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與中國經濟
2020年2月24日
年初開始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主要打擊的是武漢及湖北,但對其它地區也有波及。到現在為止,新冠疫情的為害程度已經不亞于2003年初的非典疫情。為防疫病傳播,某些地方某些企業停工停產,餐飲零售旅游交通運輸的顧客大減,這是新冠疫情對中國經濟發生的主要沖擊。
不過,如果疫情不再繼續擴大而是停止傳播并逐漸消失,則新冠疫情雖然可能對個別地區的經濟有明顯影響,但對全年全國經濟的整體不會發生明顯的影響。對服務業需求的影響肯定是暫時的,在疫情消失后,對這些服務的需求不僅會恢復,對交通運輸和零售服務的需求還可能出現補償性的暫時增加。為防疫病傳播而停工停產的企業,在疫情消失后就會復工復產。由于現在的企業多半都受市場銷售限制而沒達到充分開工,只要新冠疫情不再繼續擴大而是停止傳播并逐漸消失,這種為防疫病擴散的暫時的停工停產多半不會影響企業由產品需求決定的全年的總產出。
這樣,只要疫情不再繼續擴大而是停止傳播并逐漸消失,則新冠疫情不僅在烈度上與2003年初的非典疫情是一個數量級,在對全年全國經濟整體的影響上也會相似。2003年的非典疫情沒有對當時全年全國經濟的整體發生任何值得注意的影響。非典疫情發生前的2002年,中國經濟的增長率為9.6%,發生非典疫情的2003年中國經濟的增長率為10.5%,比沒有非典疫情的2002年還高,而非典疫情已經消失的2004年,中國經濟的增長率也只不過為10.5%,并不比2003年高。因此,只要這次的新冠疫情不再繼續擴大而是停止傳播并逐漸消失,它就不會對今年全國經濟的整體發生明顯的影響。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目前中國經濟的活動規模在短期內主要取決于宏觀的總需求,中國經濟在短期內面臨的主要難題還是總需求不足,只要新冠疫情沒有明顯地影響國內的總需求,它就不會對短期內的中國經濟發生明顯的影響。為防疫病擴散而停工停產的影響,將主要限于那些一直在按技術允許的最大可能進行生產活動的單位的產出,如那些抓緊施工的項目的進度。
認清了新冠疫情對中國經濟能夠發生的影響,就可以認識到:那種怕防止疫病擴散的措施會傷害整個經濟的顧慮,不僅是出于只關心企業發財不顧人民死活的立場,而且是出于對經濟運行的無知。我很懷疑,某些有關領導不愿及早果斷地采取防止疫情擴散的有力措施,正是出于這種怕防止疫病擴散的措施傷害整個經濟運行的沒有根據的顧慮。
這次的新冠疫情沖擊還暴露出近年經濟工作中的一些根本性缺陷。疫情發生后,為隔離救治有傳染危險的病人,北京很快建起一個專門的醫院,武漢更集中力量建造了“火神山”和“雷神山”兩座專門醫院。由于短時期內出現了口罩等防疫用品的短缺,政府各部門還盡力抓緊口罩等防疫治病用品的生產,甚至還緊急大量進口口罩。在對有關部門這樣雷厲風行地應對疫情感到欣慰和贊賞的同時,我卻又不由得感慨:“早干什么了?”為什么不能早早多建些醫院,多準備些病人住院的床位,多生產些口罩之類的防疫治病用品儲備起來?由于沒有預作這樣的準備,才造成疫情沖擊時病床口罩等都不夠用臨時抓瞎。
武漢疫情爆發后,不僅醫護人員嚴重缺乏,患者住院的床位更是嚴重缺乏。疫情爆發后的最初一些天內,經??梢月牭交颊叩貌坏阶銐虻尼t療照顧、特別是住不進醫院的抱怨。剛開始在全國采取行動防止新冠疫情傳播時,還出現了口罩供應中斷的現象,口罩和醫療防護服都在一些天中供應緊張。顯然,正是因為患者住院的床位嚴重不足,才在武漢臨時緊急建造“火神山”和“雷神山”兩座醫院并改建了一些所謂的“方艙醫院”。這些現象表明,現有的特別是湖北武漢現有的醫護力量不足,醫院的住院床位太少,醫用口罩和防傳染的防護服儲備不足。這都是因為在過去的一些年中,沒有作足夠的基本建設投資來設立足夠多的醫院住院床位,沒有預先作足夠的存貨投資來形成足夠的口罩和防護服倉庫儲備。
當然,這次的新冠疫情爆發可以說是許多年才發生一次的突然事件,不能把這一短時期內對醫護力量特別是住院床位的需要看成是長期持續的需要。這意味著不應按新冠疫情爆發期間對住院床位的需要來確定和建造醫院住院床位。但是盡管如此,國家也應當投資建造足夠多的住院床位,并將其中的一部分適當安排,以防備新冠疫情這樣的突發事件,滿足這樣的非常情況下的公共衛生需要。更何況根據我們自己的觀察和親身經歷仍然可以判定,即使不發生新冠疫情這樣的突發事件,正常情況下許多大城市醫療水平高的醫院的住院床位也嚴重不足。這次新冠疫情爆發后,武漢的武昌醫院竟需要讓已經住院的三百多名患者搬走才能給感染新冠肺炎患者騰出住院的床位,可見醫院的住院病床已經緊張到何等程度。在這樣的事實面前,怎么還能說不需要大量增加醫院的住院床位呢?
