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所謂金融實力
作者:吳銘(20200225)
網上有個“金融實力排行榜”,把中國各省區都排進去了。不知道中國的金融實力,在全世界排第幾?
也有金融方面的專家、官僚公開說,中國的“金融實力”強大之類。
不免一問:什么叫金融實力?何者為強,何者為弱?何者為大,何者為小?既然主流媒體、金融專家、金融官僚都在使用這么個概念,那就必須搞清楚其中的內涵,不然無法判斷這些人講的是什么意思。
我是外行,不知道如何理解“金融實力”這樣的概念。
查看《搜狗百科》《百度百科》,解釋如下:金融實力反映的是一個國家或地區金融發展的總體狀況。我們可以觀察到,通常凡是具有較強經濟實力的國家,金融實力也較強。金融實力的強大對于一國來說是十分重要的。
就這么多,再無其他。我還是不懂,就只好自己琢磨了。
我喜歡從歷史史實出發研究考察問題,不能容忍脫離歷史史實和現實實際地談論任何問題。
看一段中國共產黨在山東抗日根據地的歷史吧。
羅榮桓率一一五師出征山東之前,共產黨領導的游擊隊,就建立了自己的銀行,發行了自己的貨幣,即北海銀行與北海幣。但是,信用不太穩定,流通范圍有限。一一五師到山東后,首先要解決八路軍的吃飯穿衣問題,而吃與穿問題的解決,得有必要的生活物資如糧、油、布之類。不然,無法生存、無法壯大、無法抗日。然而,山東地方流通的貨幣有法幣、偽幣,根據地內流通的貨幣不但有北海幣,還有法幣、偽幣,北海幣的信用不好,老百姓不喜歡用,敵戰區更無法使用。法幣、偽幣,都可以在根據地內盜購產品。而北海幣卻不能到敵戰區購買產品。顯然,這很不妙,這意味著國民黨軍、偽軍,都可以到根據地盜購產品,而北海幣則無權到敵占區采購產品,這極不利于山東抗日力量的生存發展。
請問,此時,山東這個地方的“金融實力”是強,還是弱?共產黨、抗日軍民、北海幣的“金融實力”是強還是弱?怎樣才能實現強弱的轉變?顯然,此時山東地方的金融,是多方斗爭的局面,并不存在“山東金融”這個東西。共產黨在山東甚至在根據地的“金融實力”都非常弱小。
再講一個歷史故事。
西漢高祖劉邦、呂后、文帝、景帝,60年時間,全國各地的諸侯王,均可鑄幣,可以向市場提供“金融服務”。就是說漢朝有多家互不相屬的獨立銀行為其全國經濟提供“金融服務”。請問,此時,漢朝的“金融實力”是強大,還是弱小?漢朝中央的“金融實力”是強大還是弱小?顯然,漢朝在金融上尚未統一,不存在所謂“漢朝金融”。漢朝中央的“金融實力”極其弱小,嚴重影響漢中央的政治能力。
再回頭看山東抗日革命根據地,就是共產黨對“金融實力”的理解,對法幣、偽幣的做法:排“法”禁“偽”運動!就是采取各種辦法,絕對不允許法幣、偽幣在根據地內流通。法幣,名義上是國民政府發行的貨幣,是合法的,禁,不合適,那就只能排擠;偽幣,汪精衛發行的,是漢奸貨幣,不合法,可以禁止。根據地人民政權在黨組織的領導下,發動群眾,開展了三次“排‘法’禁‘偽’”金融斗爭運動,并取得偉大勝利。北海幣不但在根據地內暢通無阻而且還被敵占區人民接受,因為信用堅挺,日本人、偽南京政府也不得不在實際上接受!抗日戰爭期間,山東軍民支援中央黃金40多萬兩;解放戰爭期間,北海幣已經是流通于東北、華東、中原等地的貨幣。黨中央毛主席關于解放戰爭的指導思想是“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不以保守個別地方為主”“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但唯獨山東解放區例外,中央決定堅決保衛膠東,因為那是我們的財經基地。北海銀行,為新中國金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是人民銀行的前身之一。
請問,“排‘法’禁‘偽’”勝利之后,北海幣,或者說根據地人民政權的“金融實力”是增強了,還是減弱了?羅榮桓等山東的同志是立了大功,還是犯了大罪?
