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 談 紙 幣 的 本 質
——兼評《紙幣的本質是什么?》
迎 春
看了黃衛東的《紙幣的本質是什么?》(以下簡稱《文章》)以后,也來談談貨幣、紙幣的本質。
《文章》一開頭就說:“西澤研究院院長,濟南大學商學院的趙建教授在這篇文章中拋出了一個學術觀點,聲稱直到現在理論界都還沒有說清楚貨幣的本質是什么?”表明了這位院長、教授根本不讀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著作。其實馬克思的經典著作《資本論》的第一篇就是《商品與貨幣》,從商品經濟發展的歷史過程科學地說明了貨幣的本質。西方經濟學家當然不可能理解貨幣的本質。問題是我們這個號稱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國家的經濟學家們,也不學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不看《資本論》,跟著西方經濟學者們瞎嚷嚷,說什么“沒有說清楚貨幣的本質是什么”。
馬克思主義指出貨幣的本質是“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金已成為資本主義國家最主要的貨幣商品。”(《政治經濟學詞典》上 第370頁 許滌新主編)
《資本論》說:“金--------漸漸地,它就在或大或小的范圍內起一般等價物的作用。一當它在商品世界的價值表現中獨占了這個地位,它就成為貨幣商品。”“金銀天然不是貨幣,但貨幣天然是金銀。”(《資本論》第一卷 第86、107頁)金、銀是貨幣,貨幣的本質是作為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這是經濟學的科學結論。
《文章》又說:“-----但它與今天討論的當代貨幣問題并無直接關聯。”“現代各國都使用紙幣,就現實問題來看,我們只需要討論紙幣的本質就可以了”,“其實這些學術大家對現代社會使用的紙幣,其觀點是相當一致的,都是將紙幣當成一種債務。”
說“現代各國都使用紙幣”,紙幣與貨幣問題“并無直接關聯”,“我們只需要討論紙幣的本質就可以了。”表明作者也不學馬克思主義的經濟理論、不懂貨幣與紙幣之間的內在聯系。
紙幣的本質是什么?紙幣與貨幣又有什么內在聯系?
馬克思主義認為紙幣是“由國家發行作為法定流通手段的貨幣符號。”(《政治經濟學詞典》上 第399頁)首先,紙幣只是“貨幣符號”,是國家法定的“貨幣符號”;其次,紙幣執行的是貨幣“流通手段”職能。這就說明紙幣與貨幣不是“無直接關聯”,而是存在內在聯系的事物。不懂貨幣,就不可能理解紙幣的本質。
紙幣是貨幣(金)的符號,執行貨幣流通的職能,這就是兩者的區別與聯系。
《文章》還說:“其實這些學術大家對現代社會使用的紙幣,其觀點是相當一致的,都是將紙幣當成一種債務。這里可以一一列舉如下:
1,馬克思在其名著《資本論》[5]p454第三卷第25章中指出,‘銀行券無非是向銀行家簽發的,持票人隨時可以兌現的、由銀行家用來代替私人匯票的一種匯票。這種債券形式在外行人看來特別令人注目和重要,首先因為這種債務貨幣會有單純的商業流通進入一般的流通,并在那里作為貨幣執行職能,還因為在大多數國家,發行銀行券的主要銀行,作為國家銀行和私人銀行之間的奇特的混合物,事實上有國家債權作為后盾,他們的銀行券在不同程度上是合法的支付手段’。需要指出的,此段是根據原文翻譯的,國內常常將代表債券的credit翻譯為信用,也就無法理解馬克思的觀點了。這段話,清楚地表明,在馬克思看來,當時常用的銀行券作為紙幣,是銀行依據國家債券發行的欠條。”
這里把馬克思與克納普、凱恩斯、MMT、哈耶克等資產階級經濟學家們都列入“學術大家”,既混淆了馬克思與西方經濟學者的階級本質,也反映出對于西方經濟學的盲目崇拜。
《文章》引用馬克思的這一段話,講的是銀行券,而不是紙幣,混淆了紙幣與銀行券的區別。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紙幣是貨幣作為流通手段的職能中產生出來一樣,信用貨幣的自然根源是貨幣作為支付手段的職能。”“國家把印有1鎊、5鎊等等貨幣名稱的紙票從外部投入流通過程。只要這些紙票確實是代替同名的金額來流通,它們的運動就只反映貨幣流通本身的規律。紙幣流通的特殊規律只能從紙幣是金的代表這種關系中產生。”(《資本論》第一卷 第146、147頁)“----紙幣----它和信用貨幣——銀行券不同,是從貨幣作為流通手段的職能產生的,而銀行券則是作為支付手段的職能產生的。”(《政治經濟學詞典》 第399頁)馬克思有關貨幣的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價值尺度、貯藏手段等職能的理論,這里就不引用了。總之,紙幣和銀行券執行的是貨幣兩種不同職能的產物,不能混為一談。
