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經濟 > 經濟視點

迎春:雇傭勞動制度即將死亡 公有制將再次升起

迎春 · 2020-08-17 · 來源:烏有之鄉
收藏( 評論() 字體: / /
雇傭勞動經濟制度、專利制度等資本主義私有制嚴重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資本主義的外殼即將被炸毀、剝奪者即將被剝奪,公有制的共產主義必將像旭日東升一樣再次升起。借用毛澤東的一句話:共產主義社會“航船的桅頂已經冒出地平線了,我們應該拍手歡迎它。”

  雇傭勞動制度即將死亡公有制將再次升起

  迎        春

  自1848年馬克思、恩格斯寫下“一個幽靈,共產主義的幽靈,在歐洲徘徊”,至今已經一百多年了。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炮聲,把共產主義由幽靈變成了現實;1949年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共產主義發展成了一個龐大的陣營。

  共產主義公有制的發展,不是天安門前的閱兵式,行進在筆直的長安門大街,而是和幾千年私有制的斗爭中前進,必然要經過曲折、起伏。雇傭勞動經濟制度的即將死亡和共產主義公有制的再次升起,就像洶涌奔騰的長江洪流到了崇明島,誰也阻擋不住!

  一,雇傭勞動經濟制度的死亡如長江奔騰入海不可阻擋

  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曾經推動了封建制度的滅亡和資本主義雇傭勞動經濟制度的興起,而隨著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已經成為阻礙生產力發展的桎枯,必將被新生的共產主義公有制經濟制度所取代。

  資本主義雇傭勞動經濟制度的確立,曾經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共產黨宣言》指出:“現代資產階級本身是一個長期發展過程的產物”,“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資產階級賴以形成的生產資料和交換手段,是在封建社會里造成的------封建的所有制關系,就不再適應已經發展的生產力了。這種關系已經在阻礙生產而不是促進生產了,它變成了束縛生產的桎梏。它必須被打破,而且果然被打破了。”“現在,我們眼前又進行著類似的運動。資產階級的生產關系和交換關系,資產階級的所有制關系,這個曾經仿佛用法術創造了如此龐大的生產資料和交換手段的現代資產階級社會,現在象一個巫師那樣不能再支配用符咒呼喚出來的魔鬼了。幾十年來的工業和商業的歷史,只不過是現代生產力反抗現代生產關系、反抗作為資產階級及其統治的存在條件的所有制關系的歷史。要證明這一點,只要指出在周期性的循環中愈來愈危及整個資產階級社會生存的商業危機就夠了。”(《馬恩選集》第一卷   第252、256頁)

  歷史的發展,正如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樣,自1825年爆發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以來,現代生產力不斷地反抗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表現成為周期性地爆發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而且愈演愈烈。盡管資產階級的政府采取了貨幣政策、財政政策,企圖“熨平”周期,經濟危機的形式雖然發生了變化,由赤裸裸的生產過剩,轉變為經濟停滯與通貨膨脹并存和債務危機等,但生產過剩危機的本質沒有變、周期性地爆發經濟危機并沒有變,仍然是“現代生產力反抗現代生產關系、反抗作為資產階級及其統治的存在條件的所有制關系”。

  資本主義雇傭勞動的經濟制度在打破封建主義的私有制關系以后,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也逐漸轉變成阻礙生產力發展的桎梏。

  一方面是資產階級之間你死我活的競爭,資本家都在拼命地發展生產;另一方面雇傭勞動經濟制度使工人始終處于無產者的地位,不斷出賣勞動力商品,工資僅能維持勞動力的再生產。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就是雇傭勞動經濟制度阻礙生產發展的集中表現。正如馬克思所說:“一切真正的危機的最根本的原因,總不外乎群眾的貧困和他們的有限的消費,資本主義生產卻不顧這種情況而力圖發展生產力,好象只有社會的絕對的消費能力才是生產力發展的界限。”(《資本論》第三卷   548頁)

