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帕特奈克·普拉巴特(Prabhat Patnaik)
譯者丨方碩
校對丨無煙
美國正在發生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冠狀病毒死亡人數持續上升,看不到盡頭。隨著4000多萬人申請失業,經濟實際上已經崩潰。數千人走上街頭抗議銘刻在美國社會上的猖獗的種族主義。與中國的關系已經到了最低點。總而言之,正如哲學家康奈爾·韋斯特(Cornel West)所說,美國正顯示出成為一個“失敗的社會實驗”的種種跡象。然而,美國股市卻出現了真正的繁榮。自3月23日以來,股市指數納斯達克(Nasdaq)已上漲逾40%,正如一位評論員所言,目前“距離歷史高點已不遠”。
股市是實體經濟晴雨表的神話終于破滅了。有些人會對此提出質疑,認為兩者之間的差異只是暫時的,除非實體經濟復蘇,否則股市“泡沫”將會破裂。然而,這沒有考慮到新自由主義經濟的特殊性,其核心特征是金融霸權。
在這種經濟體中,財政赤字持續受到限制,對資本家的稅收也受到限制,甚至降低了早期的公司稅率。因此,財政政策被排除在克服衰退的工具之外,整個責任落在貨幣政策上。貨幣政策本身就是要以一種全新的方式發揮作用。
教科書上對貨幣政策的通常理解是,貨幣政策的各種工具最終會通過降低企業借貸成本而發揮作用。這使得原本無利可圖的投資項目變得有價值,從而增加了包括設備和建筑在內的投資水平。同樣,借貸成本的降低也會增加耐用消費品的消費。總的來說,它提高了總需求水平,從而提高了產出和就業。
然而,這種通常的渠道在新自由資本主義下幾乎不起作用。即使對于早期,也可以認為,盡管信貸的可獲得性增大了需求的初始增長 (即所謂的“乘數效應”)對總產出的影響,但它對需求初始增長本身幾乎沒有起到多大作用,即在打破的衰退的控制方面。這是因為投資受市場預期增長的控制,幾乎不受信貸成本的影響;在普遍失業的情況下,當人們對未來的收入非常不確定的時候,降低信貸,消費支出也不會增加。
因此,教科書上的解釋缺乏實質性。在新自由主義經濟中,貨幣政策的運作方式完全不同,現在中央銀行也期望貨幣政策的運作方式有所不同。這是通過刺激資產價格泡沫而實現的。換句話說,它的運作方式不是像教科書上說的那樣直接影響資本流動,而是通過影響股票價格,并通過這一途徑在可能的情況下影響資本流動的規模。
當阿蘭·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擔任美聯儲主席時,他在“互聯網泡沫”破滅后降低了利率,不管有意無意,這都刺激了“房地產泡沫”,從而開始了新的繁榮。從那時起,這種政策已經成為標準做法;現在,貨幣政策通過各種方式直接、有意識地進行干預,以支撐股市。這當然是一種促進金融利益的手段,將其盈利能力與實體經濟的狀況分離,并防止金融市場因實體經濟的痛苦而崩潰;此外,在一個新自由主義體制內,當財政手段被排除在外時,這是刺激實體經濟的唯一手段。
換言之,它代表了金融資本的最高勝利。反對任何財政刺激,它迫使政府完全依賴貨幣政策來重振經濟;貨幣政策在這樣的經濟體中發揮作用的唯一途徑就是產生資產價格泡沫,而這種泡沫是通過以各種可能的方式滿足金融資本對收益的渴望而產生的。
這已經成為美國美聯儲的官方政策,美聯儲已經將利率降至接近零的水平;這表達了美聯儲不僅會購買政府債券,而且會購買所有私人債務的意圖(無限制的“量化寬松”),而且不僅從銀行購買,還從市場上購買;美聯儲表示愿意直接向企業提供貸款,甚至是為其償債;實際上,它宣布了干預市場的意愿,以防止股票價格崩盤。換句話說,它現在愿意永遠維持股市的繁榮。如果任何人都能以幾乎為零的利率借錢,用來購買價格或多或少能保證不會跌至某個水平以下的股票,那么人們為什么不這么做呢?美聯儲的政策相當于將股價與實體經濟完全分離:即使實體經濟衰退,這也不意味著股價崩盤,因為美聯儲的政策為股價提供了一個底線,使其不會下跌。
這有幾個含義。首先,在當前緊要關頭,刺激實體經濟并不能推動股市繁榮。正如我們所看到的,投資受到總需求短缺的拖累,而廉價、幾乎免費的資金對誘導企業增加產能幾乎不起作用;此外,如果企業為償還債務而借款,從而導致債務升級,那么這些負債累累的企業幾乎不會再借錢進行投資。
同樣,已經負債的家庭也不太可能通過借貸增加消費。維持高股價最多只能使這些家庭在失業率的情況下,維持較高的消費水平,而不會消費得越來越多。因此,盡管股價高企,實體經濟仍將繼續低迷。
換句話說,除了通過財政手段刺激總需求以克服高失業率的政策之外,沒有其他選擇(即使在COVID-19的影響過去后,當前的糟糕水平有一些復蘇的情況下)。的確,一些財政擴張是由于疫情的爆發而出現的;但為了經濟復蘇,即使疫情已經過去,這種情況也必須繼續下去。
其次,在實體經濟持續低迷的情況下,通過貨幣政策維持高股價的政策立場,將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普遍立場。由于這不是美聯儲的一個怪癖,而是金融霸權制度的一個內在特征,其他央行也將效仿美聯儲,承諾防止股市崩盤。像印度這樣的第三世界國家將被迫這樣做,因為印度股市的崩潰將導致金融資本外流,這將使國際收支管理更加困難。換句話說,即使是像印度這樣的國家,在資金外流的情況下,央行的干預不僅限于外匯市場,現在還將包括股市。
然而,怎樣才能阻止這樣的政策立場在美國生根發芽并且蔓延到包括印度在內的其他地方呢?答案就是勞動人民的反抗。如果貨幣政策完全致力于保護公司的金融利益,而勞動人民繼續遭受高失業率和嚴重的困境,勞動人民將會做出反抗。通過財政手段進行國家干預的需求,特別是通過擴大福利國家支出來增加總需求,從而增加就業,將變得更加強烈和普遍。
在美國和其他地方,人們已經走上街頭要求平等;印度的勞動人民走上街頭也只是時間問題。如果現任政府認為它可以長期以犧牲人民為代價來縱容企業金融利益,那它將生活在一個愚蠢的天堂里。
來源:人民民主網站(Peoples Democracy),https://peoplesdemocracy.in/2020/0621_pd/stock-market-boom-amidst-real-economy-crisis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