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美國量化寬松對中國的影響
作者:吳銘(20201106)
有時,一個荒謬的觀點,及建立在此荒謬觀點之上的文章,總是流布甚廣,批了一次、一文,就會有另一文在其他地方出現,讓你不得不一直批下去。
一
看了今日頭條置頂的一篇文章《美元與海:負債率將突破152%!美國印鈔對中國有什么影響?》,在“美聯儲QE(量化寬松)對中國的影響”方面,作者有以下觀點:一是容易造成資產泡沫,“當流動性注入市場后,這些錢的流向將不受控制。”
這個觀點當然是荒謬的。
首先,此觀點回避了美國量化寬松后印的這些美元,究竟流向了哪里,這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問題,是個根本不能忽略的問題。據現實情況,美元注入了中國市場。其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向中國投資,對中國直接進行金融輸出,即我們所謂的引進外資;另一種途徑是采購中國商品并用美元結算,即我們所謂的“出口創匯”,并把中國夸成“世界產業鏈的樞紐”,從全球化中受益極巨。或許還有地下錢莊的方式,不過,由于中國即使在美元量化寬松之后仍然把美元當作“世界貨幣”和“硬通貨”,所以,美國印出的紙鈔,完全可以大搖大擺地對中國輸出,完全不必偷偷摸摸,完全不必走“地下錢莊”這種狗洞。所以,地下錢莊這種方式,我想從邏輯上講,是沒有必要的。
作者的這句話,實際應該寫成“當流動性注入‘中國’市場后,這些錢的流向是不受控制的。”就是說,必須強調美元紙鈔注入的是“中國市場”!不能籠統地講“注入市場”!忽略了“中國市場”這個注入對象,則究竟這些錢受不受控制、受什么樣的控制,就無法談起。
我認為,這里,忽略“中國市場”而只寫成“市場”、不指明是哪國的市場,簡直就是欺騙、就是犯罪!因為,“中國市場”只能用人民幣流通、美元不能流通,“美國市場”只能流通美元,而不能流通人民幣。中國市場、美國市場,當然不能籠統地說,不能混為一談!而“市場”則可能即指中國市場又指美國市場。美元輸出到中國市場,必須兌換成人民幣。如果不強調這些美元輸出的目的地是“中國市場”,那么,“兌換成人民幣”這個極關鍵的環節,就被忽略了。
那么,能不能說“當流通性注入中國市場后”,這些錢流向將不受控制呢?當然不能這么說,這么說簡直就是胡說八道,這恰是作才欺騙人的地方。
上面講,美元進入中國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引進外資,一種是出口創匯。按照主席“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我們看看,究竟這些錢的流向受不受控制,受誰的控制,是怎么控制的,會不會導致泡沫,會導致誰的泡沫。
引進外資,投資者在中國極力歡迎、關照之下,任何一個領域包括一些軍工工業,實際上都在對美開放,渴望美國華爾街金融寡頭以各處方式來投資,并提供了極優惠的保障政策,極力“優化營商環境”,生怕人家不來。引進外資是美元對中國輸出最順利的方式。美元投資者手拿量化寬松后的紙鈔,在中國金融機構的熱情服務下,按照一定匯率,兌換成了人民幣,交給了這個投資商人。于是,中國金融機構(外管局)手里有了巨量的、源源不斷的美元紙鈔,而美國商人手中有了巨量的、源源不斷的人民幣。是這樣子吧。
在中國開放政策的保護下,這個美國投資商,可以隨心所欲地在中國開展金融、工業、貿易、商業、礦業活動,幾乎沒有任何限制。
現在,我們要問,量化寬松后的美元流向,真的無人控制嗎?當然有,而且,流向控制非常準確。
在中國市場上,手拿人民幣的美國商人,難道不懂得自己如何花錢?該投資到什么領域?難道不能自主決定資金投向?當然可以。由于中國極力滿足外來投資商的要求,極力擴大開放市場、甚至連金融也完全開放,放棄了投資限額,優化了營商環境,“事前審批改為事后監管”,這意味著外資商人可以隨意選擇最能控制中國經濟的關鍵領域和關鍵企業,怎么能說是這些錢的流向無法控制?這些錢的流向完全是美國投資商控制的,完全是有目標、有計劃的投資,根本不是什么無法控制。
二
要說無法控制,也是中國人民、中國政權無法對其控制,而美國投資商以及與其配合的官僚,完全有辦法控制之。
那么,究竟哪些領域是控制中國經濟的“至高點”?哪些領域的潛在和現實利益最大?即哪些領域和產業最受美資和中國的支持者們青睞呢?據我看,按照對中國經濟的重要性來說,金融、尖端工業、重工業、土地,是外資和中國與之配合的勢力最為青睞的領域。
那么,房地產、股市、旅游業、基礎建設呢?以我看,這些領域還真不是美資最青睞的領域,倒是中國國內的投機資本比較青睞的領域。可能是因為外資不青睞這些領域,所以,中國國內投資資本才青睞這些領域,不然,會得罪外資的。
基建,利潤低、耗時長、投入大、回報慢,人家外資才不那么重視呢。旅游業,屬于娛樂之類,并非國民經濟的關鍵,雖然外國人鼓勵中國發展旅游業,但是,人家應該看不上這個產業;房地產,受國家控制,近期贏利不易,而且回收慢得多,再說,房地產并不是國民經濟的關鍵產業。股市呢,人家美國可以印錢、拿到中國來就變成真錢白銀、要買什么就買什么。所以,錢,對人家根本不是問題,干嘛投到中國股市、債市里?即使投入進去,也不是為了賺點錢,而是為了別的什么。
所以,從“引進外資”或者說“金融資本輸出”的角度看,輸出到中國市場的美元金融資本,在兌換成人民幣之后,其流向是有精準控制的,控制者就是美國來華投資商,配合者是中國的買辦官僚勢力,其流向是中國金融、尖端工業、土地!目的在于控制中國金融、進而控制中國主要產業領域、控制中國重要企業!
