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經濟 > 經濟視點

主流經濟學是如何取得霸權地位的——經濟學與意識形態(三)

通吃島 · 2020-02-26 · 來源:通吃島
收藏( 評論() 字體: / /
1991年12月25日晚,蘇聯國旗緩緩降落,隨著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蘇東解體,全球社會主義運動陷入了全面的低潮,異端經濟學研究也陷入了沉寂。異端經濟學者和全世界所有的革命者一樣,在艱難的度過這時代的晚上。

  導讀

  本文是“經濟學與意識形態”系列第三篇,也是“經濟學多元化的艱難之路”的下篇。

  上回說到,五十年代,美國之風吹遍德國,德國經濟學界一切以美國為絕對標準;六十年代,左翼力量全球興起,也影響到德國學術界,轉機似乎終于來臨。

  但本章卻要講到,短暫的黃金時期之后,在全球革命退潮的背景下,德國的新古典經濟學者們運用學術、經濟、政治等多種手腕,最終使自己牢牢地占據了主流地位,左翼經濟學流派或被趕出學術界,或在邊緣艱難生存。

  下面,我們開始。

  (注:本文說的都是德國的事情,請不要見風得雨,對號入座)

  七十年代:黃金時代

  六十年代末,隨著新古典經濟學不斷暴露出嚴重的理論缺陷,新古典的理論大廈似乎已經搖搖欲墜。在異端經濟學家們看來,這棟大廈的倒塌只是早晚的事情。樂觀的學者甚至認為,即將到來的七十年代將是異端經濟學的黃金時代。

 

 

  理論革命者們所期盼的七十年代到了。然而理論的革命還沒有來得及發生,現實的革命卻已經開始退潮。曾經風起云涌的各種運動,或是由于外部的鎮壓,或是由于內部的瓦解而退出歷史舞臺。盡管七十年代與六十年代相隔不遠,但是轟轟烈烈、席卷全球的革命風暴如今已經成為了遙遠的歷史記憶。

  新的時代到了,再也沒人鬧了。也許還有少部分人在談論著自己當年的經歷見聞,比如把紅旗插到教學樓頂的光榮時刻,或者戴高樂倉皇出逃的窘態,不過后面總要加上一句,“都是六十年代的事情啦”。聽聽廣播看看電視念念報紙吧,理想間的斗爭已經不復存在了。六十年代運動熱情釋放了五十年代積累已久的政治壓抑,也留給七十年代異常的冷淡與空虛。

 

  (上圖算是薦書,《中產階級的孩子們》,關于六十年代風起云涌的左翼運動為何會走向反面,程巍老師的書非常值得一讀)

  革命后的空虛總要有什么來彌補。和那些想要捅破天的運動相比,沒有什么比踏踏實實的工作更能彌補這種空虛的了。資產階級的父輩們從小就教育自己的孩子們要勤奮刻苦、認真工作、積累財富,雖然孩子們在六十年代發生過叛逆,暫時忘記掉了父輩們的教導,不過七十年代重新悔過也不算晚。想要擺脫這些運動的回憶,首先要忘掉那些虛無縹緲、沒有意義的運動口號。想要融入社會嗎?最好方式就是好好工作,好好掙錢。只有向錢看,才能向前看。

  七十年代,空氣雖然新鮮,可看不見更遠的地方。異端經濟學沒有迎來自己的黃金時代,反倒是資本主義把自己的黃金時代延續了下來,而經濟繁榮是資本主義最好的辯護材料。在繁榮的經濟面前,左翼理論家的批判似乎失效了。盡管異端學者們仍然一如既往的在大學課堂上分析資本主義的缺陷,但是此時對資本主義的批判,一則失去了革命環境的支持,二則有資本主義良好的現狀作為對比,理論者們重復、老舊的傳統批判話語,很難再對學生產生足夠的吸引力。異端學者們所列舉的工廠資本家剝削工人血汗的各種材料雖是不爭的事實,可資本主義的形態比材料更新的更快。金融、服務行業的快速發展,使得大部分人對于馬克思書中所說的紡紗、挖煤這些行業并沒有什么直觀的體驗。對于這一代學生而言,他們的父母的標準生活是出入于寫字樓、喝著咖啡、談論著信貸業務,這些很難讓他們把資本主義和剝削的罪惡聯系到一起。

3.webp.jpg

  從左圖到右圖,白領/中產階級的興起是戰后西方社會的一個重大改變。

  關于這一過程,米爾斯的《白領:美國的中產階級》評價很高,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書中專門提到了教授、知識分子階層的變化。

