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3個多月,人民幣對美元大幅升值。5月末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漲勢如虹。進入8月以來,人民幣對美元上漲勢頭不減,接連打破多個阻力位。進入9月,雖然在月初有小幅回落,但近幾日已經漲勢不改。9月15日,在岸、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盤中升破6.79關口。《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這也是2019年5月以來再次突破6.79關口,創下近16個月新高。
專家們的解釋是中國經濟企穩向好,BLABLABLA……
不過,另一種可能是某些企業債務密集到期,由于監管、融資政策等原因融資困難,無法順利拆東墻補西墻,于是發行美元債,然后用美元兌換人民幣拆東墻補西墻。
這種奇葩的做法,看似不可思議,實際上,幾年前就搞過。不過,那個時候是衛國發債,獲得外匯補充外儲。現在是人民幣借不到,或者即使借到成本也太高,所以曲線救急。
美國的低利率政策,給了這些企業借美元解燃眉之急的機會。
由于這些企業集中處于償債高峰,所以,也就集中出現了美元兌換人民幣的高峰。
這種集中兌換的高峰,自然推動了人民幣匯率的上漲。
以上純屬推測,需要事實驗證。
要證明這種操作,需要掌握有境外發債資格的企業的發債情況,需要了解外匯儲備總量和外債總量。
發債總量是最直接的,目前看不到。
如果大規模發行美元債,那么外儲總量就會上升,外出總量需要到月底才能看到。
如果大規模發行美元債,那么外債總量也會上升,外債總量每季度公開上季度末的總量。圈外人得到具體實際情況的時候,已經是3-6個月以后的事情了。
但是,可以靠一些新聞的蛛絲馬跡來推測。
***************************
***************************
彭博數據顯示,今年8月,中資美元債獲得的認購倍數達到7.6倍,是2016年開始有這一追蹤數據以來的最高水平。從整個亞洲來看,美元債也備受歡迎。8月,去除日本的亞洲美元債累計發行金額為23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翻倍。
從行業吸引力來看,市場需求最高的依然是地產開發商的美元債。據媒體報道,寶龍地產發行的2億美元債券獲得超過25億美元認購,倍數達到12.5倍。
本國企業債務集中到期,在本國不好繼續借新還舊,或者干脆借不到,于是就到國際上借外匯,然后兌換本幣償還債務。這種操作并不罕見,往往能在短期內推動本幣升值。
這種操作往往有一個特征,就是本國銀行間拆借利率飆升。本國銀行間拆借利率飆升,意味著本國金融市場供不應求,大量企業需要融資,頭寸緊張,所以利率飆升。
一個月以上的shibor(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從五月底(5月26日)開始上升,而且是不斷攀升。
人民幣的匯率也是從五月底止跌回升,也是不斷攀升。
這單純是巧合嗎?
某些情況下,本國銀行間拆借利率飆升,是金融危機的先兆——許多企業急需資金借新還舊,甚至不惜出高價借入短期高利貸。這種情況下,央行為了避免金融危機爆發,往往放松貨幣和信貸,試圖讓企業渡過難關。
從短期看,本國企業渡過眼前的債務危機,本國外匯儲備增加,本國匯率堅挺,一切風平浪靜。但是從長期看,必然面臨巨大的債務風險。
如果發生債務危機,那么本幣加息、貶值基本是不可避免的。
進一步考慮,為了嚴防本國出現金融危機,在核心生產生活必需品供應可能面臨嚴重短缺的時候,不斷增大貨幣供應,本身也醞釀巨大的通貨膨脹的風險。
如果通脹加速,那么本幣加息、貶值也是不可避免的。
本文的推測需要時間的驗證,大家可以拭目以待。
究竟會發生什么,不展開講。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