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貨幣的本質
迎 春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就被排擠出經濟理論的主流領域,不論是宣傳還是教學領域實際上都已經“消失”。主流媒體完全被西方經濟學占領,教學領域也只剩下馬克思主義的空名,因此,現在有的一些左派人士也缺乏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基本知識。
我完全贊成一些人對資產階級經濟學的批判,如說:“一段時間以來,中國主流買辦資本勢力打著市場化、與國際接軌的旗號,捉弄輿論極力宣揚‘美元是世界貨幣’、‘沒有外匯不能進行國際貿易’這種彌天謊言”等等。但是,要徹底批判資產階級的經濟理論,還必須真正學懂、弄通、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經濟學。我剛寫了一篇《也談紙幣的本質》的文章,覺得對有關貨幣、紙幣問題還有話要說,所以再補充幾句。
一,有關貨幣的問題
金、銀是貨幣,貨幣的本質是作為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這是馬克思經濟學的科學結論。
我國央行官員、經濟學家在主流媒體上宣傳什么“數字貨幣”、“虛擬貨幣”等等,說明他們根本就不懂什么是貨幣。對此我曾寫過《再談“數字貨幣”》、《比特幣是一個大騙局》(附后)等文章反復批判過,就不重復。
左派網站上有人說:“貨幣,就其信用,可以分為四種-------一種是原始貨幣,即黃金、白銀、絹、糧食、牛羊、鹽之類,本身具備使用價值,且其使用價值其自身就可以度量。----- 第二種貨幣,即舊幣,就是原始貨幣的代用券,比如明朝的鹽引、清朝山西票號的銀票、與黃金掛鉤的美元等。-----第三種貨幣,即新幣。即社會主義公有制條件下的中國的人民幣、蘇聯的盧布等。”在文章中沒有查到作者所說的第四種。
貨幣就是金(銀),沒有什么“原始貨幣”、“舊幣”、“新幣”。上述文章所謂的舊幣中的美元和新幣中的人民幣、盧布等是紙幣,而不是貨幣。
其它一些商品如麻布、鹽等在商品經濟發展的歷史過程中曾經處于等價物的地位、起過等價物的作用。但是,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金--------漸漸地,它就在或大或小的范圍內起一般等價物的作用。一當它在商品世界的價值表現中獨占了這個地位,它就成為貨幣商品。”“金銀天然不是貨幣,但貨幣天然是金銀。”(《資本論》第一卷 第86、107頁)一些商品如麻布、鹽等商品在雖然在歷史上曾經發揮過等價物的作用,但沒有獨占一般等價物的地位,因此不是貨幣。
金成為貨幣,作為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是商品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馬克思在《資本論》的《商品與貨幣》一篇中,用價值形式的發展變化,概括了商品經濟發展的歷史過程,說明金(銀)作為貨幣是必然性。馬克思有關貨幣是金(銀)的科學結論,仍然是當前世界的客觀現實。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美元作為“世界貨幣”(準確的說法是“紙幣”),仍然是作為貨幣符號,在執行貨幣(金)的流通手段職能。
1944年布雷頓森林會議確立以35美元兌換1盎司黃金固定匯率制的國際貨幣體系,表明了美元是執行金(貨幣)流通手段職能的貨幣符號。1971年美國總統尼克松宣布停止各國用美元兌換黃金以后,美元就不斷貶值。現在1盎司黃金已經漲到1900多美元了。西方經濟學者把金說成是“避險品”,認為是人們的主觀選擇,表明他們根本不懂貨幣及其本質,表明他們的歷史唯心主義世界觀。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紙幣流通的特殊規律只能從紙幣是金的代表這種關系中產生。這一規律簡單說來就是:紙幣的發行限于它象征地代表的金(或銀)的實際流通的數量。”“紙幣是金的符號或貨幣符號。”“紙幣只有代表金量-----才成為價值符號。”(《資本論》第一卷 第147、148頁)當然,現代的貨幣流通量早已不僅是商品流通的需要量,還包括大量資本買賣如股票、債券等買賣的流通量;而且社會生活的其他方方面面也都成了赤裸裸的“現金交易”。可見,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認定金(或銀)是貨幣,是符合實際的科學理論。
二,紙幣的本質
紙幣的本質是什么?紙幣與貨幣又有什么內在聯系?
