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發2016年文章有關于疫情方面表述
再有所有消費最終都要體現在自然資源的消耗上,人類若對大自然過度索取而不節制貪婪必將受到生態災難的懲罰!不但發展成果會毀于一旦,還要付出生命的代價!農業為中國人提供綠色有機食品,國民體質的增強就能增加對疾病的抵抗能力,減少對藥品的依賴,減少不知名疾病的發生和傳播,也會減輕了醫保體系的壓力,種植養殖結合既有經濟效益又有生態社會效益。另外,人口分散居住有利于預防傳染性疾病的傳播和國防。
回答五萬億為什么還拉不動中國經濟
---中國經濟下行的原因和對策
《經濟觀察報》高級記者張向東根據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在2016年2月17日的發布會內容:截至2015年底,11大類重大工程包已累計完成投資5萬億元,規模已超當年的四萬億投資計劃。而2015年全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是55萬億元。發問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2014年11月底開始至今的5萬億投資計劃,還不能拉動中國經濟固底回穩?又是什么原因導致13個月5萬億的投資計劃,其帶動效果看起來尚不如當時26個月的4萬億?
中國實體經濟供需失衡和產能過剩的現狀全社會已經達成共識,其中24個產業部門里面有21個產業過剩,并有220多種產品世界第一。當前社會產能過剩的根源是生產大于消費的累積,根本不是所謂硬幣的正反兩面即需求不足,通過加大投資和擴大消費解決產能過剩是南轅北轍和飲鴆止渴,其后果導致當前中國經濟下行。經濟學是研究供給和需求、生產和消費的關系,所以經濟問題應該從供給和需求、生產和消費方面分析:
第一、社會發展自從剩余產品出現后,隨著科技的發展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作為社會的人借助生產工具形成的綜合生產和供給能力遠大于他自身的綜合需求和消費能力,由此形成的社會產能過剩導致經濟供需失衡是西方國家歷次經濟危機的根源。生產大于消費可從員工和企業即勞動者和資本家兩方面來分析,企業(資本家)之所以聘用職工(勞動者)是因為能創造剩余價值,所以就算是不存錢的月光族勞動者個人的生產能力也會大于消費能力;同時企業(資本家)也要為國家繳稅費等為社會創造價值,所以即使企業老板(資本家)把稅后全部利潤用于個人消費,同樣是生產能力大于消費能力,何況企業(資方)還要擴大再生產和科技創新。政府機關事業單位的消費支出包括社會福利等來源于已有的稅費收入、國企紅利收入和借債,但政府債務是建立在已有的社會積累基礎上通俗講就是政府借錢能借到,就算政府總是能借新還舊也根本改變不了生產大于消費的現實。生產大于消費的逐漸累積就會形成社會的產能過剩,世界各國解決產能過剩普遍采取辦法是人為擴大當前消費其手段就是消費信貸,通過透支未來解決當前的產能過剩。我們如果從一個人20歲-----60歲40年的時間段來綜合分析,消費信貸總體上不但根本不可能增加消費反倒因為貸款利息支出而減少消費,結果加劇產能過剩對經濟發展百害而無一利。所以經濟中的產能過剩根本不是所謂硬幣的正反兩面即需求不足,當然這里講的需求是指有效需求即有購買力的需求。
第二、資本要保值增值肯定不會用于消費,只能投向擴大再生產和科技創新。因為工業生產基本上不受季節、氣候和天氣的限制可24小時生產,也就是說生產和供給能力可無限擴張,社會生產供給的增長速度會遠大于消費需求的增長速度,所以不管政府如何人為擴內需總是遠遠滿足不了資本的貪婪和逐利性,大家都見過加班加點的生產,誰見過加班加點的消費?
