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看了朱永嘉、端木持易等幾位老師關于貨幣的文章,感覺有待商榷之處?,F將我對貨幣的理解簡要介紹如下,請方家批評。
貨幣,有兩個功能,一是商品價值尺度,二是交易媒介。因為是價值尺度,所以,才能充當交易媒介。貨幣,其本質在于信用,而信用的本質在于用此貨幣,可以充分購買到種類無限、數量無限、質量有保證、價格穩定的商品。
貨幣的信用,必須由貨幣的發行者來提供。這是條鐵律,但卻刻意遺忘、忽略。
貨幣,按照信用情況,分為四種:原始貨幣、舊貨幣、新貨幣,以及無信用貨幣或稱假幣。這是我自己取的名字。
一是原始貨幣。即最初的黃金、白銀,還有絹布、糧食、牛羊、鹽等。這類貨幣,本質就是商品,有使用價值,而且,其使用價值是其本身就能衡量的。比如,一兩黃金、一兩白銀,其價值的度量,靠其本身的重量即可。絹,其價值靠其本身的面積即可衡量。
原始貨幣,因其本身有使用價值,而且其使用價值其本身面積、重量即可以衡量,所以,不存在發行問題,也不存在信用問題。
所以,原始貨幣不必考慮其信用。
原始貨幣,因為其本質是商品,故也不能用來“資本輸出”!因為,原始貨幣本質是商品,有使用價值,且其使用價值可以直接衡量,所以,這樣的貨幣對外輸出,屬于商品輸出,而且是重要商品輸出,不屬于資本輸出。
因為原始貨幣的這個性質,所以,舊殖民時代,殖民主義列強到處輸出商品,發動戰爭,敲詐黃金白銀,并不對外進行資本輸出。
第二種貨幣稱舊幣。中國宋朝的交子,明朝的鹽引,清朝山西票號的銀票,二戰后布雷頓森林體系下與黃金掛鉤的美元,均屬于此類。
這類貨幣,其本質是黃金、白銀、鹽的代用品、等價物,本身無任何使用價值。其信用由貨幣發行者提供保障。貨幣發行者提供保障的辦法是足額、等值、及時兌換成黃金、白銀、鹽,即此種貨幣的錨定物。如果不能及時、等值、足額兌換,則其信用打折,導致擠兌,進而導致貨幣信用掃地、銀行倒閉。
簡單說一下美元在1970年代初信用崩潰的情況。當時,中國與西歐國家貿易,由于使用英鎊、法郎、馬克等除美元之外的外匯結算,中國手里積攢了大量這些國家的外匯。由于巴黎統籌條約對中國貿易制裁,所以,中國就只能用這些外匯購買西歐國家的黃金。這樣,西歐黃金就流向了中國。
也由于西歐諸國與美國貿易用美元結算,英、法、西德等西歐國家就有大量貿易順差,積攢了大量美元。它們就用這些美元向美國購買黃金。這些國家一直這么做,并非1970年代初才這么做。戴高樂作為法國總統,1969年4月27日辭職,1970年11月9日去世,怎么可能在1971年還決定向美國拋售美元、購進黃金?國防大學的空軍少將喬良教授,做學問太馬虎。已經提醒過你了,還不改正。
這樣,美國的黃金儲備減少,其美元信用動搖,本質是遇到了擠兌問題。所以,就不得不將美元對黃金貶值,搞所謂浮動匯率,其實是賴賬;1971年8月15日,鑒于西歐諸國拋售美元、美國的黃金擠兌情況嚴重,美國不得不宣告美元與黃金脫鉤,完全賴賬了。這意味著美國二戰后建立的帶有金融霸權性質的美國霸權,宣告失敗,怎么可能意味著美元脫離了什么黃金儲備的限制?!
