商品,如果國內消費者不買、國內企業不買、國外的消費者或企業也不買,那就賣不出去。當大規模的商品賣不出去的時候,就出現了經濟危機。

  所以經濟危機又叫做生產相對過剩的危機,生產相對于消費能力出現了過剩。

  生產相對消費出現過剩的事情常有發生。前段時間全球多個國家奶農倒牛奶,就是因為市場過度競爭,導致牛奶大規模過剩。當然,除了倒牛奶,生產過剩還有很多其他體現,比如讓賣不出去的蘋果爛在地里。

  1996年的中國,經濟第一次出現了這種過剩。當時一半以上的工業企業產能利用率不到50%。產能利用率可以簡單理解為機器利用的程度。國際通用標準認為,產能利用率低于80%就是產能過剩,低于75%就是產能嚴重過剩。按照這個標準,1996年的產能過剩已經很嚴重了。事實上也是這樣,當時很多企業都處于破產邊緣,只能通過不斷倒騰資金,來維持現金流不斷裂。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后,中國外貿進一步下降,更多的商品賣不出去了。到了1998年,商品庫存已經占到了國民生產總值的50%,產能過剩更嚴重了。如果按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經濟一定會出現危機。當時很多人也是這么想的。國家經貿委的趙曉甚至破天荒地寫了一篇文章,名叫《大蕭條的歷史會在中國重演嗎》。把中國經濟和大蕭條聯系在一起,這種行為在之前壓根是不可想象的,這說明當時經濟形勢確實是岌岌可危。

  但是1998年的生產過剩,并沒有轉化為經濟危機,反倒是在之后幾年被逐步消化掉了。

  二、危機的緩解

  我們之前說過,經濟危機體現為商品賣不出去。那么一個很自然的邏輯就是,我只要想辦法把商品賣出去了,經濟危機就暫時過去了。所以自由資本主義時期有兩種傳統的方法可以延緩經濟危機:一是進一步挖掘國內市場,二是進一步開拓海外市場。兩者的實質都是一樣的,把商品賣給以前不買的人。

  1998年之后,我國就是通過“對內深挖國內市場,對外開拓海外市場”,來延緩經濟危機的。注意,我這里說的是延緩,而不是解決。

  深挖國內市場。1998年之后,我們通過各種方式來深挖國內市場,其中最典型的是房地產市場。1998年之前我國基本上沒有住宅房地產市場,房地產商要死不活的。為什么呢,因為我國是福利分房。1998年的時候,為了刺激消費,緩解危機,國家終止了福利分房。也就是在這一年,龐大的房地產市場最終得以形成。這個市場具有極高的產業關聯度,輻射冶金、化工、水泥、建筑、建材、金融、水電煤、保險、物業等眾多行業。伴隨著城鎮化進程,房地產市場快速發展,一方面消化了大量重化工業過剩產能,另一方面也埋下了高房價的種子。

  開拓海外市場。2001年前我們出口受到諸多限制,很多國家通過關稅和配額限制我們產品出口。2001年我國加入WTO之后,這些限制大幅降低。也就是從這幾年開始,我們外貿訂單大幅增加,國內產品潮水一般涌向世界。這消化掉了巨量的輕工業過剩產能。外貿訂單增多,現有規模不能滿足海外需求,資本家又擴大廠房,購買更多的設備,進一步帶動重化工業的發展。而資本的發展必然要求雇傭更多的工人,這又帶動了城市消費,形成良性循環。

  在內外兩個新市場,也就是房地產和出口的帶動下,經濟迅速走出陰影,形成了“外貿-投資”雙驅動的經濟模式,并且形成了內部和外部兩個非常重要的經濟循環,這兩個循環的有效運轉,是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根本保障。

  三、兩個循環

  (一)外部循環

  外部循環對應著整個外貿出口。

  首先,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消費者購買中國產品,中國形成外貿順差,獲得大量外匯儲備。

  其次,以我國為首的發展中國家(出口導向型的)用外匯儲備,購買美國國債等金融產品,資金回流到美國,支撐美國債市、股市等虛擬經濟。美國虛擬經濟市場不斷膨脹,股市上升、房地產市場上升,美國老百姓的股票、房地產和手中的債券就不斷增值,形成財富效應。什么是財富效應呢,就是他股票或房地產等賬面財富增加之后,他更愿意去買買買,這就是財富效應。

