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以來,新冠疫情爆發,全國人民眾志成城,團結抗疫,特別是湖北武漢的一線醫護人員和抗疫戰士們,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和努力,取得了驕人的成績,現在已經進入收尾階段,但仍未完全結束,仍然存在風險和挑戰。
疫情逐步收尾,今年的國企混改進入深水區,各省市國資委紛紛曬出上一年的成績單,如陜西2019年新增14戶國企完成混改,山東國企混改三年行動計劃啟動實施,新增上市企業18家,江蘇揚州全年向外集中推介“30+1”家市屬國有企業參與混改。
國企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定海神針。不管我們的經濟怎樣發展,從中遇到怎樣的問題,只要有國企在,我們都能通過國家宏觀調控扭轉不合理的市場分配,確保國計民生穩定發展。混改的話題,近幾年社會各界一直比較關注。
最近不斷有媒體報道,天津、山東、上海等多地國企混改緊密部署,繼續加速,引起民眾極大的關切和熱議。
天津國企混改:2020是“決勝之年”每年
據悉,2020年津誠資本將推動北方國際、利和集團、住宅集團、市政集團等9家市管集團及一商投資下屬6家企業混改工作。津誠資本是我市負責推動國企混改的5個平臺公司之一。在公司混改指揮中心,就如同一間作戰指揮室,各混改項目全部按照時間表倒排工期“掛圖上墻”,以日為單位,對照安排各項工作。(天津廣播)
利和集團
天津利和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天津市大型外貿國有獨資公司,中國服務業500強企業。進出口貿易、跨境電子商務、倉儲物流、食品加工等主業板塊,現有存續經營企業60戶。2019年集團資產總額26.12億元,營業收入17.03億元(未經審計)。利和集團混改基準日為2018年11月30日,擬采取產權轉讓方式,計劃引入1名戰略投資者,出讓70%持股比例。
北方國際
北方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天津市政府重點支持和授權經營國有資產的大型國有獨資外貿企業,全國進出口500強企業。集團業務以進出口貿易、對外承包工程為主,含六個板塊80個大類,近2000個品種。截至2019年9月30日,集團共有企業184戶。2019年,集團資產總額64.89億元,營業收入104.8億元(未經審計)。北方國際集團混改基準日為2019年9月30日。擬采取產權轉讓方式,計劃引入1名戰略投資者,讓渡51%持股比例。
市政集團
天津市政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一般性競爭類企業,主業為區域綜合開發與土地整理、市政投資建設與房地產開發。經過多年發展,形成土地整理、房地產、市政基礎設施和城市功能配套等核心板塊。截至2019年12月31日,集團總資產656.57億,凈資產41.84億元(未經審計)。市政集團混改基準日為2020年3月31日。擬采用產權轉讓或產權轉讓和增資擴股相結合方式,計劃引入1名戰略投資者,讓渡比例為65%。
天津城建集團
天津城建集團有限公司,以高等級公路、城市基礎設施施工為主,經過多年發展,形成傳統施工產業、基礎設施投資、房地產及相關產業三大主業板塊,連續多年入選全國500強和天津百強企業。2019年,集團總資產230億元,營業收入77億元(未經審計)。城建集團混改擬采取產權轉讓、增資擴股或相結合等方式,計劃引入1名戰略投資者,讓渡控股比例51%以上。
一商投資
天津一商投資有限公司,實體貿易主要以金屬、家電、專業化工類商品經營為主;倉儲物流打造多式聯運的智慧物流;股權投資通過合資合作方式,開拓綠色環保、科技創新等新興行業領域經營。2019年,企業資產總額10.07億元,營業收入1288.66萬元(未經審計)。一商投資及下屬企業混改基準日為2019年12月31日,計劃讓渡控股權,具體比例根據擬出讓下屬企業具體情況確定。
這還只是天津國企混改中的較少一部分,據悉,天津列入國企混改名單的企業有60多家。為了適應新的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將在2020年形成集中混改。
山東國企混改:快馬加鞭
濟南城建:轉讓66%國有股權 混改上市加速
魯網3月16日訊(記者 黃鈺淇 實習記者 戰新月)記者今天獲悉,濟南城市建設集團有限公司13日通過山東產權交易中心發布,將全資控股企業——濟南城建集團66%的股權掛牌轉讓,并標注該轉讓已經由濟南市國資委批復,批文名稱為《關于濟南城建集團有限公司混改上市立項的批復》,這意味著濟南城建的混改上市之路又進了一步。
