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應減持外匯,收回基礎貨幣
黃衛東
按照央行公布的最新資產負債表(附5),央行發行的基礎貨幣從5月底308694.8億元降低到298170.0億元,減少基礎貨幣10524.8億元。主要手段之一,是讓政府在央行賬戶上增加存款,等于收回發行的基礎貨幣。在這三個月,通過政府增加存款的方式,減少了5515億元基礎貨幣。此外,央行還增加了負債2256億元,如發行央票(就是央行發行的債券,代表央行欠債),收回了2256億元基礎貨幣;還包括收回銀行債務1753億元基礎貨幣;還有出售其他債權收回1114億元基礎貨幣等,從而總共收回1萬多億元基礎貨幣,其主要目的是防止物價上漲過快。
央行6月17日發行公告稱,23日在香港發行半年期央票100億元;年利率2.21%;央行8月7日發行公告稱,13日在香港發行兩期人民幣央票300億元;年利率分別為200億元3個月期2.55%和100億元一年期2.70%;同時期6月23日美國國債年利率半年期為0.17%;8月13日三個月國債年利率為0.1%;一年期年利率為0.14%。央行計劃今年在香港發行央票1200億元,已經發行800億元,都是為了收回過多的基礎貨幣。
我國央行自1995年以來,主要依據外匯儲備被動發鈔(附1),增發的人民幣都拿去被動兌換西方貨幣,實際上是依據西方需要,而不是依據本國市場需要。曾經因此發行的貨幣是基礎貨幣的1.3倍,主要依靠發行央票,也就是借債,收回多發的貨幣。央行一方面印錢購買外匯,增加基礎貨幣,甚至超過國內市場需要;另一方面,則發行央票,收回增發過多的基礎貨幣,不僅免費將基礎貨幣送給西方,還發央票借錢,等于給西方資本家免費送利息,甚至還從西方貨幣市場借高利率貸款上萬億美元,借來的貸款也只是購買西方幾乎沒有利息的國債,從而同樣給西方免費奉送利息,每年都高達上千億元(附7),可謂是荒唐透頂。
由于央行用基礎貨幣購買的外匯,主要用于購買西方國債,包括美國國債,利息基本只有0.1%,而發行央票,此次需要支付的利息在2.5%左右,歷史上曾經高達5%以上,這樣的操作,就等于給西方資本家免費奉送2.4%-5%的利息。當然,西方資本家主要拿著人民幣,用來投資,平均收益更大,按照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統計數據,最近幾年西方資本家每年轉移的投資收益都在3000億美元左右。最近幾年平均每年都高達10%左右,還不包括通過貿易轉移的利潤。也就是說,央行通過印鈔購買外匯,給西方資本家提供人民幣,讓西方資本家免費獲得人民幣,投資獲利。而央行換來的美元歐元等外匯,主要用來購買西方的債券,又借給西方,每年獲得的利息很少,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自1995年以來,我國央行主要依據外匯儲備被動發鈔,增發的人民幣主要用來購買西方貨幣,交給西方,而換來的西方貨幣則作為人民幣發行依據,只能最終用于國內回收人民幣,從而主要購買西方國債,利率接近0,等于也免費借給西方,等于將貨幣發行主權和發行收益都完全交給美國和西方。自1995年以來,央行從未給自己的政府提供資金,不僅將增發的人民幣基礎貨幣20多萬億都免費交給美國和西方,而且將全國人民生產物資出口,以及為西方資本家建設工廠等資產,換來的西方貨幣,也都幾乎免費借給美國和西方,加上美國和西方獲得部分基礎貨幣購買資產,以資產等做抵押,從我國金融體系中貸款常常幾倍于投資,獲得了更多的衍生貨幣。最近十多年來,美國和西方從我國金融系統獲得的資金,已經高達上百萬億元,等于將國內經濟資源大都交給西方資本家組織,西方使用它們獲得的利潤和財富更是天文數字。這樣的市場經濟,也許能優化配置資源,但配置的結果都到了西方手里,是對我們最不利的市場經濟。
2013年01月08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健康研究組對外發布《國家健康報告》第1號中披露(附2),美國從全球攫取的紅利達73960.9億美元,占全球總量的96.8%,是攫取紅利最多的國家;中國損失的財富高達36634億美元,占全球財富損失的47.9%,是全球財富損失最多的國家。報告指出,中國人均損失財富達2739.7美元,相當于中國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2倍;2011年中國損失的霸權紅利,相當于中國軍費開支的33倍、科技投入的44倍、教育投入的16倍和醫療衛生投入的37倍。若按勞動時間計算,中國勞動者有60%左右的工作時間是在無償為國際壟斷資本服務,創造“剩余價值”。
