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聯:上半年戴口罩,下聯:下半年戴頭盔,橫批:劈頭蓋臉。
從來沒有人想過,有一天無人問津的頭盔竟然成了人人搶著購買的稀罕品,價格是一天一漲,令人咋舌。下半場的頭盔似乎比口罩成為硬通貨更難理解。
口罩畢竟是在疫-情的影響下成了人人手中必備的物品,可頭盔似乎離人人必備還差著十萬八千里,怎么就突然成倍地翻高價格、火爆售罄了呢?
很多人不理解這其中的原理,那我們今天就來說一說頭盔漲價那些事。
我將從以下幾點出發,說明頭盔漲價的原理:
1.“一盔一帶”
2.供求關系
3.倒賣、囤積、哄抬
1“一盔一帶”
頭盔的突然爆火不是偶然而是必然,隨著廣大市民對出行既方便又快捷的交通工具——摩托車、電動車的需求上漲,佩戴頭盔這件事也就提上了日程。
雖然大家都知道正確佩戴頭盔能夠有效保護騎乘人員在遇到強烈沖擊時受傷,可是很多人為圖方便省事也不愿佩戴頭盔,騎個車就跑,這也造成了近些年非機動車事故死亡人數的飆升。
為了扭轉這一局面,2020年4月21日,公安部通知,自2020年6月1日起,將在全國開展“一盔一帶”安全守護行動!
一個頭盔,一個安全帶。
騎乘摩托車電動車的朋友一定要佩戴頭盔,開乘汽車的朋友一定要系好安全帶。
否則將處以罰款(騎乘摩托車電動車)。
政策一出,頭盔需求量暴漲,店被買空都不是事。
很多人從中看出了商機,這就涉及到接下來的一點:供求關系。
2供求關系
供求關系是指在商品經濟條件下,商品供給和需求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關系。簡單來說,供大于求,價格就下落;求大于供,價格就上升。
這是一種在競爭和生產無秩序的情況下,價值規律的自發調節作用。
本次頭盔漲價也符合供求關系的變化。由于政策的作用,廣大人民急需購買1-2只頭盔,于是頭盔的需求量增加,商家的儲貨量不足,物以稀為貴,價格自然就漲上來了。
曾經二三十元的頭盔一下子上漲到二三百元,可還是有人排隊購買。大家都擔心再不買頭盔還會繼續漲價,在要么被罰款要么花更高價購買之間,不得不一邊罵娘一邊含淚排隊購買。眾人連淘寶上的瑕疵品都不放過,照樣被買斷貨。
瘋狂的頭盔,可真是讓廠商們都大呼不可思議。
頭盔供不應求,廠家訂單激增,預定的貨單都到了6、7月。多家頭盔生產廠都已經無法接受新的訂單了。
足見頭盔的火爆。而廠商們因為貨源奇缺,所以紛紛漲價。
東莞某廠半盔的出廠價為40元,漲了從前的一半還多。佛山某廠將28元的單價改為了面議,因為那已經是一周前的價格了。
電商平臺的漲價更為明顯,某店鋪熱賣86.4元起的頭盔已經下架,緊接著上架的就是188元的熱銷第一的頭盔,并且還每人限購5個。
隨之而來的還有頭盔原料價格的大幅上漲。
“之前,ABS材料的價格800多元每噸,現在漲到了3000多元。”——東莞市某頭盔廠負責人
水漲船高,頭盔正在經歷和當初口罩一樣的場景,就連相關的概念股都漲價了。
如此一來,很多人從曾經的售賣口罩,轉而售賣頭盔,一秒鐘之間賺好幾萬也是常有的事。
3倒賣、囤積、哄抬
最能看出商機的一定是微商們,時下什么最火,他們的朋友圈就一定會賣什么。
5月13日,張某以39元的單價購進1000個頭盔,并通過朋友圈發布了銷售廣告。幾分鐘,他以69元的單價,將這些頭盔賣給了鄭州一個代理商,一秒賺3萬。
頭盔一天一個價,每天都能上漲十幾塊。
照這速度下去,只要掌握了進貨渠道,一秒賺10萬也不在話下。頭盔短時間內的需求量不會減少,隨著嚴厲查處一定會有越來越多人購買。
可是這也導致了一個問題,假如頭盔被層層轉手,那么最終到達消費者手中的頭盔價格可就不止幾十塊了,白白被二道販子賺了差價,消費者還沒一點脾氣,畢竟咱也無法察覺最后交貨的轉了幾道手。
這樣的倒買倒賣,炒高物價,我們已經見識過不少。房子、鞋子、口罩,再到如今的頭盔,每一次買單的還是消費者。
除了中間商,也不乏囤積貨物,企圖用更高價格銷售出去的直面消費者的商家。饑餓營銷大家聽說過吧?只放出一少部分數量的貨物,讓消費者像餓狼撲肉一般一搶而空,后來者只能是等待。
如此一來,貨物價格不就被抬上去了嗎?商家只需要等待時機出手即可。
好政策還需好后勤
制定政策原意是希望為廣大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作保障,結果政策一出來卻為那些倒買倒賣、投機倒把、哄抬物價的中間商和無良商家大賺黑心錢做了助推器,不免悲哀。
一個好的政策應該秉持著為人民服務的初心,而不能只顧這頭不顧那頭,倡導戴頭盔絕對是一件好事,可只顧著讓廣大人民戴頭盔卻不給予后勤保障怎么行?
要么買到三無產品,帶了頭盔和沒帶頭盔一個樣,要么買到高溢價的被二道販子轉了多次手的昂貴頭盔,損失財力。
這些現象都在降低大家對一個好政策的信心,好心辦了壞事,不但得不到大家的支持,反而還會遭到大家的無情吐槽,覺得這壓根就是給人添麻煩。
戴頭盔吧,到處都是高價產品;不戴頭盔吧,到處都是交警叔叔。這可如何是好?那還是做做樣子,買個三無產品免于被罰款吧。
這樣的心理我想不止一個兩個人有,原本能夠花二三十元買到非三無頭盔,如今卻要花二三百元,任誰都過不去這個坎。
所以,定政策一定要考慮民生、民情、民意,絕不可貿然制定實施。最好的方式是,先針對騎摩托車和電動車的人群進行調查,到底佩戴頭盔的情況如何,有多少人佩戴多少人未佩戴,等做個摸底之后得出一個大致的頭盔數量缺口。
然后再由國家出面統一安排廠家制作頭盔,等到頭盔的數量質量都有所保障之后,再廣而告之推出“一盔一帶”宣傳活動,不僅僅要求大家佩戴頭盔,更要從意識上讓大家認識佩戴頭盔的重要性,只有宣傳到位了政策才能更好的實行。
到那時,哪怕不通過“不帶頭盔就罰款”的強制方式,大家也會自覺自愿佩戴好頭盔的。并且由國家出面提前安排制作好頭盔,也不會造成像今天一樣頭盔價格暴漲的局面。
如果說不能一下子滿足2億頭盔缺口(估算將超2億,但有分析師稱鑒于已有人佩戴頭盔,缺口或將小于此理論值),那么這一政策的執行期就應該延長,給予廣大人民一個購買頭盔的緩沖期以及官方宣傳佩戴頭盔重要性的宣傳期,否則就難免出現頭盔需求驟然增加導致的價格暴漲局面,以及隨后的一系列不良影響。
若想真正推行一個好政策,必得要配合以好的執行。否則,嘴上說得再好行動跟不上,群眾又如何會信服呢?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