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金融資本的三個本質特征
作者:吳銘(20200624)
有朋友問我,何謂金融?我很難給“金融”下個定義,簡單下個定義,也不易于理解。我想這位網友想問的,應該是何謂“金融資本”。所以,寫一篇小文章,算是個回答。
我個人認為,所謂金融資本,是資本主義條件下,貨幣與黃金等有實用價值的原始貨幣脫鉤以后,才誕生的。在黃金白銀等實物為的原始貨幣時代,不存在金融資本,或者說不存在今天這種可以無限量化寬松的金融資本,因為你不可能生產出無限的黃金或者其他大宗商品;即使生產出這無限量的商品,其用處也會大打折扣。同樣,在資本主義社會條件下,當貨幣與黃金脫鉤,且不再與其他大宗商品掛鉤后,金融資本才能形成。可以說,所謂金融資本,完全是一種不與任何實物掛鉤的資本,是一種虛擬資本,是一種純粹的騙局。當今世界,最典型的金融資本,就是美元金融資本,也可稱為華爾街金融資本。分析起來,我認為金融資本有三大特征:
一是金融資本無信用,而且作為貨幣的發行者,故意毀壞貨幣信用
我個人認為,所謂貨幣的信用,是指用此貨幣,能以穩定的價格,購買到足夠數量和種類的、質量不斷提升的具有使用價值的商品(或者服務)。貨幣的發行者,也必須是貨幣信用的保證者。如果貨幣的發行者不保證貨幣的信用,則其發行的貨幣就是假幣。
如果華爾街金融寡頭愿意,它對于保證美元的信用,還是有相當能力的。因為,美金融資本完全有能力控制其工業資本和商業資本,可以通過撥款(貸款)控制其商品的定價和生產數量。
但是,我們看到的事實是,在美國政府配合之下,也由于華爾街金融資本對利潤的片面、極端追求,美國輕工業、重工業甚至是軍火工業的生產能力正在遭到破壞,輕工業幾乎為零,重工業向外國轉移,軍火工業技術水平和生產能力下降,它的產品數量嚴重不足,質量也沒有充分的保證。這次疫情中,美國居然要搶截其他國家的防疫物資,因為,這些物資其本國生產不了。軍火工業呢?我認為,美國的軍火工業曾經是美元的信用支撐。今天,從波音-737MAX一系列空難,不難看出,其工業水平大大下降了。即使如此,美國軍火的價格之高,也是舉世聞名的。這實際上意味著其貨幣的信用低。
總體上,美國的工業生產能力、質量水平,都在萎縮。尤其是今天,無限制的金融資本輸出(量化寬松),卻沒有足夠的商品與之對應,這意味著美元的信用只會越來越差!
我還是想強調,美國金融資本,與工業資本,應該是相互滲透的,并非涇渭分明。如果其金融資本愿意,將資金投向實體輕重工業生產研發,是完全辦得到的。之所以辦不到,是金融資本不愿意辦這種吃力大、利潤少、耗時長的事,而寧愿通過控制別國的工業生產、商品定價,當寄生蟲、收取金融資本利益過日子。本質上,就是作為美元的發行者,華爾街故意拋棄自己對貨幣信任的保證義務。
二是金融資本的最關鍵特征在于控制貨幣的發行權
我在其他文章中講到,貨幣的發行,包括發行數量、發行對象、發行領域、發行方式、發行時機。由于對不同對象、不同領域發行不同數量的貨幣,又構成了發行比例。由撥款(即不用歸還)、貸款的不同,構成了貨幣的發行方式。我認為,撥款意味著發行的是基礎貨幣,而貸款意味著發行的是衍生貨幣。我的概念界定有些簡單,可能與主流的說法不同,實際上,我也看不懂主流金融學關于這些概念的內涵。但這是我分析金融問題的概念和邏輯,我也不想與主流金融學相同。如果主流能夠說服我,我愿意改。
所謂控制貨幣發行權,就是決定貨幣發行數量、發行方式、發行對象、發行領域、發行時機的權力。
黃金、白銀、大米、小麥、豬羊等原始貨幣,不存在發行問題,也不存在信用問題,也不需要發行者來保證其信用。茲不論。
以黃金、白銀為錨的紙幣——比如布雷頓森林體系之下的美元,其發行數量由其黃金儲量的限制,實際上是黃金代用券。如果過多發行,會導致擠兌,會損害其信用。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實際上就是美元遇到了擠兌。但是,貨幣發行對象、發行方式、發行領域、發行時機,則可由華爾街這個貨幣發行者控制。
與黃金脫鉤以后,美元重新確立自己的信用,其實也是與其工業生產能力掛鉤:沙特等國石油出口用美元結算,沙特就有了美元;美國必須向沙特提供軍火,以回收這些美元。就是說,對于沙特等石油出口國來說,他們之所以相信美元,是因為美國方面保證這些美元可以采購到美國的軍火。當然,雙方關于石油、軍火的定價斗爭,也很激烈。這種斗爭,意味著華爾街作為美元的發行者,實際上并沒有濫發美元的自由,而必須有足夠的、沙特等國愿意購買的軍火為限制。不然,你發行的貨幣通過石油貿易流向了沙特等國,而當這些國家拿著美元向你兌換軍火等商品時,你就拿不出足夠的、讓這些國家接受的軍火,你美元的信用就動搖了。剛剛受到過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帶來的沉重打擊的美國,是不愿意重復這個教訓的。
但,美國對華貿易又是另外一種情況。
