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視頻中看到美國超市空空如也的場景實在令人心寒,這當然的是疫情過程中的特殊現象,但這同時似乎也有另外一層含義:美國對中國的出口制裁,是否已經讓美國市場上許多消費品、尤其是家電類耐用消費品供給短缺?據當地視頻錄制者說:如果中國商品不能盡快補貨,這些家電貨架恐怕就得空一陣子了。
其實,疫情中還有多少消費者愿意去買耐用消費品?這恐怕也是商家不愿現在增加庫存的重要原因。但問題是:這種現象的背后是不是隱藏著美國經濟的最大引擎-一消費正在逐漸“熄火”?
當地時間8月25日,美國經濟洛商會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美國8月消費者信心指數報84.8,連續兩個月出現下滑,不僅低于市場預期的93,甚至低于4月疫情肆虐時的85.7,創下2014年以來最低水平。與此同時,8月消費者現況指數自7月的95.9下滑至84.2,消費者預期指數自7月的88.9下滑至85.2。和超市情況相呼應的是,最新的報告顯示,消費者短期內不太可能進行大筆采購,預計購買大型家電的人數比例降至44.8%,這是2015年以來最低,而計劃購買汽車的比例則降至
9.7%。與此同時,預期收入增加的消費者比例從7月的14.8%降至8月的12.7%,預期收入下降的消費者比例從7月的15.8%升至8月的16.6%;認為難以獲得工作機會的消費者比例自7月的20.1%升至8月的25.2%。這樣的數據當然會引發經濟學家的普遍擔憂,在他們看來:消費信心數據連續下滑,反映了消費者對于美國經濟前景和個人財務狀況的擔憂正在加劇;而反過來看,如果占據美國經濟70%的消費熄火了,那美國經濟復蘇的難度將大大增加。
毫無疑問,疫情在美國爆發以來,美國消費數據并未出現大幅回落,其中一個關鍵原因在于:美國政府開著直升機撒錢,對社會公眾的“特殊救濟政策”發揮支撐消費的作用。但到7月31日,原定救濟計劃到期,而新的救濟計劃還在“驢象兩黨”手中扯皮,加之國會議員們已經放假,更增加了新一輪救濟計劃被“剛性拖延”的概率。如此預期之下,美國消費信心大跌也在情理之中。據報道,在第一輪救助措施到期后,美國一些州正在著手按照特朗普8月8日的行政令發放“縮水版”的額外失業補助,但由于每周補助金額已被削減至300美元,據此有經濟學家估計,8月份美國零售額將減少約500億美元。他們甚至呼吁,美國決策當局能夠根據失業率等特定經濟指標“自動發放刺激性補貼”,直到有充分證據顯示經濟復蘇。他們提醒當局,就算企業開始復工、就業開始恢復,明顯的經濟后續效應也在所難免,如果人們沒錢可花,需求將繼續低迷。
實際上,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前不久給出的判斷是:在公眾確信疫情得到控制之前,美國經濟是不可能完全復蘇的。而荷蘭國際集團首席國際經濟學家詹姆斯·奈特利更為悲觀地指出,數據證明美國經濟不會發生V型復蘇,而且在2022年中期之前,也不太可能恢復所有損失的經濟產出。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