  最后財富效應刺激美國人不斷地消費,繼而購買更多的中國產品。這就是外部循環,外部循環的本質是不斷通過出口來帶動經濟。

20201228_042954_082.jpg

  外循環示意圖

  (二)內部循環

  內部有兩條線,一是投資,一是消費。

  (1)投資

  投資方面,當時的內部循環對應著城鎮化和整個房地產市場。

  首先,老百姓把錢放在銀行里面,形成銀行體系的巨額存款。

  其次,銀行通過三個渠道,把這些存款投放到房地產市場。第一個渠道是土地開發市場。每個地方都有各種各樣的土地儲備公司或者投融資平臺,比如某某市城市土地儲備公司。銀行將錢貸給這些公司,這些公司就用這些錢征收土地,搞土地開發。第二個渠道是土地買賣市場。地方將土地賣給開發商,開發商買地的錢,大部分也是銀行貸款。開發商貸款買地之后,就開始造房子。第三個渠道是房地產買賣市場。開發商建好房子后,賣給老百姓。老百姓買房的錢,大部分也是貸款。

  老百姓用自己的存款,支撐了整個中國房地產市場,最終,再自己去貸款,消化不斷升值的房屋。這就是當時的內部循環,內部循環的本質是不斷通過城鎮化和房地產投資來帶動經濟。

圖片

  內循環:城鎮化(房地產)拉動投資示意圖

  (2)消費

  消費方面又有兩條線。

  首先,外部循環導致出口訂單增多,出口輕工業企業必然需要擴大生產,修更多的廠房,買更多的設備,這又導致重工業企業訂單增多,重工業企業也會擴大再生產。這兩者擴大再生產又會雇傭更多工人,導致對內銷型輕工業需求增加(對食品、衣服等需求增加),形成良性互動。

圖片

  外循環與內循環互動:外貿拉動國內消費示意圖

  其次,城鎮化導致的大興土木(以房地產為代表),進而導致重工業擴大再生產。重工業擴大再生產,又需要更多勞動力,進一步導致內銷項輕工業需求增加(對食品、衣服等需求增加),這兩者又形成良性循環。

圖片

  內循環:城鎮化拉動國內消費示意圖

  從當時的情況看,我國消費是一個被動項,是由于外貿訂單增加或者城鎮化加速,導致工人數量增多或者工資提高,進而導致的消費增多。如果外貿和投資熄火,是無法靠所謂的消費來拉動經濟的,因為此時的消費就是無源之水。

  四、外部循環的破滅

  這兩個循環一個主要對應著城鎮化和房地產投資,一個主要對應著外貿出口,這也是我們當時消耗過剩產能的兩個主要途徑。但是,這兩個循環都是不穩定的。

  外部循環,要求美國虛擬經濟不斷膨脹。只有美國虛擬經濟不斷膨脹,才能持續產生財富效應,刺激美國人消費需求,進而帶動中國出口增長。

  內部循環,要求中國城鎮化不斷推進,房地產價格不斷上漲。只有土地和房屋不斷漲價,地方和開發商才能以此為抵押借到更多的錢,進而通過投資來帶動經濟。一旦城鎮化停滯,就會出現問題。

  說白了,要維持兩個循環運轉,就要求美國的股市和中國的房市一直高漲。但這是做不到的,2008年,外部循環出了問題。

  第二部分、2008年危機和緩解辦法

  2008年的時候,次貸危機已經爆發兩年了,危機重創了歐美日經濟,中國出口企業訂單也大規模減少,越來越多的企業因資金鏈斷裂而破產,輕工業產能嚴重過剩。凈出口對GDP的貢獻率從前幾年的10%左右,迅速下降到2008年的3.5%(修正后的值是2.7%),隨后在2009年更是下降為-44.8%(修正之后的值是-42.9%)。輕工業產能過剩,直接導致其擴大再生產的意愿下降,從而波及到了重工業行業。這導致全國性產能過剩,企業開始大規模裁員。2009年,中國出現了20年來最大規模民工返鄉潮。如果再不出手,經濟問題就可能演化為社會問題。

圖片

  萬分危機之下,我國以凱恩斯主義為指導思想,啟動大規模刺激計劃,暫時緩解了危機。那么,什么是凱恩斯主義,它是怎么緩解危機的,它與當前中國經濟又有什么關系呢?理解了這些,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國經濟為什么必然出現內卷。