截至2019年12月30日,濟南城建集團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93.32億元,凈利潤3.51億元,作為轉讓方的濟南城市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擁有公司100%股權,持股數量6億股,此次擬轉讓產(股)權比例為66%。記者調查后發現,2019年12月,綠地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綠地控股.600606.SH)曾發布公告稱,與濟南市簽訂《關于參與濟南市屬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濟南城建集團有限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項目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擬作為意向戰略投資方,參與濟南城建集團混改。
據悉,此次掛牌轉讓后,濟南城市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所持濟南城建集團股權比例將降至34%,雖然公告未披露意向投資者的準入門檻,但業內人士認為綠地控股大概率將作為戰投參與此次混改。(同花順財經)
山東高速:“再落一子”
日前,山東高速在混改上“再落一子”,拿出其旗下山東高速滿易物流科技有限公司進行增資擴股,引進戰略投資者,擬募集資金總額為2075萬元至最高不限,主要用于標的企業各業務板塊的產品創新、技術研發及業務拓展。此番增資完成后,標的企業的股東中,山東高速信聯科技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40.96%,天津博帆管理咨詢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持股比例為11.2%,大唐網絡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8.64%,天津齊源管理咨詢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持股比例為7.2%,山東高速信息工程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4%,臨沂城市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4%,天津星通天安科技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4%,新引進的投資者持股比例為20%。(經濟導報)
昔日輝煌的青島青紡聯:國資擬全面退出
作為全國最早開啟工業化進程的城市之一,青島工業起步于紡織業,紡織業是青島的“母親工業”。青紡聯則是青島紡織工業百年歷史的傳承主體。
2012年,青紡聯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8.45億元,利潤1億元,是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競爭力500強、主營業務收入和出口創匯100強企業之一。青島市企業聯合會、青島市企業家協會發布2017青島企業100強榜單中,青紡聯以28.44億元位居第67位。
3月11日,青島華通國有資本運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在其微信公眾號——“華通資本”上發布公告稱,青島紡聯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為青島華通國有資本運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所屬青島市紡織總公司的參股企業。青島市紡織總公司擬將持有的青島紡聯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青紡聯”)43.13%國有股股權依法依規通過青島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
作為本次國有股權交易的另外一個主角,青島華通國有資本運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由原青島市3家國有資產經營公司整合組建,履行政府投資與資本運營受托主體職能。華通集團正在聚焦主業、瘦身健體。作為華通集團進行國企混改的標桿項目,本次股權轉讓頗具看點。從養育了一代人的支柱產業,到國有股權的全面退出,承載著青島紡織工業百年歷史文化的青紡聯,其前途與命運備受關注。
上海國企混改:加快布局調整 推進“二次混改”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上海國資正努力實現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兩手抓”。同時,根據已出臺的上海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方案,今年上海將加快調整優化國資布局結構,推動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實施“二次混改”,深化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努力強化大黨建、推動大改革、落實大監管、實現大發展。
