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疫情前的世界經濟形勢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前,世界經濟一直處于蕭條狀態,一片灰暗,充分反映出雇傭勞動經濟制度阻礙生產發展的真實面目。
1, 國內生產總值低速增長
自2008年爆發經濟危機以后,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低,一直處于蕭條狀態,不僅看不見繁榮的影子,連復蘇的景象也沒有。
盡管國內生產總值指標無論從質和量的角度看,都不能科學地反映物質生產和再生產(即經濟)的真實面目,但是,在現代西方經濟學一統天下的形勢下,也只能采用這個指標來表現世界經濟的蕭條。
2008年經濟危機爆發以后,2009年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經濟增長率為-0.1%,歐元區-0.5%,美國-0.25%(2008年為-0.0.1%),日本-5.4%(2008年-1.1%),只有中國和印度逆勢而上,分別增長了9.4%和8.5%。
2009年至2018年,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的增長率一直處于較低水平。
歐元區的增長率除了2017年達到2.4%以外,其它年份都在2.1%以下;日本的增長率更低,除了2010年在連續兩年負增長以后,達到4.2%以外,其它年份都在2%以下;美國的增長率相對好一點,2015年和2018年兩年分別達到2.9%,其它年份都在2.6%以下。美國這種增長率和1997年至2000年連續四年的增長4%點幾相比,低了不少,更不用和高速的增長率比較了。所以說,2008年爆發經濟危機以來,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地區的經濟,一直處于蕭條狀態。印度的經濟增長率雖然保持著較高速度,但是,它在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經濟中所占比重很低,直到2017年,也僅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2%,因此,不能影響整個世界經濟的格局。(以上數據均引自《中國統計摘要》2019 第194、193頁)
2, 各國國債的急劇增長
各主要國家經濟的低速度增長,還是在大量發行國家債券的條件下實現的。
日本的國家債務率最高。“共同社消息,日本財務省8日發布數據稱,國債、借款及政府短期證券合計的國家債務截至2019年度末達1114.54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74萬億
元),創下新高。除以2020年4月1日的總人口1.2596億人(總務省估算),算出國民人均負債約885萬日元(約合人民幣58.8萬元)。”(引自《日本2019年度末國家債務逾1114萬億日元,創下新高》)
歐盟各國債務也很沉重:
法國: 據法國統計局數據:2019年第一季度法國公共債務余額達2.36萬億歐元高位,占GDP比例達99.6%,債務規模與2018年四季度相比增加了436億歐元,3個月內上漲了近1個百分點。
希臘的債務高居歐盟之首,2008年世界經濟危機爆發以后,國家因為不能償還債務幾乎破產。
意大利現在是歐盟的“重災區”:“作為歐元區債務僅次于希臘的經濟體,意大利2018年的債務占GDP比例為134.8%,2019年增至136.2%,2020年可能進一步增至136.8%,這不僅遠遠高出歐盟《馬斯特里赫特條約》規定的60%上限標準,也超出通常認為發達國家公共債務的警戒線90%。”(《意大利,經濟危機近在咫尺?》)
美國:2008年國債總額為10萬億美元。“截止2018年底,美國政府的國債總額已經接近22萬億美元,這個金
額比GDP20.5萬億美元還高,同年的政府總收入只有6.3萬億美元,當年財政支出7.1萬億,赤字高達8000萬美元。”(《美國的國債高達22萬億,打算怎么還?》)從2008年爆發經濟危機,到2018年底,10間美國的國債總額翻了一番,相當于當年財政收入的三倍還多。
“截至4月14日(2020年——引者注),美國國債總規模高達24萬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美國債規模創歷史新高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增大》人民日報 2020年4月15日)
可見,美國的經濟增長,是虛假的增長,主要是憑著美元占據世界貨幣的地位,依靠大量發行紙幣,不斷地倒買倒賣有價證券:包括股票(紙制的虛擬資本)、債券(紙制的帶利息的欠條)以及各國紙幣、期貨(尚未售出出來的商品)等形成的,與物質生產的經濟活動幾乎沒有什么聯系。(參看《美國百年印鈔史》)美國稱為世界的金融中心,它的所謂的經濟增長,充分暴露出經濟腐朽、沒落的本質。對此,我寫過《經濟學的最大悖論》一文,進行過分析。