毛主席對羅榮桓同志的評價:“國有疑難可問誰?”據我所知,得引評價者,黨內唯羅帥一人。
漢武帝的做法可謂共產黨人的先師!漢武帝強行剝奪各郡國的鑄幣權,強行把鑄幣權收歸中央!為防止盜鑄,還采用了貨幣防偽技術。
漢武帝這么干,漢朝的“金融實力”是增強了,還是減弱了?漢武帝是昏君,還是明君?顯然,漢朝中央的“金融實力”增強了,漢武帝乃千古一帝。
儒家著的歷史書,對漢武帝并不那么肯定,而是說漢武帝“窮兵黷武”、不恤百姓,指責他信鬼信神之類。實際上,之所以如此指責,是因為漢武帝剝奪了他們的“鑄幣權”!他們要報復。
再往前看看,漢文帝指定鑄幣的鄧通,為什么文帝死后,諸大臣生生把鄧通餓死?無他,因為鄧通鑄錢太多,削弱了各郡國的鑄幣權力和“金融實力”!看看漢朝諸郡國對中央鑄幣權的痛恨,應該明白,鑄幣權由中央獨占是何等重要!鑄幣權的爭奪是何等激烈!這應該是中國人的常識!
漢武帝之前,皇帝是個擺設,連個親近大臣都保護不了,甚至自身都難保,漢高祖的地位,與楚懷王之于項羽沒有什么本質區別。收回鑄幣權之后,漢武帝基本上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儒家的歷史書,歌頌所謂“文景之治”、貶低漢武帝,其實要么是私心作怪、維護私利,要么是不懂金融、愚昧無知。我相信是私心作怪。儒家,是最可恥的一種學問,表面上仁義道德、君君臣臣,骨子里是奸佞小人、竊國盜賊,隨時準備算計皇帝。
山東抗日革命根據地的人民政權,在“排法禁偽”斗爭勝利之后,人民政權的“金融實力”是增強了,還是減弱了?當然是大大地增強了。那么,就敵占區來講,國民黨法幣、日汪偽幣的“金融實力”是增強了,還是減弱了?當然是減弱了,就山東一地來講,法幣、偽幣的“金融實力”,完全消滅了。羅榮桓等共產黨人、山東軍民是立了大功!而不是犯了大罪。
現在,可以解釋一下所謂“金融實力”強大的標準了:
一是中央政權必須在本國領土范圍內獨占鑄幣權。這里強調一下,漢朝鑄的五銖錢,和今天的紙幣在性質上基本一樣,也是所謂“信用貨幣”。
二是采取政治、經濟、金融、軍事、宣傳、教育等辦法,絕對禁止其他貨幣在本土流通。
三是極力爭取在對外貿易中的本幣結算權。如果不能爭取到這個結算權,就必須確保國際收支平衡,以免本國產品被外來政權盜購。
我們再看看今天的人民幣金融,是不是還符合以上三條。
第一,黨中央、中央人民政府是否還獨占人民幣的鑄幣權。現實非常殘酷,人民幣的鑄幣權,已經旁落到各種外來投資。據說,中國人民幣的發行,是以外匯儲備為根據。而外匯儲備主要來源有二:一是引進外資;二是出口貿易用外匯結算特別是美元結算。為了獲得外匯,有些人也是拼了,不擇手段開放市場、開放金融,甚至取消在華外資銀行的業務范圍限制。外資來華,必然到中國銀行兌換成人民幣,也就是說中國的銀行必須給人家相應匯率的人民幣。這個兌換的動作,就是人民幣發行動作。我們對外來投資,是采取“熱烈歡迎、多多益善、優惠政策、優化營商環境、掃除一切障礙、拓寬投資渠道”的態度和政策,這意味著各國來華投資商,都有了人民幣的鑄幣權,而且這個權利是無限制的。據說前些年,人民幣的發行,嚴格以外匯多少來定,就是說,人民幣的鑄幣權完全交給了外資!恰如漢武帝,不但不收回各郡國的鑄幣權,反而解除中央的鑄幣權,把鑄幣權完全交給各郡國;恰如羅榮桓在山東不但不排法禁偽,而且終止了北海銀行的鑄幣活動。大家想想,這樣,中國人民、中華民族、中國共產黨或者說人民幣的“金融實力”是增強了,還是削弱了,還是完蛋了?
第二,外幣是不是在中國這個大市場上流通。表面不是。表面上,各外資商人,使用的還是人民幣,不是美元、日元、韓元、新加坡元、英鎊、法郎。實際上,無非是這外來投資商指使中國人民銀行和印鈔廠,無限制為自己印制人民幣而已。就是說,表面上,中國市場上流通的是人民幣,實際上,卻是美元、日元、韓元、新加坡元、香港幣、臺灣幣、英鎊、法郎、馬克……,真是資本主義國家金融聯軍角逐中國市場的好戰場。
人民幣,已經死了。你看到的只是人民幣的尸體,其魂卻是美元、日元、韓元、新加坡元……
你說人民幣的“金融實力”是增強了,減弱了,還是消失了?
第三,人民幣在對外貿易中的結算權。因為人民幣只是尸體、外形,所以,也不存在什么人民幣的結算權,更不存在什么在對外貿易中的結算權。
(以上文章,只是考慮所謂信用貨幣,還沒有考慮社會主義貨幣的特殊情況,不過,已經說明了問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