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世界各國,如果被某大國所封鎖或者所制裁,那日子一定是不會好過的。當今世界上有不少國家被帝國主義強國封鎖過,也制裁過,但后果都是相當凄慘的。但中國例外。中國越是被封鎖被制裁,中國不僅沒有被搞垮,反而越挫越勇,最終還能發展起來。講到為什么會這樣,那人說,關鍵就在于中國人善于自強不息,越是在壓力的挑戰下,越是能夠發揮出最大的勇氣和斗志。
這話聽起來挺提氣。但問題真的就是這么簡單嗎?我以為還是有點缺乏客觀的分析。在舊中國,那時沒有被帝國主義封鎖和制裁,可是中國就是發展不起來。只有在新中國建立起來之后,中國要走人民民主專政的道路,把帝國主義趕出了中國。因此,帝國主義就要制裁和封鎖新中國。在新中國被帝國主義封鎖和制裁的時候,那時的世界是劃分為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大陣營的。對中國封鎖和制裁的是資本主義陣營,而社會主義陣營對于中國完全是敞開大門的。那時的中國,除了得到蘇聯的大量援助之外,東歐各社會主義國對中國的援助也是很不少的。東德、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等工業相對先進的國家,對中國也提供了大量的援助。這些援助對于中國的工業化進程是起到了重要作用的。今天的中國,之所以能夠建立起較為強大的工業化基礎,除了要感謝當時蘇聯人民的援助之外,也要感謝當年東歐各社會主義國家的積極援助。正是這些援助,讓帝國主義對中國的封鎖和制裁的結果被大大地打了折扣。
從中國內部因素來看,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中國的經濟在中國如此之大的內需面前,在很大的回旋余地。所謂東方不亮西方亮,中國的內需,有很大一部分是中國自己完全能夠解決的。在帝國主義封鎖與制裁的情況下,工業的發展肯定會受到較大的影響,但在人民生活與民生方面,這方面的影響效果就要小得多了。
有了上述這兩個內外客觀因素,再來看中國人民的奮斗精神,才能理解為什么中國人民在那個時候,能夠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力克艱辛,發奮圖強,創造一個又一個科技領域、工程技術領域里的偉大奇跡。
六十年代,中蘇關系破裂,原來蘇聯與東歐各國對中國的援助基本停頓了。在這個時候,中國人民也才特別需要發揚光大的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延安時期的“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口號也被賦予了新的意義。同時,也正是在中國已經具備了初步的工業化基礎之后,中國人民的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才有可能得到充分的展示與發揮。所以,中國人民的奮斗精神是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物質基礎之上的,沒有這樣的物質基礎,光憑精神和一腔熱血,是不可能創造出那一個又一個奇跡來的。
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在初步的工業化基礎之上,我們創造的工業奇跡,在一定程度上說,也是有限的。我們在那個時代已經做出了人工合成牛胰島素,但我們在半導體的晶體戌與生產方面,在激光技術方面,所取得的進步是有限的,與國際先進技術水平相比,落后的程度也是比較大的。因為我們的工業底子還不夠厚重,也不夠扎實,所涉及的產業覆蓋范圍也不夠廣,所以能夠取得的進步就比較緩慢。這些問題還是要依靠我們在八十年代之后的改革開放的時代,才有可能得到解決。
不過,在改革開放之初,又出現了另一種傾向。有些人認為,我們國家就是落后,就是技不如人,所以當年的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所能產生的成果是有限的,有的甚至是沒有太大用處的。我們還是要老老實實學習人家。不只是要學習,還要把能從人家那里拿過來的技術和設備,盡可能地都拿過來。這樣我們的發展就會更快一些。準確地說,學習人家并沒有錯,但如果是只想著依賴別人,只想著靠技術引進,就能提高我們自己的水平,甚至還有以市場換技術,以品牌換技術等想法,以為這才是中國提高工業技術水平的唯一道路,那就一定會令人失望的。大量事實證明,這些想法都是不切實際的。外國的資產階級不可能會積極幫助中國提高對他們具有強大競爭力的先進技術水平,在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他們要占據市場競爭的制高點,要永遠把持高端技術的頂端,是必然的。所以,以為資本主義工業先進的國家會允許中國占有最先進的生產技術,完全是不切實際的幻想。
但是,我們就是有些人,死抱著這樣的幻想不肯放手。有的國有企業甚至一而再、再而三想方設法要跟外資合作,以便引進人家的先進技術。但是那些外資公司縱然本身想跟中國合作,但是那些外國政府是堅決不能同意的。麥道公司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的例子。
當年的航空工業部要跟麥道合作,麥道公司也同意了。但是美國政府硬是拆散了麥道公司,只允許麥道公司生產軍品,而民品部分必然與波音合并。這樣麥道就是想跟中國合作,也做不到了。當年的航空工業部中的一些人,以為與麥道合作,就能一點點掌握生產大飛機的技術,誰能料到美國政府一棒子下來,什么都成了雞飛蛋打了。
2003年,正是非典型肺炎肆虐的時候,國家就已經下定決心,一定要把自己的大飛機搞出來。而在那時,國內仍然有一種聲音,反對我們自己搞大飛機,認為這是與市場經濟的原則不相符合。這種觀點實際上是要把中國從高端技術領域里永遠地排除出去,在市場中的位置永遠處于中低蝗末端。我們發展大飛機,除了防止帝國主義列強將來有可能會通過新的封鎖和制裁,要掐住我們的脖子來強迫我們屈服之外,更有為將來進入市場世界的競爭打下牢牢的基礎。我們已經有了一定的技術儲備,但還是遠遠不夠,所以我們必須還要進行艱苦的奮斗。所以,我們要在對手的制裁中沖出重圍,除了要有非凡的勇氣與斗志之外,更要有物質性的技術力量。用鐵人王進喜的話說,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這話充滿了唯物主義的辯證法。有條件講的是唯物主義基本立場,創造條件,就是還是要尊重客觀物質條件,但也要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能動性不是用來喊口號的,是要創造未曾有過的物質條件的。
我們今天的科技水平已經提高了不少,但與國際最先進的水平,在有的領域里還有著不小的差距。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繼續趕超這樣的差距。除了要繼續發揚我們的艱苦奮斗的精神之外,更要繼續創造未曾有過的條件。這比發揚我們的那種精神難度會更大一些。只有做到這些,我們才會在對手的封鎖與制裁面前真正立于不敗之地。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