作為地方國資重鎮,上海市國資委日前公布了2019年上海國資國企改革發展成績單:2019年,上海地方國有企業實現營業收入3.7萬億元,同比增長5.5%;利潤總額3486.6億元,同比增長2.6%;資產總額21萬億元,同比增長10.1%;85家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市值2.7萬億元,同比增長19%。
今年3月中旬,上海電氣風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宣布,與中信證券簽訂輔導協議,擬推進科創板IPO工作。上海電氣風電集團是上海電氣的子公司,這也是A股首家發布分拆預案的地方國企。
今年3月初,格科微電子(香港)有限公司與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管委會、臨港集團簽訂合作協議,擬在臨港新片區投資建設“12英寸CIS集成電路特色工藝研發與產業化項目”。當前,由臨港集團負責運營的臨港產業區,已經集聚了積塔、新昇等一批集成電路企業,涉及設計、制造、封裝測試、材料裝備等全產業鏈。(經濟參考報)
民航國企混改:預期升溫 蓄勢待發
新冠疫情下,各大航空公司載客量斷崖式下跌,民航業一季度巨虧已不可避免。疫情過后,現金流壓力下,民航業混改、并購重組等事件預期升溫。“像混改、并購或是其他一些多元化的融資手段,可能會被大量地運用到民航業中。”
3月初,南航集團召開“經營極度困難應對方案宣貫會”的照片在網絡流傳。公司隨后回應系內部正常會議,不用過分解讀。早在2019年10月底,南航就宣布實施“A+H股”增發方案,募集資金約200億元。疫情期間,南航混改傳來新進展。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信息顯示,南航旗下南航通用擬增資引入2~4名戰略投資方,并開展員工持股。南航擬向戰略投資者釋放約50%股權比例,員工持股比例為5%~10%。這意味著,引進新股東后,南方航空持股比例將降至約40%左右。該項目披露期截至3月19日。
上述增資擴股、引入戰略投資者的方式,即各大航空央企混改的主要路徑。不過,南航集團層面混改的特殊之處在于,其并未引入民營資本,而是引進地方設立的融資平臺,成為央企集團層面首例央企和地方重大資本合作的項目。這種 “央地合作”的模式為混改提供了新思路,亦被業界視為央企混改的創新之舉。
作為特殊功能性央企,航空央企一直走在混改前列。2016年9月,國家明確了首批混合所有制改革“6+1”試點名單。其中東航集團旗下的東航物流成為首批混改試點企業,亦是民航領域首家。
據了解,國航方面也在推進旗下貨運物流資產引入戰略投資者,并同步實施員工持股。
近幾年,央企混改持續推進、國內民營快遞物流企業競相借助資本市場發展,在此背景下,航空貨運領域已成為混改重點。(證券時報)
2019年混改回顧
2019年9月,三分之二的央企引進了各類社會資本,半數以上國有資本集中在公眾化的上市公司,混改成為了國企改革重要突破口。
第四季度,在2020年國企改革要取得決定性成果的目標下,混合所有制改革進入沖刺階段。
10月18日,繼招商局集團、國鐵集團、中國郵政集團、中國鹽業集團競相公布混改進展后,274個中央企業混改項目集中亮相“中央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項目專場推介會”,擬引入社會資本規模超2000億元。30余個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七大重點領域混改試點項目集中發布,擬引入社會資本超300億元。
12月,天津宣布:13家市管企業完成混改,涉及資產4984億元,涉及職工78730人。無論是數量還是規模,天津國企混改均走在全國前列。
4月,陜西省國資委再公布59個擬混合所有制改革項目,通過多種方式全面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這一重點任務。大力推進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到2020年底,有5戶以上的集團公司改制為股份公司,競爭類企業大部分能改為股份公司,整個省屬企業股份公司的比例達到50%左右;分層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到2020年底,省屬企業混改面達到60%以上;全力推動企業上市,在2018年至2020年至少儲備30戶擬上市企業。
另外,被譽為“混改標桿”的格力集團混合所有制改革完成。這場400億的混改盛宴,媒體認為格力混改的意義在于:這樁“靚女先嫁”的嘗試將為更多國企改革提供借鑒,很可能成為自下而上改革的一個突破口,也是下一輪中國國有企業改革的一個小風口。
疫情尚未畫上句號,各地國企混改已經快馬加鞭,緊鑼密鼓在推進,未來將對中國經濟產生重大影響。關于國企混改,你有什么看法呢?
(本文資料來源:新京報、證券時報、經濟參考報、天津廣播等媒體。)
整理報道/輕松笑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