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有支付能力嗎
作者:吳銘(20201028)
魏參事堅決反對“脫鉤無所謂,中國有巨大的市場”觀點。他說,“需要不等于需求,有效需求是指‘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最近一個時期,一些官媒的論點都是;‘脫鉤無所謂’‘我們有14億人的巨大市場,我們怕誰?’”魏參事認為“這種觀點犯一個常識性錯誤。經濟學講的不是你想要什么,需要什么,而是指“有效需求”,也就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如果中美真的脫鉤了,出口下來了,生產下來了,收入下來了,老百姓都沒錢了,那么“巨大的市場”從何而來?”
魏參事的意思有兩點:中美不能脫鉤,中國必須繼續出口美國,換取美元。因為,美國的需求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中國雖然有14億人的市場,但是,這14億人并沒有那么大的支付能力,只有需要而沒有那么大的需求,所以,并不是什么大市場。
魏參事的觀點,是圍繞支付能力展開的。那么,我們要問,美國有支付能力嗎?中國14億人為什么就只有“需要”,而沒有“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所謂支付,就是我拿你的錢能夠購買到數量足夠、種類全面、我所需要、質量有保證的商品!而不是你拿你自己印的錢,來采購我的數量足夠、種類全面、你所需要、質量有保證的商品。老魏,你想過這個問題嗎?
首先,美國國內幾乎沒有輕工業,重工作也在衰落,所以,它是沒有什么支付能力的。即使有些“支付”能力,它們也拼命拒絕“支付”。魏參事可能連這個常識也不知道,或者是拒絕知道。
美國的所謂強大支付能力,是中國的官僚買辦資本勢力虛構出來的,是故意上當,是欺騙中國人民。
現在再看看什么叫“支付能力”。表面上看,就是美國能夠出得起錢,來購買中國的商品,來中國投資,在中國市場上開展各種經濟活動,進行各種并購參股。這個結論,其前提是把美元當作真金白銀來對待,這是上當行為。實際上,美國沒有什么支付能力,所謂的美元支付,完全是一種欺騙,是用美元這種假幣騙取中國商品,從經濟金融上殖民中國、壓榨中國。
魏參事上當了,受騙了,而不自知,或許是知道,但是,卻必須這么講才對得起華爾街金融寡頭。
憑什么中國的對外貿易特別是對美貿易,要接受用美元支付?魏參事是否可以考慮一下這個問題?
人民幣怎么就不可以支付?你美國拒絕人民幣的支付權,那我不和你貿易便是,難道不和美國貿易,中國會死嗎?不會。相反,如果中美貿易用人民幣結算支付,倒是美國拿不出那么多人民幣——在中國禁止人民幣投機的情況下。
中國要美元做什么用?什么用也沒有。如果說有,就是硬把外匯當作財富,對中國人民進行欺騙:你們看,我的外貿政策的正確的,我賺了這么多美元。
中國人民會問:你用這些美元做什么?官僚買辦資本勢力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他們繼續騙:我用來購買美國的國債、期貨、股票,可以賺更多的美元的。
可是,你賺了這么更多的美元做什么?能不能從美國也購買一些我們急需的商品?我們能不能用美元,也在美國并購其重要企業,或者參股、控股其重要企業?當然,這是不行的。美國是拒絕中國人用任何貨幣并購其重要企業的,幾年前,華為并購3LEAF公司的申請,就被奧巴馬總統以國家安全為理由拒絕了,你中國要想購買美國的企業,那就購買一些垃圾企業吧,比如2014年聯想23億美元購買IBM的×86服務器業務,又貴又沒用,屬于淘汰產業。美國出售給中國的產品,也是精心考慮:一是為了打跨中國的相關企業、占領中國相關市場,比如芯片;要么,所謂高科技的產品,即使出售給中國,要價也極高;可用于軍事上的高科技,人家是絕對不出售的。所以,中國儲備了巨量美元,大部分只能在美國的金融圈子里轉,坐等其貶值。就是說,美國用美元假幣,用被中國的如魏加寧教授之類人宣揚的支付能力,白白享受中國的商品。此之謂“中美國”,中國負責生產,美國負責享受。