  一、凱恩斯主義

  什么是凱恩斯主義?舉個例子。

  在某個國家,由于生產過剩,鋼鐵和水泥大量堆積賣不出去,鋼鐵廠和水泥廠開始大規模裁員。很多人失業了,經濟問題逐步演變成社會問題。國家不希望企業繼續裁員,因為大規模裁員會引發更嚴重的社會問題。為了緩解危機,有人就出了一個主意,建議國家出臺一個政策,號召每個城市修一個公園。他說,每個城市修一個公園有兩個方面的好處,首先修公園需要鋼鐵、水泥,這樣就可以消耗鋼鐵水泥的過剩產能,穩住重工業就業;其次修公園還需要雇傭工人,這還能帶動一部分失業人口再就業,就業后這些人就有錢買買買了,這會進一步帶動輕工業發展。這兩者還能形成良性循環,因為重工業發展了會雇傭更多工人,進而消耗更多輕工業產品,輕工業發展了會購買更多設備、修建更多廠房,帶動重工業發展。

  國家覺得挺有道理,但是還有一個問題,市政府修公園的錢哪里來呢?這個人就說,讓銀行印錢借給市政府就好了,反正鈔票都是可以印出來的嘛。國家一聽覺得可行,但是又有一個擔憂,市面上的商品數量沒變,但是印出來的錢變多了,這會造成全社會通貨膨脹,導致老百姓手中貨幣貶值,這怎么辦?這個人說啊,這個沒有辦法,只能請大家理解國家的難處了。

圖片

  凱恩斯主義/內循環示意圖

  你以為這只是一個故事?不,這是一段歷史。1933年后,羅斯福政府就曾雇傭大量失業青年去修建眾多的國家公園。當然,修建公園只是一種方式,它還可以是修建鐵路、修建公路、修建機場、修建形象工程,或者修建各種爛尾和不爛尾的樓。

  這就是凱恩斯主義。通過國家印錢,以通貨膨脹為代價,政府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消耗過剩產能,延緩危機的爆發。

  二、凱恩斯主義和四萬億計劃

  講完了什么是凱恩斯主義,我們回過頭來看看2009年中國的經濟情況。這里要講一個重要的部分,凱恩斯主義和四萬億計劃。

  在極度危急的形勢下,2009年我國決定加大投資力度,鼓勵企業貸款,準備實施一系列基建工程。除了災后重建外,主要有如下方面:第一,加快保障房建設,第二,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第三,加快鐵路公路機場建設。

  基建的錢從哪里來呢?從銀行來。國家要求加大金融對經濟增長的支持力度,取消對商業銀行的信貸規模限制,加大對重點工程等項目的貸款支持。

  為實施上述工程,國家預計到2010年投資合計四萬億,其中鐵路公路機場城鄉電網共計1.8萬億,災后重建1萬億。這就是俗稱的四萬億計劃。

  你對比一下四萬億計劃和凱恩斯主義,是不是覺得很像,沒錯,四萬億計劃就是中國版的凱恩斯主義。

  在這個中國版凱恩斯主義的主導下,經濟從“外貿-投資”雙驅動模式,轉變成以城鎮化為依托的“負債-投資”單驅動模式。從2009年開始,我國經濟一方面持續大搞基建,另一方面一遇經濟下滑就放寬房地產貸款和購房政策,努力挖掘房地產市場,通過基建投資和房地產投資,帶動重化工業需求,進而全面帶動制造業,最終盤活中國經濟。

  但是,通過政府主導、銀行放款、企業借錢進而大搞基建的凱恩斯主義,有三個致命的缺點。

  三、凱恩斯主義引發的三個問題

  (一)這會導致更大規模產能過剩

  任何基建項目都是有周期的。比如修公路,修路的時候,需要買大量的重化工業產品,消耗過剩產能,并催生更大規模的產能。基建周期內,為滿足市場需求,重工業領域各行業擴建廠房,擴大生產規模。但是,路修完之后怎么辦呢?以前賣給修路單位的鋼筋水泥現在又賣給誰呢?如果你是決策者,你會怎么辦?你會說,那就再修一條路。這可以繼續延緩危機,但是路總有修完的時候。一旦城鎮化進程慢下來,各個基建項目周期就會陸續完結,更嚴重的產能過剩就會凸顯出來。2011年底,產能過剩又出現了。這個產能過剩有多嚴重呢?我們在后面會詳細介紹。

圖片

  內循環:產能過剩循環示意圖

  (二)這會造成企業高額負債

  基建資金多是銀行貸款,這些錢是要還的,但是很多錢卻還不上。為什么呢?因為很多基建項目根本不能創造收益。我舉個例子來說。某個四線城市地方政府借錢修了一個機場,這個機場一年都沒幾架飛機???,根本不賺錢,他拿什么還錢?這種現象在全國非常普遍。2015年《每日經濟新聞》的丁舟洋就寫過一篇文章,名叫《小機場建設熱背后:超7成虧損,靠補貼生存》。