總之,盡管資本主義世界各國政府采取了種種措施,包括大量發行紙幣,不斷增加債務,“寅吃卯糧”,經濟仍然是一片蕭條。
3, 我國的經濟狀況
2008年爆發經濟危機以后,我國成為了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但是,我國也處于“下行壓力加大”的態勢。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主要是依靠吸引外資,發展外貿,取得高速發展的。世界經濟危機爆發后,我國經濟一直處于“下滑”的態勢。
我國發展的“外向型”經濟,很大程度要依賴與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貿易,具有附屬國經濟的性質。
2008年爆發世界經濟危機,我國的對外貿易急劇下降。2009年貨物進出口總額就由上年的25632.6億美元,降為22075.4億美元,下降了近14%;出口額由14306.9億美元,降到12016.1億美元,下降了近16%。因此,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不斷“下滑”:由2009年增長9.4%,逐步下降,2011年增長7.9%,再下降到2018年的6.6%,2019年更下降到6.1%,(以上數據均引自《中國統計摘要》2019 第25頁和 2019社會經濟發展統計公報)這是沿著日本、“亞洲四小龍”的軌道滑行。
2008年爆發世界經濟危機以來,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速度持續“下滑”,也是靠不斷增長債務、預支將來的購買力維持的。
改革開放前,我國既無外債又無內債。1981年重新發行
40億國債。以后越積越多,2010年國債余額高達67548.1萬億;2018年增長到149607.4億元。(《中國統計摘要》2015 第67頁《中國統計摘要》2019 第79頁)地方政府債務也不斷增加。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9年8月末全國地方政府債務余額為214139億;不僅債務增加,地方政府還不斷出賣土地使用權,2008年就收入一萬多億,2018年更高達5萬多億(引自百度收搜);從來省吃儉用的老百姓,私人借貸也急劇增加,房屋貸款、學貸等種種貸款,已經成為群眾生活的一個重大的負擔。事實說明我國經濟也由高速發展階段轉入下滑的態勢。
新冠肺炎疫情前的世界經濟形勢充分表明,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已經嚴重了束縛生產力的發展:雇傭勞動制度造成群眾的貧困;專利制度嚴重束縛技術的推廣。
當前一方面是勞動者出賣勞動力商品,收入水平低,盡管各國群眾、政府大量負債,受群眾購買力的限制,仍然存在大量商品卻賣不出去,造成生產過剩,嚴重阻礙生產的發展;另一方面技術的高達發展,一些國家已經能夠把衛星發送到太空,但是,由于專利制度的束縛,很多先進技術不能迅速推廣,一些落后地區至今還在使用非常簡陋的原始工具,充分表現了資本主義私有制束縛生產力的發展,反映出這種經濟制度即將“壽終正寢”的前景。
這些現象和毛澤東時期的經濟狀況相比,形成鮮明對照。
那時,商品總是供不應求,先進技術迅速推廣,社會主義公有制促進了生產力迅猛發展。
二, 疫情后的世界經濟
一片蕭條的世界資本主義經濟,又遇上新冠肺炎大流行,真是“雪上加霜”,世界格局必將發生大的變化。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種自然災害,病毒的發展變化是一個自然科學、病理學的問題,主要靠醫學工作者來研究、判斷,通過實踐觀察。
就目前的發展情況,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將新冠肺炎疫情定義為大流行。
“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跟蹤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5月11日7時,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達4097158例,死亡病例達282495例。”
“因疫情影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已將2020年全球GDP增速預測從1月份的3.3%下調6.3個百分點至-3%,為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經濟衰退。”
