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經濟 > 經濟視點

吳銘:金融主權攻防,是金融戰的核心內容

吳銘 · 2019-12-02 · 來源:立寒秋
收藏( 評論() 字體: / /
新殖民時代,主要是對華輸出資本,這就需要中國開放市場、開放金融,本質上和舊殖民主義沒有區別。

  當年,舊殖民主義者侵略中國,主要是割地賠款、劃分租界,即侵害領土主權的方式侵略中國經濟和金融;今天,新殖民時代,主要是對華輸出資本,這就需要中國開放市場、開放金融,本質上和舊殖民主義沒有區別。金融主權、經濟主權、市場主權,本質上就是中國今天的領土主權。

  本文屬于基礎理論文章,較長,無法寫短。請耐心讀完。

  有網友發來人民大學吳曉求副校長的一篇講座稿,題叫《吳曉求:金融戰比貿易戰重要百倍,我們對此要做極限思維》,內中關于金融戰的論述,其實并不多。如下:

  其一,實際上給中國貼上匯率操縱的標簽,我個人認為這就是金融戰的開始。

  其二,金融戰它有特別惡劣的時候,它比貿易戰要重要百倍,因為金融戰本身是一個神經戰,一旦出了問題,神經系統就麻煩了,人就會變得非常癡呆了,就沒反應了,所以對金融戰要展開極限思考。我今天不展開金融戰,我想告訴的是,我們要保持一種極限的思考。

  先說金融戰什么時候開始的。

  正如中美之間的政治斗爭從新中國成立或者抗日戰爭結束那一天就開始了一樣,中國美金融戰一直在進行,從新中國成立那一天就在打,只是,美國人無法得手。正如一個小偷每天都在到你家附近探聽情況一樣,而你家防守很嚴,小偷無法下手,也無法得手。你不能因為小偷無法下手、無法得手,就認為小偷沒有打算偷你家東西,不能說等到小偷開始撬門時,偷盜行為才開始。

  軍事上,戰爭很好理解,勝負也好說,無非就是打跨軍隊,俘虜好多士兵,得到很多戰利品,占你家的地盤,搶你家的東西,勒索你家的財物,割占你家的領土。這是戰爭的目的。那么,金融戰的目標究竟是什么?我可能有些吹牛皮,我認為,中國主流經濟學界、金融界,應該是沒有搞明白甚至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因為我沒有看到這方面的論述,可能我是井底之蛙。

  借用一個軍事術語,中國金融的核心陣地,肯定是美國對中國金融戰所要攻擊的重點!要么摧毀,要么俘虜或占領!

  本文就談談,中國金融的核心陣地究竟是什么,然后,看看美國何時、何種方式進行這個核心陣地。美國進攻這個核心陣地的時間,即是中美金融戰爆發的時間。

  我認為,從國家主權的角度看,中國中央人民政府在中國領土上的發行人民幣的權力、使用人民幣對國內商品的定價權、對對外貿易的議價權、對人民幣匯率的議價權、在國際貿易中使用人民幣結算的權力,就是中國的金融主權,就是中國金融的核心利益所在。可惜,這幾個權力,基本上喪失殆盡。

  9月11日,我在“立寒秋”公眾號上發了篇文章《金融主權模型簡說》,對發行權、結算權、定價權進行了簡說。現再簡要說明如下。

  所謂發行權,就是在中國這片領土上,只有中央人民政府才能有資格發行貨幣!其他外國政府、政治集團、國際組織等勢力,均無權在中國領土上發行任何貨幣。

  所謂結算權,就是在中國領土上,人民幣是唯一結算貨幣,其他任何貨幣,包括黃金白銀,也都不可以流通,不可能用來結算。在對外貿易中,鑒于要平等協商才能貿易,人民幣在商品定價和匯率上,體現為議價權,即要有與貿易對象就人民幣匯率和商品價格進行平等協商的權利,在匯率上有討論確定的權力,要不就不貿易。

  所謂定價權,就是人民政府掌握著使用人民幣對國內市場上銷售的商品進行定價的權力和能力。注意,這里我強調定價的能力。因為,只有國營企業,才會接受人民政府的定價,私有企業是拒絕人民政府的定價的。所以,只有國營或者國有企業,才可能確保人民政府對其生產的商品的定價權落實。沒有定價權的貨幣,就是資本主義的貨幣,就是假幣。

  發行權、結算權(對外貿易中的結算方式的協商權)、定價權(對外貿易中的議價權),三者是相互依賴的,不可分割的。沒有發行權,自然無所謂結算權、定價權;沒有結算權,則發行權、定價權也成了空中樓閣;掌握了結算權,自然就會有較多的定價權。此三者,我稱之為金融主權。

