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謬矣!
——人民幣國際化萬萬不能以任何外匯為基礎!
作者:吳銘(20200706)
有朋友傳來如下信息:
據新浪財經訊 ,“2017中國企業競爭力夏季峰會”6月7日在北京舉行。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所長王國剛出席并演講。王國剛表示,人民幣若想成為國際貨幣,那么作為國際交易貨幣和國際儲備貨幣的功能應該同時推進。他分析稱,美元成為國際貨幣的基礎是黃金和石油,而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的基礎是美元為主的外匯。
為了了解王國剛的觀點,我又看了他的其他文章,感覺,王委員,你觀點非常荒謬!
我們寫文章,目的在于維護中國人民的利益,至少也是維護中華民族、國家的利益,這是立場問題。分析問題,要從歷史和現實實際出發,透過現象看質,從歷史實踐中總結出正確的理論,這是方法論問題;要非常熟練地掌握經濟金融規律,準確把握經濟金融的本質特點,知道本國人民經濟金融上的關鍵利益在什么地方,明白經濟金融上究竟如何做才能維護自己的利益,這是專業知識或者說邏輯問題。我們從王國剛先生的論述中,感覺他在這三個方面都有極大的問題。
王委員,或許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觀察一下貨幣的本質、觀察一下國際金融斗爭的歷史、觀察一下當前世界金融國際關系、觀察一下究竟什么叫“國際化”、“人民幣如何國際化”、國際化有什么意義。
一、人民幣保衛戰——這世界上還有人民幣嗎?
一種貨幣的靈魂,或者說主權,首先在于貨幣的發行權完全徹底掌握在政權手中。其次,是貨幣的結算權,即各種貿易用此貨幣結算(支付)。再次是政府運動此貨幣為本國和外國商品定價的權利,即定價權(對外貿易表現為議價權)。其中,發行權是貨幣的靈魂,是結算權和定價權的前提,如果政權不掌握貨幣的發行權,那么,就可以認為政權無金融,國家喪失金融主權,淪為金融殖民地。
今天,2019版負面清單恐怕已經在落實,2020年版的負面清單也在推動,以此為標志,中國市場開放更加嚴重,如此嚴重的開放,目的無他、結果無他,就在于引進更多外資特別是美元。據說若干高級金融官僚已經跑到上海自貿區,鼓吹人民幣自由兌換,認為這就意味著“人民幣國際化”——荒謬,這只意味著各種外幣的人民幣化,絕不意味著人民幣國際化——。而源源不斷引進海量外資,人民幣必須為這些毫無意義、不代表任何價值的紙幣符號賦值,按照所謂匯率兌換成人民幣,讓它成為真金白銀,以便在中國市場上呼風喚雨。這就是說,人民幣的發行數量完全由這些外資決定、并指使中國的金融買辦來落實,所謂擴大開放領域、范圍、程度,其實是對這一金融侵略行動的配合。
由于以外來投資數量而發行的人民幣,必須存入這些外國投資商的戶頭,不可能存在中國政府、中國企業的戶頭上,這意味為人民幣的發行對象僅限于外國資本家,不包括中國政府、中國企業、中國人民群眾。
外國資本家自己戶頭上的錢,當然自己支配,想投到哪個領域,便投到哪個領域,中國方面便開放哪個領域、取消相關投資限制、提供“優化營商環境”相應政策。這意味著在中國買辦的配合之下,貨幣發行領域也完全由外資控制。
這樣,外資,有無限的資金,而中國企業、中國政府卻嚴重缺乏資金,所以,經濟行業領域,只要一開放,便立即被外資控制。
中國政府、中國企業、中國人民群眾,要想用錢,那只能到銀行貸款,而不能直接讓銀行把發行給錢給自己用。而貸款是要還的,是要付利息的。但是,外資得到新發行的人民幣,是不用還錢的,也不用付息。正因為中外得到的金融政策扶持天淵之別,所以,中國政府、中國企業、中國人民群眾,在經濟領域,是干不過外資的。
這樣,人民幣發行權(發行數量、發行對象、發行領域、發行時機),就完全操縱在外資手中,中國政權反而無權過問。這就意味著人民幣——即今天流通于中國市場的貨幣——實際上是美元等外幣在中國的代用券,主權意義上的人民幣,已經死了。今天的人民幣,只是美元的借尸還魂。
也因為人民幣發行權旁落于外資,所以,這些年人民幣基礎貨幣發行增加極快(從1990年的不到1000億,到2018年的近180萬億,見下圖),但是,人民幣發行越多,則中國人民、中國政府、中國企業卻越來越“缺錢”!因為,新發行的人民幣,都給了外國人,中國人當然缺錢!
