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貨幣發行對向問題。就是發行的貨幣,給誰用。
想想看,如果人民銀行發行的貨幣,立即給全民所有制企業用,那就是支持全民所有制;如果給私有資本用,那就意味著支持私有制;如果給房地產企業用,那就意味著支持房地產業的發展。如果是給國有制房地產公司,那就是支持國有房地產,如果是給私有房地產公司,那就是支持私有房地產業。
而且,我想強調的是,銀行的錢給哪種性質的企業、給哪家企業、給哪個行業,就必然是發展哪種性質的企業、哪家企業、哪個行業。給了公有制的中鐵總公司,就必然是發展公有制的中鐵公司;給了“民營企業”華為,就必然發展華為。
所以,發行對向問題,是極其關鍵的問題,也是被何新、盧麒元、馬光遠等人忽略的問題。不知道他們為什么忽略這個問題。
想想看,如果財政部發行的錢直接給了公有制企業、給了中國人民,那么,憑什么“資本家就發大了”?
二是財政部的收支平衡問題。
有同志指出,財政部的錢只能來自于稅收,不能有赤字,有赤字,就得自己省吃儉用來解決。
問一個問題,財政部的錢究竟用來干什么了?如果財政部的錢,只用于中央及地方各級機關的日常運作,那當然應該保持收支平衡,不能有赤字,應該省吃儉用。但是,我想強調的是,財政部的錢,絕大部分并不是機關辦公、生活支出,還有對全國生產、保障的扶持,比如,這次抗疫,全國人民免費治療,錢從哪里來?而這種扶持,有可能是個大大的賠本買賣。這樣,財政部的錢有些赤字,有什么不應該?
三是財政部為什么不能向商業銀行貸款,來解決自己的財務赤字問題。
讓財政部向商業銀行借錢,這建議更是胡說。
財政部的錢,是用來發展經濟的,而發展經濟的內容極其豐富。
比如,發展核武器、航天、航母,支持第三世界民族獨立和解放運動,這是不賺錢的。我不知道,中國發展“兩彈一星”的錢是否都賺回來了。至少,1964年之后的相當長時間內,我看這個錢是掙不回來的。還有支持第三世界民族獨立和解放運動,給了亞非拉美那么多槍,可能有十幾億支。辦這樣的事,可以向商業銀行貸款嗎?商業銀行,是要利潤的,再說,商業銀行也沒有那么多錢。特別是中國當前的商業銀行,帶有私有性質,甚至是外資性質,如此高的利潤,財政部哪有錢支付?都是全國人民的錢呀。憑什么要全國人民的錢,支付商業銀行利潤?
你和商業銀行是親戚呀?這么會給商業銀行拉生意。
四是人民銀行,或者說央行,究竟憑什么發行錢?憑什么確定發行數量、發行對向、發行時機?
發行數量,好理解,就是印多少錢。發行對向,前面也解釋了,就是給誰花。那么發行時機是什么意思?就是什么時候、針對什么經濟領域、行業,來發行貨幣。
比如,豐收了,國家要收購糧食了,已發行的貨幣不夠用,當然要發行采購糧食的錢。條件足夠了,要發展某軍事項目,比如,大力支持第三世界民族獨立和解放運動,那要給人家槍、彈、炮,而且是免費的。那中國的工廠要采礦、冶煉、科研、設計、生產,都需要錢,大量的錢,這時,那就得發行錢來解決。這就是發行時機。
如果沒有財政部根據國家計劃的指導,人民銀行,憑什么來確定基礎貨幣的發行數量、發行對向、發行時機呢?