依據外匯儲備發鈔,最初是英國為殖民地制定的貨幣發行辦法,其主要目的是掌握殖民地的貨幣發行權,不僅獲得殖民地貨幣發行收益,而且控制殖民地經濟,使殖民地經濟主要為英國服務,大部分產出都被英國拿走,后來在英國控制的殖民地普遍實行,例如,香港就長期實行依據英鎊發行港幣。二戰時,英國就借助在殖民地的貨幣發行權,通過增印英鎊到殖民地換取殖民地基礎貨幣,購買殖民地物資,從殖民地獲得一百多億美元物資。對比中國當時的中央政府在國內每年獲得的稅收不過6億多美元,抗戰八年投入到抗日戰場的資金不到英國從殖民地掠奪財富的三分之一。依據外匯儲備發鈔,是最愚蠢最嚴重的賣國政策,卻在中國長期實施,至今已長達25年多了。
西方國家主要依據國債發鈔,發行的貨幣主要用來購買國債,將增發的貨幣交給自己的政府財政部,從未依據外匯發鈔,也從不大量儲備外匯。即使英鎊是當時的“國際貨幣”,美國在二戰時,也從未接受英國使用英鎊支付軍火款,而是讓英國用盡黃金白銀后,轉讓一些處于戰略要地的殖民地給感興趣的美國;后來則要求英國政府從美國貸款美元支付,戰后提供美元貸款,則是要求英國政府承諾英鎊可兌換美元,讓英國殖民地政府兌換,從而將它們的貨幣發行依據從英鎊轉變為美元,奪走了英國的“國際貨幣”地位。美國聯邦儲備法從未允許央行印鈔購買外國貨幣,只能根據美國財政部授權,使用政府資金買賣外匯的市場方式干預匯率市場,而不是印鈔購買外匯。
由于央行不敢學西方自行發鈔,給政府提供資金,不久前為了對付新冠疫情,要增發國債1萬億,主流經濟界為此吵成一鍋粥,但發行國債借來的資金,主要儲備在央行用于回收基礎貨幣。另一方面,央行卻依據外匯儲備發鈔,年年給西方免費提供大筆資金,至今已至少高達20多萬億。雖然央行自行規定,外匯儲備是發鈔的依據,其主要作用就是收回基礎貨幣了,然而央行卻很少在需要時,拿出換來的西方貨幣用于兌換人民幣,收回基礎貨幣,而是發行央票等債券用于回收基礎貨幣,更進一步給西方奉送利息。
此次央行不愿減持外匯,也可能是擔心人民幣匯率升值,影響出口。事實上,按照央行最近公布的統計數據(附3),到2020年8月低,央行外匯儲備達到31646億美元,比5月底多629億美元,其中七月就增加了420多億美元。個人估計,這是因為央行的外匯儲備中約30%是歐元,在此期間,歐元對美元升值,例如,七月份歐元對美元匯率就增加了4.95%,從而使我國的外匯儲備在按美元計算是增加了約1.5%。也就是說,央行完全可以動用外匯回收基礎貨幣。但此舉恐怕不符合主流經濟界對付生產過剩的思路。
由于美國發動貿易戰,對中國出口到美國產品增收高達25%關稅,限制了中國對美出口,增加了我國的生產過剩。主流經濟界則通過降低人民幣匯率15%,加上增加出口退稅10%應對。雖然保持了出口,卻引起國內物價上漲,購買力下降,一樣導致生產過剩,還導致嚴重的通貨膨脹趨勢,其實際作用,就是給戰略對手美國免費奉送關稅,毫無疑問是個單純救美國的荒唐政策了。
新冠疫情在全球擴散后,對美國和西方經濟影響尤其嚴重,美國第二季度GDP暴跌32.9%,全球生產都大受影響。只有中國控制了疫情,對生產沒有影響,貿易順差大為增加,反映到匯率上,就是在這三個月,人民幣持續升值,至今人民幣匯率已增加6%以上,讓主流經濟界十分擔心因此而出口減少。如果此時動用外匯兌換人民幣,還會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升值。估計主流經濟界害怕匯率升值太快影響出口太多,不敢使用外匯來回收基礎貨幣,以免推動人民幣匯率升高,出口價格增加,影響出口市場。 其實各國生產大萎縮,就是升高人民幣匯率,提高價格,西方也沒有選擇。
美國對全球各國老百姓有很大吸引力,其最重要原因,就是從全球掠奪財富,給底層老百姓提供較高的收入和福利,例如,此次新冠疫情爆發后,在短短3個月,美國央行就增印鈔票2萬多億美元給政府,其中約6000億美元用于救濟民眾,每月發放的失業救濟金約為2600美元,相當于人民幣18000元。于此相比,按照李總理不久前介紹,中國約有6億人,月收入只有1000元。美國發動貿易戰后,幾次加大征收關稅范圍,減少從我國進口,我國生產過剩越發嚴重、去年底,精英們更是出臺法律(附4),要求法官盡量不管資本家賴賬之類“小問題”,讓資本家賴賬的潛規則成為合法之事,進一步壓低底層勞動者收入,雖然能夠一時減少企業倒閉,但企業因勞動者收入降低,消費市場減少,生產過剩危機會更加嚴重。
