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國金融化死路一條
經濟金融化是列寧所說的壟斷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它不再僅是銀行、金融控制實體經濟,而是金融活動對經濟活動的普遍滲透和替代。
從哲學上看,它是資本主義金錢拜物教的最高階段,即用錢生錢。它表現在,大批的金融機構興起,大量的金融人才產生,大量的金融工具創造(人類的創新能力的一種畸形表現),大量人口、媒體、研究機構牽涉其中,從而產生了GDP數量級缺乏現實基礎的金融交易規模。
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商品化、市場化、私有化、貨幣化,中國金融機構、金融從業人員、金融工具、金融市場規模(特別是股票市場規模、債券市場規模)已經高度發展了。金融市場的管理者和操作者對資金的覬覦就像鯊魚對血腥的渴望一樣了。
當前,一些金融市場人員還希望中國發展成為國際資金的中心。這就大錯特錯了。這些資金來到中國,是要吸血的。血只能從實體經濟,從老百姓的生活中獲得。中國如果得到越來越多的外國資金,中國的實體經濟、百姓生活必將陷入悲慘境地!
美國金融市場過度發展是建立在其對一戰、二戰所積累起來的國際地位的消耗的基礎上。
由于美國強大的生產能力,也由于美國強大的國際剝削能力(包括利用武裝入侵、國際組織操縱、知識產權、司法延伸等),美國華爾街能夠創造出前所未有的股票市場,美國財政部能夠創造出前所未有的來吸引國際資本,甚至主權資本,來支撐美國壟斷資本家奢靡的生活和美國國家的運作(包括軍費)。
中國是沒有美國這種國際地位可以消耗的。中國的生產也沒有發展到全世界都從中國大量購入高價值產品的地步。因此,中國是沒有建設美國那種世界金融中心的能力的。
而且,美國正在耗盡其所積累起來的國際地位。各國對美國的信心已經分崩瓦解了。甚至美國國內的信心(包括對其經濟系統的信心、對民主制度的信心、對白人地位的信心、對種族多元化政策的信心、對美國國際地位的信心)也極大地銷蝕了。
這也就預示著,中國如果建成美國那樣的金融市場,最多只能是曇花一現,而且必將帶來國力的極大削弱。中國在金融化的道路上必須適可而止。
二、用馬克思主義方法克服金融化危險
拋棄了美國的金融化道路,就必然重視實體經濟。反過來,如果不夯實實體經濟允許,就無法克服金融化危險。
當前疫情影響未消,外部風險加大并將長期化。中國有必要把脫虛向實政策作為一種長期國策。
中國應該從經濟基礎,特別是生產關系的角度來夯實自己的經濟體制,而不能寄希望于西方凱恩斯主義的財政擴張政策和貨幣主義的貨幣擴張政策來實現自己的經濟穩定。
中國應該建立類似計劃經濟時期三個人的飯五個人吃的制度,來保證經濟的穩定。而建立這樣的制度一是靠大力擴充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規模,增加其數量,吸收勞動力進入,通過公有制企業把勞動力組織起來,二是對(一時)無法進入公有制企業就業的貧困家庭長期提供每月1000-3000元的資金救助,三是國家要用財政的辦法來掌握人民日常生活必需品,保障它們的低價足量供應。必要時,可以通過城市社區、農村村民委員會對貧困家庭發放食物券。
中國應該在這種社會主義的穩定政策的基礎上,再采用“以公有制為主體,公私結合”的辦法在關鍵技術領域取得突破,建立中國在技術領先領域的戰略優勢。
這樣就可以立于不敗之地。
為了克服不斷增大的外部威脅,中國應該使國家更加團結,消除造成不團結的收入不平等這一根本因素。中國有必要反思改革開放以來的貨幣化、利率市場化、價格市場化等政策以及所謂現代金融制度、現代市場經濟等理念。
畢竟,當中國開啟了貨幣化進程后,中國貨幣供給太盛,貨幣在少數人手中過度集中;當中國開啟了利率市場化后,利率提高對高收入者是巨大的財富之源,而對低收入者是巨大的債務負擔。這就表明,中國計劃經濟時期的貨幣克制政策和利率壓制政策才是真正的以人民為中心的政策,才是真正現代化的政策。
而既然中國計劃經濟時期就大力發展了生產,這些產品賣出去就必然是通過市場,所以,中國計劃經濟時期實際上也就是一種市場經濟。中國改革開放因此不是放棄計劃經濟,而是完善這種市場經濟。完善這種市場經濟,不是靠私有化,也主要不是靠建立什么市場交易(場)所,而是主要靠發展生產,靠適度賦予國營企業以適度的自主權。
現在事情已經很明白,試圖建立一種沒有計劃的什么市場經濟制度,就解決搞活經濟問題,幾乎就是空想。沒有關鍵產品領域的生產的發展,沒有廣大人民的安居樂業,搞活經濟就是讓少數人暴富,就是讓暴富起來的少數人統治、壓迫多數人,就是中國歷史的倒退,就是對中國革命的否定,就是對中國革命成果的拋棄。
只有通過建立以公有制企業為主要主體的經濟體制,我國才能動員起足夠的資源,應對包括冠狀病毒疫情等一切可能的挑戰。
未來十年,中國面臨的外部挑戰可能增多,增大。中國只有國家掌握了充分的物質資源,才能凝聚國內共識,克服一切的風險。這種資源的獲得本身可能構成一種威懾,使得任何國家都不敢輕易對中國下手。
這正是毛澤東主席當年深挖洞廣積糧的策略。——隨著國際局勢的變化,中國也應該高度關注未來三年內的糧食自給。應該考慮是否有必要動員農民工和學生在今年春季回鄉、下鄉種田,把拋荒的土地耕種起來。
在保證供給的同時,中國還應該考慮是否要把醫療、教育、住房、食品等價格降下來,把租金率和利息率甚至私人企業利潤率降下來(國企利潤率高可以成為國家獲取資源的一種機制),以解決低收入家庭的燃眉之急,以保證人民的需求得到滿足。
在中國在實施這種策略時,根本不需要顧及一些人所謂的民主。一些人所謂的民主實際上是它們想建立對多少人的專制和專政。美國民主在美國生產力非常強大的情況下才看起來頗具吸引力?,F在,隨著美國國力衰落,全世界都已經看清美國民主的本質。為了大多數人的利益,對少數人的專制和專政是真正的民主,是民主的實質所在!這不僅是共克時艱之所需,恐怕也才是通向民族偉大復興的萬全之策!
作者系武漢大學經濟發展研究中心教授博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