  資本主義曾經促進生產力高速發展:勞動者由使用手工工具到采用機械,把工具從勞動者的肢體轉移到機械上,從而擺脫人體器官的限制,一個工人可以同時操作很多工具;操作很多工具,就需要更大的動力,由蒸汽機到電動機,再到原子能動力的采用等;電子工業的發展,集成電路技術的發現,使機器人可以替代部分人腦,使用電腦部分替代人腦,一個工人可以指揮很多機器人勞動,生產力有了更大的飛躍。但是,雇傭勞動者的貧困,專利制度的實施,則極大地束縛了先進技術的推廣、應用,嚴重地阻礙了生產的發展。總之,資本主義的私有制已經成為束縛生產力發展的桎枯。正如馬克思在《資本論》中的預言:“生產資料的集中和勞動的社會化,達到了同它們的資本主義的外殼不能相容的地步。這個外殼就要炸毀了。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喪鐘就要響了。剝奪者就要被剝奪了。”(《資本論》第一卷   第83頁)也如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的:“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馬恩選集》第一卷   第263頁)

  自1825年英國爆發經濟危機以來,幾乎每隔十年左右就爆發一次。1837、1847、1857、1866年都爆發了危機,如果說以前的危機是個別國家的危機,而1857年則是具有世界性的經濟危機。

  資本主義由自由資本主義發展的壟斷資本主義、帝國主義階段,資本家之間、資產階級國家之間爭奪商品市場、資本輸出市場的斗爭,由經濟斗爭發展的戰爭,以至于爆發兩次世界大戰,都是為了重新瓜分世界。可見,市場對于資本主義具有決定性意義。周期性的世界經濟危機、不斷爆發的戰爭、特別是兩次世界大戰,是資本主義經濟制度阻礙生產發展的集中表現。

  資產階級以及政府,為了“熨平”經濟危機,采取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即大量發行紙幣和債券等措施,始終也不能“克服”經濟危機,只不過改變了經濟危機的形式,而且不斷加重經濟危機的嚴重程度。

  1,采用所謂的“貨幣政策”克服危機,造成經濟停滯與通貨膨脹并存的危機

  資產階級政府所謂的采取貨幣政策,就是大量發行紙幣。

  貨幣是黃金,是生產物、是商品,不可能大量“發行”。而紙幣作為法定的紙制貨幣符號,執行流通手段的職能,可以由國家銀行大量發行。紙幣不是貨幣,只是紙制的貨幣符號。當前黃金價格急劇上漲,是大量發行紙幣的必然結果,是通貨膨脹,這種現象進一步證明紙幣不是貨幣。而資產階級經濟學家、包括我國的一些“經濟學家”竟然連貨幣與紙幣的區別都不懂。

  1929年爆發世界性的生產過剩大危機以后,各國資產階級政府就采用大量發行紙幣,增加“需求”的辦法“刺激”經濟發展,妄圖“熨平”生產過剩經濟危機。

  1944年7月年布雷頓森林會議確立以35美元兌換1盎司黃金,使美國的美元執行了世界性的流通中貨幣的職能,這時的美元是與黃金掛鉤,是黃金的紙制符號。1971年美國總統尼克松宣布停止各國中央銀行用美元兌換黃金,美元立刻貶值。現在一盎司黃金已經漲到2000美元左右,充分表明紙幣只是替代黃金發揮流通手段職能的貨幣符號,而不是貨幣。紙幣的發行量必須符合流通中金屬貨幣的需要量,否則就出現通貨膨脹,這就是貨幣流通規律。而資產階級學者、政府根本不承認客觀規律,認為長官意志可以決定經濟發展,大量發行紙幣“刺激”經濟發展,結果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轉變成為經濟停滯和通貨膨脹并存的經濟危機。

  “1929年10月21日,紐約證券市場發生價格暴跌,從而揭開了這次大危機的序幕。接著,市場下降、企業倒閉、銀行破產、工人失業,籠罩在整個美國上空的是一片慘云愁霧。”“在危機期間,高爐被炸毀,機器遭破壞,小麥當燃料燒鍋爐,牛奶倒入河流或大海里。”(《資本主義興衰史》修訂本    第226、229頁)這是典型的生產過剩經濟危機。由于資產階級政府采取所謂的“貨幣政策”克服危機,大量發行紙幣以后,經濟危機的形式由生產過剩,逐漸轉變成為經濟停滯與通貨膨脹并存的危機。