經濟理論的這種錯誤,是經濟發展現實的反映,也必將推動我國經濟繼續在追逐紙幣的道路上發展。
《文章》批判了西澤研究院院長、濟南大學商學院趙建教授的觀點,指出:“趙教授所推銷的很多理論,其實都是美國的意識形態理論,為美國的意識形態服務的。在這些意識形態理論統治下的思想,就是將美元當成了財富,甚至是唯一的財富,無視美元實際是美國政府發行的,卻不負責兌現的,而且還不斷自動貶值賴賬的欠條。趙教授花了如此大的篇幅,不就是用這樣一些意識形態化理論,給人們描繪一個高大上的美元,讓人們相信,美元就是財富嗎?要人們支持主流精英們所推動的,拿國內財富換美元等西方貨幣欠條嗎?中國主流金融界和經濟界,很大程度上,就是當美國意識形態經濟學的傳聲筒,更令國人痛恨的是,他們干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將中國的財富不斷奉送給西方。他們從不介紹美國金融界的常識,卻天天推銷傳播美國的意識形態經濟學,就是要洗腦中國老百姓,讓中國老百姓相信,他們做的都是對的。他們干凈了賣國勾當,卻不準他人評說,還如此理直氣壯,可謂荒唐透頂。”我完全贊同這種觀點,支持作者對趙教授經濟理論的批判。
不過這里要進一步指出,紙幣不論是美元還是人民幣,不是什么“欠條”,更不是物質財富,而是物質生產和再生產的一種社會形式——商品貨幣形式。紙幣不論是美元還是人民幣,都執行流通手段的職能的貨幣符號,都是資本主義商品貨幣關系的產物。在這種資本主義經濟形式下發展生產,為了追求賺取美元是資本主義道路,追求賺取人民幣也是資本主義道路。
我們跳出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視野,就會知道資本主義的商品貨幣經濟,只是經濟發展社會形式中的一種。就我們親身經歷的經濟發展就有過三種不同的社會形式。
舊中國的經濟絕大部分是在封建的租賃關系下發展的。廣大佃農租種地主的土地,收獲農產品以后,將一部分農產品作為地租交給地主,這里沒有貨幣買賣關系;新中國的毛澤東時期,實行的社會主義公有制,有錢也買不到機器設備、辦不成工廠、商店,當不了老板;整個社會生產和再生產基本上是按照廣大群眾的實際需要安排,很多生產品已經不是商品,不存在貨幣買賣:首先是勞動力不再成為商品買賣,不存在解雇、失業的現象,廣大勞動群眾端著“鐵飯碗”,這是經濟性質本質性改變的表現,也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主要表現;住宅由單位分配,廣大職工不需要用人民幣購買房屋,更不存在“房貸”,不會成為“房奴”;上學基本上不用交費;職工實行公費醫療,看病、吃藥基本上不用花錢等等;社會上也不存在投機倒把的買賣股票、債券、期貨之類的資本市場。總之,商品貨幣關系和人民幣的作用范圍在不斷宿小;經濟發展不會出現生產過剩的問題,只有生產能力趕不上廣大群眾購買力的增長,生產力得到了充分發展。可見,當前經濟發展追求賺錢、賺美元、人民幣,只是經濟發展的一種資本主義形式,是可以改變也必須改變的落后社會形式。
當前世界資本主義經濟日益衰落,加上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帝國主義國家已經處于垂死掙扎階段:美帝國主義的軍艦、飛機在我國的臺灣海峽、南海進進出出,馬六甲海峽、波斯灣也可能爆發戰爭,到時候世界商品交換關系中斷,我國經濟將面臨十分困難的境地:石油、大豆、糧食農產品等大宗商品不能運入,而我國生產的商品不能輸出,整個經濟將陷入混亂境地。我國這種經濟畸形發展的根本原因,就是追求賺取紙幣,走資本主義道路發展經濟的必然結果。
總之,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問題,不是追求美元還是人民幣的區別,根本問題在于發展資本主義的商品貨幣經濟,還是發展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這里不僅要批判追求美元理論、道路的錯誤,也要批判追求賺錢、追求賺取人民幣理論、道路的錯誤,只有回歸毛澤東時期發展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才是唯一的康莊大道!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