第三、政府投資只是在項目建設期間有社會消費需求,但最終結果是直接或間接提高社會生產能力,拿修路來說,在施工過程中會對鋼鐵、水泥、機械設備等行業形成一定的社會需求,但道路暢通后運輸能力提高就會間接提高社會生產能力,修路的最終結果和最終目的不會永遠停留在在修路的過程中。2009年4萬億投資最終結果是提高了工業的生產能力而不是社會的消費能力,反而加重了經濟的供需失衡。另外根據經濟學中邊際效用遞減規律,今后類似的刺激政策對提振經濟所能持續時間和實際效果會逐漸減弱。所以2014年11月底開始至今的13個月5萬億的投資計劃,其帶動效果看起來尚不如當時26個月的4萬億。
第四、在現有產業內科技排斥勞動,隨著科技進步和機械化、自動化程度的提高,機械替代人工是大勢所趨,同等產值的工業生產和服務業所需人員和人工逐步減少。我們常見挖掘機、叉車等的應用就節省了大量人工,現有的城市工業和服務業越來越不需要很多人員。概括為科技進步提升生產能力而降低消費的購買能力。強調一下是現有產業內科技排斥勞動,但科技創新也能創造新興產業和新的消費需求,這里科技進步和科技創新是不同概念。
第五、以城市服務業為代表的第三產業并不直接創造價值,只是一、二產業的延伸。服務業像“毛”一樣依附于工業這張“皮”而不能單獨存在,并且服務業必須與工業發展水平相對應,中國農民工永遠沒有條件消費美國高端服務業,脫離經濟發展水平的高等教育造成每年沒有最難只有更難的大學生就業季和青年技術工人短缺的用工荒并存騎虎難下的局面!所以只有高效、高附加值的工業才能帶動服務業的發展,西方國家先有發達的工業以后才有發達的服務業,而不是相反。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離開工業發展服務業只是一廂情愿的空談。舉例:你去我家打掃衛生做飯,我去你家打掃衛生做飯,這樣脫離實體經濟的服務業雖然也能創造GDP但最終結果大家只能喝西北風。同理,沒有實體經濟支撐的金融業和資本運作也全都是龐氏騙局或擊鼓傳花,錢本身并不能生錢!若把經濟發展比喻成行駛的列車,那么第一產業是底盤第二產業是發動機而第三產業只是潤滑油!世界金融危機發生前,美國服務業占國民經濟比重約80%。然而,正因為美國金融服務業的發展最終脫離了實體經濟的支撐形成產業空心化再加上無度的信貸消費,最終導致泡沫膨脹破裂直接引爆世界金融危機。奧巴馬執政后,美國政府正在汲取金融危機的種種教訓,并竭力推動美國經濟向實體產業回歸,即強調實業是立國之本,創新乃強國之路。現在美國已經認識到錯誤并開始著手重振實體經濟,但中國某些經濟學家言必稱美國把其錯誤也當成先進經驗,滑天下之大稽!你服務我、我服務你能發展經濟,世上還會有落后國家嗎?請睜眼看看如今的希臘吧!
綜上所述,擴大消費就算能做到理想中的極限,也無法改變生產大于消費的現實,不壓縮生產社會產能過剩只會越來越嚴重。再有所有消費最終都要體現在自然資源的消耗上,人類若對大自然過度索取而不節制貪婪必將受到生態災難的懲罰!不但發展成果會毀于一旦,還要付出生命的代價!
