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人們都在關注疫情,有兩個重大事件似乎被人們忽視了:
1、美聯儲決定無限量印發美元拯救美國股市和經濟。
2、從4月1日起中國全面開放金融市場。
這兩件事也許是巧合,但卻有著扯不開的聯系和影響。
“美國無限QE后,相當于向市場注入巨量流動性,資金會涌到海外尋找高收益資產,而中國國債收益率較高,資金可能進入中國,進而形成資本項的流入,央行將被迫回收多余的流動性,進而形成外匯占款增加,帶動央行擴表。”
“美聯儲無限QE相當于無限量印發美元,但印鈔并沒有成本,而美元是世界貨幣,這意味著這一后果是由全球來承擔,現在的問題是中國跟不跟?”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中國應該會釋放流動性,但相對有限。”
北京時間3月23日晚,美聯儲宣布了一系列幫助市場的新計劃,包括開放式的資產購買,將不限量按需買入美債和機構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有市場人士稱為美聯儲“卸下水龍頭”。
美國立法增發10萬億美元債務,多國慌了
擔心美債變成了一堆廢紙!
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病毒,美國作為強國,一直傲慢自負,覺得區區病毒怎么可能難倒強大的美國,他們甚至對中國落井下石、幸災樂禍。現在,美國急了,但他們并不想辦法防控病毒,而是加劇對別國的欺凌,這不今天制裁伊朗加航母威懾,明天“搶劫”意大利試劑盒,后天又“中國病毒”賊喊戳賊,并乘人之危簽署“美臺法案”、香港法案、涉疆、涉藏法案,不干一點人事。
面對股市的崩盤和數次熔斷,特朗普想熱鍋上的螞蟻,他們不救命,救股市倒是鐵了心的。美國發揚賺錢的傳統特色,印鈔票。比如,剛剛他們決定先“賺”10萬個小目標。美國政府準備在2020年增發10萬億美元國債,雖然美國爆發債務危機可能只是時間的問題,但還是有不少國家喜歡買進美國國債,以維持所謂的全球化和美元統治體系。
美國在如此嚴峻的情況下還增發這么多國債,一舉將國債增至31萬億,這是想干嘛?發行這么多國債通貨膨脹肯定不可避免,到時候各國貨幣貶值,各國持有的美債實際價值將會縮水一半,美國這是把全世界當韭菜來一次大收割么? 美國股市泡沫要崩潰,美聯儲誓死都要捍衛它,放了各種大招也沒見點起色,在這樣的情況下,還持有大量的美國國債,那不是拿自己國家的錢去打水漂么?
其實,美國政府心里清楚的很,就是要找債務接盤俠,到時候美債變成一堆廢紙,接盤國家竹籃打水,只能自認倒霉。
有人說你不買不就行了,管他美國怎么折騰,我們就不買能怎么樣。但是,別忽略了美國的臉皮厚度,以霸權著稱的國家就不會干什么好事,你不買他就挑起戰爭,他總有轉嫁矛盾的方法。你不買,他還可以拿廢紙去來賣你的優質資產,這不正是他們逼迫一些國家差滴開放所有產業、開放金融市場的目的嗎。此外,也不能排斥美帝國主義狗急跳墻發動戰爭的可能性。
在國際莫測的變化中,如果一個國家沒有實力就只能淪為被欺負的國家,要警惕不犯顛覆性錯誤,善于化危為機,才能利于不敗之地。
據新華社消息:
外資加碼布局中國金融市場
在有效控制疫情穩定經濟發展的同時,我國金融對外開放速度不減。近期,多家外資銀行、保險、證券、投資管理等國際金融機構爭相在華落地、擴容,外資大規模增持、招聘火熱開啟,一系列證券公司、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等外資金融機構開放項目還在緊鑼密鼓籌備中。《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下一步,我國更高水平金融開放還將加快推進,相關部門正在加緊推動有關法律法規的修訂,確保取消外資股比限制等措施按時落地,深化外匯領域改革、有序推進資本項目開放等更多開放政策也在醞釀中。