  即便是異端經濟學理論所說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三十年代的經濟大蕭條——離七十年代還是太遠了,人們早已對這場危機群體性失憶。危機已經是遙遠的過去了,現在可是黃金時代。既然是黃金時代,那么當然沒有理由讓階級斗爭、革命這些詞匯再流行下去。甚至連“資本主義”這個詞,都讓人覺得和這個時代格格不入,而且容易讓人引發不好的聯想——不如換個名字——市場經濟。

  這樣做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因為對于資本主義的批判,左翼理論者往往是炮火全開,其勢頭是想要把制度也連根拔起;而當話題轉到市場機制的贊美與辯護上面時,新古典經濟學可以占據上風。這樣一來,討論的話題就被偷偷替換掉了:一個歷史性的具體制度被替換為一個抽象永恒的經濟機制,對于整個制度分析被替換為了寓言式的數學模型。經過偷梁換柱后,新古典經濟學可以完全在自己制定的規則下獲得論戰的勝利,并宣布一切偏離這些規則的討論都是具有意識形態性的或者只是道德意義上的批判,而不是理性的、客觀的、科學的討論。

  不過,縱然現實條件發生了不利的變化,也沒有理由完全放棄革命的希望,畢竟理論的爭論還沒有結束。七十年代,新古典學派試圖通過一般均衡框架進行理論反擊,然而卻再次被英國劍橋學派證明新古典學派的理論錯誤。如果說六十年代的論戰矛頭指向的是新古典的邊際法則這種核心命題,那么七十年代的論戰則是把這種矛頭指向了新古典理論的各個領域。按理來說,既然已有理論已經被證明是錯的,那么必然需要一個新理論,這么說來,理論革命的到來似乎不成問題。不過,另一點也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如果舊的理論大廈真的倒掉,學術界需要新的理論,理論研究不能停留在真空狀態。新古典學者正是狡猾的利用了這一點,把理論論戰引到了另一個方向上。

  一方面,新古典學者極力的否認資本爭論對于新古典經濟學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新古典學者要求批判者們提供一個完美的替代性理論,而一旦批判者們試圖提出或者認同某種理論,新古典一方就可以把論戰矛頭指向這種理論的缺陷了。事實上,這一策略的確奏效。

  七十年代,馬克思理論中的轉型問題受到了新古典學者們的攻擊,成為論戰的另一焦點。盡管左翼學者們紛紛奮起反擊,寫了大量文章討論這一問題,批評新古典學者僅僅通過幾個數學公式來扭曲馬克思的理論,然而新古典學者才不會關心怎么理解馬克思才是正確的,這個問題的對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論戰的重點轉移了,被批判的靶子回到了對方那里,攻擊的主動權重新回到了新古典陣營手中。學者們對這一問題辯論的越是激烈,新古典的策略就越是成功。理論論戰到了這種程度,對于理論新框架的方向大家很難說有什么共識了。既然沒有共同接受的新理論,那么科學革命的條件就無法觸發。這樣一來,理論的革命又變得遙遙無期。一旦革命遙遙無期,那么新古典學者就可以耐心地等待老一輩左翼學者的遠去。80年代,劍橋資本爭論中的左翼領袖瓊羅賓遜和斯拉法相繼去世,這場爭論慢慢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八十~九十年代:時代的晚上

  七十年代之后,理論革命漸漸的不再有人提起,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新的名詞:范式競爭。

 

 

  新古典與異端之間仍然偶爾會有分歧與論戰,不過這個時候,誰也并不試圖完全征服對方,這是因為新古典成功塑造了新的共識。在資本爭論的前期,經濟學界的共識是新古典理論是錯誤的。而現在資本爭論已經過去了,既然誰也沒有拿出完美的新理論,那么新的共識就是誰的理論都不完美。既然誰的理論都不完美,那就沒有談論理論范式革命的必要。這種情況下,理論革命無望,而各個理論之間又相持不下,范式競爭似乎是一個大家都還能夠接受的選擇。

  所謂范式競爭,在理論家們看來,就好比各個理論同處于一個角斗場,只不過角斗場比拼的是武力,而范式競爭比拼的是智力。乍看起來,一個比拼智力的游戲還算公平,似乎只要異端經濟學能夠拿出一個完美的新框架,就能擊敗新古典,取得范式競爭的勝利。不過,從新古典學者們對范式競爭的概念大加贊同的態度來看,事情并沒有這么簡單。