新冠疫情爆發初期口罩的缺乏更是大笑話。連臺灣用的口罩也大半是大陸內地生產的,現在在急需口罩時卻無口罩可用,又是催口罩生產企業開工生產,又是新建改建口罩生產廠,忙得不亦樂乎,甚至忙亂中緊急進口了13億口罩。根源就在于過去沒在不發生疫情時多生產些口罩儲備起來。我家里就還保存著2003年防非典時得到而沒使用的口罩,這次防新冠時拿出來還照樣用,雖然防護效果變差了,但總好過買不到。說這話的目的是為說明:口罩、防護服這類物品可以保存很長時間(一般是五年保質期),為什么不能在沒有流行病的時候事先多生產一些儲備起來,以備像現在這樣發生疫情時使用?這樣生產當下不使用的口罩和防護服并儲備起來,就是宏觀經濟分析中說的存貨投資。新冠疫情爆發時口罩和防護服的缺乏表明的是醫療方面的存貨投資不足。
由此看來,新冠疫情爆發時患者住院床位的缺乏和口罩防護服等的缺乏,都說明了過去在醫療衛生方面的建筑物投資和存貨投資都嚴重不足。本來可以由國家做這些投資,以便形成公立醫院應對緊急疫情的住院床位和國家應對緊急疫情的醫療物資儲備。而最近兩年,信貸緊縮正在刺破房地產泡沫,使宏觀總需求明顯不足,特別是貿易戰中美國提高中國產品關稅減少中國產品出口更加劇了中國總需求的不足。在這種情況下,正好應當由國家大規模擴建公立醫院的住院床位,補足應對緊急疫情的醫療物資儲備。但是有關部門包括衛生管理部門卻無所作為,造成了新冠疫情爆發時的被動局面。
有關管理部門不及早對醫療衛生部門進行投資,無非是出于兩種原因:一是對醫療衛生方面的真實投資需要無知。去年我在微博中說,美國提高中國產品關稅阻止中國產品對美出口所減少的中國產品總需求,可以用不超過兩萬億人民幣的公共投資來補足。那時就有評論反駁我說,鐵路、公路和基本建設上已投資過度,再搞兩萬億投資無處可投。看這口氣,寫評論的人大概就是搞經濟政策的。這些搞政策的人竟然不知道,中國的醫療衛生系統還有那么多缺陷,不僅還可以吸收很多投資,甚至還急需那么多的投資!我真懷疑,他們知不知道中國人均有多少醫護人員,人均有多少住院床位,他們是否曾經認真把中國的人均醫護人員、人均住院床位與發達國家比較過,看到過差距,想到過彌補缺陷?
有關管理部門不及早對醫療衛生部門進行投資,可能還出于另一個更邪惡的動機,那就是要把中國完全變成私人盈利企業的天下,不準公營部門發展。典型的例子就是十部門聯合發文不準擴大公立醫院。按照這樣的私有化思路,當然絕對不能由國家投資大規模擴建公立醫院的住院床位,結果就是一有疫情就有患者死在醫院外邊等不上住院床位。一門心思要搞私有化的新自由主義者就是這樣為搞私有化而不顧人民死活。這只能說明,當今中國的最大禍害是堅持私有化的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
新冠疫情已經發生,已經造成了巨大的損害。但是我們絕不能再好了瘡疤忘了痛,必須亡羊補牢,扎扎實實地加強醫療衛生部門的基本建設,在一切有需要的地方進行足夠的投資,形成公立醫院應對緊急疫情的足夠住院床位和國家應對緊急疫情的足夠醫療物資儲備。不僅如此,還應當各部門各方面進行排查,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還有哪些方面有明顯缺陷和投資的需要,由政府進行實物投資來滿足這樣的需要。如果在新冠疫情過后能認真進行這項工作并足夠地增加公共投資,那戰勝新冠疫情后中國的經濟會更好。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