2008年以來的事實已經證明,靠強征土地、消耗資源、污染環境、縮減社會福利和剝削勞工來發展低水平、低附加值工業的城市化道路走不通。結合我國國情和多丘陵的自然地理環境,中國經濟要走精耕細作種植養殖結合的田園式有機農業和科技創新、高效高附加值工業的道路,概括一句話為:發展兩頭壓縮中間制造業過剩的產能。
一、精耕細作種植養殖結合的田園式有機農業需要大量的勞動力,科技創新和高效、高附加值工業需要的是大學生,壓縮中間制造業過剩的產能人員兩頭分流適合我國現階段的人力資源結構。借鑒中國古代的以工代賑改革現行的低保和失業救濟制度,組建涵蓋低保失業、社區矯正、志愿者、勤工儉學和畢業實習等的國家勞務派遣公司調節社會用工需求,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畢竟天生萬物,皆有所用,大致廣宇,小至微塵,大用小用,貴在其用。
二、精耕細作能提高農田的有效耕種面積和有效產量。大規模機械化作業,丘陵、梯田、地頭、地尾、地邊等都要棄耕,同時機械化收割收獲也有不可避免的浪費,農業機械化只是節省了人工對提高耕種面積和糧食產量沒有任何益處,袁隆平研究的超級稻規模化推廣后其實際畝產量遠低于實驗數據,可見農業規模化不是提高糧食產量的決定因素,人勤地不懶,精耕細作才符合我國人多地少的國情和多丘陵的地理自然環境。在這里聲明一點,精耕細作并不排斥科技和機械化,不適合機械化作業的田間地頭和機械化的不足,人工來補充,不能拋荒棄耕和避免收獲的浪費。
三、農業規模化種植和規模化養殖造成了雙重污染,一是化肥、農藥和除草劑對農田的化學污染,二是養殖的排泄物對環境的污染。規模化養殖和種植本質是以犧牲環境和降低農產品質量為代價降低成本。只有種植養殖結合才能形成小型生態循環系統,施用有機肥減少化肥的使用,能增強農作物的抗病性就可減少農藥的使用,能生產出高品質的有機農產品。農業為中國人提供綠色有機食品,國民體質的增強就能增加對疾病的抵抗能力,減少對藥品的依賴,減少不知名疾病的發生和傳播,也會減輕了醫保體系的壓力,種植養殖結合既有經濟效益又有生態社會效益。另外,化學肥料對農作物產量的提高已經到了極限,而且化肥對農作物提供的營養并不全面。中國所有耕地的營養成分中普遍是氮磷鉀過剩,有機質不足,同樣的田間管理施用有機肥和少量化肥的農作物比單純大量施用化肥的農作物抗病性強、產量高和質量好,在北方蘋果和葡萄的對比試驗中效果很明顯,不用儀器憑感官就可判斷出來。
四、精耕細作種植養殖結合的田園式有機農業和科技創新、高效、高附加值工業的發展道路,食品安全、環境污染、每年春運、留守兒童、社會治安和社會就業等問題可迎刃而解。同時,廣闊分散的農村比人口集中的城市更有益于社會穩定,20年前的政治風波廣大農村是相對穩定的。另外,人口分散居住有利于預防傳染性疾病的傳播和國防。
五、只有精耕細作種植養殖結合的田園式有機農業,小而精高品質的特點才能與美國機械化超級農場式的農業進行差異化競爭,否則跟在別人屁股后面永遠落后。政策適合,農業、農民、農村不但不是國家的負擔,還是中國經濟下一步發展的引擎,人均耕地面積還不如中國的荷蘭設施農業以及法國的葡萄酒和香水傲視全球,對我們就是很好的啟示!再有一點,美國之所以糧食價格便宜,不是因為他們搞機械化大農場,而是因為美國政府每年都給美國農民巨額的農業補貼,相關資料一搜一大堆。
六、世界工廠是中國再給世界打工,也是西方國家對我國的經濟侵略和奴役,消耗資源、污染環境、附加值低的加工制造業處于國際分工產業鏈的下游,并時常遭到國外的雙反調查,依附于發達國家的打工經濟沒有任何話語權只能任人宰割,回想一下大清國的瓷器、茶葉和絲綢曾創造世界第一的GDP和世界第一的貿易順差,并且大清國的貿易順差換回的是真金實銀,不也是落后就要挨打嗎?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所以只有科技創新才能創造新的需求,引領世界的發展,中國崛起要靠科技創新和高效高附加值的工業,打工經濟和荒廢農業的低水平城鎮化沒有出路。
為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實施創新驅動的發展戰略,建議中央政府取消有關專利申請的所有收費,并對專利發明人按發明創造、實用新型、外觀設計給予不同的物質獎勵,為民眾創業創新減輕負擔。取消專利申請收費并給予獎勵其歷史意義必將等同于取消農業稅和種糧補貼!
最后,提醒在中國鼓吹私有化萬能論的某些經濟學家:歷史上大清國是私有制不也最后亡了國!當今世界最不發達的幾個國家也都是私有制吧?可見私有化不是中國經濟的救命稻草!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