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私信我,現(xiàn)在應該做什么?應該去搶購什么?
先說結(jié)論,不要搶購!按照國家統(tǒng)籌安排,有序購買!少出門,減少口罩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消耗!
記住,你現(xiàn)在搶什么,十有八九搶不著;你搶完以后,十有八九要后悔。
搶不到是悲劇,搶到了也是悲劇。
你不在上游,接觸不到生產(chǎn)環(huán)節(jié)甚至不控制批發(fā)環(huán)節(jié)。信息遲鈍,購買渠道有限。如果沒有未雨綢繆,有搶購價值的東西,十有八九已經(jīng)被上游截留,不投放市場了。
你能在市場上搶到的東西,十有八九是并不緊缺,故意放出來,高價賣給你的東西。真正緊缺的東西,甚至進不了批發(fā)環(huán)節(jié)。
這是第一。
你不搶,大多數(shù)人都能維持基本生活用品的供給。你搶購了,反而大多數(shù)人買不到了。
當年姜昆有個相聲,聽說副食品要漲價,他立即請假不上班,買了各種副食品。結(jié)果,別人買不到。最后,他全砸手里了。
這是第二。
除非你自己建立戰(zhàn)略儲備,否則未雨綢繆基本是猜不準的。
內(nèi)因和外因共同作用,內(nèi)因是基礎,外因是誘因。內(nèi)因通過外因發(fā)揮作用。內(nèi)因是長期積累的,外因則是充滿偶然性的。
我們可以預期生活必需品會發(fā)生短缺,但是除了一線醫(yī)護工作者,誰也不會知道這次疫情的嚴重程度,不會想到一些地方要求提前復工,一些地方要求只要離開家門就要佩戴口罩而且嚴格檢查,所以也不會想到口罩突然短缺。
你自己的戰(zhàn)略儲備只能是糧食、肉類和一些基本生活用品,霧霾區(qū)也許有一些口罩,其他基本猜不到,你沒有足夠的經(jīng)濟實力所有商品都押寶,也沒有貯藏條件。
這是第三。
你所搶購的大多數(shù)商品,在下一次搶購之中都將是無用的。假設下次手套短缺,你顯然不能用口罩去換取口罩。
說到底,截至目前,還沒有發(fā)生惡性通貨膨脹,貨幣還沒有失去流通手段、儲藏手段、支付手段的功能。姜昆的相聲之中,主人公搶了那么多消費品,最終無法兌換成貨幣,購買其他商品,只能自己慢慢消化。
這是第四。
如果政府不打算放棄本幣,那么搶購之后,往往是大蕭條。大多數(shù)人消耗了大量的貨幣,購買了若干年消費不了的商品。政府為了維持幣值穩(wěn)定,不得已加息,大批企業(yè)維持循環(huán)困難。
這是歷史上發(fā)生過的事情。
與其考慮搶購什么,不如考慮怎么減少債務,回籠現(xiàn)金。
這是第五。
即使現(xiàn)有的價值符合失去流通手段、儲藏手段、支付手段的功能,也會有其他商品出現(xiàn),承擔一般等價物的功能。什么會替代法幣,不展開講。但是,絕對輪不到你搶購的口罩和白菜。
這是第六。
如果真到了所有人都到了有錢也難以獲得生活必需品的時候,你需要的也不是生活必需品了。那時,別人都沒有生活必需品,而你有,不但有而且充足,那不見得是什么好事。
那時你更迫切需要的,也許不是現(xiàn)在的各種生活必需品。
這是第七。
這次長假以后,找工作也許比現(xiàn)在搶東西更重要。未雨綢繆,預則立不預則廢。經(jīng)濟壓力大,相對穩(wěn)定的工作,也許比收入高更重要。
對畢業(yè)生來說,國家鼓勵參軍。
參軍不是首選,但是如果沒有其他更合適的位置,參軍也是一個可以考慮的選擇。毛主席還當過兩年兵呢,不是嗎?
一般來說,除了明末那種變態(tài)的軍戶如奴的時代,軍隊的待遇要比社會平均水平略高一些。原因是什么,不展開講,你懂的。
這是第八。
記住,每臨大事有靜氣,與諸位共勉。
說點題外話,我容忍度比較低,主要討厭幾類人:一討厭蠢貨,二討厭杠精,三討厭窺探隱私的人。被我拉黑的,基本是這三類中的一種。我想,正常人大約都討厭這三種人,不過容忍度不同而已。有些人比較大度,我還沒達到那個層次。
附姜昆相聲:
乙:二大媽說什么啦?
甲:“告訴你們,過兩天副食品要漲價啦!”你說急人不急人哪?
乙:老太太就愛傳這個。
甲:哎喲!急得我,第二天早晨趕緊到單位請假,到銀行取錢,那個平板車、三輪車、小推車我一趟一趟往家拉呀。
乙:你拉什么呀?
甲:油鹽醬醋啊。
乙:拉一趟不就完了嗎?
甲:那才哪兒到哪兒啊?你知那醋我打了多少啊?
乙:多少?
甲:一洗澡盆。
乙:哎!
甲:那醬油。
乙:多少?
甲:兩水缸。
乙:哎喲!
甲:豆油。
乙:多少?
甲:十五桶。
乙:好嘛。
甲:味精。
乙:多少?
甲:兩抽屜。
乙:嗬。
甲:五香面兒。
乙:多少?
甲:一大衣柜。
乙:嗬!
甲:黃醬,
乙:多少?
甲:一被窩。
乙:哎?你怎么都弄到那里去啦?
甲:醬壇子打了,全折床上啦。你說多惡心哪?
乙:你聽著這份兒亂。你要開油鹽店哪?
甲:油鹽店沒開,小賣部讓我給買光啦。
乙:他給包圓兒啦。
甲:指望著買了這么多東西,這回不著急了吧?
乙:是啊?
甲:等了一個半月,這漲價一點兒動靜沒有。
乙:嗬。
甲:你說多讓人著急。急得我天天上物價局打聽去,“嘿,同志,什么時候漲價呀?”人家還氣我哪,“你別散布這個呀,你怎么老散布漲價?你再散布把你逮起來!”我說,“不是我散布,是二大媽說的。”
乙:哎喲!你別再把二大媽給招出來呀?
甲:你說嘿,買這么多東西在我們家擱著,不漲價,光長毛!你說這……我得吃到什么歲數(shù)去?
乙:這急呀,全是你自己找出來的。
甲:我都買來了,小賣部沒了,人家街坊還著急哪。日久天長到我這兒占便宜來,“嘿嘿,紀師傅,我們家里吃餃子,您來碗兒醋怎么樣?”“哎,小紀,今兒大爺弄點兒涼粉兒,來兩瓶醬油。”你說他弄涼粉兒,他弄兩瓶醬油?你說當施舍棚啦?我有這么大資本嗎?
乙:你趕緊想辦法吧?
甲:我說不行,我要先下手為強吧!反正小賣部已經(jīng)關張啦,我開張。第二天轉(zhuǎn)天我賣,我得把它賣光了。我呀,什么價兒買的,什么價兒賣,這樣呢,好在賠不了多少。
乙:哎,這主意挺好。
甲:第二天早上,主意打定了,剛要賣呢,就聽二大媽一嗓子,沒把我給急暈過去!
乙:她又說什么?
甲:“好消息!由于季節(jié)不同,告訴你們:聽說這副食品價格呀!”
乙:怎么樣?
甲:“下調(diào)百分之三十。”
乙:嗐!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