  “‘滯漲’現象最先是在1957-1958年的經濟危機期間發生的------出人意料的是,在危機展開時,這兩年的消費物價和批發物價不僅沒有下降,反而分別上漲------進入七十年代后,特別是從1974-1975年的經濟危機開始,資本主義經濟中的‘滯漲’表現得愈來愈明顯,愈來愈嚴重。”“戰后資本主義經濟中出現的‘滯漲’病,決不是一種偶然產生的現象,它是現代壟斷資產階級國家全面干預經濟生活的必然產物。”(同上書    第359、365頁)這種現象被資產階級學者、政客稱為“凱恩斯主義失靈”。

  2,采用“財政政策”克服危機,導致爆發債務危機

  在采用“貨幣政策”即大量發行紙幣克服危機,導致生產過剩經濟危機轉變為經濟停滯與通貨膨脹并存的危機,表明大量發行紙幣的路子走不通。作為資產階級總代表的政府,轉而采用所謂的“財政政策”克服危機,即實行赤字財政,發行債券“刺激”經濟發展,維持雇傭勞動經濟制度。

  采用“財政政策”克服危機,就是搞赤字財政,依靠預支將來的消費能力,寅吃卯糧,妄圖“克服”危機,維持雇傭勞動經濟制度。

  搞赤字財政,就要發行政府債券。不管是地方政府的還是中央政府的債券,都是一種“虛擬資本”,與股票同屬有價證券。

  債券有取得收益的權利。它和發行紙幣不同,發行債券不僅要還本,還要付利息,表現了“資本的紙制復本”的本質。債券是作為資產階級總代表的政府,采取預支將來消費能力、寅吃卯糧的一種無奈的辦法。

  大量發行債券,鼓勵群眾貸款消費等,采用寅吃卯糧的辦法,維持雇傭勞動經濟制度,“克服”危機,從而造成債務愈來愈沉重,借新債還舊債,最后發展到支付利息都困難的地步,就會造成整個國家的破產。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美國是是戰爭期間唯一高速發展的帝國主義國家,占有資本主義世界工業比重的53.9%,控制了國際貿易的三分之一,還擁有世界黃金的四分之三,成為世界霸主。由于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和資本主義、帝國主義的本質,決定了美國必然走向衰落。2008年爆發的世界性經濟危機,就是從美國的債務危機引起的。當前美國的國家債務高達二十幾萬億,僅支付利息就需幾千億美元。政府的債務平均到每個美國人就達三萬美元,一般家庭不吃不喝也難還清。如果不是美元現在還充當著世界貨幣的職能,能夠大量發行,暫時還能夠維持運轉,否則美國早就破產啦!債務危機爆發初期,冰島、希臘等國都面臨破產的危險;其他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如日本等國,早就是依靠發行債券維持雇傭勞動經濟制度,否則也早就破產了!

  資產階級的政客、學者不懂經濟危機的生產過剩本質,只知道貨幣流通關系中斷,銀行倒閉等現象,把經濟危機稱之為金融危機,采取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刺激”經濟發展,結果是越刺激經濟,生產過剩越嚴重,債務更加沉重,最終再次爆發危機,如此循環往復成為周期性經濟危機。

  2008年爆發的世界性債務危機,是資本主義生產過剩經濟危機的另一種形態,是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即將死亡的前兆!債務危機爆發以后的十幾年,整個世界經濟一片死寂,根本看不到一點復蘇的跡象。除了美國大量發行紙幣,流入資本市場,倒買倒賣股票、債券,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還能夠保持在2點幾,歐盟、日本等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只有百分之一點幾。資本主義世界不僅沒有任何國家能夠像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前那樣起來挑戰美國的霸權地位,還眼巴巴地指望共產黨領導的雇傭勞動經濟制度的中國,來拯救資本主義世界經濟;資產階級的政客、學者過去還能夠提出凱恩斯主義、新自由主義等理論,現在更是黔驢技窮,連個解決問題的設想都提不出來了!

