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總是對!
——兼評《經濟學家為什么總是錯?》
迎 春
看了網上發表的《經濟學家為什么總是錯?》(以下簡稱《文章》)借題發揮,說一說我對于資產階級經濟學與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認識。主要說三個問題:一,資產階級經濟學的根本錯誤;二,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總是對的;三,《文章》說“西方經濟學所描繪----一些小的圖塊,還是可以借鑒、使用”論斷的錯誤。
一,資產階級經濟學的根本錯誤
首先,《文章》的標題就存在嚴重錯誤。盡管文章中有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的區分,文章內容講的也是資產階級經濟學,但是,標題《經濟學家為什么總是錯?》就沒有明確資產階級經濟學與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區分。事實上經濟學家分為資產階級經濟學家和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不同的兩大類,籠統地說“經濟學家”就存在嚴重缺陷。正確的題目應該是《資產階級經濟學家為什么總是錯?》
《文章》分析了資產階級經濟學的錯誤是:《在所有已知的經濟體制中,完全自由、開放的體制是最有效率的;越自由、越開放,越有效率;政府對于經濟的任何干預行為,其結果都必然導致經濟效率的損失。》這種論斷只是資產階級經濟學的一個錯誤,即把“市場”與“政府”對立起來,把私人資本和以政府為代表總資本家的矛盾作為資本主義經濟的主要矛盾。資產階級經濟學家大聲反對政府干預經濟,如反對關稅壁壘、反對資本自由流動等,其目的主要是掩蓋資本家與無產者之間、帝國主義的資產階級與與附屬國的無產階級之間的主要矛盾。
資本主義經濟即雇傭勞動經濟制度中存在著兩類矛盾:一類是資本家之間的矛盾,包括私人資本和以政府為代表的總資本家之間的矛盾;另一類則是資本家與無產者之間的矛盾。資本家與無產者的矛盾才資本主義經濟中的主要矛盾。
資本主義經濟是一個“龐大的商品堆積”(《資本論》語),一切生產品都成為商品,勞動力成為商品則是資本主義經濟的標志。“在現今的資產階級生產關系的范圍內,所謂的自由就是貿易自由,買賣自由。”(《馬恩選集》第一卷 第266-267頁)資本家要的就是商品買賣自由、資本流動自由。政府干預經濟,與私人資本之間是存在著矛盾。但是,這不是主要矛盾。當政府大量發行紙幣、債券等刺激經濟,維護雇傭勞動經濟制度時,資本家與政府的利益一致,資本家不僅不反對,而且大力支持。可見,資本家與作為總資本家代表的政府雖然有利益不一致的一面,有矛盾,但是,在維護雇傭勞動經濟制度時,則是利益完全一致。資產階級經濟學家突出市場與政府之間的矛盾,反映了這些經濟學家維護私有制的堅定立場和對于“生存競爭”和“無政府狀態”的崇拜,最終目的是掩蓋資本家與無產者之間的矛盾。
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主要矛盾是圍繞著剩余價值的矛盾。資本主義商品的價值,一部分剩余價值以利潤的形式被資本家占有,另一部分是以工資的形式(勞動力商品價格)歸工人所有。資本家占有剩余價值與無產者反抗剝削的斗爭,是資本主義經濟的主要矛盾。資產階級經濟學家突出“市場”與“政府”之間的矛盾,主要目的就是掩蓋資本家與無產者圍繞剩余價值之間的斗爭。
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之間的經濟斗爭,表現在很多方面:無產者要求增加工資、福利,改善勞動條件等等;工人的工資是勞動力商品的價格(勞動力商品價值的表現),僅僅能夠維持勞動力的再生產,而另一部分商品的價值則作為利潤被資產階級占有。因此,勞動群眾的購買力對于全部商品來說總是不足,生產過剩是資本主義經濟的“常態”,發展到一定程度就爆發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危機爆發后經過衰退、蕭條,逐步恢復、發展,然后再一次爆發危機,如此循環反復。從1825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危機以來,盡管生產過剩危機的形式發生變化,但是,周期性爆發危機是客觀事實。2008年爆發的經濟危機就是最近的一次,表明資本主義的雇傭勞動經濟制度阻礙生產力發展,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具有規律性。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經預見到這種客觀趨勢。
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掩蓋資本主義經濟中的主要矛盾,《文章》說:“---經濟學家們解釋已經發生的事時,頭頭是道;如果要他們預測將要發生的事,則100次多半有99次錯,越是‘著名’學者,業績越慘不忍睹。”為什么群眾還承認他們是“專家”呢?