馬克思主義認為紙幣是“由國家發行作為法定流通手段的貨幣符號。”(《政治經濟學詞典》上 第399頁)首先,紙幣只是“貨幣符號”,是國家法定的“貨幣符號”;其次,紙幣執行的是貨幣“流通手段”職能,不懂貨幣,就不可能理解紙幣。
紙幣是執行貨幣流通職能的符號,而債券則是執行貨幣支付職能的產物。
有人說紙幣是“欠條”,還有人提出“貨幣”要回收等等。如說:“在馬克思看來,當時常用的銀行券作為紙幣,是銀行依據國家債券發行的欠條。”有人提出貨幣要“回收”,說“再次強調,貨幣的發行者,必須為自己的貨幣提供信用保證。這是一條鐵律。”(《談談貨幣的回收問題 》)這就混淆了紙幣與債券的區別。紙幣執行的是貨幣流通手段職能,而債券才是欠條,需要回收。紙幣與債券(欠條)是從貨幣不同職能產生的,兩者不能混同。
我們不僅要反對崇拜美元,也反對崇拜作為貨幣的黃金,反對貨幣拜物教,反對資本主義的商品經濟社會制度。
新中國建立以后,毛主席在反對國際國內修正主義、反對資本主義復辟的斗爭中,總結出實現社會主義公有制、資產階級作為一個階級被消滅以后,黨內出現修正主義、社會上出現復辟資本主義勢力的經濟根源,就是殘存著的商品貨幣經濟關系。他指出:“我國現在實行的是商品制度,工資制度也不平等,有八級工資制,等等。這只能在無產階級專政下加以限制。所以,林彪一類如上臺,搞資本主義制度很容易。”(《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13冊 第413頁)我們要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的商品貨幣理論,反對資產階級經濟學。
馬克思在1859年發表的《政治經濟學批判》一書,就是專門論述商品、貨幣。馬克思把《資本論》看作是《政治經濟學批判》的續篇,他說:“前書的內容已經概述在這一卷的第一章中。”“萬事開頭難,每門科學都是如此。所以本書第一章,特別是分析商品的部分,是最難理解的。其中對價值實體和價值量的分析,我已經盡可能地做到通俗易懂。”(《資本論》第一版序言 《資本論》第一卷 第7頁)可見,馬克思有關商品貨幣的理論確實是比較難理解。但是,我們作為馬列毛主義的戰士,要和私有制觀念徹底決裂,就必須刻苦學習,認真理解、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經濟理論,否則就會被資產階級經濟學糊弄,而看不到資本主義經濟關系的本質和必然滅亡的規律而失去方向。
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指出:“在科學的入口處,好比在地獄的入口處一樣,必須提出這樣的要求:這里必須根絕一切猶豫,這里任何怯弱都無濟于事。”(《政治經濟學批判》單行本 第5頁)在《資本論》法文版序言中他再次強調:“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資本論》第一卷 第26頁)讓我們按著馬克思的教導,高舉馬列毛主義的大旗,向著社會學各個領域、特別是經濟學領域的資產階級理論開火,與形形色色的私有制理論徹底決裂!
附錄:
迎春:再談“數字貨幣”
早在2013年出現比特幣的消息時,我就寫了《比特幣,又一個大騙局》的文章(附后),批評了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教授郭田勇所說:“比特幣可以說成是一種交易品種,可以算作貨幣,也可以算作商品。”前幾天又看到有人說:“人民銀行對于DCEP的研究已經有五六年,我認為已趨于成熟。中國人民銀行很可能是全球第一個推出數字貨幣的央行。”認為事關重大,趕緊寫了《發行數字貨幣是一條死路》的文章。這里再進一步論述所謂的“數字貨幣”、“虛擬貨幣”的錯誤。
一,什么是貨幣?