說這部分錢不受控制,完全是胡扯。
美元紙鈔還有“出口創匯”這種注入中國市場的渠道。我們也分析一下。
首先,只有出口創匯型企業,因為對美出口了商品,才能得到這部分美元并兌換成人民幣。這些企業這些人民幣干什么呢?如果有利可圖,當然是繼續發展生產,但是,這些生產,完全是外向型生產,而不是賣給中國人民的生產。就是說,這部分美元,必然注射中國的外向型企業,讓中國的生產用來滿足美國的需求。這樣,中國得到源源不斷的美元紙,美國得到源源不斷的中國商品。怎么能說這部分美元的流向不受控制?此控制權,仍然在美國華爾街金融寡頭的手中。
此中美經濟金融關系之實質。
有人說,美國政府真厲害,多次量化寬松,而本國物價居然不漲!奧秘何在?奧秘在于其已經將通貨膨脹輸出到了中國!白白享受中國的商品,中國商品出口定價權又由美國方面掌握(即中國作為國際產業鏈中的一環,其所得利潤僅占不到1%),美國的物價當然不會上漲。
按說,外管局手執中此巨額美元,該為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以合理的價格采購些中國人民急需的商品。這樣,中國才不吃虧。可惜,美國那兒已經做好了準備,設好了圈套,想花出去這筆美元,比登天還難。
中國能用這巨量的美元買什么呢?
到美國市場上采購人家的重要高技術企業?人家斷然拒絕!不賣。買轉基因糧食吧,正中人家下懷!一可以打擊中國農業,壓低糧食價格,逼迫農民外出打工,逼迫農民出售土地,以便由外資并購之;二可以破壞中國人口素質。買美國軍火?不賣。買芯片吧,可以,正中下懷,一方面可以打擊中國芯片研發生產;二是可以抬高要價。買鐵礦石?漲價!買石油?有配額,不能想買多少買多少。
能買點什么呢?可以大量購買美國的期貨、國債、股票,其命運要么是被美國莊家收割,要么就是被賴賬。或者,外管局把這些錢攢在手中,美國人早想了招術:貶值!
請問,能說這些量化寬松后輸出到中國市場的美元,其流向無法控制嗎?不是控制得很好嗎?
當然,控制者不是中國政府、不是中國人民而已。
三
該文第二個觀點:“量化寬松可能會引發貨幣戰爭”,并說“在國際經濟關系中國,對于通過貨幣貶值來提高本國產品競爭力的行為,被稱作BEGGER-THY-NIGHBOUR(吳銘注:大約是欺騙領域的意思),這是一種損人利已的策略。”“美聯儲大規模增發貨幣,在美國這樣一個沒有資本流通限制的環境里,美元將不可避免的貶值。對于其出口型企業來說,意味著產品和服務價格下降,國際競爭力將會變強。”
完全是脫離實際,書呆子,胡扯八道。美國早已是個工業空心化國家,已經沒有什么東西出口中國了,還講什么“國際競爭力”,人家唯一的目標就是輸出金融資本,搞空手套白狼,控制中國金融、產業而已。
美元貶值與否應該從兩個方面看。一是其國內物價是否上漲。實際上,人家因為將寬松的美元都輸入了中國等國家,人家物價平穩,并沒有出現物價飛漲,人家根本不存在美元貶值問題。二是國際匯率,這個的確存在貶值問題,不過,考慮到雖然巨量美元涌入中國,而美國無商品出售給中國,真的引發貨幣戰爭,即:極有可能導致中國拒絕美元涌入。
貨幣戰爭,你看誰呢?中國,作為美國的最大貿易國,作為美元輸出的最大目標國,你不扯旗造反,你等誰呢?日本、南朝鮮、新加坡、中國臺灣、中國香港,有資格和美國打貨幣戰爭嗎?