  越是看似是智力競爭的游戲,游戲的勝負就越不取決于智力。學術就是這樣一種游戲。事實上,所謂范式之間的自由競爭,恰恰建立在一方已經形成事實上的壟斷的基礎上。而鼓吹的范式之間自由競爭,無非是以一種形式上的平等,掩蓋實質上的不平等??梢哉f,在這場范式競爭的起點上,雙方就站在了極度不平等的位置。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德國的主流經濟學家們是怎么發動這場不平等的戰爭的。

  首先,我們要知道,一個學術體系能夠生存下來的最基本要求是能夠保證學術再生產的正常進行。所謂學術再生產,通俗來講就是:首先,要有人從事這個學術理論的研究;其次,能夠培養自己的下一代學生繼續進行這方面的研究;自己的學生還能繼續培養學生進行相關的研究,如此這般,一直重復下去。如果一個學術體系的再生產過程被破壞掉,那么這個學術理論很難再產生什么影響力。

  從七十年代中期開始,德國高校機構的教職空缺開始趨于飽和,這意味著異端經濟學更加難以擴充自己的力量。到了八十年代,很多在高校任教的異端經濟學家或者被開除或者被解雇。根據海澤等學者(Heise et al., 2016)的統計,從八十年代開始,異端經濟學教職的數量被砍掉了50%以上,這意味著一半以上的異端學者被排擠出了學術圈,而他們的主流同行們卻仍然牢牢占據著各種教職的位置。即便一些異端經濟學家留在了學術界,他們的研究助手的數量也要遠遠低于主流經濟學家。這樣既可以減少對異端研究的支持,又能限制異端理論對其他研究者的影響。主流經濟學得到的好處可謂是一箭雙雕。

  對于剛剛畢業的年輕學者,想要從事異端經濟學研究,對學生產生影響,就要拿到教職。在德國,學者至少要拿到特許任教資格(Habilitation)。在主流經濟學同行們想方設法的阻攔下,從事異端經濟學的年輕學者很難拿到經濟系的教職,一旦拿不到教職,學者們只能被迫選擇離開。這樣的話,大部分學者只能轉到社會學、政治學等其他系繼續研究,而經濟系則能夠保持高度主流化的狀態。與此同時,也有一部分學者認清了學術界的真面目,選擇退出學術界,通過其它方式去影響社會,改變人們的思想。這對于提高社會影響力當然不是壞事,但是對于學術界而言,從事異端研究的后來者變得更少了。一個理論沒有后續的研究力量跟進,當然整個再生產體系就陷入了停止的狀態。

  但這還遠遠不是事情的全部。還記得上篇文章中提到的學校分類嗎,其中的一類學??墒钱惗私洕鷮W的大本營,保留了大部分異端研究的力量。為了鏟除異端,主流學者們對這些大本營也進行了嚴重的破壞。其中,不萊梅大學經濟系被改制,只允許教授本科生異端經濟學。這樣一來,即使學生對異端理論感興趣,想從事這方面研究,也只能選擇讀主流項目的研究生,而研究生階段的主流學術訓練足以把對異端的興趣給消磨掉。萊比錫應用技術大學則直接被安排進了大量的主流經濟學研究者,這使得曾經在學校內處于優勢地位的異端學者被主流學者全面包圍,異端力量直接被限制住了。

  不僅異端經濟學的學術再生產體系被嚴重破壞,異端研究的其他方面也受到了各種限制。最直接的,就是在經濟資源上的限制。任何研究都需要資金進行支持,在德國,學術科研的資金主要來自于德國科學基金會(Deutsche Forschungsgemeinschaft)。如果研究者想要獲得基金的支持,前提條件是他所在的學校具有德國科學基金會的成員資格。而上文我們提到的異端學校,獲取成員資格的時間比其他主流保守學校要晚15~17年,有些學校甚至從來沒有被批準這樣的成員資格。不過,即使拿到了成員資格,想要獲取基金仍然是難上加難。同樣是經濟學研究項目,異端經濟學的研究獲批比率僅有17%,而其他主流經濟學項目被批準的比率則將近60%。經濟力量的巨大差異,使得不同范式之間的競爭根本不在一個水平線上。

  除此之外,關于學術影響力或話語權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學術期刊。一項研究成果通常至少需要經過同行審議的學術期刊來予以發表,才能得到學術界的認同。不得不說,異端經濟學家們的確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創辦自己的學術期刊,然而這些期刊的排名在主流同行們的打壓之下始終不能獲得很高的排名。如果一個期刊排名不夠高,那么在學者評定教職時就起不了太大的作用。如果不能幫助學者評上教職,提高學術影響力,那么學者就不會在這些期刊上面發表文章,因此異端學術期刊的生存也是格外的艱難。