首先,主流經濟學是現實經濟關系的反映。因此,解釋、肯定實現經濟現象的主流經濟學家,必然被當局奉為專家、公知、名人等。當權者讓他們掌握“話語權”,在主流媒體、論壇又是發文章、又做演說,是官定的“專家”。可見,政府不僅掌握政權,也掌握文化大權,即使“專家”反復犯錯誤、反對科學的經濟學,但是只要政府支持,仍然是當時社會的“專家”;其次,人們接觸的是現實經濟現象,“專家”解釋現實經濟易于被群眾接受。正如《文章》所說:“原因其實很簡單,普通民眾之所以還能從經濟學家的闡述中產生獲得感和新奇感,是因為他們的闡述中包含了一些大眾所不掌握的關于現狀的信息;人們收獲的,主要是這些專業信息,這也是經濟學家還可以稱為‘專家’的原因”;最后,科學地預見經濟發展的變化規律,是一種新的經濟學,需要具備相當的科學知識,一些群眾一時還不容易相信。
資產階級經濟學家總是錯的根本原因,主要就在于西方經濟學家掩蓋資本家與無產者之間的根本矛盾,錯誤地用“市場”與“政府”對立替代。主要原因就是資產階級經濟學家運用歷史唯心主義的觀點,從誰“決策”的標準來劃分經濟形態,把經濟形態劃分為市場經濟、計劃經濟、混合經濟等,掩蓋了經濟關系的實質。(參看《現代西方經濟學教程》上 第19-21頁 魏塤等編著 《經濟學》上 第12版 第40頁 薩謬爾森等著)所以,以歷史唯心主義作為理論基礎的西方經濟學必然總是錯的!
二,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總是對的
說明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總是對的,是一篇的大文章,這里只能說說我的幾點主要認識:
1,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事實證明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總是對的
以《資本論》、《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已經并將繼續被歷史發展證明符合實際,是科學的經濟學,總是對的!
《資本論》是以研究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為對象的經典巨著,它揭示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發生、發展和必將滅亡的經濟規律。用列寧的話說:“他(指馬克思——引者注)從各種社會形態中取出一個形態(即商品經濟體系)加以研究,并根據大量材料(他花了不下二十五年的功夫來研究這些材料)把這個形態的活動規律和發展規律做了極詳盡的分析-----使我們有可能看出商品生產的社會經濟組織怎樣發展,怎樣變成資本主義組織而造成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兩個對抗的(這已經是在生產關系范圍內)階級,怎樣提高社會勞動生產率,并從而帶進一個與這一資本主義組織的基礎處于不可調和的矛盾地位的因素。”“---《資本論》----是大家公認的無與倫比的模范。”(《列寧選集》第一卷 第9、11頁)
《資本論》揭示的價值規律、剩余價值規律是商品經濟、資本主義經濟活動的本質。不管資本主義經濟形態發生怎樣的變化,剩余價值規律仍然是其本質;從社會經濟現象看,兩極分化、貧富懸殊是資本主義經濟的必然,資本家占有利潤,而無產者的工資只能維持勞動力的再生產;周期性地爆發生產過剩經濟危機也是客觀規律,資產階級學者、政客千方百計想“熨平”危機,包括采用凱恩斯主義、新自由主義等等,就是“防范”、“化解”不了;馬克思主義經濟學還預見:“生產資料的集中和勞動的社會化,達到了同它們的資本主義外殼不能相容的地步。這個外殼就要炸毀了。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喪鐘就要響了。剝奪者就要被剝奪了。”等等。(《資本論》第一卷 第831-2頁)事實已經并將繼續證明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總是對的!