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也說明,舊貨幣不能用來“資本輸出”,根本原因在于舊貨幣要用儲備的黃金來平賬,故受限制極大。
第三種貨幣,是社會主義貨幣,筆者稱之為新幣。
這種貨幣,包括蘇聯的盧布、中國毛主席時代的人民幣,以及其他社會主義公有制國家的貨幣。
這種貨幣,其錨定物為公有制生產的產品,錨定的辦法是政府對大宗商品運用本幣進行定價。比如中國,對鹽、糧、食油、布匹、醫藥等商品,以及重要工業品鋼鐵、石油、機器等輕重工業品的定價。
政府對商品的定價,決定于政府必須掌握這些商品的生產和購銷,即政府必須建立自己的公有制企業和公有制采購銷售體系。因為,只有公有制企業,才會接受政府確定的采購、出售價格,也只有公有制購銷體系,才會接受政府確定的采購出售價格。比如全國性的供銷社、百貨公司,即是公有制的全國性采購供銷體系。
按照貨幣的發行者必須為其發行的貨幣提供信用保證的要求,政府因為掌握了大量的公有制生產和購銷企業,也掌握著全國的交通運動,所以,政府完全有能力為自己的商品定價,完全有能力確保自己貨幣的信用。
新幣,因為有公有制經濟為其提供信用保證,所以,可以作為儲備貨幣。人民幣曾經在抗日戰爭期間、新中國建立后,兩次實現國際化,成為“國際貿易”的結算貨幣,甚至被抗戰時期的日本、解放后的西歐資本主義國家接受,就是因為人民幣的信用遠比其他貨幣信用穩定、堅挺。這些國家的工業資本也不愿意接受其本國金融資本的剝削,更不愿意受美元金融資本的剝削。
新幣,也不能用來“資本輸出”,不能胡亂發行。因為,最終,公有制經濟要為這些貨幣平賬。新幣,其國際化是自然而然的,只要堅持其結算權即可,并不需要向其他國家發行貨幣。
有同志說,貨幣的發行量,應該與商品流通量直接相關。這是正確的,但是,我想強調的是,貨幣的發行量,還與商品的定價相關!不講定價,只講商品流通量,仍然無法解決應該發行多少貨幣的問題。當然,商品流通量、定價,僅這兩個因素,仍然無法確定貨幣的發行量。再說,貨幣的發行,并不光是發行量一個問題,還有發行對象、發行領域、發行方式、發行時機等關鍵問題。
中國的金融機構、金融專家、金融官僚,幾乎都忽略貨幣的發行對象、發行領域等問題,意識不到發行權及其要命性,意識不到發行權旁落于外資的問題,當然也意識不到收回發行權問題,他們罪該萬死。
新幣,對于貨幣發行者,即政權來說,根本不是財富,只是工具,但卻是極其重要的經濟工具。而對于私有企業、百姓來說,則是財富,因為他們獲取這些貨幣,需要付出勞動!
舊幣則不同,舊幣對于任何擁有者,都是財富。
第四種,無信用貨幣,即假幣。
所謂市場經濟,比如與黃金銳鉤后的美元,其發行者根本不為其貨幣提供信用保證,沒有權力也沒有能力為其大宗商品定價。它們把定價交給了所謂市場,其實是推卸自己的信用責任,當然,因為沒有掌握國有企業,所以,他們也沒有能力為其貨幣提供信用保證。
這樣的貨幣,表面上是市場經濟的貨幣,而實際上是無信用貨幣,就是假幣。不但不是什么“世界貨幣”,甚至不是美國的貨幣,僅僅是華爾街金融寡頭詐騙全世界的工具。在中國,鼓吹美元的信用,鼓吹美元是“世界貨幣”,本質是充當帝國主義的罪惡的走狗,欺騙中國人民。
這樣的貨幣,美國已經拒絕為其提供信用保證,一旦對外發行,特別是發行到國外,就必須千方百計阻止其回流到美國的商品市場,避免其對美國商品市場構成通貨膨脹壓力。
這樣的貨幣,中國,如果有維護本國經濟金融利益的想法,就應該完全拒絕引進、拒絕儲備、拒絕結算!但是,中國的現實完全與此相反。居然還有人鼓吹,人民幣國際化要以美元等外匯儲備為基礎,實際上是鞏固美元的騙局。荒謬得不可思議,讓人無法容忍。