  不光是機場,地鐵、市政、爛尾樓,都是這樣。之前鬧得沸沸揚揚的獨山縣爛尾樓事件,你以為只是獨山縣的特例嗎?大家可以去查查自己家鄉都欠了多少錢。不光如此,負債還會從地方政府傳導到一般的私營企業。地方政府搞基建,必然會向其他企業購買原材料,比如購買鋼鐵?;椖恐芷趦?,鋼鐵企業訂單就會增多,鋼鐵企業就要擴大產能。但是鋼鐵企業一時間沒有錢去修廠房,怎么辦?他們就會向銀行借錢來擴大再生產。但是,基建項目周期完成后,就會再次出現產能過剩,進而導致鋼鐵價格下跌,賺的錢根本無法償還銀行本息。這些還不上錢的公司不得不繼續貸款借新還舊,利息負擔越來越重。

圖片

  內循環:滾動負債循環示意圖

  企業債務有多嚴重呢?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對發債企業做過一項統計, 2015年所有發債企業中, 98%的企業利潤根本不足以償還債務,而必須靠借錢才能償還之前的債務。也就是說,中國企業的債務負擔,使得企業從“借債投資”,變為“借新還舊”。

  有人提到近幾年降杠桿,其實效果并不明顯,杠桿僅僅是在幾個部門之間倒騰而已,“朝三暮四”這個詞的本意,非常適合用來描述降杠桿的效果。

  (三)這會導致經濟脫實就虛

  由于制造業大規模過剩,制造業本身的利潤越來越低。與此同時,得益于城鎮化的推進,得益于高杠桿購房的優惠政策,中國房地產的價格持續攀升,房地產成了最賺錢的行業之一。怕制造業還不上錢,銀行不愿意貸款給制造業,大量資金變著方兒的流向房地產。不光是銀行把錢貸給房地產,實體企業自己也搞房地產,制造業的利潤不再用于擴大生產,而是用來拿地開發。稍微大一點的實體企業,只要有可能就到處拿地搞開發。央企更是頻頻成為地王,石油、化工、兵器、煙草,各大壟斷集團,誰不拿塊地,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央企。在這個背景下,民間資金、銀行資金甚至制造業自己的利潤,大量流向了房地產。

  資金不再支持實體經濟,而是炒房炒地,這就構成了中國經濟另一個重要現象——脫實就虛。到底有多少資金流向了房地產,光看銀行報表根本看不出來,因為大量流向房地產的錢都被包裝成了理財產品。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夏斌曾經做過一個估算,他認為真正和房地產相關的貸款占比約有70%左右,甚至更高。

  前幾天爆出一個新聞,哈爾濱銀行80%的新增貸款都流向了房地產。很多人看到新聞大吃一驚,怎么會有這么多錢流向房地產。其實這個不是什么新聞,好多年都是這樣,而且各個地方都差不多。大量資金流向房地產,導致中國房價在2008年后數次暴漲。到目前,高昂的房價已經成了所有年輕人心中的痛。銀行借出去的錢,相當部分是以房屋和土地作為抵押品的,一旦房地產泡沫破裂,銀行將出現大量呆壞賬,最終爆發系統性風險。

  產能過剩、負債高企、脫實就虛,就是中國版凱恩斯主義導致的三大問題。

  第三、當前經濟問題

  在產能過剩、負債高企、脫實就虛這三大問題環繞下,我國經濟能通過外循環或者內循環來重新啟動呢?為了理解這個問題,我們需要詳細分析一下當前中國的經濟數據。

  一、產能過剩情況

  首先講講產能過剩有多嚴重。對一個經濟循環而言,首先要采掘原料,這個就對應著采掘業;其次將原料制作成中間產品,這個就對應著冶金和化工等行業;不論是冶金行業還是采掘行業,都需要相應的機器設備,這個就對應著專用設備和通用設備。這些行業就是主要的重工業行業。

  大家看這張表,這里面包括了重工業主要部門。采礦業包含了煤炭、石油、金屬、水泥礦等等各種采掘部門。非金屬礦物制造業包括了玻璃、水泥、耐火材料等各種產品;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指的就是鋼鐵生產;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這一塊非常重要,經濟中大量使用的化肥、農藥、油墨、燃料、各種合成橡膠,等等,都是這個部門生產的,包括妹子用的化妝品原料,以及撿肥皂撿的那塊肥皂(的原料),都是這個部門生產的;通用設備更是包羅萬象,小到閥門、水泵,大到機床、起重機,都屬于通用設備;專用設備是某個行業專門的設備,比如石油行業需要鉆井的機器,這就是專用設備。這些部門涵蓋了重化工業幾乎所有部門,從原料到設備到廠房,大致就對應這些行業。