號稱世界第一經濟大國的美國,是新冠肺炎的第一大流行國和死亡人數最多的國家。“據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美東時間5月10日16時32分數據,美國新冠病毒感染確診人數已經達到了1323028例,因新冠病毒感染死亡人數達
79124例。美國新冠肺炎死亡人數近8萬。”嚴重的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十分沉重。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4月14日發布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測稱,美國今年的經濟將萎縮5.9%。經濟學家普遍認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美國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增大,實際上已經步入衰退。美國全國商業經濟協會近日發布的經濟學家調查顯示,按年率計算,今年第一季度美國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可能收縮2.4%,第二季度將繼續大幅收縮26.5%。美聯儲前主席耶倫近日表示,美國目前的失業率至少為13%,并預計今年美國GDP將收縮30%。耶魯大學國際高級研究員、摩根士丹利亞洲區前主席史蒂芬·羅奇對本報記者表示。“美國目前正處于一場前所未有的衰退之中,其廣度、深度和持續時間都將超過二戰結束以來的任何一次衰退。”據悉,美國的失業率達25%。(《美國失業率達25% 疫情對美經濟沖擊大》)。當前疫情還在發展,連白宮內部也出現新冠肺炎患者,進一步對于經濟的沖擊還有待觀察。可見,疫情對于美國經濟的巨大沖擊是客觀事實。盡管政府采取了貨幣、財政政策支持經濟,但是,“經濟學家們認為,與歷史上的金融危機不同的是,美國當前市場波動的根源是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救市”行動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危機。只有有效控制住疫情,生產、消費活動才能恢復正常。”
疫情對于歐盟的沖擊也很大。
“根據歐盟委員會的預測,今年歐盟27國的國內生產總值或將下跌7.4%,預計至2021年有望回升6%。在失業率方面,預計年內歐盟失業率將達到9.5%,明年回落至8.5%。歐盟委員會還特別指出,在當前狀況下,青年群體首次就業難度將顯著提升。(《歐盟委員會預測:歐盟經濟面臨‘歷史性衰退’》)
疫情對日本經濟的沖擊也很大。“日本經濟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范圍影響,讓已身處衰退邊緣的日本經濟更加不堪重負,服務行業信心跌至紀錄低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4月14日發布的最新報告預計,日本經濟今年可能因疫情萎縮5.2%。------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首席研究員熊野英生在4月30日的最報告中表示,如果‘緊急狀態’再延長一個月的話,日本國內生產總值(GDP)將蒙受23.1萬億日元的經濟損失,加上截至5月6日的第一輪“‘緊急狀態’,已經對經濟造成了21.9萬億日元的經濟損失。因此,他認為,日本若實施長達兩個月的‘緊急狀態’,經濟損失總額將會達到45萬億日元(約2.96萬億元人民幣)。”(《緊急事態延長至月底!疫情或致日本經濟損失45萬億日元》)
疫情對于我國經濟的沖擊也很大。最近由于國外訂單減少,引發的長三角珠三角農民工返鄉潮,就是一個明確的信號。依靠吸引外資,發展外貿起家的我國經濟,面臨著世界性的經濟大蕭條,生產過剩必將更加凸顯,人們提出的所謂“六保”、“六穩”,可能都是不會成為實現的主觀意愿。
三, 前景
新冠肺炎疫情還在發展,對于世界經濟的進一步沖擊也有待觀察。但是,有一點是確定的,就是世界經濟將面臨著與大蕭條以來的最大經濟危機。
2008年爆發危機以來,世界經濟一直處于蕭條狀態,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流行,“社會瘟疫”(指經濟危機)加上“自然瘟疫”,兩種“瘟疫”疊加,嚴重的經濟危機已經成為客觀現實。資本主義經濟制度阻礙生產力發展,私有制無力抵擋大的自然災害也顯露無遺。新冠肺炎疫情以后,世界經濟必將出現一個大的變局,歷史的發展必然會推進社會主義運動大踏步地前進!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