財政部,在人民政權的領導之下,恰如當家人,而人民銀行,只是個出納員、保管員。當然,這個比方不太準確,其實,財政部還有根據經濟生產和建設開支情況,確定這個出納員手里應該有多少錢,即貨幣發行數量。人民銀行,根據貨幣發行數量和各行業的存款數量,也有向財政部提出報告和建議的義務。注意,是義務,不是權力。
出納、保管員,當然要聽當家人的。就是說,在貨幣發行數量、發行對向、發行時機方面,銀行根本不應該擁有決定權。
央行或者說人民銀行,只能聽中國人的,而不能聽外國人的。
央行發行的錢,只能供中國人用,不能供外國人用;而在中國人中,也只能優先供全民所有制經濟發展使用,不能供私有資本使用,這叫公有制為主體呀。私有資本需要錢,可以向國家開辦的商業銀行貸款。因為,私有資本是追逐利潤的,既然有利潤,就應該向商業銀行提供一些利潤。當然,如果私有資本不大,利潤很小,而且又很有必要,國有商業銀行也可以提供無息貸款。
隨著經濟的發展,需要發行的貨幣當然越來越多。也就是銀行印的錢越來越多。如何使用這些錢,決定權只能歸于財政部!這是個極大的利益,這個利益,只能歸財政部,不能歸銀行。歸財政部,就是歸了全國人民,才能夠用于發展公有制經濟。
當然,如果財政部官僚資本化了,這個利益就無法由全國人民享受了。不過,那是另外一個問題,是如何防止財政部官僚資本化的問題。
五是今天中國金融體系的關鍵缺陷在哪里。
關鍵缺陷在于人民銀行獨立于中國政府之外,在于中國政府根本無法領導中國人民銀行,無法讓其服從服務于中國公有制經濟發展,具體地說,就是無法決定人民幣的發行數量、發行對向、發行時機。這些關鍵權利,都歸了銀行,這樣,銀行就成了實際上的國家經濟的統治者。
在貨幣發行方面,因為引進外資、出口創匯、擴大開放、外匯結算、儲備外匯等一系列經濟貿易金融政策之下,人民幣的發行,實際上是聽命于外資!只要人家來投資,就得發行相應的人民幣,給人家支配,當然,這也引起嚴重通貨膨脹,由此引起的通貨膨脹,被經濟學家們同時忽略了。而這些新發行的錢,既不符合中國公有制主體經濟發展需要,也不給中國企業、中國政府、中國人民使用,這是發行對向的錯位。這是個政治性的錯位,是不可饒恕的錯位。等于是白送給外資錢,讓人家在中國橫行霸道,還提供優惠政策,比如擴大開放領域、取消在華外資金融機構限制、取消外資金融機構投資比例和投資額限制之類,其實是為狼吃羊提供方便,這叫為虎作倀。所以,我說中國人民銀行,成了帝國主義的金融偽軍,成了從金融上侵略中國的堡壘。財政部向銀行要貨幣發行權,就是攻擊這個堡壘。
六是通貨膨脹問題。
財政部直接發行貨幣,會不會導致通貨膨脹?再說一篇,不一定。
這取決于發行對向或者說發行領域,以及發行數量。
人民幣,無論是此前的發行方式,還是財政部直接掌握后的發行方式,都不是坐在飛機上往下撒錢,誰撿著是誰的。如果飛機上撒錢,誰撿著歸誰,毫無計劃、毫無目的,還真可能導致通貨膨脹。
如果人民幣發行給最下層的老百姓,在當前中國生產過剩的情況下,其實是一種分配方式,讓老百姓買得起必需的消費品,也讓生產廠家實現了適當的利潤。至于如何將其利潤控制在適當程度,我在以往的文章中講過,就是國家要建立公有制的全國性采購供銷體系,落實國家定價,這是個定價權的問題。
如果發行給外資,因為我們手中的外匯不能購買外國的產品、只能在外國特別是美國的金融領域打圈子,所以,這部分錢,的確會導致中國市場的通貨膨脹,而且由于我們源源不斷引進外資、不加任何拒絕,這個通貨膨脹很嚴重,大家是看得到的。三座大山,本質就是通貨膨脹,是生產相對過剩。當然,這個通貨膨脹,是因為此前的人民幣發行,都給了外資或國內私有資本,沒有給或者很少給中國國營企業事業,所以,導致中國國營企業事業破產,要么倒閉,要么被外資私資參股甚至完全并購。這些資本,都是要高額利潤的,這必然導致物價上漲,老百姓消費不起。更甚至,這些私企為了追逐利潤,還會把免費低費的弄成高收費的,比如房地產、醫療業、教育業、旅游業、文化之類,還會生產假冒偽劣產品,害人無底限。
想想看,如果人民幣的發行聽命于財政部,所發行的錢給了中國的人民醫院、公立學校、國營工廠企業,而這些國營的企業事業基本上不追逐利潤,也不向上繳納高額稅,老百姓不是極大地受益了嗎?