精英們主要通過維持低人民幣匯率,給西方輸送財富,來減輕生產過剩。也使得西方無論如何發鈔給民眾,也不影響美元購買力,好似美元是上帝賞賜給西方民眾的禮物了,實則都是中國主流經濟精英免費奉送的,讓美國和西方印鈔,就能購買中國的產品和工廠,控制中國的經濟資源,為西方免費生產。 更令人驚奇的是,精英們不是學美國高價獲取利潤,為國內提供更多的財富,讓國內老百姓分享;而是壓低人民幣匯率,低價賤賣物資,還大搞出口退稅補貼西方消費者,供養西方,甚至公開出臺法律支持資本家拖欠工人工資來壓低底層老百姓收入;即使今年因新冠疫情擴散到全球,送來機會,也不敢提高匯率,減少免費奉送給西方的財富。
相反,美國和西方則是努力抬高匯率,從而可以低價購買他國產品,獲得更多財富。例如,美國精英拿胡蘿卜和大棒推銷的所謂“華盛頓共識“的一套宏觀經濟政策,其中第五條就是要求他國實行低貨幣匯率,從而抬高美元匯率。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美國曾高估美元,低價從西方盟友手里大量進口物資,彌補侵略越南戰爭帶來的巨大消耗。當時西方各國因安全上需要美國軍隊支持,不得不妥協。但此舉給西方各國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各國物價飛漲,緊跟美國的日本和英國年漲價達到30%,市場經濟瀕臨崩潰。到1971年5月,西方各國忍無可忍,先后停止兌換美元,將美元逐出了對外貿易結算,使美元不再是西方對外貿易的結算貨幣和“國際貨幣”。就中國來看,我們長期低人民幣匯率導致的低價賤賣,是中國損失最大的一項政策,個人估算,每年給中國帶來的損失都超過1萬億美元以上(附6)。相反,逐步提高人民幣匯率,這是2005以來,整整實施十年的政策,雖然仍然是過低的人民幣匯率,反而加快了經濟發展,是十分成功的經驗。即使增加生產過剩,也可以通過提高國內勞動者收入,增加國內消費來解決,而且使物質財富留在國內,從而能夠循環利用,才是唯一可持續發展的模式。
央行因為將基礎貨幣基本交給西方資本家,讓西方資本家從中國免費拿走了大量財富,使得國內資源走向枯竭,是不可持續的發展模式。雖然我國生產能力雖然得到巨大發展,卻因此而時時受到通貨膨脹的威脅。央行應當拿儲備的外匯來收回基礎貨幣,它們作為人民幣的發行依據,本來的唯一作用就是用于回收基礎貨幣,此時不用,更待何時?這不僅解決一時的通貨膨脹威脅;而且減少供給西方的基礎貨幣,收回部分貨幣發行主權;還可以增加人民幣匯率,減少低賤賤賣帶來的巨大貿易損失,可以一舉三得。相反,央行發行央票等債券用于收回基礎貨幣,不僅不能解決問題,挽回損失,而且送給西方資本家利息,從而增加新的損失,更進一步推動物價上漲和通貨膨脹,破壞我們的市場經濟環境。
參考:
1.周其仁, 匯率評論之十六:被動超發貨幣的教訓,經濟觀察報 2010年8月16日,http://zhouqiren.org/archives/979.html;收錄在《貨幣的教訓 匯率與貨幣系列評論》. 2010: 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1出版. p. 46,51; 另參考:央行依據外匯儲備被動發鈔的官方證據 - 黃衛東http://www.caogen.com/blog/Infor_detail/78174.html.
2. 楊多貴等, 國家健康報告,參見:2011美國攫取霸權紅利逾7萬億美元 中國損失最多-中新網http://finance.chinanews.com/cj/2013/01-08/4471109.shtml. 2013, 中國科學院國家健康研究組: 北京.
3. 央行公布的2020年1-8月官方儲備資產,包括外匯儲備
http://www.pbc.gov.cn/diaochatongjisi/resource/cms/2020/09/2020090715571430842.htm
4. 黃衛東: 評企業主成了為所欲為的上帝 - 學者觀點 - 紅歌會網
http://www.szhgh.com/Article/opinion/xuezhe/2020-09-01/246451.html
5、央行資產負債表
http://www.pbc.gov.cn/diaochatongjisi/resource/cms/2020/09/2020091518000291056.htm
6、低人民幣匯率使我們每年損失超萬億美元 - 黃衛東 - 草根網
http://www.caogen.com/blog/infor_detail.aspx?id=227&articleId=18778
7、黃衛東:為什么一直借高利貸救美國,究竟要救到何時? - 學者觀點 - 紅歌會網
http://www.szhgh.com/Article/opinion/xuezhe/201412/72518.html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