貨幣是黃金,不可能有什么數字貨幣、虛擬貨幣。
這里批判的對象,是把比特幣之類的“數字貨幣”、“虛擬貨幣”與貨幣混同。如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教授郭田勇就說:“比特幣可以說成是一種交易品種,可以算作貨幣,也可以算作商品。”加上國外的所謂比特幣、天枰幣之類的“數字貨幣”、“虛擬貨幣”“前赴后繼”,而我國的學界幾乎看不到批判的文章,因此,對于什么是貨幣的問題,必須認真討論,求得一個科學的認識。如果說央行要把現行的人民幣,用另外一種形式發行,而且能夠確保紙幣的發行權不被外國、私人篡奪,那是紙幣發行的方式問題,而不是發行貨幣的問題。這里必須說清楚,討論的問題是什么是貨幣?而不是怎樣發行紙幣。
馬克思說:“‘金銀天然不是貨幣,但貨幣天然是金銀’這句話已為金銀的天然屬性適于擔當貨幣的職能而得到證明。”(《資本論》第一卷 第107頁)人們會說,這樣論證什么是貨幣,是教條主義方法。不是!因為,這是馬克思從研究商品經濟發展的歷史事實中得出的科學結論。“他(只馬克思——引者注)從各種社會形態中取出一個形態(即商品經濟體系)加以研究,并根據大量材料(他花了不下二十五年的工夫來研究這些材料)把這個形態的活動規律和發展規律做了極詳盡的分析。”(《列寧選集》第一卷 第9頁)《資本論》第一章中論述的“價值形式或交換價值”,由“簡單價值形式”、“擴大的價值形式”、“一般價值形式”到“貨幣形式”,實際上是商品交換發展史的抽象概括。他說:“金能夠作為貨幣與其他商品對立,只是因為它早就作為商品與他們相對立--------一當它在商品世界的價值表現中獨占了這個地位,它就成為貨幣商品。”(《資本論》第一卷 第86頁)馬克思關于金是貨幣的論斷,是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事實就是方法得出的科學論斷,不僅在歷史上得到證明,而且也被現實所證明。當前,美國利用美鈔充當世界流通手段的條件,大量發行,于是俄羅斯等國就拋售美國債券、美元,儲存黃金;其他國家也紛紛從美國運回黃金,充分顯示出黃金才是貨幣的本來面目。而美鈔只是替代黃金發揮流通手段職能的貨幣符號。
為什么黃金是貨幣?貨幣的本質是“作為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黃金不僅是商品,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加上它特有的自然屬性,在商品發展的歷史過程,最終成為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各國的紙幣不是貨幣,而是“國家發行作為法定流通手段的貨幣符號”。
貨幣具有價值尺度、流通手段、儲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貨幣的職能。各國發行的紙幣有這么多職能嗎?沒有!所以,紙幣并不是貨幣,僅僅是貨幣的符號,替代貨幣執行流通手段的職能。
既然黃金是貨幣,而且具有世界貨幣的職能,那么還會有所謂的“數字貨幣”、“虛擬貨幣”嗎?沒有!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教授郭田勇說:“比特幣可以說成是一種交易品種,可以算作貨幣,也可以算作商品。”是一種錯誤的觀點。
奉勸我國的一些學者和領導,還是先認真地學學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認真地讀讀《資本論》的第一篇《商品和貨幣》,在駁倒了他的貨幣理論以后,再談數字貨幣。否則,連什么是貨幣都沒有搞清楚,就貿然發行所謂“比特幣”之類的數字貨幣,不僅將給我國人民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自己也會成為歷史上的笑柄!
二,商品、貨幣發展的歷史命運
貨幣必將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經濟關系的變化最終趨于消亡,而承認、發行所謂的數字貨幣,則是妄圖保持貨幣和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永存”與“和諧”。
貨幣商品不是物,而是一種社會經濟關系。它將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不斷發展變化,最終必將趨于消亡。
在生產力十分低下的原始共產主義社會,不存在私有的商品;生產力發展了,社會有了剩余產品以后,才出現商品;以后出現了奴隸買賣,奴隸成為了商品;發展到資本主義社會,出現了勞動力買賣,勞動力成為了商品,貨幣轉化為資本,雇傭勞動逐漸成為占統治地位的經濟制度。馬克思主義認為,隨著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和無產階級的階級斗爭,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必將消滅,共產主義經濟制度必將實現,那時商品貨幣關系也將隨之消亡。恩格斯在《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中明確指出:“一旦社會占有了生產資料,商品生產就將被消滅”。(《馬恩選集》第三卷 第441頁)
蘇聯實現農業集體化以后的經濟發展和我國社會主義改造之后的事實證明,在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即我們現在稱為社會主義的階段,商品貨幣仍將繼續存在,不可能被消滅。毛主席在總結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歷史經驗之后,得出了一個科學的結論:“我國現在實行的是商品制度,工資制度也不平等,有八級工資制,等等。這只能在無產階級專政下加以限制。所以,林彪一類如上臺,搞資本主義制度很容易。”他認為商品貨幣的存在,是社會主義存在復辟資本主義的經濟根源。他非常重視這個理論,指出:“關于理論問題------這個問題搞不清楚,就會變修正主義。要使全國知道。” (《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十三冊 第413頁)根據毛主席理論問題指示的精神,結合我國經濟發展的歷史事實,我寫了《開辟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新篇章——從毛主席<關于理論問題的談話要點>說起》一文(附后),闡述了新中國建立以來商品與產品經濟相互斗爭的過程,證明社會主義向共產主義過渡的過程,就是商品貨幣關系逐步消亡的過程。
承認和企圖發行數字貨幣,實際上是與馬列毛主義理論對立,與社會發展的歷史趨勢背道而馳,是要證明資本主義制度的“永存”與“和諧”,是完全錯誤的。
不要研究什么數字貨幣了!讓我們回歸馬列毛主義理論,沿著消滅商品貨幣經濟的共產主義道路大踏步前進吧!
