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撤資焦慮癥
新聞:“據環球網與和訊網昨天報道,美國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拉里·庫德洛(Larry Kudlow)再次呼吁,所有在中國的美國公司全部撤離。為了加速實現,對于從中國遷回的美國企業的搬家費,美國政府給予100%直接報銷,包括: 廠房、設備、知識產權、基建、裝修等所有費用。外資企業的過度進入,包括“市場換技術”的戰略實施,給我國民族產業的發展造成了災難。比如航空制造業和汽車產業就是典型代表,運十飛機的悲慘命運給國人帶來刻骨銘心的慘痛教訓。”
這動向自然值得關注。 隨即出現網文《比追責索賠更嚴重的危機已經襲來,后果是災難性的!》提示:“疫情沖擊下,全球化可能退回’經濟主權時代’,中國改革開放成果可能全部吞沒!”
影響很大。
如何看待?不懂經濟學,說點外行感受。
一,外向型經濟、“再給洋人打工二十年”、“造不如買買不如租”、“你中有無我中有你”,種種依賴,擺脫不了。近些年,布局結構雖有很大改觀,但中興和華為式的綁架遭遇,是否大家都能痛定思痛調整反思,切實考慮應對?是否還有人一廂情愿眈于“合作雙贏”?考驗又擺在面前了。
二,對此動向,一要重視,二要冷靜,不必過度焦慮。
三,帝國主義生存的殖民依賴,特朗普能夠改變嗎?
難道美國能退回商品輸出年代?除了飛機導彈和手機電腦,也制造口罩襯衫、起重機和各式家電?改變知識產權壟斷優勢,純粹依賴航母護航下的金融掠奪,同時也扮演口罩推銷商的角色?魚和熊掌兼得,現實嗎?一雙耐克鞋,中國只落十來元,到美國賣幾百元,搬回造,不傻嗎?
四,產業回歸目標的如意算盤,現實嗎?
資本輸出依賴掠奪第三世界廉價的勞動資源和自然資源,依賴“換技術”的市場,包括幾十年形成的高端低端格局,這些條件,能夠一起搬到美國去嗎?資本家會做放棄高額利潤的傻事嗎?
合資企業,能夠把工廠搬走嗎?
五,制造回歸,反映特朗普精選連任的需要,反映美國改變產業空殼現狀的需要,不過,如何實現與能否實現是兩回事。
在大造輿論的同時,不排除借此制造中國的撤資焦慮癥,加劇外向依賴恐慌,以便在貿易戰金融戰中進一步增加要挾砝碼,獲取更大利益。
六,目前,美國深陷新冠防疫的空前危機之中,為擺脫困境,特朗普調動一切資源,不擇手段地算計中國,轉移國內視線的同時,還想將危機轉嫁給中國。賠償云云,無非是 扣壓美債和在美資產,絕不是說說嚇唬人,多年來,有識之士和美國都有人說過,不要指望美國會還錢,現在機遇來了,該付諸實施了。如果我們不針鋒相對預做準備,將來會十分被動。如果美國果真扣壓中國所持美債包括黃金儲備,無異于宣戰。那么,扣押美國在華資產,不失為可行的應對措施之一。從這一角度看,美國撤資是不是先行布局,也不能完全排除,不可不防。恰恰相反,網絡信息,是央行近幾月連續增持美債,金融界的掌門精英如何判斷,是以為不可能還是不怕?是斷定美國不會,還是默默幫美國解困以求緩和?令人難解。
七,美國大規模撤資,是好事,不是壞事。帶來的困難再大,也是暫時的;從長遠看,改變對美國的綁架依賴,實現獨立自主,只會更快更健康地發展。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