  在國內貿易中,金融是工農業生產和科研、教育、住房、基礎建設等經濟活動和建設行為的“血脈”,其重要性無須多說。我想強調的是國內商品交易的定價問題。

  公有制經濟體制下,或者說計劃經濟體制下,國家通過各級人民政府直接組織勞動人民進行工農業生產、科研、教育以及國防、醫療、住房、養老等生產生活活動,建立了全民所有的、遍及全國的供銷體系網絡。同時,還建立了全民所有的、遍及全國的銀行體系,中央人民政府和各級地方人民政府,一手掌握貨幣的發行權(發行數量、發行時機、發行對象等),一手掌握著生產和供銷。那么,中國銀行發行的貨幣,如何與生產生活活動相銜接呢?就是通過政府的定價行為相銜接。定價權,是金融和生產生活服務等經濟活動相銜接的唯一渠道。所謂貨幣的信用或者說錨,我想實質上指的就是定價權。我想,私有制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和公有制的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其在金融與生產生活等經濟活動的關系方面的本質區別就在于,后者這個定價權掌握在人民政府手中,以便于讓金融服務于生產生活,也是調劑、分配生產生活資料的關鍵手段之一。政府有能力穩定物價,也必須穩定物價。而資本主義社會,定價權實際上掌握在大資本手中,在美國,掌握在華爾街財團手中,政府無力維持物價平衡,也不需要維護物價平衡,相反,還要不斷提高物價,以便于資本獲利。

  資本主義只追求利潤,而社會主義是要公平公正的、生產能力不斷壯大、技術水平不斷的、滿足勞動人民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和國防需要并支援國際革命力量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不在于追逐利潤。這是生產的目的的不同。資本主義組織社會生產的辦法是投資,分配辦法,也是按資本大小分配。社會主義組織社會生產的辦法是直接由政府出面,組織各種生產建設活動;分配辦法,是按勞分配。資本主義社會中,政府為大資本打工,資本為政府運行提供稅收。社會主義中,沒有資本(社會主義的錢,應該叫資金),政府直接組織生產勞動,政府工作人員的生活保障,教育、醫療、住房、養老、國防等保障工作,按照按勞分配的原則,從其他勞動者的成果中分配,所以,社會主義不指望稅收,甚至可以沒有稅收。

  好了,繞得有些遠了,基礎知識,許多人不太熟悉,故不得不如此。下面只說貨幣的發行權、結算權和定價權,這是金融斗爭也是斗爭爭奪的根本陣地。

  先說發行權。早在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央人民政府即通過“一邊倒”“先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另起爐灶”三項重大政治經濟政策,廢除了清末、民國期間中國與列強簽訂的所有條約,這就徹底斬斷了外國資本控制中國經濟金融的魔爪。外國資本不能進入中國,則中國人民幣的發行權,就完全掌握在中國手中了。就這么簡單,不想再解釋了。新中國成立后到主席去世,中國沒有引進過一分錢的外資,請注意。有人說,從蘇聯貸款、43方案是引進外資,不對,貸款是貸款,和今天大量引進外國投資完全不是一回事。貸款,中國可以用這些貸款購買蘇聯生產的、我們必須的商品,而引進外資不是這么回事,引進外資,是讓外資掌握的人民幣在中國進行并購企業、開辦企業、商品代加工等業務,而千方百計拒絕中國利用這些引進的外匯去購買其本國生產的、中國必須的商品。貸款喪失的只是結算權,即中國在和蘇聯貿易中,只能用中國貸來的盧布結算。80年代 ,中國從日本貸款很多,用這些貸款從日本購買商品,說是日本對中國的一種援助。我看不是,相反,這是中國在對日貿易中,喪失了人民幣的結算權和定價權。

  所以,即使是貸款,毛主席在第一次出訪蘇聯之前,也強調,“多貸不如少貸”。我理解,就是貸款會損害中國人民幣的結算權,一定程度上損害人民幣的議價權。

  還有人說,外國以整套生產線到中國開廠也是一種引進外資。不對,這和當前的引進外資,仍然是兩回事。當前的引進外資,讓外資以人民幣的形式進入到中國市場,可以“任我行”,投資、并購、炒股、入股銀行、入股企業、貸款、存款、支付、保險等。而以整套生產線方式進入中國市場的外國技術,其生產線只能從事生產,很難從事金融活動。

  就是說,新中國成立之后,毛主席不曾引進過一分錢外資!有人說,毛主席“緩解中美關系”,為沿海引進外資打下基礎。改革開放后中國引進外資和毛主席沒有任何關系,我相信毛主席絕無可能贊同引進外資。中英關系早就很好,英國是第一個承認新中國的西方國家;法國和美國關系不好,1964年和中國建交;1972年,中國接受尼克松訪華之后,有大量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和中國建交,中國引進其外資了嗎?誰能舉個例子,抱歉,誰也舉不出這樣的例子,因為根本就沒有這樣的例子。中國只和外國包括西歐英法西德等國貿易,也引進他們的整套生產線,而不從這些國家引進外資。

