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黃金時段的電視連續劇《創業年代》,昨晚大結局,以自主創新挫敗AME外國壟斷資本的惡意收購而圓滿告終。
電視劇結尾時,昔日的幾位毛頭青年,已經成長為在商場縱橫捭闔、組織資源,艱難創新、資本在握的實業家。已從昔日計算機所的子弟,經過艱難曲折的發展,成為中國計算機行業的領軍人物。當不擇手段,企圖吞并潮信集團時,三位兄弟已經能夠拿出風險資本,給予援手。
劇的中心主軸是創新也是生產資料所有權,主調當然是中國自己的民族產業創新。而最大危機又來自于生產資料所有權的棄保爭奪。AME的手法,中國人并不陌生,先是低價傾銷,令中國產業破產,然后白菜價收購,謀求在中國的市場壟斷。一個典型的案例是中國大豆產業的當年淪陷。圍繞著服務器創新和中國互聯網的展開,民族的對壘變成了資本的對壘,所有權爭奪成了創新的靈魂命脈。
其實潮信有過員工持股。上市交易后,股權脫離了勞動,員工持股就成了一種點綴,AME就可以不擇手段收購潮信,收買叛徒,就使得創新發展成了資本的舞臺,成了鄺姚夫妻店的單打獨斗。潮信被收購的危機在華為是不可能出現的。任正非高度警惕,不上市。華為的“資本”是不脫離勞動的,即使如此,勞動收益也須優于資本。當全員持股之時,企業內部只是策略之爭,而不是利益之爭。1950年11月27日,在中國人民志愿軍第2次戰役打擊下,美國總統杜魯門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70年后。特朗普也宣布美國進入緊急狀態,不過這一次是來自于華為5G的打擊。這顯示了馬克思恩格斯高度肯定的合作生產,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威力。
當年阿里巴巴在尋找初期投資時,四處求告無門,終于用三寸不爛之舌說動了孫正義。以后成立螞蟻金服,聽說君瀚君澳是員工持股公司,結合在紐約上市時,馬云宣揚“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筆者一直期待,共產黨員馬云,做出一些變革來。不料馬云的變遷,逃不脫馬克思的巨掌:人的本質是社會關系的總和。馬云的演變也許身不由己,但跑不了資本的人格化。從數據壟斷到螞蟻金服空手套狼到金融擠占壟斷,終于一步一步服從資本規律,沒有勞動者約束,避監管,走向事實寡頭。
人們終于明白,原來員工持股不過是資本手中的一個玩具,就像是在電子商務上,看到一臺電視機只賣100塊錢,細看卻是擺在一起的電視固定支架。
創新大王愛迪生一手打造的百年通用電氣公司,到2008年經濟危機之前,金融業務已經超過五成,元氣大傷后,通用企業家捶胸頓足詛咒發誓,要把公司的重點回歸到航空和能源制造業上來,但依然抵制不住資本運作收益的誘惑,2015 年以著名的“美國陷阱”方式收購法國阿爾斯通,庫存積壓,到 2019年公司營收下降兩成。《創業年代》的洪雨橋已經運用風險基金了,知青年代建立起的兄弟情誼,能否抵御得住資本規律,螞蟻金服已經做出了示范。
在資本和勞動這個社會運轉的軸心中,中國立志創新的企業家們,何去何從?不妨想清楚,千萬不要被“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沒有根本矛盾”所蒙蔽,怎么可能呢?
2020年11月7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