比特幣,又一個大騙局
迎 春
近期,我國有關比特幣的消息很多:什么比特幣價格飆升,超過黃金;連“中國大媽”(星島環球網語)也在”炒”比特幣;上海成全球比特幣交易大本營”等。 那么比特幣究竟是個什么? 最近,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教授郭田勇說:“比特幣可以說成是一種交易品種,可以算作貨幣,也可以算作商品。”(《京華時報》2013年11月30日)這是我國學術界的一種解釋。那么比特幣到底是不是商品?是不是貨幣?我認為既不是商品,也不是貨幣! 關于什么是商品?什么是貨幣?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和《資本論》中進行過詳盡的論述,揭示商品交換發展到貨幣以及貨幣怎么轉化為資本的歷史過程,揭示了商品拜物教和貨幣拜物教,而我們中央財經大學的金融學教授怎么能夠把比特幣說成是“可以算作貨幣”、“可以算作商品”呢? 商品首先是勞動產品,具有使用價值。比特幣是勞動產品嗎?有使用價值嗎?沒有!它怎么能夠算作“商品”呢? 貨幣分為金屬貨幣與紙幣兩種。金屬貨幣是勞動產品,有使用價值。比特幣不是金屬貨幣。 紙幣不是勞動產品,沒有使用價值。那么比特幣是不是紙幣呢?比特幣也不是紙幣。 紙幣是由國家發行作為法定流通手段的貨幣符號。人民幣是中國政府法定的貨幣符號,美元是美國政府法定的貨幣符號。“關鍵是貨幣發行機構以國家的信用為其提供了擔保。”(《比特幣帶來對虛擬貨幣的思考》,《光明日報》2013年11月27日)比特幣根本不是國家法定的貨幣符號,沒有任何擔保,因此,也不是紙幣。有人創造了“虛擬貨幣”的概念,說比特幣是“虛擬貨幣”;“人們把它當作一種電子虛擬貨幣,使用者可以用它購買一些虛擬物品”。(出處同上文)貨幣怎么“虛擬”?物品怎么“虛擬”?這些“新概念”真讓人難以理解。不知道這些創造“虛擬貨幣”概念的人,會不會吃“虛擬”食品,穿“虛擬”衣裳?以上是學術界的一些觀點。 據《京華時報》11月30日報道說:比特幣的這種瘋狂行情,引起了各國金融市場監管部門的重視。先是美聯儲主席伯南克表示美聯儲無權直接監管虛擬貨幣,認為比特幣及其他虛擬貨幣“可能擁有長遠的未來”,并申明“謹慎祝福”的態度。繼而,我國央行副行長易綱也在某個論壇上表示,從人民銀行角度,近期不可能承認比特幣的合法性,但他同時認為,比特幣“很有特點”,具有“啟發性”,個人會保持長期關注。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金融機構的負責人,不直接否定比特幣、揭露比特幣的騙局,卻說什么“近期”不可能承認其“合法性”,而且還說“比特幣‘很有特點’,具有‘啟發性’”等,這不是十分荒唐可笑嗎?和美聯儲的伯南克“可能擁有長遠的未來”的論調相差無幾。 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上一直盛行“炒”風:炒股票;炒郵票;炒文物;炒外匯;炒房屋等等,“向錢看”成了我國社會主流風氣,現在又炒起比特幣這種“虛擬貨幣”。而權威的機構和學術單位不僅不公開制止,反而說比特幣“很有特點”、“有啟發性”,這不是縱容比特幣的倒賣倒買,鼓勵騙局和騙子,破壞我國的金融秩序嗎? 比特幣是“海市蜃樓”,又一個騙局,我們不要上當!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