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的疫情牽動全國人民的心,這兩天心情沉重,本來不想寫長篇大論的東西,但是形勢所迫,不得不寫。
今早看到財新的文章,武漢的形勢不容樂觀。
不過,疫情雖然嚴峻,只要全國人民齊心協力,眾志成城,疫情是可以戰勝的。
漫天大雪之中,全國各小區門口,基層工作人員,頂風冒雪,堅守崗位,限制閑雜人等流動。
昨天看到消息,又有數千名來自全國各地的醫務工作者,向災區逆行。
除了他們還有無數堅守崗位,默默奉獻的公安、公務員、企業員工、司機、售貨員……沒有他們冒著被感染的風險堅守崗位,社會可能早就癱瘓了。
同樣的事情,發生在資本主義國家,可能就是《生化危機》之中浣熊城的現實版——病毒蔓延,社會秩序蕩然無存。
在此,向每一位奉獻者致敬!
在這種情況下,一定要穩定人心,尤其是抗災一線奉獻者的人心。
每到災難時期,就會有各種亂七八糟的聲音冒出來,打著抗災的旗號,為自己的利益鼓與呼,試圖渾水摸魚,實現個人或小團伙的利益。
對這些聲音,必須提高警惕,及時批判。否則,很容易導致重大損失。歷史上,這樣的教訓很多,不展開講。
每到災難時期,必然出現巨大的損失,面臨損失分配問題,誰承擔損失是關鍵問題。
損失的分配,必須謹慎,切忌轉嫁給社會中下層,否則,在災難中已經收到沉重打擊的中下層,一旦承擔損失,很容易陷入經濟困境甚至絕境。歷史上,這樣的教訓也很多,不展開講。
這兩天,黨和國家在抗災防疫的基礎上,推動生產復工,積極推出各種政策,減少中小企損失。
于是,專家教授們紛紛獻計獻策。
專家教授們的本意也許是好的,但是在利益分割方面,卻讓人感覺到不祥的氣息。
前兩天,某知名退休經濟大佬,提出了四條紓困建議,看過之后,讓人不寒而栗。
第一條是讓農民進城,第二條是要取消公積金,第三條是要讓企業把錢投向股市,第四條是要繼續搞鐵公基。
拋開中國目前的開發區都在交通便利地區,鐵路通往廠礦,搞鐵公基沒多大意義的第四條不說,看看前三條。
先看第一條。
沒解決就業問題以前,農村是巨大的緩沖器,農民工在城市就業情況不理想的情況下,可以回農村自就業,維持基本的生活,雖然貧窮但是能維持簡單的自給自足。如果失去了農村這個緩沖器,那么在城市就業情況不理想的情況下,農民工就是去了退路。毫無疑問,有農村土地的存在,可以減輕”穩就業“的壓力,沒有農村土地的存在,必然會加大”穩就業“的壓力。歷史上,大量失地流民無法安置從來都不是好兆頭。
毫無疑問,讓農民進城有利于增加勞動力供給,壓低工資,增加住房需求,抬高房價,蘊含著驚人的利潤。
但是,理性的決策不能只看到利潤,看不到風險。
第二條的風險更大。
危難之中,能夠實行有效的社會動員,因為有大量收入與財政發生直接或間接聯系的基層勞動者,包括并不限于公立醫院醫生、公安干警、教師、社區工作人員、涉及國計民生的國有企業工作人員、廣大基層公務員。
公積金,是這些勞動者重要收入組成部分,他們維持生活的重要來源。
他們的收入屬于中等水平,他們之中相當一批人有房貸,需要用公積金償還,還有一些人準備用公積金支付與住房有關的支出。
如果壓低甚至取消他們的公積金,他們之中相當一批人會立即陷入經濟困境,不得不從事第二職業,彌補每月房貸的缺口。有很多人會萌生退志。還有個別人會逐步墮落,使用權力敲竹杠、收紅包、吃拿卡要。
他們是共和國的基石,是政府執行力的所在,如果他們出現問題,可能動搖國本。明朝末年,為節約經費,采納某大臣的餿主意,裁撤驛卒,教訓深刻,不可不鑒!