  按照現代西方經濟學的說法,輕微的通貨膨脹有利于經濟發展。資產階級政府沒有因采用財政政策“克服”危機,放棄大量發行紙幣,而是一方面大量發行債券,同時發行紙幣,再用紙幣收購債券的辦法大量發行,即所謂的“量化寬松”。這種用紙幣回購債券的辦法,大量發行紙幣,再進入股票(資本的紙制復本)市場等,造成金融市場的起起伏伏,實際上這些金融活動,僅僅是資本主義流通領域的倒買倒賣,是用紙制的貨幣符號,倒買倒賣資本的“紙制復本”(即股票、債券等),在紙幣和資本的“紙制復本”之間買來買去,和實際的經濟即物質生產再生產距離已經很遠了,是資本主義徹底腐朽和即將死亡的表現。

  正當資本主義經濟處于極度衰落的時候,又面臨全球性的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在疫情面前一片混亂,其中美國的表現更加突出,不僅在疫情面前束手無策,經濟嚴重衰退,再加上種族矛盾爆發、黨派對立尖銳,實際上是國內階級矛盾尖銳的種種表現形式,整個社會一片糟亂,經濟危機加上自然災害,必將加速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滅亡。可見,雇傭勞動經濟制度的死亡,已如長江奔騰入海那樣不可阻擋!

  二,共產主義公有制的再次升起必將如旭日東升

  隨著生產力的日益社會化和資本主義雇傭勞動經濟制度嚴重阻礙生產力的發展,必然要求公有制的生產關系與之適應,共產主義的公有制必將再次應運而起,當然還不是完全共產主義的公有制,只是從資本主義向共產主義過渡時期的公有制。

  1,經濟高速發展

  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摧毀了俄羅斯的資本主義私有制,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公有制的共產主義,開辟了從資本主義向共產主義過渡的階段,這也是人類歷史上開天辟地的第一回。

  當時俄羅斯的共產主義革命能夠取得成功,首先是帝國主義國家之間重新瓜分世界的戰爭,把協約國和同盟國兩大軍事集團打得兩敗俱傷,整個資產階級世界氣息奄奄;而勞動群眾的罷工斗爭和反戰斗爭不僅遍及各國,而且規模和聲勢也越來越大;加上以列寧為首的俄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在主客觀條件具備的情況下,俄國無產階級一舉推翻了幾千年來的私有制,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共產主義公有制的社會,準確地說是向共產主義過渡的社會,開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

  公有制適應社會化的生產力發展,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的高速發展。在資本主義向共產主義過渡的階段,“人們第一次成為自然界的自覺的和真正的主人,因為他們已經成為自己的社會結合的主人了。人們自己的社會行動的規律,這些直到現在都如同異己的、統治著人們的自然規律一樣而與人們相對立的規律,那時就將被人們熟練地運用起來。”(《馬恩選集》第三卷   第441頁)

  這個向共產主義過渡的新經濟制度,從一開始就顯示出巨大的生命力。它不僅抗住了帝國主義國家的武裝入侵;而且在1929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大危機時,經濟高速發展,在整個世界經濟的大蕭條危機中表現出“一枝獨秀”。“各基本資本主義國家(指英國、美國、德國、法國——引者注)一九三三年末的工業產出量,與一九二九年的水準相比較,平均減少了百分之二十五或百分之二十五以上;而蘇聯工業出產量在同一時期卻增加了一倍多,即增加了百分之一百以上。”(《列寧主義問題》斯大林   單行本   第562頁)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下降和蘇聯經濟的高速發展,形成了兩種經濟制度的鮮明對比。

  蘇聯作為被資本主義國家四面包圍的孤立社會主義國家,為什么能夠取得這樣的成就呢?因為在列寧斯大林為首的共產黨領導下,實行了工業國有化、農業集體化,消滅了雇傭勞動經濟制度:在生產領域沒有資本家剝削無產者剩余價值的關系;在流通領域沒有勞動力的買賣關系;在分配領域沒有利潤與工資的對立等等。不管資產階級分子怎樣詆毀斯大林,但是,斯大林領導蘇聯人們實現了農業的集體化,消滅了雇傭勞動經濟制度;抗擊了德國法西斯的瘋狂入侵,取得了衛國戰爭的偉大勝利,這樣重大的歷史事實誰也抹殺不掉。