  大家仔細看一下表格中的數據,綠色部分是產能利用率在75%以下的,也就是產能嚴重過剩的。黃色部分是產能利用率大于75%但是小于80%以下的都標,也就是產能過剩的。白色部分是產能利用率大于80%的,也就是產能不過剩的。

  2016年以來,主要重化工業部門中,幾乎所有行業,在幾乎所有時間中,全部產能過剩,可謂觸目驚心。采掘業在所有時間中產能嚴重過剩。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在所有時間中產能嚴重過剩。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也就是鋼鐵行業,只有在2019年第二季度和第四季度,以剛剛壓線的成績達標,沒有產能過剩,其余時間全部產能過?;蛘邍乐剡^剩?;瘜W原料和化學制品部門,全部時間產能過剩或者嚴重過剩。通用設備部門,除了2018年第一季度壓線達標外,其余時間全部產能過剩。專用設備在所有時間全部產能過剩。

圖片

  整個經濟是聯動的,重化工業的過剩會傳導到輕工業。這里我們看一下輕工業過剩情況。輕工業中與我們生活相關度最高的兩個部門是食品和紡織,逛街的時候買買買,主要就是買吃的、買穿的。2016年以來,和我們日常生活關聯度最大的兩個輕工業部門,食品部門在所有時間全部產能過剩,且多數時間是產能嚴重過剩。紡織部門在9個季度中產能過剩,在6個季度中踩線達標。

圖片

  也就是說,在開啟以投資為主導的內循環之后,數年之間,整個工業部門就都處于產能過剩之中,重化工業尤為嚴重。而這些過剩產能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中難以消化。

  之前很多人在說供給側改革緩解了產能過剩,其實并沒有,大家看黃奇帆最近的講話,明確提出重化工業某些部門再次過剩。

  二、產能過剩能消化掉嗎

  一個商品如果賣出去了,最終只可能有三種去向:第一、被國內終端消費者買了,這是消費。第二、被國內企業買了,這是投資。第三、被國外的消費者或企業買了,這是出口。

  因此,消化過剩產能也只可能有三種渠道,第一,拉動國內消費,第二,促進國內投資,第三,加強外貿出口。

  現在的經濟是什么情況呢?外需萎靡,內需不振,投資下滑。

  下面我們就這三個方面做一個詳細梳理。

  (一)外貿

  金融危機以來,先是歐債爆發債務危機,其后2015年新興市場爆發金融危機,接著美國退群,整個外部經濟環境一直惡化,逆全球化趨勢越發明顯。在這個大背景下,我國出口增長率持續走低。按美元計價的出口總值,在2009年、2015年、2016年出口增長率都低于零,2019年的出口增長也僅有0.51%。外貿形勢非常嚴峻,短期看無法通過外貿消耗過剩產能。最近因為疫情原因外貿訂單回流,這不具有可持續性。再加上中美關系有太多不確定型,外循環難以重建,所以我國只能不斷強調內循環。但是,內循環事實上也很難建立。

圖片

  (二)投資

  投資是內循環最大的依托,凡是講內循環的,無不講到城鎮化、5G、投資,等等。的確,2009年之后,投資在中國經濟中占有絕對主導的地位,中國經濟就是靠投資吊著一口仙氣持續至今。但是,投資這個引擎離熄火越來越近了。這里我們詳細分析一下。制造業投資、基建投資、房地產投資,是投資中最重要的部分,三者合計超過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七成,三者的增長基本決定了投資的增長。

  下面我們詳細分析一下這三部分的情況。

  制造業方面。由于制造業過剩越來越嚴重,投資增速從2011年開始持續下滑。2011年,制造業投資增速還有30%左右,到2012年就下滑到不足20%,之后持續下跌,在2015年6月份之后,增速再也沒超過10%左右,到了2019年底,增速僅有3.1%,幾乎喪失了拉動經濟的能力。

圖片

  基礎設施方面。自從2009年四萬億以來,基建就成了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的基石。在2018年前,基本保持15%以上的增速。但是,基建投資至少受到三方面的制約。首先,2015年以來,我國城鎮化的速度明顯減慢,官方數據從2015到2019年城鎮化率提高百分點分別為1.33、1.25、1.17、1.06、1.02,呈逐年放緩態勢。其次,中國大中型城市的基建已經比較完善,大規模基建的空間在降低。最后,基建的投資主體是地方政府投資平臺,這些企業往往債務高企。這一系列原因導致基建投資增速從2017年開始快速下降,2018年5月,增速跌破10%,到2019年底,基建投資增速下滑到3.8%,幾乎喪失了拉動經濟的能力。