列寧的《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指出,資本主義已經由自由資本主義階段,發展到壟斷資本主義階段,“自由競爭占統治地位的舊資本主義的特點是商品輸出,壟斷占統治地位的最新資本主義的特征是資本輸出----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各個企業、各個工業部門和各個國家的發展必然是不平衡的,跳躍式的。”“資本主義的寄生性和腐朽。”“根據以上對帝國主義的經濟實質的全部論述,必須說帝國主義是過渡的資本主義,或者更確切些說,是垂死的資本主義。”“-----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分割勢力范圍、分享利益和分割殖民地等等,除了以分割者的實力,也就是一般經濟、金融、軍事等等的實力為根據外,不可能設想以其他的東西為依據-----不管是一個帝國主義聯盟去反對另一個帝國主義聯盟,還是一切帝國主義強國結成一個一個總聯盟,都不可避免地只會是前后兩次戰爭之間的‘暫時休戰’。和平的聯盟準備著戰爭,同時它又是從戰爭中成長起來的,兩者互相制約,在同一個基礎上,即世界經濟和世界政治的帝國主義聯系和相互關系的基礎上,產生著和平斗爭形式與非和平斗爭形式彼此交替的情形。”等等。(《列寧選集》第二卷 第782-783、817、843、837-838頁)列寧的這些論斷已經被證明是符合實際的、是科學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日本、“亞洲四小龍”以及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量事實,證明了列寧有關資本輸出、經濟發展不平衡論斷的科學性。所以,我們說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總是對的!但是,當前世界仍然是資本主義占據統治地位,馬克思列寧的這種科學的經濟學被壓制,因此,不能廣泛傳播、宣傳!
2,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總是對的原因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總是對的,根本原因是馬克思發現了歷史唯物主義,運用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方法,揭示了經濟發展的本質與內在聯系。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哲學基礎是歷史唯物主義,方法是實事求是,這就決定了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總是對的!
首先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哲學基礎是歷史唯物主義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以歷史唯物主義作為哲學基礎。
歷史唯物主義按照物質生產力發展變化的過程,把經濟形態按照生產過程中發生的物質利益關系即生產關系,劃分為原始共產主義、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
“在此以前,社會學家不善于往下探究象生產關系這樣簡單和這樣原始的關系,而徑直著手探討和研究政治和法律形式,一碰到這些形式是由當時人類某種思想產生的事實就停留下來;結果似乎社會關系是由人們自覺地建立起來的。”“馬克思關于社會經濟形態發展的自然歷史過程的基本思想,是在根本上摧毀這種妄想以社會學自命的幼稚道德的------他所用的方法就是從社會生活的各種領域中劃分出經濟領域來,從一切社會關系中劃分出生產關系來,并把它當做決定其余一切社會關系的基本的原始的關系。”“他們的基本思想是把社會關系分為物質關系和思想關系。思想關系只是不以人們的意志和意識為轉移的物質關系的上層建筑,而物質關系是人們維持生存的活動的形式(結果)”“為了‘闡明’歷史,不要在思想的社會關系中而要在物質的社會關系中去尋找基礎。”“在此以前,社會學家總是難于分清錯綜復雜的社會現象中的主要現象和次要現象(這就是社會學中的主觀主義的根源),不能找到這種劃分的客觀標準。唯物主義提供了一個完全客觀的標準,它把‘生產關系’劃為社會結構,使我們有可能把主觀主義者認為不能應用到社會學上來的一般科學的重復率應用到這種關系上來。”“馬克思也推翻了那種把社會看做可按照長官意志----隨便改變的、偶然產生和變化的、機械的工人結合體的觀點,第一次把社會學置于科學的基礎之上-----唯物主義歷史觀始終是社會科學的別名----而且是唯一的科學歷史觀。”(《列寧選集》第一卷 第7、6、18、17、8、10頁)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既然以生產關系劃分社會形態,因此,作為反映不同經濟形態的就有不同的經濟學。如反映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社會,就有資本主義經濟學,而反映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生產關系的社會,就有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經濟學等的區別。而資產階級經濟學不按照生產關系劃分社會形態,而按照人們主觀“決策”劃分經濟形態,所以資產階級經濟學就沒有資本主義經濟學與社會主義經濟學之分,而只有統一的經濟學,這就抹殺了反映資本主義、社會主義等不同經濟性質的經濟學的區別。