改革開放相當長一段時間之后,中美貿易才用美元結算。中國出口用美元結算,手里就有了美元。這些美元,必須能夠以適當的價格,從美國買回我們所需要的產品,也就是必須花出這些美元。但是,美國在對華貿易方面,有諸多限制,高科技產品禁止對華出售。而且,美國方面一直努力控制定價權(含匯率),并勸中國放棄議價權,導致其商品價格極高、中國商品價格極低,人民幣兌美元不斷貶值,實際上意味著其貨幣信用無保證,或者說,是其政府(華爾街金融寡頭的代理人)故意給其貨幣信用打折。
當中國放棄人民幣的結算權、接受美元的結算權,并開始引進美元外資政策之后,中美貿易金融關系又一次發生了本質變化。
在中國積存大量美元之后,如果美元是信用良好的,或者中國方面意識到了美元的信用問題,當然是中國花出這些美元,以適當的價格采購足夠的我們需要的美國商品或者服務,即美國用其優質商品和服務回收這些美元,履行其保證貨幣信用的義務。或者中國方面禁止出口創匯賺取美元,禁止美元外資輸入。
但實際上,在控制定價(含匯率)的同時,美國方面并不打算放松對華出口上的限制,高技術產品繼續禁止對華出口,而且聯合其他西方公司,同樣對華禁售。考慮到美國輕工業一直不好,所以,當中國通過引進外資、出口創匯而積攢巨量美元外匯時,卻突然發現,這些花根本花不出去,很發愁。這其實是美國方面故意違背其對美元信用的保證義務,而中國尚未及時認識到美國方面背棄信用的表現。
這時,美國方面想到一個新的騙術:引誘中國購買美國的國債、股票、期貨,或者把錢借給美國(我現在也沒有想明白,華爾街明明可以‘量化寬松’,不可能缺錢,為什么要借中國的錢?這個錢怎么“借”給美國呢?),實際上就是將中國手里的美元圈禁在金融領域,阻止投向商品和工業領域,就是拒絕承兌這些貨幣,并宣傳說,這意味著美元是有信用的,其信用是有美國政府背書的云云。
這種所謂的信用,卻成功誘騙中國繼續擴大開放、引進外資、出口創匯。
這種將中國手里的美元圈禁在金融領域的騙子做法,一些中國人居然也相信美元信用有了保證。前幾天看到一位名人的文章,居然在講資本的信用,完全不提貨幣的信用,其實講的是金融資本的信用,繞來繞去、胡扯一通,無非是讓中國人相信美元,繼續接受美元的結算權、繼續擴大開放、引進外資。我看,他自己也未必相信自己的觀點。
他們為什么那么相信美元金融資本的信用呢?為什么要宣揚“美元是世界貨幣”呢?(他們拒絕解釋什么叫‘世界貨幣’?憑什么美元就成了‘世界貨幣’,因為這個謊言和騙局實在太拙劣了,只能胡弄過去,不能解釋),為什么千方百計阻止對美元信用的質疑呢?他們的目的就是一個:讓中國繼續擴大開放、繼續引進外資、繼續出口創匯。本質上是讓外資特別是華爾街金融資本完全控制人民幣發行權!他們天天宣揚引進外資、擴大開放給中國帶來的好處,但是,人民幣發行權喪失,及由此關鍵權力喪失導致的國有經濟比例下降、國企經營困難甚至倒閉、被外資以極低價格并購,還有教育、醫療、住房由免費變成支柱產業,工人下崗失業、生活悲慘,黨群聯系淡化,社會不穩,他們都拒不討論。或者,他們把這些都歸為政府的領導不力。
正當美國輕重工業實力萎縮,美元的信用只能靠金融騙局維持的艱難時刻,控制人民幣發行權,進而控制中國的工業生產、出口、結算、定價,就成了美元信用的“諾亞方舟”。
中國的工業實力,或者說工業資本實力,的確非常強大,我看至少比美國強大。但這不值得吹噓。辦工業,沒有貨幣發行權,極易受制于控制了貨幣發行權的金融資本的,極易變成“為他人做嫁衣裳”。
如果說中美之間有鉤,那么,這個鉤,最關鍵之處就是華爾街金融寡頭控制了人民幣的發行權。推而廣之,美國與日本、韓國、中國臺灣、中國香港、新加坡的鉤,也應該是華爾街金融寡頭控制了其貨幣的發行權。
如果說中美脫鉤,那么,關鍵的關鍵,就是中國人民要奪回人民幣發行權,自主決定人民幣發行數量、發行方式、發行對象、發行領域和發行時機。而奪回人民幣發行權,最關鍵的在于堵住外資輸入,即禁止引進外資。
三是金融資本極易控制商業資本和工業資本
金融資本控制商業資本,或者說金融資本搖身一變成為商業資本,這個不難理解。就是金融資本以投資方式,建立商品采購和銷售網絡,以便于壟斷商品的采購和出售,進而控制商品的出廠價格和出售價格,憑空獲取巨額利潤,并反過來影響工業生產,導致工業生產偏重于容易獲得的輕工業,而放棄無法獲利或者獲利很少的重工業、軍事工業。
金融資本控制工業資本,通常要有政府配合。金融資本控制的政權,采取“政府訂購”或者“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向某工業行業或企業,采購商品或者服務,定價則由金融資本確定。工業資本,如果不接受金融資本的定價,則得不到“政府訂單”;接到政府訂單后,如果沒有金融的扶持,同樣無法組織大規模生產,無力生產出產品。這樣,扶持何種工業,扶持哪家企業,生產何種商品,發展何種工業,都掌握在金融資本手中。金融資本,對工業資本有生殺予奪的大權!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