  或許還有人能為異端經濟學想到一條出路,就是通過影響上層決策來讓自己的理論發揮作用,從而重新與主流理論分庭抗禮。在德國,影響政府決策的最高咨詢機構是德國經濟咨詢委員會,而從這個委員會成立至今,僅有兩名異端經濟學家進入過該委員會,絕大多數決策仍然是被主流學者們把控。異端經濟學者們的確付出了努力,一些組織,例如德國工會多次向委員會提名異端經濟學者??上У氖牵挥刑崦麢?,而沒有任命權。能否進入經濟咨詢委員會,還要看已經成為咨詢委員的這些主流同行們的臉色,即便是工會提名了自己的支持的經濟學家,主流學者們仍然可以把他們排除在決策機構之外。

  不僅如此,經濟學里面的新凱恩斯主義號稱研究市場摩擦、信息不對稱、價格粘性等假設下的經濟,看起來形式上和完全自由放任的經濟學是有區別的。這種形式化的對立可以很好地掩蓋核心理論的相似,主流經濟學家們從而可以大膽的宣稱經濟學本身已經足夠多元化了,而那些異端研究不被接受絕對是因為水平不行等等,這樣可以理所當然的把異端經濟學家們拒之門外了。

  1991年12月25日晚,蘇聯國旗緩緩降落,隨著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蘇東解體,全球社會主義運動陷入了全面的低潮,異端經濟學研究也陷入了沉寂。異端經濟學者和全世界所有的革命者一樣,在艱難的度過這時代的晚上。

  

  結語

  如果非要用一句話概括異端經濟學的發展,可以這么說:一部異端經濟學的發展史,本身就是一部階級斗爭史。事實上,左右經濟學界激烈斗爭的背后力量根本不是來自于學術界本身,而是學術界之外的力量。異端經濟學研究,也隨著左翼運動的興起而興起,隨著社會主義革命的退潮而陷入低落。也許部分讀者對于異端經濟學的暫時衰落感到惋惜,對于主流經濟學家們的種種行為感到憤怒,不過我們大可不必如此,不僅不要憤怒,而且還要感謝他們,要給他們"發一個一噸重的大獎章",是他們讓我們看清了資產階級學術專政的真實面目。

  隨著2008年金融危機的爆發,異端經濟學又重新進入到了活躍狀態,所以我們不必為異端經濟學的前途而擔心,只要資本主義的根本矛盾存在,異端經濟學就會存在,并從歷次斗爭中吸取經驗教訓,幫助越來越多的人們認清資本主義的真相。

  如毛教員所說,帝國主義的邏輯和人民的邏輯是這樣的不同。搗亂,失敗,再搗亂,再失敗直至滅亡——這就是帝國主義和世界上一切反動派對待人民事業的邏輯,他們是絕不會違背這個邏輯的......斗爭,失敗,再斗爭,再失敗,再斗爭,直至勝利——這就是人民的邏輯,他們也是絕不會違背這個邏輯的。這是馬克思主義的又一條定律。

  (全文完)

  注1:再次聲明,本文說的是德國70年代及之后的情況,別有用心的人們不要把它對號入座到其他某個國家80年代及之后發生的事。

  注2:本文及本系列的作者是本島主的朋友大寫C,他本碩均就讀于國內某知名高校財經類專業,接受了完整的主流經濟學訓練,現在某西方國家攻讀政治經濟學博士。

  注3:本文有個小彩蛋,專給熟悉崔健歌曲的讀者。大家看看文中出現了崔健的那幾首歌?可以留言,答對者獲得口頭稱贊一次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青松嶺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2.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3.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4.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5.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6. 到底誰“封建”?
  7.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8. “中國人喜歡解放軍嗎?”國外社媒上的國人留言,差點給我看哭了
  9. 從歷史工人運動到當下工人運動的謀略——(一)歷史工人運動
  10. 尹錫悅這樣的奇葩為什么會出現?
  1.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2.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3. 與否毛者的一段對話
  4.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5.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6. 社會亂糟糟的,老百姓只是活著
  7.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8. 不能將小崗村和井岡山相提并論!
  9.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10.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7.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毛主席掃黃,雷厲風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徹底關閉!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4.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機關事業單位老人、中人、新人養老金并軌差距究竟有多大?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综合色本一道在线 | 女同欧洲亚洲一区二区 | 日韩精品双飞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人妖一区二区 | 久久三级中文欧大战字幕 | 日韩r级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