20201228_042954_094.jpg

  制造業投資和基建投資都幾乎喪失了拉動經濟的能力,于是,只能靠房地產投資拉動經濟了。但是,房地產也有自己的問題。中長期來看,對房地產投資影響最大的是人口的撫養比,也就是非勞動人口(老人和小孩)/勞動力人口的比例。在中國,這一比例從2011年底開始逆轉。這使得潛在買房需求的勞動力人口比例越來越小。再加上價格高漲,有消費能力的人群越來越少,房地產相對過剩趨勢明顯。這些原因導致房地產投資增速下滑。中國房地產投資增速,從2003年以來,除2008年底前后的金融危機異常期外,基本保持在20%以上。到了2013年底,增速都在20%以上。但是從2014年開始,房地產投資增速迅速下降,到2019年底,增速勉力維持在9.1%。

圖片

  制造業投資、基建投資和房地產投資,從高達20%、甚至30%的增速,逐步下滑到不到10%的增速,制造業投資和基建投資增速更是僅有百分之三點幾。它們高速增長時期催生出來的產能,在潮水褪去之后,全都裸露在了沙灘上。

  那么,可以靠5G等新的投資增長點嗎?新的投資增長點,就算有,體量也遠遠不如上述三項。更何況,就算體量與之相當,也只是在延緩危機,催生出更大的過剩產能。

  外貿和投資都不能消化如此龐大的過剩產能,那么就只有靠促進國內消費來消化過剩產能了。但是這也做不到。

  (三)消費

  現在有人說疫情導致國外消費內移,可以通過消費重啟經濟。這個其實很難。之前說過,消費是一個被動項。由于外貿訂單增加或者城鎮化加速,導致企業盈利增加,進而擴大生產,雇傭更多工人并一定程度提高工人工資,這才導致消費增加。但是2012年以來,企業再次出現產能過剩,生產出來的產品賣不出去,利潤大幅下滑,虧損企業越來越多。

  大家看這個表格。四萬億初期,2010-2011年,企業盈利快速增長,虧損企業虧損總額與盈利企業盈利總額的比值遠低于10%。但是從2012年以來,企業虧損快速增長,再次提升到2009年的水平,并且在2015-2016、2018-2019這兩個時間段,虧損額和盈利額的比值都明顯高于10%。

20201228_042954_096.jpg

  企業盈利下滑,必然導致裁員。離職員工丟失工作,在職員工福利薪酬也勢必受到影響。事實上,在這兩個時間段,中國人均收入增長率持續放緩??催@個圖,藍色的線是人均實際GDP增長率,橘黃色的線是人均實際可支配收入增長率。2105年底開始,人均實際可支配收入就長時間低于人均實際GDP增長率。

圖片

  工資降低,失業增多,據此可以得出一個基本判斷,可供消費的工資總量,其增速勢必在加速下滑。

  可供消費的工資總量增速在下滑,而房價和房租卻居高不下,這又極大程度擠壓了消費。

  這三個因素綜合作用下,我國消費萎靡不振,難以消耗如此龐大的過剩產能。前段時間,官方號召消費升級,民間卻調侃消費降級,就是最好的體現。

  是否可以靠消費信貸強行帶動消費呢?這是可以的,但后遺癥非常大,所以高層很警惕,劉副總理在2017年寫的那本書里面就提到要謹慎對待消費信貸。當然,隨著危機加劇,不排除采取消費信貸的方式來促進消費。

  是否可以通過再分配來促進消費?這也是可能的。在這種情況下消費可能起到更積極的作用。但是再分配意味著將從企業利潤中拿出更多部分給到勞動者,這樣的改革勢必觸動利益集團,它的前景是不明朗的。

  講到消費,必須講到不同人群的生活,關于不同人群的生活,大家可以看這個帖子:https://zhuanlan.zhihu.com/p/338973792

  三、凱恩斯主義的歸宿

  截至目前,中國大規模實施凱恩斯主義已經11年了。從整體來看,外貿、消費和投資領域都不樂觀。從目前的經濟發動機,即投資領域來看,制造業由于前述原因,出現嚴重產能過剩和大規模負債,導致制造業投資增速大幅下滑;房地產經過近20年發展,已經出現結構性變化,房屋明顯過剩,投資增速大幅降低;基建方面,由于前期發展迅速以及城鎮化放緩使得投資空間縮減,也由于城投等公司負債嚴重,基建投資增速也開始降低。