我們看到,盡管美元如此惡劣地量化寬松,中國方面,仍然不改“美國是世界貨幣”的癡情,仍然繼續甚至是極力擴大開放、引進外資、出口創匯、儲備美元,優化營商環境,外資投資法,甚至完全開放了金融,更甚至還有“以美元等外匯儲備為基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說辭。
就是說,哪有什么“貨幣戰爭”的危險呢?根本沒有。只要中國不和美國打貨幣戰爭,美元無論如何量化寬松,就都沒有什么“貨幣戰爭”的危險。
這樣的情況下,即使美元兌人民幣貶值了一些,又有何妨?美國又有什么損失?什么損失也沒有。
那么,中國手里的美元越來越多,又花不出去,中國人民要是懷疑自己上當了,上了美國華爾街金融寡頭和國內官僚買辦資本勢力的當,上了“出口型國家”“世界產業鏈上的樞紐環節”“出口用美元結算”的當,怎么辦?中國人民如果要求停止引進外資、停止出口創匯、停止儲備外匯,要求出口用人民幣結算,怎么辦?中國人民要以國內大循環為主,怎么辦?不是壞了美元量化寬松的大好事了嗎?
不要緊,一個新的騙局已經準備好了:人民幣國際化,不過,這個人民幣國際化,要以美元等外匯儲備為基礎!就是說,中國儲備的那么多根本花不出去的美元,居然成了人民幣國際化的基礎。當然是外匯儲備越多越好。中國人民“夢寐以求”的“人民幣國際化”,終于實現了。中國人民怎么還會再反對“引進外資”“出口創匯”“出口用平均結算”呢?為什么還要爭取貿易用“人民幣結算”呢?于是,“引進外資”“出口創匯”等對接美元量化寬松的政策,可以繼續下去了。
但是,他們又掩蓋了以下事實:這種人民幣國際化,實際上是美元人用人民幣進行國際化,美國人用人民幣向全世界投資、采購等,而中國人民呢?當外國人手拿人民幣對其他國家投資、采購等經濟活動時,我們自己卻沒有人民幣進行同樣的動作。而這些被投資、被采購的國家,手里有了人民幣,卻要向中國采購商品,中國要以自己的生產,替美國人平賬——虧不虧呀。
就是說,量化寬松后的巨量美元因為中國的“引進外資”“出口創匯”等政策而涌入中國市場,根本上只會導致人民幣的貶值和中國人商品無收益外流。
中美貨幣戰爭,會因為為美國的“量化寬松”而爆發了嗎?沒有呀!此文的作者,恐怕沒有搞清楚,貨幣戰爭,究竟是爭奪什么的戰爭,未必知道貨幣戰爭的爭奪重要是什么。
我告訴你,所謂貨幣戰爭,爭奪的是貨幣的發行權、結算權!至于議價權,當然也要爭奪,不過,我覺得最好不要歸入貨幣戰爭之內。歸入貿易戰之內,或許更準確。
四
“這些年,中國一直都試圖以有形的手,比如各種定向降準,來減輕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但如何優化,還在探索。”
這句話說明,作者還真的不懂貨幣發行問題。所以,也想不出用貨幣發行的方式來組織生產。更認識不到發行貨幣是調動全社會資源,尤其是市場經濟條件下,調動社會資源、進行重大生產建設的關鍵手段!不掌握這個手段,則就必然無法組織全社會性大生產,就必然停滯社會經濟發展,就必然導致經濟無序!或者,社會大生產的組織權,必然被貨幣的發行者——外資,或者杰克馬——控制,必然為這些外資控制中國經濟提供可剩之機!
美國政府發國債向銀行“借錢”這種貨幣發行方式,中國因為當前是市場經濟,當然完全可以借鑒!然而,中國方面卻拒絕借鑒。為什么?因為中國一旦借鑒此種貨幣發行方法,則就必然沖擊引進外資、出口創匯這種把人民幣發行權出讓給外資和外向型企業的貨幣發行方式!必然中斷外資對中國經濟的控制。故而,這一辦法受到外資、國內買辦資本的堅決抵制。
——當然,我并不認為這種發國債向銀行借錢的貨幣發行方式,就很理想。公有制經濟的貨幣發行,有其自身的好辦法。下文再說。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