  總之,勞動者成為了生產資料的主人,生產的物質財富基本上都歸公有。正是這種公有制的生產關系,極大地促進了生產、經濟的發展;也正是生產資料公有制,極大地加強了人民之間的團結,不僅使經濟落后的俄羅斯,在短短的幾十年中迅速地趕上了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水平;在德國法西斯席卷歐洲各國以后,偷襲蘇聯時,能夠最終戰敗法西斯,取得衛國戰爭的偉大勝利。不僅蘇聯屹立于世界強國之林,而且出現了東歐、亞洲一批社會主義國家,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社會主義陣營。連英國首相丘吉爾都說:“他(指斯大林——引者注)接手的是木犁耕作的俄羅斯,而留下的卻是擁有原子彈的俄羅斯。”表明連資產階級的代表人物,也不得不承認蘇聯的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

  新中國的毛澤東時期實行的也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不僅在中國的歷史是絕無僅有,而且在世界的發展史上也名列前茅。

  毛澤東時期只有短短的二十幾年,我國經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由一個古老落后的經濟,轉變成世界第六大工業國,走過了資本主義國家幾百年的路程。經濟發展不僅速度快,而且質量高。

  “毛澤東時期經濟發展的特點是:速度快、產業結構合理、工業向落后地區轉移、高新技術自主掌握,特別是生產不斷擴大,根本不存在生產過剩的問題。”(《回歸科學社會主義是經濟發展唯一正確的道路——紀念新中國成立70周年》)由于對毛澤東時期的經濟發展已經寫過不少文章,這里就不重復。正因為毛澤東時期勞動者作為生產資料的主人,主要表象就是勞動者與生產資料直接結合,不存在解雇的威脅和失業的危險,走的是科學社會主義道路,而不是所謂的“市場經濟”的老路,因此,即使是帝國主義嚴密封鎖的條件下,經濟仍然蓬勃發展,而不像現在這樣處于附庸國地位,處處受美帝國主義的打壓。

  現在一些人一講毛澤東時期,往往想起吃飯要糧票,想起生活貧困,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人們對于舊中國經濟落后缺乏了解,從而對毛澤東時期經濟建設偉大成認識不清。

  舊中國基本上是一個落后的封建經濟體,農業、手工業占整個經濟的百分之九十,除了沿海幾個城市有一點現代工業外,幾乎全是古代的農業經濟。農村除了地主階級外,農民包括中農,交了地租以后,全部收成也填不飽肚子。“----忙時吃干,閑時半干半稀,雜以番薯、青菜、蘿卜、瓜豆、芋頭之類。此事一定要十分抓緊------經過十年八年奮斗,糧食問題可能解決。在十年內,一切大話、高調,切不可講,講就是十分危險的。”“告訴農民,恢復糠菜半年糧,可不可以呢?----忙時多吃,閑時少吃,有干有稀,糧菜混吃,仍然可以吃飽吃好,可不可以這樣做呢?”(《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八冊   第236、336頁)上面引述的話,是毛澤東1959年寫的,當時正值浮夸風盛行,說明毛澤東對我國農村、農民的生產、生活有深刻的了解。解放十年后,而且進行了土地改革,毛澤東還勸告農民恢復糠菜半年糧,可見舊中國的農村、農民生產、生活水平低下的程度。我在山東半島一個平原地區的農村調查,這個只有200多戶的村子,解放前就曾有72戶逃荒要飯、21戶賣兒賣女,52人凍死外鄉。(參看《經濟高速發展的根本原因是實現集體化——石家莊大隊經濟調查》)可見,舊中國農民逃荒、要飯、餓死人是常見的現象。這個生產大隊(村)解放后經濟發展快,工作搞得好,所以有統計,其他的一些地方根本就沒有準確的統計。總之,只有充分理解舊中國經濟的落后,才能真正認識毛澤東時期經濟高質、高速發展。毛澤東時期的經濟高速、高質量發展是誰也否定不了的事實。

