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為進一步激發員工活力,某央企運營商內部正式發布了《基層網格化改革合規指南》和《基層網格運營合規指南》。其實,早在去年中旬,該運營商高層在深化改革中強調,調整和優化市場體制,深化運營改革,加強基層網格化承包運營。隨后,各省也紛紛響應號召,鼓勵員工離職網格承包,并給與優厚的政策待遇。這次,該運營商內部再次下發文件,深化員工離職網格承包的注意事項進行細化,由此可見,這事已提上日程,或許是今年改革的重點內容。
那面對這項政策,員工是漲薪還是降薪,是支持創業還是變相裁員呢,對各方面影響又如何呢。
創業承包表面上是運營商把市場業務承包給離職員工注冊的私人公司,根據每月銷售業績把錢分配給承包公司管理,本質是把職工勞動關系從國有單位剝離開來,把國企職工變為私人雇傭工,承包公司更像是微型勞務公司,收入來源于運營商的考核。
創業承包這種私有制的改革對誰最有利呢,承包后每個地方市場資源不一樣,必然導致貧富分化,運營商早期為了推廣承包模式,必定給先吃螃蟹的承包人好處,承諾各種保障,借此鼓動在觀望猶豫中的職工出來承包。實際情況是,少數的市場資源好的地方職工愿意承包,多數的資源差的地方職工不愿承包。
政策還提到,承包公司如果經營虧損,允許職工再回國企公司上班,可是誰能保障今后國企政策法規不變,并且創業承包是員工自愿離職,沒賺到錢的承包人能否再回國企就難說了!
運營商通過創業承包的方式解除了十幾萬基層職工的勞動關系,而對利潤和工資的分配話語權仍掌握在自己手里,承包出去的職工國企工齡斷了,仍然可以源源不斷地為運營商創造利潤。
據了解,運營商基層職工不是沒有活力,相反,他們是一群充滿活力的勤勞聰明的勞動者,他們面對層層加碼,浮夸風般的銷售指標,任勞任怨努力去完成,無論嚴寒酷暑,他們地推、掃樓、掃街、掃村,拜訪各公司各單位客戶,面對客戶的刁難他們強顏歡笑不敢丁點得罪客戶,陪客戶喝酒唱歌,為了拿單犧牲自己下班陪家人的時間,面對客戶侮辱挖苦的投訴,他們仍然彬彬有禮地耐心給客戶解釋,應對各種審核檢查時常常加班到深夜,還要遭受不合理的內部考核扣罰,運營商基層工作的艱辛無法在此一一舉例,事實證明運營商這20年快速發展離不開幾十萬基層員工在一線的辛苦勞動,其中的辛酸只有經歷了才能深刻體會,平凡的崗位也充滿了艱辛和挑戰。如果這些員工沒有足夠的活力,早就被殘酷的KPI考核淘汰掉,哪里還能活到今天創業承包。
基層職工在國企失去活力,問題出在國企現在的運營模式上,名為公有制,實為私有制,管理、決策、分配通通都是高層說了算,什么工會、職工代表大會都是形式主義一邊站,員工沒有憲法上規定的國企主人翁政治地位,更沒有參與國企民主管理的話語權,對面公司強勢壓迫,廣大職工沒有當家做主的權利,只能逆來順受,所以才導致基層工作壓力大,任務重,扣罰多,逐漸讓職工失去歸屬感、獲得感。企業要積累財富,發展生產,離不開所有職工集體勞動這一過程,積小流成江海,職工是企業的主體,切實執行公有制管理才能保障職工的勞動權利,充分激發職工的活力。
2017年12月,我國央企根據上級要求陸續把全民所有制改為了國有獨資和國有控股,運營商的創業承包不過是國企混改路上的一小步。
只顧追求利潤最大化,而不顧廣大職工的利益,這樣的改革是為了誰呢?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