  中國的凱恩斯主義,快要走到頭了。

  之前我們說過,凱恩斯主義的實質是,“通過國家印錢,以通貨膨脹為代價,政府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消耗過剩產能,延緩危機的爆發”。也就是說,凱恩斯主義必然會導致通貨膨脹。什么是通貨膨脹呢?西方經濟學有一個通俗的解釋,通貨膨脹就是更多的錢去追逐數量不變的商品。

  凱恩斯主義增發的貨幣是印出來的,而市場上商品的數量沒有變化,因此必然出現“更多的錢去追逐原有的商品”,這就會導致通貨膨脹。但是我國反映通脹的CPI指數并不高,這是為什么呢?因為大量資金被房地產領域吸收了。也就是說,我國印出來的錢,沒有去追逐一般的商品,而是有相當部分去追逐房地產領域中的房屋和土地這一特殊商品。這就是CPI漲幅并不大,但房價卻暴漲的原因。

  那么,房地產的價格會一直維持高位嗎?做不到。城鎮化放緩,人口結構逆轉,房價虛高,房企背負高額負債,地方債務惡化,這一切都預示著房地產泡沫終將破滅。房地產泡沫會怎么破滅,我并不知道,但是能夠預判,一旦房地產泡沫破滅,中國經濟將停滯下來。而我國任何一屆政府都不允許在其任期內發生危機,所以必然將以更大規模投放資金拉動基建。此時創造貨幣的將不再是房地產信貸而是基建貸款,部分貨幣由于沒有房地產吸收蓄水(因為創造貸款的不再是房地產),將直接流入生產市場?;ㄖ芷诘絹砗蠼洕厝辉俅瓮罅控泿旁霭l導致的通貨膨脹和停滯將并存,凱恩斯主義最終將迎來自己的歸宿——滯脹。

圖片

  2002至今:中國經濟大循環示意圖

  目前,經濟面臨的外部形勢越來越嚴峻,而內部投資和消費也逐漸熄火。在這樣的局面下,所謂的內卷僅僅是經濟緩慢走向危機的另一個說法而已。

  四、回顧和后記

  這里我們再次做一個整體回顧。在第一部分,我們回顧了1996年的那一次生產過剩,分析了我國怎么靠房地產市場和WTO延緩了危機。并且發現當時的經濟形成了內外兩個循環,而這兩個循環既支撐著中國經濟,又為更大規模的危機埋下了種子。其次我們講了2008年金融危機打破了第一個經濟循環,經濟再次出現過剩的風險。在第二個部分,我們講到了我國怎么通過凱恩斯主義的方式,延緩了2008年的危機。接著,我們又分析了凱恩斯主義的內在矛盾,并且發現凱恩斯主義持續數年后,造成了更大規模的產能過剩。在這種情況下,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企業債務規模持續攀升。從2012年后,實體經濟持續萎靡,投資增長快速下滑,大量銀行資金流向房地產。而這一切導致了中國經濟當前的三大特點:產能過剩、負債高企、脫實就虛。在第三部分,我們詳細分析了產能過剩的情況,分析了外貿、投資和消費都難以消化當前的產能過剩,并且大致介紹了貨幣增發和高房價的關系。最后我們得出結論,凱恩斯主義將會走向滯脹。也就是說,怎么走出內卷是偽命題,因為在目前的情況下,我們必然走向滯脹,換言之,必然走向內卷。

  以上就是我分析中國經濟所采取的一般方法,這是辯證唯物主義的方法,這種方法要求我們從事物發展的內在矛盾出發,去研究每一次矛盾沖突以及解決這個矛盾的手段。

  這種研究方法,比我們得出的研究結論更重要。由于我們對經濟做了抽象和取舍,比如我們并未講到互聯網為代表的新興產業對經濟的促進,也并未講述一帶一路對消耗過剩產能起到的作用。再比如,房地產跌價后由其創造的貨幣會部分消失,導致貨幣減少,經濟蕭條會導致投資減少,大眾商品價格下跌,這也可能導致通縮。那么房價跌價后在什么條件下才會導致通脹,在什么條件下又會出現通縮呢?這些問題,我們都沒有詳細分析。這些使得我們的個別結論不一定正確。但是這個研究方法,卻指引著我們不斷接近真像。

  我并不保證所有結論都是對的,但我覺得這個分析方法是對的。拋磚引玉,供大家討論、批評。

  最后關于一些常見的問題,我說一下個人看法。

  1、GDP的構成。消費、投資和凈出口,還是消費、投資、政府部門和凈出口。這其實沒有本質的區別。金融數據終端,不論是wind還是ifind,統計的都只有消費、投資和凈出口,因為他們把政府部門拆解進去了。當然,賣不出去的產品也可以被計入GDP,比如計入庫存投資。