  2,蘇聯復辟和我國走“市場經濟”道路的原因

  既然蘇聯、新中國毛澤東時期經濟高速發展、政治上團結,為什么蘇聯會“頃刻瓦解”?而我國又重新走“市場經濟”的老路呢?這里既有經濟基礎的問題,又有上層建筑的原因。

  首先看看經濟基礎。

  從資本主義社會向共產主義社會的轉變,由于生產力水平的制約,必然要有一個過渡時期,即通常所說的社會主義。馬克思早就預言:“在資本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之間,有一個從前者變為后者的革命轉變時期。(《馬恩選集》第三卷   第21頁)”他還對這個時期的經濟關系進行了科學的分析。列寧在十月革命勝利以后寫的《無產階級專政時代的經濟和政治》也明確指出:“在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中間隔著一個過渡時期,這在理論上是毫無疑義的。這個過渡時期不能不兼有這兩種社會經濟結構的特點或特征。這個過渡時期不能不是衰亡著的資本主義與生長著的共產主義彼此斗爭的時期,換句話說,就是已被打敗但還未被消滅的資本主義和已經誕生但還非常脆弱的共產主義彼此斗爭的時期。”(《列寧選集》第四卷   第84頁)毛澤東在總結了社會主義的歷史經驗后進一步指出,社會主義(即過渡時期)存在著階級斗爭、兩條道路的斗爭,其經濟根源就是殘存的資本主義經濟結構即商品貨幣關系。商品經濟是私營經濟,是資本主義經濟得以生長和發展的基礎。殘存的商品貨幣關系,就是列寧所說的兩種經濟結構中的一種。商品貨幣關系的存在,是由生產力水平決定的。因此,毛澤東說:“我國現在實行的是商品制度,工資制度也不平等,有八級工資制,等等。這只能在無產階級專政下加以限制。所以,林彪一類如上臺,搞資本主義制度很容易。”(《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十三冊   第413頁)

  資本主義經濟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了,積累的生產力水平比落后的俄羅斯、特別是我國要高很多。當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的生產已經實現了機械化、電氣化,而我國還普遍使用手工工具;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人們普遍擁有汽車、電視機、電冰箱等時,我國還沒有普及自行車、收音機等。這種物質生產和生活之間的差距,使人們誤以為是經濟制度的優劣,這是蘇聯實現徹底復辟資本主義的重要原因,是我國重新走“市場經濟”老路的重要原因,是由當時的生產力水平差距形成的。

  社會主義出現的初期,資本主義妄圖采用武力鎮壓、武裝消滅的辦法,把社會主義扼殺在“搖籃里”;隨著社會主義社會的不斷壯大,以至于發展成一個龐大的陣營,資本主義不得不與社會主義“和平共處”,由武裝斗爭、政治斗爭轉變為以經濟斗爭形式為主以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生產、生活與落后經濟基礎建立起來的社會主義國家之間的差距就充分顯現出來。

  1959年赫魯曉夫訪美后到我國,大講美國如何富裕。“他說,美國差不多每個家庭都有汽車,一家都有幾間房子,住的很好,吃的也很好,生活水平很高。”等等。毛主席回答他說:“美國究竟怎么樣,不能看表面,應該要看美國帝國主義本質。”“毛主席寫了一首打油詩,諷刺赫魯曉夫訪美。這首打油詩是這樣的:西海如今出圣人,涂脂抹粉上豪門。一輛汽車幾間屋,三頭黃犢半盆銀。舉世勞民同主子,萬年宇宙絕紛爭。列寧火焰成灰燼,人類從此入大同。”(《十年論戰》吳冷西著 第 221、228頁)充分表現了赫魯曉夫對美國富裕生活的仰慕。我國的鄧小平則說得更加直接。他說:“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還說:“證券、股市,這些東西究竟好不好,有沒有危險,是不是資本主義獨有的東西,社會主義能不能用?允許看,但要堅決地試。”(《鄧小平文選》第三卷   第373頁)社會主義是指一種嶄新的經濟關系,鄧小平卻說“本質”是發展生產力;馬克思明確指出證券、股票等是“現實資本的紙制復本”, 就是資本關系(《資本論》第三卷  第540頁)。而鄧小平卻公認否認股票、債券是資本主義獨有東西,還“要堅決地試”。這些都表明他們混淆了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之間的界限,仰慕資本主義的富裕,拜倒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石榴裙下”。

  美國的生活水平普遍比較高,是資本主義發展生產力長期積累的結果,而蘇聯、新中國的毛澤東時期,生產力水平遠遠低于美國等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是事實;但是,就生產關系看,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已經成為了生產力發展的桎枯,而社會主義公有制的經濟關系,卻是嶄新的、促進生產力大發展的關系。混淆生產力水平和生產關系的本質區別,把社會主義的本質說成是發展生產力,抹殺公有制與雇傭勞動經濟制度的本質區別,是現代修正主義的一種惡劣手法。

