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經濟已成為我國各種經濟成分中的主要成分
作者 望長城內外
民營企業是我國特有的稱謂,是指在中國境內除國有企業、國有資產控股企業和外國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以外的所有企業,包括個人獨資企業、合伙制企業、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等。
根據國家統計局和國務院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11月20日發布的《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公報》公布的數據,目前在我國的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中,民營企業個數已占第二、三產業企業總數的95%以上,民營企業的從業人員數量也已占到90%左右。
一、目前在我國第二和第三產業中民營企業總數已占到95%以上
據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公報第二號公報公布的數據, 2018年末,全國共有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企業法人單位1857.0萬個。其中,內資企業占98.8%,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占0.6%,外商投資企業占0.6%。內資企業中,國有企業占全部企業法人單位的0.4%,私營企業占84.1%。詳見下表。
按登記注冊類型分組的第二、第三產業企業法人單位
|
單位數(萬個) |
比重(%) |
合 計 |
1857.0 |
100.0 |
內資企業 |
1834.8 |
98.8 |
國有企業 |
7.2 |
0.4 |
集體企業 |
9.8 |
0.5 |
股份合作企業 |
2.5 |
0.1 |
聯營企業 |
0.7 |
0.0 |
有限責任公司 |
233.4 |
12.6 |
股份有限公司 |
19.7 |
1.1 |
私營企業 |
1561.4 |
84.1 |
其他企業 |
0.1 |
0.0 |
港、澳、臺商投資企業 |
11.9 |
0.6 |
外商投資企業 |
10.3 |
0.6 |
由于股份合作企業、聯營企業、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大都是民營企業或民營控股企業,因此,可以推算出,目前我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中的民營企業個數已占第二、三產業企業總數的95%以上。
二、目前在我國第二和第三產業中民營企業從業人員數量已占到90%左右
據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公報第三、四、五號公報公布的數據,全國第二、第三產業各行業的企業法人單位和從業人員的數據如下:
(一)第二產業
1、工業
2018年末,全國共有工業企業法人單位345.1萬個,從業人員11521.5萬人。在工業企業法人單位中,內資企業336.4萬個,占97.5%;港、澳、臺商投資企業4.3萬個,占1.3%;外商投資企業4.4萬個,占1.3%。內資企業中,國有企業1.1萬個,占全部企業的0.3%;集體企業2.6萬個,占0.7%;私營企業291.2萬個,占84.4%。 在工業企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中,內資企業占83.5%,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占8.2%,外商投資企業占8.4%。內資企業中,國有企業占全部企業的1.6%,集體企業占0.5%,私營企業占51.9%。詳見下表。
按登記注冊類型分組的工業企業法人單位和從業人員
|
企業法人單位 (萬個) |
從業人員 (萬人) |
合 計 |
345.1 |
11521.5 |
內資企業 |
336.4 |
9615.4 |
國有企業 |
1.1 |
179.2 |
集體企業 |
2.6 |
53.9 |
股份合作企業 |
0.9 |
18.5 |
聯營企業 |
0.2 |
2.6 |
有限責任公司 |
34.2 |
2627.1 |
股份有限公司 |
3.9 |
738.4 |
私營企業 |
291.2 |
5979.4 |
其他企業 |
2.2 |
16.2 |
港、澳、臺商投資企業 |
4.3 |
940.8 |
外商投資企業 |
4.4 |
965.3 |
2、建筑業
2018年末,全國共有建筑業企業法人單位121.8萬個,從業人員5808.9萬人。建筑業企業法人單位中,內資企業121.6萬個,占99.8%。其中,國有企業占內資企業的0.3%,集體企業占0.4%,私營企業占83.6%。建筑業企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中,內資企業占99.6%。其中,國有企業占內資企業的1.7%,集體企業占2.0%,私營企業占55.8%。詳見下表。
按登記注冊類型分組的建筑業企業法人單位和從業人員
|
企業法人單位(萬個) |
從業人員(萬人) |
合 計 |
121.8 |
5808.9 |
內資企業 |
121.6 |
5785.1 |
國有企業 |
0.3 |
96.1 |
集體企業 |
0.5 |
113.7 |
股份合作企業 |
0.05 |
9.3 |
聯營企業 |
0.01 |
1.3 |
有限責任公司 |
17.8 |
2059.0 |
股份有限公司 |
1.2 |
278.4 |
私營企業 |
101.6 |
3226.6 |
其他內資企業 |
0.02 |
0.8 |
港、澳、臺商投資企業 |
0.2 |
16.2 |
外商投資企業 |
0.08 |
7.6 |
(二)第三產業
1、批發和零售業
2018年末,全國共有批發和零售業企業法人單位649.9萬個,從業人員4008.2萬人。在批發和零售業企業法人單位中,內資企業占99.2%,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占0.4%,外商投資企業占0.4%。在批發和零售業企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中,內資企業占94.8%,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占2.6%,外商投資企業占2.6%。詳見下表。
按登記注冊類型分組的批發和零售業企業法人單位和從業人員
|
企業法人單位 (萬個) |
從業人員 (萬人) |
合 計 |
649.9 |
4008.2 |
內資企業 |
645.0 |
3799.1 |
國有企業 |
1.5 |
47.4 |
集體企業 |
2.8 |
26.9 |
股份合作企業 |
0.6 |
4.1 |
聯營企業 |
0.2 |
1.8 |
有限責任公司 |
66.6 |
