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兌人民幣匯率從7.2附近一路走到6.7附近,升值近5000個基點。這會不會導致人民幣高估的問題?至少,從民間外向型中小企業的反應看,他們已經感到了很大的、匯率蠶食利潤的壓力?;蛟S也是看到這樣的問題,中國央行決定自2020年10月12日起,將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20%下調為0。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8·11”匯改之后之后,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曾經4次變動。而一般規律是:當人民幣貶值預期較強時,上調這一準備金率;當人民幣升值預期較強時,下調這一準備金率。所以,2018年人民幣貶值預期強烈之時,央行將此準備金從0提高到20%,而現在將之調降為零,是否體現央行不希望人民幣步入“單邊升值”通道的意圖?至少,市場已經給出了這樣的解讀。
實際上,在歐美日執行零利率或負利率政策的前提下,中國一年期利率維系在3.5%左右已經構成了人民幣和國際主要貨幣之間的利差,而這個利差可能正在吸引大量國際“套利熱錢”流入中國,按照規律,國際“熱錢”涌入的結果一定是人民幣被迫升值。
我們說,中國必須以積極而開放的態度參與到國際資本的競爭當中,更需要國際資本能夠參與到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進程當中,但我們必須意識到:國際資本存在不同屬性、不同偏好,而依據這樣的差異,資本質量也存在優劣之分。我們認為,中國需要的是高品質的產業資本、股權資本,而不是以短期套匯套利為目標的“熱錢”。發展中國家金融危機的歷史告訴我們:產業資本、股權資本對一個國家的凈流入利大于弊,而國際“套利熱錢”的凈流入則弊大于利。
央行行長易綱先生最近撰文指出:“自上世紀70年代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以來,國際上出現貨幣危機的案例屢見不鮮,一些本已成為高收入國家的新興經濟體,因本幣大幅貶值而重新回到中等收入國家。”這是事實,但我們需要指出的是:這些新興經濟體貨幣之所以出現大幅貶值,無一例外地都源自一個關鍵問題:本幣長期而嚴重高估。同時,這樣的高估與長期而大量的國際“熱錢”凈流入密切相關。
以1997年泰國貨幣危機為例,為了彌補經常項目的長期逆差,泰國政府開放了資本項目,試圖以資本項下的收入抵補經常項下的逆差。如此方法導致國際熱錢對泰國的長期凈流入。同時,泰國政府為確保國際資本進出不受匯兌風險困擾,因而堅持固定匯率制度。但不幸的是:國際熱錢進入不是從事實業生產、創造財富,而且惡炒樓市、股市。實際上,經常項目的長期逆差說明泰國實體經濟已經惡化,而國際“熱錢”所引發的泰國全民炒作則構建了泰國經濟的虛假繁榮和空心化。這樣的經濟基本面,原本應當通過貨幣貶值加以體現和適應,但固定匯率制度使得泰銖該貶不貶——高估,從而給了貨幣攻擊者以可趁之機。
更需要看到的是:因貨幣嚴重高估而形成的財富效應,讓一個國家民眾在國際上顯得很非常富有,比如日本、亞洲四小龍、四小虎,它們都曾因為本幣高估、而在美元核算之下顯得國富民強,但結果是什么?亞洲金融危機扒光了它們身上的“皇帝新裝”。
所以,依托本幣長期而大幅的升值,以此換取國際比較中的所謂“高收入國家”,其實毫無意義,甚至是危險的虛榮?,F在,我們中國需要“構建國內大循環為主、國際國內雙循環的發展格局”,經濟的核心應當是:以國內經濟身強體壯為根本目標,而不是去貪圖“在國際上顯得多么富有”的虛榮?;谶@樣的見解我們認為,在人民幣匯率政策上,也必須著力于國內經濟的強身健體。至少,我們必須防止人民幣無度升值而被嚴重高估,從而給未來的大幅貶值埋下隱患。
什么樣的因素決定兩國貨幣匯率的變動?其實,決定匯率變動的因素很多。比如一般而言,兩國國家的經濟基本面決定兩國匯率的長期走勢,兩國物價比較(購買力平價)也會影響匯率水平,但就短期波動而言,正如易綱先生經常在課堂上所說:利率平價對匯率的解釋率高達70%。
為什么利率平價?理論解釋比較冗長,而簡單說就是:兩國國家的利率水平變化將影響在較大程度上影響匯率??傮w而言,在資本項目同等開放的條件下,國際套利資本(熱錢)會更多流入利率較高的國家,從而導致利率較高國家的貨幣相對升值。當然,這里還有一個重要條件就是國家信用水平,但無論如何,一般條件下,只要兩國國家貨幣利率差價——利差足夠大,都會引發國際套利資本(熱錢)從低利率國家流向高利率國家,并導致高利率國家貨幣升值。
正因如此,我們多次呼吁中國貨幣當局:在全球極致性量化寬松——極致性貨幣貶值競爭的情況下,不能在人民幣和美元之間長期保持過大的利差,否則將導致國際套利資本(熱錢)持續流入中國,并誘導國際市場產生人民幣持續“單邊升值”預期,這會導致惡性循環——即熱錢越流入,人民幣越升值。這勢必對中國實體經濟、尤其是中小外向型企業構成嚴重打擊,弱化中國經濟肌體的健康程度。
我們堅持認為,中國央行應當為國際產業資本、股權資本——高品質的資本青睞中國而造成更加有利的貨幣環境。相反,千萬不能為國際套利熱錢——劣質資本大量涌入中國去創造貨幣條件。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