(中國基礎貨幣1990年發行量為約1000億,2018年已經達到了近180萬億。但是,中國卻越來越缺錢。)
考慮到中國所引進外的外資多來是美元、韓元、日元、中國臺幣、中國港幣、新加坡幣,而這些貨幣的發行權,同樣掌握在華爾街財閥手中,所以,它們都分別是美元在各自國家(地區)的代用券。故而,在無限開放以引進無限外資的情況,人民幣本質上只是美元的代用券!
在這種情況下,所謂人民幣國際化,本質上是美元利用中國工業基礎、勞動力資源、自然資源,實現美元的進一步國際化,進一步鞏固其霸權。中國工業成了美元進一步國際化的加油站、中繼站!王國剛居然提出人民幣的國際化要以中國的美元儲備為基礎,無非是將人民幣發行權死死置于美元的控制之下,使華爾街金融寡頭以人民幣為手段,讓中國工業、勞動力、資源更好地、更徹底地為美元的國際化服務。與那幾個金融買辦到上海鼓吹的人民幣自由兌換,目的完全一致。
站在中國政權、中國人民立場上,人民幣如想獨立自主地國際化,實現有利于中國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國際化,就必須堵住外資侵略的重大漏洞,奪回發行權!真正具備主權生命,才有可能。
在當今人民幣發行權操之于外資、發行數量由外資決定、發行對象均為外資企業不包括中國企業、發行領域完全由選定而中國只能“擴大開放”“優化營商環境”給予配合的情況下,人民幣所謂國際化,只是美元國際化的延伸,是美元霸權的增強,對中國人民、對全世界人民沒有絲毫意義。
二、什么才是國際化——從人民幣的兩次成功國際化說起
回顧一下歷史吧。
人民幣建立于抗日戰爭初期,以山東北海銀行發行的北海幣最為典型。北海幣由黨領導下的革命根據地人民政權建立的北海銀行發行,發行對象為根據地政府及其領導下的“國營企業”,根據地政權用鹽、綿、布、糧、油、黃金為北海幣的本位信用,由政權承擔定價義務,確保貨幣信用堅挺穩定。北海幣發行之后,為了打擊日偽幣、法幣在根據地的盜購行為,先后進行了三次“排法禁偽”斗爭,最終,因為北海幣有足夠的商品為支付信用、有政府定價保持信用穩定,而偽幣、法幣因為沒有商品對應物、信用極差而被排斥出根據地。而且,正因為北海幣信用堅挺穩定,還成為根據地人民與淪陷區、蔣管區人民貿易的結算貨幣。此系人民幣的第一次“國際化”。
提到貨幣的“國際化”,就必須具備金融主權或者貨幣主權意識,你的貨幣能在哪個地理范圍內流通,這個地理范圍就是你的貨幣主權范圍。某個地方雖然名義上是你的領土,但是,你的貨幣卻不能在那里流通,那么,在金融主權上,那個地方就不屬于你。北海幣走出根據地,走向淪陷區、蔣管區,這就是北海幣的“國際化”!
人民幣的第二次國際化是新中國成立之后,是第一次國際化的延伸和擴大。1952年春,人民銀行行長南漢宸、外貿部長雷潤民為正副團長,率團赴莫斯科參加經濟會議,很快與英法等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達成易貨貿易協定。同期,中蘇貿易迅猛發展,開始以盧布計價、結算,后以瑞士法郎計價結算,本質上還是易貨貿易。這時的中外貿易,還不涉及人民幣的國際化問題。
1957年中國開始舉辦廣交會,中國出口用英鎊、法郎、西德馬克等外匯結算,但拒絕美元結算。那些吹牛皮欺騙中國人民的金融買辦,天天宣揚“二戰以來”“美元是世界貨幣”,你們睜開眼看看,不要說在中國面前,就是在英法西德等國面前,美元也不是什么“世界貨幣”!在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面前,美元更加不是什么世界貨幣。難道中蘇、中朝、中非間搞點貿易,還必須儲備大量美元,用美元支付、結算?這不是神經病嗎?
中國出口拒絕美元結算,這是中國人民在世界金融領域,對美元的反擊!你對我搞貿易制裁,我從金融上反擊一下,也是理所應當的。
1970年春季廣交會,5月中旬,中國突然宣布,中國對英國、法國、西德、瑞士等國的出口,用人民幣結算!這些國家雖然感到震驚,但也都同意。這是人民幣的第二次國際化。請注意,這些國家都是當時的貿易大國。
(有人跟我抬杠,說中國50、60、70年代的貿易占世界貿易的比重極低。我想,你還是不要抬這個杠。如果算貿易額,中國的確不高。但是,如果算貿易量,那就不好說了,比如軍火一項,中國對第三世界國家的軍火支援,基本上都是免費,或者收費極低,或者是易貨貿易。如果算成錢,我想應該是個不小的數額。再說,中國不靠貿易立國,不靠賺第三世界的利潤過日子,所以,貿易額小不代表貿易量小,不能說明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不大。)
考慮到中國長期支持第三世界民族獨立和解放運動,支持其大量武器裝備和其他物資,有的免費,有的收費極低。我就不信,中國向這些第三世界國家貿易時,會非要讓人家用美元結算!人家哪來那么多美元?不是逼著人家向美國低頭嗎?