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后的美元,就是這樣一種假幣,美國政府、美聯儲,均不為其提供信用保證,也無力為其提供信用保證。美元信用掃地,貶值極其嚴重,根本沒有人愿意用。除了日本、南朝鮮、中國臺灣等幾個美國的經濟殖民地,誰還用美元作為國際貿易的結算貨幣?喬先生你可以查一查。
中國,當時是毛主席時代,當然不可能接受美國的什么國際貨幣地位。
這時,美國當然沒有什么金融霸權,它最急需解決的是美元的信用問題!而不是建立什么霸權。少將喬良教授,既缺乏金融常識,也缺乏國際關系常識。別怪我講話難聽。
這時的美元,通過與沙特達成其石油出口用美元結算的協議,同時,也答應沙特用這些美元采購美國的軍火,才局部地、一定程度地挽回了美元的信用。請注意,我這里說的局部地,是指沙特這些國家;一定程度地,是指美國必須向這些石油出口用美元結算的國家出售軍火!本質上,美國是用軍火為錨,為其美元挽回一些信用,而不是建立什么美元霸權。
美元霸權的建立,直接得益于中國的改革開放!中國逐漸放棄了人民幣的國際貨幣地位,逐漸放棄了人民幣在中國對外貿易上的結算權!轉而逐漸接受美元、日元等外匯的結算權。這意味著中國承認美元這種假幣的信用,而不再相信人民幣的信用!老實說,這是上了美國的當。美元霸權進一步鞏固,是得益于蘇聯也放棄了盧布的結算權,轉而接受美元的結算權,接下來,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盧布崩潰,美元再次擴張為更多國家的結算、儲備貨幣。再接下來,中國完全拋棄人民幣結算權,完全以出口創匯、儲備美元等外匯,甚至擴大開放、引進外資,人民幣發行權、結算權、定價權等主權幾乎完全喪失,成為美元的俘虜。
瓦解社會主義公有制,放棄政府對大宗商品的定價權,就是瓦解人民幣的信用;轉而擴大開放、引進外資、出口創匯,就是進一步接受了美元等外幣的信用,并用中國商品出口鞏固了這些外國貨幣的信用。
看看美元對中國是怎么做的!重要商品,對中國禁售;即使銷售也漫天要價;重要資源,對中國銷售時隨意提高價格,并搞配額、限制中國的購買量。這意味著美元不愿意用各類足夠、數量足夠、價格穩定的商品,兌換其發行的美元!更加說明著美元的假幣性質。
講一下漢朝的五銖錢。五銖錢是用銅鑄的,但,五銖錢不同于黃金白銀,雖然其本身是銅做的,銅有使用價值,但是,其使用價值的度量,則不是五銖錢的重量,而是漢中央王朝確定的。這樣的貨幣,如果發行過多,當然也導致通貨膨脹,導致人民不愿意使用。怎么辦?辦法就是確定其錨定物,即政府確定大宗商品的定價。漢朝采用的具體辦法是“常平倉”“鹽鐵專營”等,就是說由王朝建立鹽、糧、鐵等國有生產型企業、購銷型商業,生產、采購和銷售鹽、糧、鐵等大宗商品,并確定糧食、鹽、鐵這類大宗重要商品的價格,以穩定五銖錢的信用。
這樣,雖然五銖錢出現在漢朝,而交子出現在宋朝,但是,就信用來說,五銖錢要比交子先進。五銖錢更接近于社會主義貨幣、新幣,而交子、銀票、鹽引,則接近于與黃金持鉤時的美元、舊幣。吹交子而貶五銖錢,是不應該的。
至于今天的美元,其信用是建立在許多國家的貿易用美元結算并大量儲備美元的基礎上的,就是說,如中國、日本這樣的商品出口大國、美元儲備大國,才是美元信用的根本支撐者。
最近,有人說,中國拋售大量美債,似乎是對美元的信用產生了什么沖擊。我看完全不是。因為,中國仍然在出口上采用美元結算,仍然在儲備美元。再說,即使中國拋售美債、換成美元,但是,美國早已經采取措施,對中國手持的美元,禁止隨意購買美國商品,允許購買的商品,中國也沒有定價權,美國只允許中國所持美元投入到美國的股市、期貨,即只允許在美國挖好的金融大陷阱里轉,坐等其貶值。就是說,中國拋售美元,并不是對美國金融的沖擊。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