這樣發錢會不會導致通貨膨脹?如果發錢的數量過多,超出生產能力,當然會通貨膨脹。不過,可以通過控制發錢的數量、對向、時機來解決,控制得好,就不會通貨膨脹,而這正是財政部的職能,而不是銀行的職能。
蔣介石的金圓券為什么導致物價惡性膨脹?一是金元券的發行過多,這是發行數量問題;二是都發行給了國民黨的官僚企業,這是發行對向問題;三是國民黨控制的物資采購和供銷體系,是極力追逐利潤的。
七關于財政部直接掌握貨幣發行權的定性。
我個人認為,這是財政部與銀行在爭奪人民幣的發行權,而人民幣的發行權,本應該屬于財政部,不應該屬于人民銀行。人民銀行只是個辦事機構、執行機構。
這個發行權的爭奪,是代表中國人民利益至少是代表中國民族資本利益的政權,要向國際壟斷資本收復中國金融主權,是一次如同鄭成功收復臺灣一樣的斗爭。
前段時間,經常聽人講中美金融戰。但,我覺得,在金融戰究竟是要爭奪什么的問題上,參與討論的老師們,抓住關鍵者不多。
金融戰的關鍵是什么,鑒于中國人民幣的發行權旁落于國際壟斷資本和國內官僚買辦私有資本,人民銀行其實成了獨立于中國政權之外的一個體現帝國主義和私有資本利益的金融機構,我覺得,金融戰的第一場爭奪戰,就是人民幣的發行權之爭奪,就是中國人民政權,要再次控制人民幣的發行權。
現在,財政部提出直接掌握人民幣的部分發行權,就是部分地收復金融主權陣地。當然,這個斗爭還不徹底,按我的觀點,其實,人民銀行在貨幣發行上,必須完全接受財政部的領導、決定,所發行的基礎貨幣,給誰用、用在哪個領域、用在哪個行業、什么時候用、用多少,必須由財政部支配!而人民銀行根本無權決定這些。
現在,財政部開始向體現國際金融霸權的央行索要這個正當的權力了,這是中國金融走向獨立自主的初始之戰,也是關鍵一戰,我們為什么不支持呢?為什么還有那么多人反對呢?似乎又出現了左右合流的現象。
天天喊著愛國,喊著毛澤東思想,一到具體問題、關鍵時刻,真需要支持愛國了,卻又不知道什么是愛國,怎么落實毛澤東思想。
我想,絕大多數同志,還是認識問題,不是立場問題。我本人也不是什么經濟金融專家,我只是在學習思考這些問題。有些問題,我還不全明白。請同志們批評。
另外,不喜歡別人說我是什么“五毛黨”“自甘五”!不喜歡貼標簽。因為,這樣貼標簽,就喪失了討論是非的前提。還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為好。
我是共產黨員,為人民服務也是我的宗旨,雖然我做得遠遠說不上多合格。但是,此前,我是堅決反對引進外資、出口創匯、擴大開放、取消在華外資金融機構業務范圍限制、取消外資對中國金融企業參股比例投資額度限制的,我也反對所謂優化營商環境、外商投資法之類,反對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作用。注意,是全面反對,不是提出修改意見,我認為這些出賣了國家的經濟主權、金融主權、市場主權,讓中國喪失了人民幣的發行權、定價權、結算權,中國不再是個經濟體,而只是個世界資本逐鹿的市場。要知道,當初提這些意見,經常被扣上反改革開放的帽子,政治上是不正確的。我本人也感覺到一些壓力。我從來沒有隱瞞過我的觀點,不管受到什么批評或指責,我錯了我改;我沒錯,我就堅持,這也是共產黨員的一個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