業內人士指出,外資紛紛加碼布局中國金融市場,表明國際投資者看好中國經濟長期發展前景,人民幣資產避險作用日益顯現。雖然疫情對中國經濟帶來短期負面影響,但是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隨著開放紅利加速釋放,中國金融市場將展現出更大的潛力空間。
疫情難阻中國金融業開放步伐。近日,摩根大通證券(中國)、大韓再保險上海分公司、羅素投資管理(上海)、景順瑞和(上海)股權投資管理以及綠光環球(上海)資產管理公司5家機構在中國金融開放的“橋頭堡”——上海舉行線上開業儀式。此次開業的5家機構都極具代表性,其中,摩根大通證券(中國)與大韓再保險上海分公司都是上海市第一批金融對外開放項目清單中的重點項目,羅素投資管理(上海)、景順瑞和(上海)股權投資管理以及綠光環球(上海)資產管理公司均為全球頂級的投資管理公司在滬設立的獨資公司。
當前,加碼布局中國金融市場已經成為眾多國際金融巨頭的共同選擇。近期,高盛、摩根大通等多家外資機構在華開啟大規模招聘。其中,高盛近日披露的在華招聘職位涉及北京、上海、深圳和香港四地。境外投資者還不斷加碼買入中國資產。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總經濟師王春英近日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2月境外投資者凈增持境內債券140億美元,1月份為凈增持14億美元。
外資機構紛紛在中國加碼布局,表明國際投資者看好中國經濟長期發展前景。此外,業內人士指出,中國金融市場先后被納入多個國際主流指數,也充分反映了國際投資者對中國經濟長期健康發展的信心。
摩根大通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行長鄒煉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于摩根大通和其眾多客戶而言,中國代表著全球最大的發展機遇之一,也是摩根大通在全球發展戰略中最重要的市場之一。;摩根大通對在華業務有著長期的戰略規劃,我們對在中國的業務發展充滿信心。鄒煉說。鄒煉表示,在新一輪金融開放的大潮中,摩根大通希望加大在華投入,在監管許可的條件下,進一步拓展業務范圍。
下一步,我國更高水平金融開放還將加快推進。4月1日起,中國將正式取消對證券公司、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相關部門正緊鑼密鼓推進有關法律法規的修訂工作,確保這些措施要按時全部落地。記者獲悉,目前已有多家國際金融機構計劃在政策落地后在滬設立獨資證券公司或公募基金管理公司。
央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日前表示,央行將與有關部門一起,繼續加強金融市場基礎制度建設,為國際投資者提供更加友好、便利的投資環境。恒生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行長宋躍升表示,中國金融市場進一步開放,對外資金融機構來說意味著更大的市場機遇。(記者 汪子旭)
經濟學家楊芳洲撰文緊急呼吁(摘要):
不能將國家經濟主權拱手交給美國和西方控制!
一.允許外資對我國銀行、證券、基金管理、期貨、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等控股的單方面金融開放,其實質就是將國家經濟主權拱手交給美國和西方控制!因此必然會發生金融和經濟災難,這已為所有單方面對外開放自己銀行金融業的國家無一例外都發生慘烈的了金融和經濟災難的歷史所證明。
二.操控他國金融銀行業的企圖已遠遠超出了一般商戰的范圍,而是摧毀他國實力的經濟戰圖謀。前蘇聯和俄羅斯的金融和經濟災難就是美國兵不血刃利用經濟戰打垮一個超級大國的經典范例!現經濟戰、生物戰、正與支持臺獨的美國軍事威脅互相配合,三大殺招齊致!美聯儲六月加息,我金管當局六月底落實允許外資控股的單方面對外金融開放,美勾結臺獨或六月份進一步挑戰一個中國原則,幾方面配合默契,危險近在眼前!