中美間無貿易關系,中歐貿易拒絕美元結算,第三世界國家沒有美元,中國要美元有個屁用?那種宣揚“美元是世界貨幣”的人,你們出來解釋一下!
人民幣作為國際貿易的結算貨幣——當然有關國家要儲備一些人民幣,其間的貿易也可以以人民幣定價、支付、結算,中國也不便、不需干涉——一直持續到至少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這段歷史,居然被主流經濟學、貿易學、金融學捂得嚴嚴實實。
三、子虛烏有——所謂美元信用及所謂國際化問題
美元自1971年與黃金脫鉤,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之后,其在全世界貿易中,就是一種毫無信用的貨幣,連歐洲的乞丐都拒絕美元!美元與沙特達成石油出口用美元結算(據說連這事也可能是假的,但主流既然這么說,我也這么用)的協議,頂多是對美元已經掃地的信用的挽救!與美元霸權的重建毫無關系。沙特石油出口用美元結算,然后,美國向沙特提供軍火,以回收這些美元,即,美國以軍火為錨,在沙特等石油輸出國等地,重建了美元的信用。
王國剛居然今天還在吹什么“美元成為國際貨幣的基礎是黃金和石油”,難道你不知道,所謂以黃金為“基礎”的“國際貨幣”美元,早在1971年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時,就失敗了嗎?
至于“美元成為國際貨幣的基礎是石油”,更是荒廖絕倫。1974年美國與沙特達成其石油出口用美元結算的協議,局部地挽救了美元的信用,如此而已。換言之,美元此時頂多只能算是美國、沙特或者西歐等相關國家的國際貨幣,與中國、蘇聯有屁關系?中國、蘇聯石油自足且有大量出口,美元與沙特石油的金融關系,關中國、蘇聯什么事?能算是“國際化”嗎?能算是“世界貨幣”嗎?
沙特接受美元為其結算貨幣、儲備貨幣,那是美國答應以軍火出售為條件,好歹形式上還是公平的,請問,中國接受美元是“國際貨幣”、出口用美元結算、儲備巨量美元,美國答應給中國出口什么?
什么也沒有。
如果說有,那就是允許中國用儲備的美元購買美國的國債、股票、期貨,而這些東西,都不能直接再從美國換回商品,甚至,你想回過頭來,把美國國債再兌換成美元,也不行。
就是說,人家就是把中國儲備的美元圈禁在金融市場中,坐等貶值。頂多給金融買辦、經濟買辦在美國買幾處房產、孩子上美國大學的權力,實際上是作了美國的人質、“物”質!以便人家隨時要挾、敲打。如此小甜頭,居然讓金融買辦們大肆宣揚“美元是世界貨幣”,拼命出賣國家經濟主權、金融主權、市場主權,讓華爾街金融寡頭手拿無限的人民幣,在中國橫行霸道,肆意扭曲中國經濟主權結構、所有制結構、產業結構,導致貧富分化加劇,產業結構畸形,工人失業,流離失所。
我們印出巨量貨幣,交給外國人,然后,在自己的孩子頭插上草標,同時對外國人說,你們看我的哪個孩子好,你們就買走吧。外國人說,這個孩子太討厭、老想反抗,應該掐死,我們就把這個孩子掐死。外國人說,那個孩子比較乖巧,就把那個孩子賣給外國人。
賣,也不帶這么賣的吧!
所謂美元國際化,美元是世界貨幣,從來就不存在,無非就是個欺騙中國人民,以掩飾金融買辦擴大開放、引進外資、出賣金融主權等叛國行為的謊言。
退一萬步講,就算美元是世界貨幣了,是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儲備貨幣、結算貨幣,控制了全世界的金融,但,中國,作為社會主義大國,不應該打破這個霸權嗎?沒有能力打破嗎?難道就只有拋棄人民幣的發行權、結算權,擁抱美元霸權嗎?只能向美元霸權屈服嗎?難道就只能擴大開放、引進外資這華山一條路嗎?我不信。
“美元是世界貨幣”,無非就是金融買辦們為自己投降賣國而編制的一個借口,根本經不起質問。所以,我在與主流交流時,只要一質疑這個謊言,他們均堅稱這是常識,不允許質問,要么就逃避,要么閃爍其詞,王顧左右而言他。
四、公有制主體——人民幣的信用由誰用什么來保證
所謂貨幣的信用,指且只指,用你發行的貨幣,就必須能夠以穩定的價格,購買到數量足夠、種類基本不限、質量性能不斷提升的商品!貨幣的發行者,也必須履行確保自己貨幣信用的義務;誰發行貨幣,誰確保其信用。這是一條鐵律。
如果貨幣發行者,不承擔這個義務,那它發行的貨幣就是假幣。
美元要無限量化寬松了,就是開動印鈔機,把印出的錢交給美國政府、美國企業(不會交給美國普通百姓),讓他們對外輸出。美國的工業的生產速度,絕對趕不上其印錢的速度。那么,就是說,美國不打算用什么商品回收這些美元紙鈔!這意味著美元加速假幣化!此時,中國應該堅決拒絕美元,而不是什么“人民幣自由兌換”“擴大開放”“引進外資”!