中國儲備的美元那么多,又花不出去,又要貶值,那么,中國可能要拒絕美元結算了,這就是“中美脫鉤”論的起源。如果中美真的鉤,那么,所謂“美國有支付能力”的騙局看來要完蛋,美元霸權也要完蛋了。中國的官僚資本勢力,一貫對美國的利益極上心的。所以,他們很著急,怎么辦呢?繼續騙:人民幣國際化,但是,人民幣國際化必須以美元外匯儲備為基礎。這個騙局的實質在于,人家以前擴大開放、引進外資、出口創匯等拋棄人民幣發行權、結算權、議價權,擁抱美元的霸權而上當受騙得到的巨量無用美元鈔票,這下子居然有用了,成了中國人民幣國際化的前提和基礎。這樣,可以繼續拋棄人民幣發行權、結算權、定價權,繼續將中國市場擴大開放、引進外資、出口創匯、儲備美元,繼續向美國出售中國企業,甚至優化營商環境、外商投資法、22條,不惜一切代價,拒絕與美元脫鉤,繼續支撐美元霸權,繼續讓美國向中國轉嫁經濟危機。
魏參事對華爾街金融寡頭可謂體貼入微呀。魏教授所謂的美元的支付能力,完全是美國堅決拒絕兌現的美元換取源源不斷的中國商品供應,是對中國人民的無恥欺騙和敲詐掠奪。如果中國人民識破了美元的假幣本質,識破了美國的產業空心化,識破了美元支付能力的虛假性,拒絕美元結算,拒絕引進外資,拒絕擴大開放,拒絕開放金融,并爭取人民幣結算、在不能人民幣結算時爭取國際收支平衡,并堅決禁止人民幣投機,那么,美元的霸權就土崩瓦解!
所以,對美國的所謂支付能力的鼓吹,說明了魏教授的立場。
中國十四億人口,為什么只有“需要”,而不能導致商品經濟意義上的“需求”呢?魏教授說中國人民支付不起中國生產的那么多產品。這個,魏教授說對了。唐詩上說:“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我們的問題是,為什么“養蠶人”反而穿不起“羅綺”?為什么,美國人不“養蠶”,只印紙鈔,就可以“遍身羅綺”?
答案同樣簡單。可惜魏加寧教授點到而止,不愿意深說,一深說,就露餡了。
中國經濟,已經是半殖民地、半資本主義經濟。廣大勞動者,備受國內官僚資本和國際帝國主義資本即外資的雙重壓榨,他們的剩余價值被外資和買辦資本拿走了,他們出賣勞動的所得,尚不足以糊口,所以,“支付能力”當然低。
如果真心解決“支付能力”問題,自然是將中國人民的“需要”改造為“需求”!提高中國人民的“支付能力”,解決辦法當然是發展公有制經濟,至少也是國有制經濟,增加公有制工人人數,提高所有工人的待遇,保證工人的權益,而決不是虛構華爾街的“支付能力”。
可惜,魏先生從未想過提高中國工人的收入,卻想著如何虛構美國人的所謂“支付能力”。
一方面拼命壓制中國人的“支付能力”,另一方面又拼命欺騙中國人民,讓中國人民相信美元假幣的所謂支付能力。所以,推動中國經濟必須外向型,必須引進外資、必須出口創匯、堅決反對與美國脫鉤,否認中國經濟的國內大循環才是出路,魏教授可謂用心良苦。
所謂中美經濟戰,爭奪的核心目標并不是什么貿易順差逆差,而是貨幣的發行權、結算權和議價權。至今,中國的金融經濟官僚仍然不明就里,不知道人民幣發行權的重要,不知道這個權力已經被出讓給了外資特別是華爾街金融寡頭,不知道中美經濟斗爭的關鍵所在,不知道中國的關鍵陣地所在。昏聵無能,還在繼續擁抱美元這種假幣的結算權、定價權,還在相信“美元是世界貨幣”,以引進外資、出品創匯、儲備美元和以美元儲備為基礎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方式,把人民幣的發行權出賣給華爾街金融寡頭,有意無間地充當了帝國主義殖民中國的險惡幫兇,成了中國金融災難制造者。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