712.7 |
股份有限公司 |
4.8 |
134.5 |
私營企業 |
550.4 |
2763.3 |
其他企業 |
18.1 |
108.6 |
港、澳、臺商投資企業 |
2.5 |
103.4 |
外商投資企業 |
2.4 |
105.6 |
2、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2018年末,全國共有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企業法人單位57.0萬個,從業人員1396.7萬人。在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企業法人單位中,內資企業占99.1%,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占0.5%,外商投資企業占0.4%。在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企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中,內資企業占96.4%,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占2.2%,外商投資企業占1.4%。詳見下表。
按登記注冊類型分組的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企業法人單位和從業人員
|
企業法人單位 (萬個) |
從業人員 (萬人) |
合 計 |
57.0 |
1396.7 |
內資企業 |
56.5 |
1347.0 |
國有企業 |
0.6 |
101.2 |
集體企業 |
0.4 |
10.7 |
股份合作企業 |
0.05 |
1.3 |
聯營企業 |
0.03 |
0.6 |
有限責任公司 |
8.3 |
606.9 |
股份有限公司 |
0.7 |
87.9 |
私營企業 |
46.2 |
536.7 |
其他企業 |
0.3 |
1.6 |
港、澳、臺商投資企業 |
0.3 |
30.1 |
外商投資企業 |
0.2 |
19.6 |
3、住宿和餐飲業
2018年末,全國共有住宿和餐飲業企業法人單位43.1萬個,從業人員706.4萬人。在住宿和餐飲業企業法人單位中,內資企業占99.0%,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占0.5%,外商投資企業占0.5%。在住宿和餐飲業企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中,內資企業占87.4%,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占6.1%,外商投資企業占6.5%。詳見下表。
按登記注冊類型分組的住宿和餐飲業企業法人單位和從業人員
|
企業法人單位 (萬個) |
從業人員 (萬人) |
合 計 |
43.1 |
706.4 |
內資企業 |
42.7 |
617.3 |
國有企業 |
0.4 |
22.6 |
集體企業 |
0.3 |
4.2 |
股份合作企業 |
0.1 |
1.4 |
聯營企業 |
0.02 |
0.5 |
有限責任公司 |
5.4 |
166.1 |
股份有限公司 |
0.4 |
15.5 |
私營企業 |
36.0 |
405.9 |
其他企業 |
0.2 |
1.2 |
港、澳、臺商投資企業 |
0.2 |
43.1 |
外商投資企業 |
0.2 |
46.0 |
4、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
2018年末,全國共有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企業法人單位91.3萬個,從業人員995.1萬人。在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企業法人單位中,內資企業占98.5%,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占0.9%,外商投資企業占0.6%。在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企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中,內資企業占87.8%,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占7.0%,外商投資企業占5.2%。詳見下表。
按登記注冊類型分組的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企業法人單位和從業人員
|
企業法人單位 (萬個) |
從業人員 (萬人) |
合 計 |
91.3 |
995.1 |
內資企業 |
90.0 |
873.8 |
國有企業 |
0.1 |
9.1 |
集體企業 |
0.1 |
0.5 |
股份合作企業 |
0.03 |
0.2 |
聯營企業 |
0.01 |
0.1 |
有限責任公司 |
13.1 |
262.3 |
股份有限公司 |
1.0 |
104.4 |
私營企業 |
75.5 |
496.6 |
其他企業 |
0.1 |
0.5 |
港、澳、臺商投資企業 |
0.8 |
69.4 |
外商投資企業 |
0.5 |
52.0 |
5、金融業
2018年末,全國共有金融業企業法人單位13.7萬個,從業人員1818.0萬人。
6、房地產業
2018年末,全國共有房地產業企業法人單位74.2萬個,從業人員為1263.5萬人。
7、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2018年末,全國共有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企業法人單位250.6萬個,從業人員2236.8萬人。在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企業法人單位中,內資企業占99.0%,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占0.6%,外商投資企業占0.4%。 在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企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中,內資企業占97.2%,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占1.2%,外商投資企業占1.5%。詳見下表。
按登記注冊類型分組的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企業法人單位和從業人員
|
企業法人單位(萬個) |
從業人員(萬人) |
合 計 |
250.6 |
2236.8 |
內資企業 |
248.2 |
2174.9 |
國有企業 |