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是資本與雇傭勞動的關系,揭示了資本主義經濟的本質。正如列寧所說:“一分析物質的社會關系(------生產關系-----)立刻就可能看出重復性和常規性,就有可能把各國制度概括為一個基本概念,即社會形態-----比如說,劃分出一個資本主義國家和另一個資本主義國家不同的東西,研究出一切資本主義國家所共有的東西。”所以,恩格斯把歷史唯物主義作為馬克思兩個偉大發現之首。“自從《資本論》問世以來,唯物主義歷史觀已經不再是假設而是科學地證明了的原理------把‘有關事實’排列得秩序井然、把某種社會形態生動地描繪出來-----唯物主義歷史觀始終是社會科學的別名。”“---《資本論》----是用唯物主義方法科學地分析一種(而且是最復雜的一種)社會形態的模范,是大家公認的無與倫比的模范。” (同上書 第8、10、11頁)列寧的分析,清楚地說明了歷史唯物主義與歷史唯心主義的根本區別以及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性。以歷史唯物主義作為基礎,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成為科學社會學的根本原因。
其次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實事求是”方法論
實事求是的方法論,是唯物主義在研究方法方面的運用。毛主席說:“‘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在聯系,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我們要從國內外、省內外、縣內外、區內外的實際情況出發,從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律性,即找出周圍事變的內在聯系,作為我們行動的向導。”“真正的理論在世界上只有一種,就是從客觀實際抽象出來又在客觀實際中得到證明的理論,沒有任何別的東西可以稱得起我們所謂的理論。”(《毛澤東選集》第三卷 第801、817頁)
馬克思、列寧就是運用這種科學的方法論研究取得成功。“馬克思在四十年代提出這個假設(指歷史唯物主義——引者注)后,就著手實際地(清注意這點)研究材料。他從各個社會形態中取出一個形態(即商品經濟體系)加以研究,并根據大量材料(他花了不下二十五年的工夫來研究這些材料)把這個形態的活動規律和發展規律做了極詳盡的分析。”“現在可以看出,把馬克思和達爾文相比較是完全正確的:《資本論》不是別的,正是‘把堆積如山的實際材料總結為幾點概括的、彼此緊相聯系的思想’。”(《列寧選集》第一卷 第9頁)列寧在《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一書中,引用的大量資料,抽象出的一系列經濟活動規律,都是運用“實事求是”方法的典型體現。正因為如此,所以,無論是馬克思的《資本論》或者是列寧的《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所揭示的經濟規律,都已經并將繼續被經濟發展的歷史證明是科學的,總是對的!
在以上論述中,大量引用了馬克思、列寧的原話,除了要說明這些思想的來源外,另一個目的是希望讀者能夠認真地讀馬列主義的原著。因為,這些原著中包含的科學真理,而在現有的文章、書籍中幾乎都被閹割了!
至于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經濟學部分,應該說還沒有成熟的著作。毛澤東在《讀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批注和談話》中指出:“寫一本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現在來說,還是一件困難的事情。有英國這樣一個資本主義發展成熟的典型,馬克思才能寫出《資本論》。社會主義社會的歷史,至今還不過四十多年,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還不成熟,離共產主義高級階段還很遠。現在就要寫出一本成熟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政治經濟學教科書,還受到社會實踐的一定限制。”(第803-804頁)不過,毛澤東在總結社會主義發展的過程中,提出商品、貨幣經濟關系是復辟資本主義的經濟根源,寫出的《論十大關系》等,都是科學社會主義經濟學的組成部分。總之,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經濟學部分還有待建立、發展和完善。
三,所謂“西方經濟學所描繪----一些小的圖塊,還是可以借鑒、使用”論斷的錯誤。
西方經濟學建立在歷史唯心主義的基礎之上,掩蓋資本家與無產者之間的矛盾,反映違背歷史發展趨勢的資本主義經濟形態永存,根本上是錯誤的。
西方經濟學采用大量的圖表、曲線、數字等,似乎反映了生產數量的發展變化。實際上資產階級經濟學正是利用這些圖表、曲線等,掩蓋資本主義經濟關系的本質,掩蓋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經濟的本質區別。科學的資本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的是資本主義經濟關系的發生、發展和必然滅亡的客觀趨勢,表明的是經濟關系的質的發展變化,不可能用圖表、曲線、數字表現;即使是生產力的發展變化,因為,是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變化,也必然要受社會關系的影響:資本主義經濟的生產力與社會主義經濟的生產力發展,表現在誰掌握技術、產業結構、地區分布等等,都不可能用圖表、曲線和數字表現。因此,西方經濟學的一些“小的圖塊”也不能借鑒、使用。
列寧指出:“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說就是馬克思理論最深刻、最全面、最詳細的證明和運用。”讓我們高舉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旗幟,在徹底批判資產階級經濟學的基礎上,使之重新占據統治地位!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