  混淆生產關系與生產力區別的現象,不是少數人的認識,而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列寧指出:“他(指馬克思——引者注)所用的方法就是從社會生活的各種領域中劃分出經濟領域來,從一切社會關系中劃分出生產關系來,并把它當做決定其余一切社會關系的基本的原始的關系。”“唯物主義歷史觀始終是社會科學的別名。”(《列寧文選》第一卷   第6、10頁)在生產力水平低下時,能夠理解并運用歷史唯物主義這種科學社會學的人只能是個別、少數的。所以,毛澤東感嘆:“我黨真懂馬列的不多”。(《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十三冊  第426頁)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社會科學的普及,真正能夠理解、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人才會逐漸增多,這也是隨著生產力發展的一個歷史過程。

  再看看上層建筑

  本文重點是從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論述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必然滅亡、共產主義必將再起。但是,我們決不忽視政治、文化等上層建筑反的作用。

  從資本主義向共產主義過渡,除了生產力水平的差距和社會主義存在著商品貨幣關系的經濟基礎外,整個文化領域也是從資本主義的社會脫胎而來的,包括教育、文藝、理論等等,繼承的都是資本主義社會的。

  蘇聯在實現農業集體化以后,斯大林就宣稱沒有階級斗爭了,不用革命了。“斯大林在這個問題上犯了大錯誤。”(《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十三冊   第486頁)當時的蘇聯經濟、政治領域不革命,文化領域則更不革命了。以至于蘇聯的大學培養出蘇聯社會主義的掘墓人,包括戈爾巴喬夫、雅可夫列夫之類的大學生。可見,共產主義革命不僅要進行經濟、政治領域的革命,而且還必須進行文化領域的革命。“共產主義革命就是同傳統的所有制關系實行最徹底的決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發展進程中要同傳統的觀念實行最徹底的決裂。”(《馬恩選集》第一卷  第271-272頁)毛澤東發動的文化大革命,為從資本主義向共產主義過渡,描繪了壯麗、雄偉的藍圖。

  可見,蘇聯的完全復辟和我國重新走“市場經濟”的老路,是從資本主義向共產主義過渡中的曲折過程,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矛盾運動的必然,如同黃河自西向東奔騰入海,中間出現曲折一樣。生產力發展與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必將繼續推動社會發展。當前科學技術已經發展到能夠把宇航員送入太空,而世界上還有數以億計的勞動者仍然使用手工工具;當運用現代裝備可以使一個勞動者生產出好些人都用不完的物質產品時,卻有大量勞動者失業;當種植業、畜牧業能夠運用機械化、科學化生產出大量農產品的條件下,仍然有數以億計的人餓肚子等等。充分表明雇傭勞動經濟制度、專利制度等資本主義私有制嚴重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資本主義的外殼即將被炸毀、剝奪者即將被剝奪,公有制的共產主義必將像旭日東升一樣再次升起。借用毛澤東的一句話:共產主義社會“航船的桅頂已經冒出地平線了,我們應該拍手歡迎它。”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晨鐘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2.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3.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4. 到底誰“封建”?
  5.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6. 從歷史工人運動到當下工人運動的謀略——(一)歷史工人運動
  7.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8. “中國人喜歡解放軍嗎?”國外社媒上的國人留言,差點給我看哭了
  9.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10. 韓亂時,朝鮮做了三件事
  1.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2.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3. 與否毛者的一段對話
  4.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5. 元龍:1966-1976,文人敵視,世界朝圣!
  6. 社會亂糟糟的,老百姓只是活著
  7.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8. 不能將小崗村和井岡山相提并論!
  9.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10. 元龍:特朗普一示好,主流文人又跪了!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7.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元龍:1966-1976,文人敵視,世界朝圣!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4.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機關事業單位老人、中人、新人養老金并軌差距究竟有多大?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亚洲性爱免费在线视频播放 | 日本免费最新高清不卡视频 | 亚洲日本欧洲AⅤ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另类一区二区 | 日日橹狠爱欧美视频国产 | 亚洲日韩国产第一区 | 亚洲第一免费中文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