1.0 |
69.6 |
集體企業 |
17.0 |
69.1 |
股份合作企業 |
0.2 |
3.5 |
聯營企業 |
0.1 |
1.4 |
有限責任公司 |
34.3 |
524.7 |
股份有限公司 |
2.1 |
43.5 |
私營企業 |
187.4 |
1429.0 |
其他企業 |
6.1 |
34.2 |
港、澳、臺商投資企業 |
1.5 |
27.4 |
外商投資企業 |
0.9 |
34.6 |
8、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
2018年末,全國共有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法人單位127.6萬個,從業人員1182.9萬人。其中,企業法人單位119.5萬個,從業人員1029.0萬人。在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企業法人單位中,內資企業占98.8%,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占0.6%,外商投資企業占0.6%。在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企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中,內資企業占96.4%,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占1.5%,外商投資企業占2.1%。詳見下表。
按登記注冊類型分組的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企業法人單位和從業人員
|
企業法人單位(萬個) |
從業人員(萬人) |
合 計 |
119.5 |
1029.0 |
內資企業 |
118.2 |
992.2 |
國有企業 |
0.9 |
35.3 |
集體企業 |
0.4 |
4.7 |
股份合作企業 |
0.1 |
1.4 |
聯營企業 |
0.04 |
0.5 |
有限責任公司 |
16.6 |
267.7 |
股份有限公司 |
1.1 |
34.3 |
私營企業 |
94.1 |
614.6 |
其他企業 |
4.9 |
33.7 |
港、澳、臺商投資企業 |
0.7 |
15.5 |
外商投資企業 |
0.7 |
21.3 |
9、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
2018年末,全國共有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法人單位14.9萬個,從業人員353.2萬人。其中,行政事業及非企業法人單位3.3萬個,從業人員113.8萬人;由此算出,企業法人單位11.6萬個,從業人員239.4萬人。
10、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
2018年末,全國共有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企業法人單位47.9萬個,從業人員414.8萬人。在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企業法人單位中,內資企業占99.7%,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占0.2%,外商投資企業占0.1%。在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企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中,內資企業占97.4%,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占1.7%,外商投資企業占0.9%。詳見下表。
按登記注冊類型分組的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企業法人單位和從業人員
|
企業法人單位(萬個) |
從業人員(萬人) |
合 計 |
47.9 |
414.8 |
內資企業 |
47.8 |
404.0 |
國有企業 |
0.1 |
2.9 |
集體企業 |
0.3 |
3.6 |
股份合作企業 |
0.1 |
0.8 |
聯營企業 |
0.02 |
0.4 |
有限責任公司 |
5.5 |
69.6 |
股份有限公司 |
0.4 |
5.0 |
私營企業 |
41.0 |
319.8 |
其他企業 |
0.3 |
1.9 |
港、澳、臺商投資企業 |
0.1 |
7.2 |
外商投資企業 |
0.1 |
3.6 |
11、教育
2018年末,全國共有教育法人單位66.6萬個,從業人員2230.5萬人。其中,行政事業及非企業法人單位37.7萬個,從業人員1869.3萬人;由此算出,企業法人單位28.9萬個,從業人員361.2萬人。
12、衛生和社會工作
2018年末,全國共有衛生和社會工作法人單位27.3萬個,從業人員1147.8萬人。其中,行政事業及非企業法人單位17.0萬個,從業人員916.9萬人;由此算出,企業法人單位10.3萬個,從業人員230.9萬人。
根據以上數據,可推算出,目前我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中的企業共有從業人員3.2億人,其中民營企業從業人員約2.8億至2.9億人,民營企業從業人員數量占比約為90%左右。
三、目前在我國民營企業貢獻的GDP和稅收分別約為65%和55%左右
那么,目前我國民營企業的資產負債狀況和營業收入以及對我國GDP和稅收的貢獻分別是多少呢?國家統計局和國務院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11月20日發布的《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公報》沒有公布。但是,據媒體報道,2018年8月21日召開的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指出,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具有“五六七八九”的典型特征,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
目前在我國,中小企業基本都是民營企業,但在大型和超大型企業中,也有不少民營企業。由此可以推算出,民營企業貢獻的GDP和稅收分別約為65%和55%左右。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認為,目前,民營企業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主力軍,民營經濟成分已成為我國各種經濟成分中的主要成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