人民幣的信用,必須由足夠數量的商品為信用。誰是人民幣的發行者?誰就必須承擔履行確保人民幣信用的責任!中國工業生產能力極強,有實力保證人民幣信用。然而,在中國,人民幣實際發行者卻是外資,卻不是中國政府、中國企業,那么,這就是中國企業、中國政府,無意間就承擔起了替外國人履行貨幣信用的義務,為她人做起了嫁衣裳。
中國政府,作為貨幣的合法的發行者,必須將發行權從外資手中奪回!
六、重建國際經濟金融秩序——人民幣國際化的真正意義
不破不立!
人民幣的國際化,關鍵在于破!破中自然有立,破與立完全是一回事。
首先在于打破“美元是世界貨幣”這個謊言,中國不能再把美元當作什么“世界貨幣”,不能儲備大量美元,在對外貿易中,必須拋棄美元結算權、重建人民幣結算權,不能再引進外資,當然也不能再擴大開放以引進外資,要嚴守國際收支平衡原則。金融買辦最害怕這一條。
以中國工業生產為基礎,在奪回人民幣發行權,當中國對外貿易用人民幣結算之后,會有相當數量的人民幣儲備在外國手中,它們可以用這些人民幣作為支付、結算手段,中國無需干涉、也無權干涉。這就是人民幣的國際化。換言之,人民幣的國際化,并不是要奪取人家貨幣的發行權,不是搞金融殖民主義。
以具有完全主權的人民幣的國際化為基礎,一個公平公正、平等協商、互通有無的國際經濟秩序,才可能形成。全世界人民,包括日本、南朝鮮、西歐、俄羅斯諸國,才可能擺脫美元霸權的欺壓。
人民幣國際化,當然要嚴厲打擊人民幣投機。不然,誰都可以弄到人民幣,就可以到中國盜購產品。
既然不打算奪取人家貨幣的發行權,不打算搞金融殖民,不打算剪全世界的羊毛,那么,我個人認為,我們也不必刻意追求人民幣的國際化。
七、王國剛的荒謬之處——人民幣的國際化怎么可以以美元這種假幣為基礎
王國剛提出,“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的基礎是美元為主的外匯”。
這是在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嗎?
不,不是,他實際是在推動美元的國際化,讓中國儲備巨量美元,來對接美元的各次量化寬松、無限量化寬松,進一步鞏固美元霸權。
王先生把美元國際化、“美元是世界貨幣”作為人民幣所謂國際化的前提,如果按照王國剛的建議來辦,在人民幣國際化之前,就先鞏固了美元的“世界貨幣”地位,華爾街金融寡頭成了中國金融的太上皇。他很巧妙地用所謂人民幣國際化,掩蓋了華爾街金融寡頭統治中國、殖民中國、鞏固美元國際化地位的真相。表面上,他是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實際上,則是鞏固華爾街在中國對人民幣發行權的壟斷,讓美元這種假幣繼續作為中國貿易的結算貨幣、儲備貨幣。
如果按照王國剛的建議,中國人民會是什么前景呢?如下:中國手里擁有了源源不斷的巨量美元,卻花不出去,只能在美國的金融市場里兜圈子,毫無用處。而華爾街金融寡頭呢?他們因為控制了人民幣發行權,在中國金融買辦、經濟買辦的大力配合下,隨意發行人民幣,手里有源源不斷的人民幣,所向無敵,為所欲為,全面控制中國經濟,并以中國工業生產為基礎,用人民幣并購世界,向全世界殖民。
而中國人民、中國政權、中國企業,雖然名義上人民幣國際化了,實際上是,卻兩手空空,眼睜睜看著美國人用人民幣并購中國、并購全世界,自己手中只有無用的美元。
這應該叫“貍貓換太子”吧。
最后,我想找出近期國家宣傳的“大安全觀、經濟安全、金融安全”有關內容作為結尾,但是,網上未找到合適的解釋。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