三.中國經濟問題的癥結——20多年來,金融越開放,財富流失就越嚴重;不僅流失了可用于投資的資金(從儲蓄≡投資,變為:儲蓄—資本外逃金額≡投資),其產生的通脹因素(與流失的外匯財富相對應的多出來的人民幣),既大增成本,也嚴重抑制需求,從而徹底封殺了我國的社會利潤空間,企業倒閉,失業嚴重,大大降低了經濟發展速度(從百分之十幾到百分之六點幾),使我們面臨通脹與失業并存,金融和宏觀經濟風險空前巨大的嚴重局面。在此環境中,企業只有拼命壓縮成本一條出路。統統都是短期行為茍延殘喘,根本無力搞科研開發。假冒偽劣、野蠻運輸、破壞環境等靠損害社會利益掙錢的行為成為普遍現象,這不僅有道德方面的牟利動機,更有強迫性的生存動機。
上海自貿區建立進一步開放金融后,巨額財富流失改變了我國際收支的雙順差格局,變為一順一逆(經常項目順差,資本金融項目逆差),且逆遠大于順,要靠大量賣出外匯儲備才能維持國際收支的平衡。外匯儲備和人民幣匯率都嚴重下降,金融風險空前嚴重。其對宏觀經濟的惡劣影響也更嚴重,巨大的通脹因素更徹底封殺了我社會利潤空間。就連享有優惠政策的實體外資也扛不住而紛紛撤離。這本來都是金融開放導致財富流失惹的禍!為應對外資大量撤離,又要重點吸引金融外資來彌補,豈非飲鴆止渴?!
在金融外資大量進入的掩護下,實體外資的撤離不顯山不露水。待到實體外資撤得差不多了,金融外資占據了實體外資留下的空間,如果這些金融外資再對我銀行金融業控了股,即使不通過自貿區現有的資金跨境轉移通道,也能分分鐘流失更多財富。一旦因外匯財富的流失引發金融危機,其對宏觀經濟的惡劣影響就遠不止每年損失幾倍年增長的GDP了。而是整個經濟的崩潰!
四.金融專家所謂金融越不開放越保護落后,只有開放才會有競爭力。此金融開放的理由根本不能成立!
習近平同志一再強調金融要為實體經濟服務。為實體經濟服務的金融其實并不復雜。美國“先進”的金融業不過是為維護其美元霸權,將本應流向缺乏投資的國家和地區的資金又逆向弄回美國,所采用的手段既包括高利率等強勢美元的經濟政策,更有各種卑鄙的詭計及金融掠奪手段構成的經濟戰陰謀。在美國空心化的實體經濟立錐之地,創造出畸形發展的各類復雜的金融衍生品,遠遠超出了實體經濟的需要,由“產業服務模式”異化為“金融交易模式”,金融成為附在實體經濟上的吸血鬼,金融風險則必然發展為金融危機!
如果我們單方面開放金融,以培植如美國等這般“先進”的競爭力,美國等“先進”的金融垃圾巨大的風險就將甩給我們,而拿走的則是我們的巨額財富!
對于我銀行金融系統某些低效率問題(如存貸利差過大等),整肅腐敗+對內開放才是真正的對癥措施。這足以產生適合我國實體經濟發展需要的金融競爭力,卻又沒有對外開放導致財富流失乃至更嚴重的系統性金融風險。
五.懇請中央立即終止單方面開放取消銀行、證券、基金管理、期貨、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外資持股比例限制等“改革”措施!
可根據《服務貿易總協定》有關文件所認同的金融業審慎原則和對等開放原則,宣布我國政府宣布的對外開放取消銀行、證券、基金管理、期貨、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外資持股比例限制等“改革”措施,只適用于也對我對等施行這些開放措施的國家。并立即停止施行這些單方面對外金融開放措施。此“金融開放”危局即可化解。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