遠的不說,此時此刻,如果采納這位專家的主意,導致防疫前線人心動搖,就可能功虧一簣!
現在雖然疫情在全國湖北以外地區得到控制,但是也不能掉以輕心,須知從武漢發現首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到發展到今天也不過兩個月的時間。一旦前線動搖,疫情馬上就可能有卷土重來,并有燎原之勢。
此外還有大批效益較好的外企或私企員工,這些人的公積金,也是他們重要的收入來源。
廢除這些人的公積金,直接導致他們收入下降,如果他們不陷入破產和經濟困境的話,也將壓縮他們的其他消費。
如果原先他們還完房貸,交完子女的學費和老人的醫療,還有點閑錢,可以偶爾出去吃一頓,買買衣服,換個手機,換車,添電器,去健身旅游的話,廢除公積金以后,將直接壓縮他們的非剛性支出!
他們的支出下降,將進一步導致內需不足,對那些在疫情中苦苦掙扎,盼望疫情早日結束的第三產業來說,是致命的打擊!
有人說,專家的建議只是觸動企業公積金,不涉及與財政發生直接或間接聯系的勞動者的公積金。
且不說,大多數經營困難的中小企業是沒有公積金的,專家的建議顯然不是針對這些企業。也不說,涉及國計民生的國有企業的員工也需要公積金。更不說,僅僅保留與財政發生聯系的勞動者的公積金,必然導致重大的社會群體對立。一定要記住,基層勞動者本來就是同一個階層,兔死狐悲,唇亡齒寒,看著別人收入暴跌,自己袖手旁顧,暗自慶幸甚至拍手稱快的人,也離收入暴跌不遠了!
有人說,專家的建議是給企業和勞動者讓利,勞動者收入不會下降。
這樣的人顯然沒有讀原文,專家的本意顯然不是從提高基層勞動者的待遇出發。顯而易見,在就業相對困難的時代,勞動者是沒有資格和企業談免除如何分配的。比較有良心的企業,也許會把員工自繳的公積金部分發給員工,把企業繳納的部分作為企業所得。沒有良心的企業,自然會把這筆錢全部直接吞占。
公積金本身是不合理的制度,把一部分工資收入強行指定消費方向。但是,如果取消公積金,卻不把這部分工資和企業繳納的部分直接發給勞動者,而是以”減輕企業負擔“為由直接扣除,或者要求企業用這筆錢從事其他投資,那就是更不合理的制度。那是直接降低勞動者的收入!
第三條建議是把強制儲蓄用于資本市場,剝奪了公積金,卻要采取新的強制儲蓄,并且用于資本市場。
這里面有多大的利益,不展開講。
專家從自己的利益出發,提出這樣的建議。評價提出這樣的建議的專家居心叵測,似乎是言重了,但是這位專家的建議絕對是餿主意。
應該看到,下一步將面臨的經濟困難,毫無疑問與疫情有關,但是也應該看到與長期內需不振密不可分。
如果承認隨著收入增加消費傾向下降,同樣的收入分配給不同人群有不同的消費能力,增加社會中下層收入可以增加消費總量的話,那么如何刺激內需是無需多言的。
制訂相應的經濟政策,涉及社會分配,涉及疫情損失的分擔,既是經濟問題,也是政治問題。一著不慎,后果不堪設想。
呼吁國家廣泛征求意見,充分考慮相應經濟政策對各個階層收入的影響,考慮社會中下層和底層的承受能力,不要為專家的建議所迷惑,不要被媒體的浪潮所吸引,更多地傾聽沒有多少社會資源、發聲困難卻占社會大多數的普通勞動者的聲音。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