  2、中國過剩是從1997年開始的。1996年之前中國是短缺經濟,沒有產能過剩。之前政府對經濟的干預,主要是壓縮消費,這與凱恩斯主義完全不同。

  3、一帶一路的體量、新基建的體量。能否消耗過剩,需要具體計算。但從中長期看,這只會導致更大規模的過剩。

  4、金融和生產的關系。以前的危機,是從生產領域爆發,進而波及金融;現在的危機,多數是從金融領域爆發,進而影響生產。但是,不論是哪一種,實質歸根結底都是生產相對過剩。

  5、通縮還是通脹。貨幣增發是通脹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要條件。我覺得貨幣增發需要和基建等因素結合才能形成通脹(不同國家可能還有其他影響因素)。

  6、這篇文章是我2016年底寫的一篇文章的下半部分。2016年的文章我嘗試梳理了1978-2016年的經濟情況(從經濟運行導致的矛盾方面來梳理的),一些網站曾發過此文。這次截取下半部分更新了一些數據來回答這個問題。但是,這次的文章并未對2016年之后的供給側和去杠桿做詳細分析(不過從數據看影響不大),這是不足之處。

  7、溫鐵軍的書我并沒有看過,本文對經濟史的梳理,主要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史》,本文的數據,主要來自于金融數據終端ifind。如果其中某些梳理得出和溫鐵軍類似的觀點,我想這是由于大家都用了同樣的基礎材料,以及大家有類似的方法論。

  8、本文的分析框架是傳統的政治經濟學分析框架,也就是說主要從生產而非流通領域來解釋危機、滯脹。新凱恩斯主義是從外部來解釋滯脹的(輸入型),這是典型的外因論,是錯誤的。西方目前進步學者是從勞資對抗來解釋滯脹,這是內因論,是值得參考的。這里也說一下西方進步學者的邏輯。經濟發展導致勞工聯合,勞工聯合導致工資上升,工資上升導致利潤下降,利潤下降導致資本家提高商品物價,進而在某種條件下產生滯脹。這種觀點其實也有值得商榷的部分。工資上漲導致物價上漲的理論,在貴金屬作為貨幣的時期就曾出現。1865年馬克思專門做了一個演講,叫做《工資、價格和利潤》來駁斥這種觀點。按馬克思的觀點,工人工資上升,只會導致對生活用品的需求上升,進而導致生活用品供不應求,輕工業部門利潤上升。此時重工業部門的資本就會流入利潤更高的輕工業部門,導致重工業供給下滑,輕工業供給上升,于是重工業價格略有上升,輕工業產品略有降價,進而形成新的平衡。在這樣的平衡下,工人的工資上升導致的更多是資本家內部利潤分割的問題,而不是全社會物價普遍上漲。當然,馬克思所處時代是貴金屬和自由競爭時代,資本在不同行業流通相對順暢,而現在是壟斷時代,資本的流通更多是源于信貸的傾斜,這畢竟有所不同。但我自己的觀點更傾向于馬克思的觀點,我傾向于從生產和貨幣增發的角度來解釋滯脹,這我在前面已經說過。這個觀點是否正確,尚待進一步論證。

  9、除之前的問題外,這篇文章還有諸多不足。比如對生產領域的研究是不夠的,工業是怎么分布的,集中度如何,對產能過剩的內部結構情況;再比如對債務的結構研究也是不足的,企業具體的債務情況,銀行抗壓能力,等等;再比如,對我國經濟區域性差異以及這個差異可能帶來的影響也并未談及。這有可能導致某些結論似是而非。因此,我認為本文更多是框架性和方法性的。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看今朝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2.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3.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4. 從歷史工人運動到當下工人運動的謀略——(一)歷史工人運動
  5. 到底誰“封建”?
  6.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7. “中國人喜歡解放軍嗎?”國外社媒上的國人留言,差點給我看哭了
  8.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9. 韓亂時,朝鮮做了三件事
  10. 尹錫悅這樣的奇葩為什么會出現?
  1.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2.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3. 與否毛者的一段對話
  4. 元龍:1966-1976,文人敵視,世界朝圣!
  5.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6. 社會亂糟糟的,老百姓只是活著
  7. 不能將小崗村和井岡山相提并論!
  8.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9.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10. 元龍:特朗普一示好,主流文人又跪了!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7.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元龍:1966-1976,文人敵視,世界朝圣!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4.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機關事業單位老人、中人、新人養老金并軌差距究竟有多大?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中文字幕不卡免费高清视频 | 中文字幕玖玖资源亚洲精品 | 亚洲国产品有宅男 | 亚洲国产精品之一线久久 | 亚洲永久中文字幕在线 |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