  當外國商人到中國投資之后,中國必須印出相應的人民幣,以相應的匯率,為其兌換成人民幣,讓其在中國市場上進行經濟活動。公有制本身對于這種外來資本,就有先天的免疫能力。比如,你想雇傭工人,但是,中國沒有人失業,所有人都有職業、有醫療、教育、住房、養老等基本保障,或工人、或農民。你想購買原材料,中國所有企業都是公有制的,如果沒有政府計劃,你根本購買不到。娛樂業呢?中國電影電視詩歌小說散文戲劇等非常發達,思想性藝術性非常之高,人民群眾喜歡的藝術,你外資根本生產不出來。要搞什么教育產業、醫療產業、房地產、保險業,中國有公有制體系保障,這些產業根本不需要。至于性產業、博彩業等三九流的產業,在中國非法。所以,這時,即使外資進來后,也施展不開,他們的錢根本花不出去。更重要的是,中國政府的運行,并不依賴稅收,而外資所能給予中國人民的,只有稅收,別無其他。值得一提的是,高科技,中國應該是需要的,但是,那些資本主義強國,他們有“巴黎統籌協議”,對中國進行技術封鎖。

  這樣,外資,對于中國人民來說,既無立足之地,也無什么意義。由于公有制的先天免疫力,想使壞,想壓榨、想掠奪,也做不到。

  為了讓外資進入中國,中國必須改革,廢除公有制,廢除人民公社,廢除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吹國企退出競爭領域、國企低效率論、國企壟斷論、國企原罪論等誣蔑、抹黑歪曲之論,拼命歪曲誣蔑計劃經濟),尤其要廢除金融系統獨立性,教育、醫療、住房、養老等“免費”的民生保障推給“市場”,向其中引入社會投資,開始高收費;必須廢除金融和工農業生產的直接關系,廢除人民政府的定價權,甚至連這種概念也不能有;必須發展旅游業、娛樂業、博彩業、房地產業、保險業、性產業之類服務業,我稱之為負產業,即對經濟只有壞處,沒有好處的產業,但是,能交稅。這樣,公有制被瓦解,計劃經濟不再,外資就有了用武之地。

  抱歉,因為金融和工農業生產關系太緊密,說金融問題時,免不了要講到實體生產問題,免不了要提到歷史。

  金融主權的破壞,恰是從人民幣的發行權開始的。而人民幣發行權的破壞,又恰是從引進外資開始的。只要引進一分錢外資,人民幣的發行權,就有一分錢,被轉交給了外資。

  前面講過,毛主席不主張向蘇聯多貸款,“多貸不如少貸”,所關注的問題就是人民幣在中蘇貿易中的結算權。后來,由于抗美援朝戰爭和此后的引進蘇聯的工業援助,中國才欠了蘇聯巨量款項。但,這個款項,還不是貸款。中蘇貿易在抗美援朝之后迅速發展,采取的結算方式,是以貨易貨方式,即,中蘇間政府談判,確定雙方一定時段內的商品進出口數量、種類,蘇聯向中國提供武器裝備(用于抗美援朝)和出口整套工業項目,中國再以相應的農產品、工業原材料等出口蘇聯,以平衡中蘇貿易。但是,由于抗美援朝戰爭和引進整套工業項目的總價值很大,中國一段時間內還生產不出相應的產品并出口蘇聯,所以,在中蘇貿易中,中國是欠蘇聯錢的。這就是1950年代末,蘇聯所逼的債。

  1960年后,中國經濟特別強調國際國內收支平衡,追求“一無內債、二無外債”,當然不會引進外資。

  大規模的引進外資,應該是上世紀的1994年。這就意味著人民幣的發行權,開始喪失。前面說過,引進一分錢的外資,就意味著一分錢的人民幣的發行權給了外國;引進1萬億外資,就意味著1萬億外資所兌換的人民幣的發行權喪失。據說中,1980年前后,人民幣的總發行量僅7000億元,而今天,人民幣的發行量已經190萬億元。究竟中國人民政府喪失了多少人民幣的發行權,可以估算一下,大約在99%。

  人民幣的結算權呢?

  這里仍然要簡要談談毛主席時代的中國外貿易史。

  前面講過,毛主席非常重視人民幣在對外貿易中的結算權。所以,強調從蘇聯貸款“多貸不如少貸”。中國不引進外資,但是,極力發展“平等協商、互通有無、互利互惠”的外貿,包括對西方國家的外貿。《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有這方面的規定。1952年春,也就是中國正在朝鮮戰場上和英法還在作戰期間,在莫斯科國際經濟會議上,中國派出了強大的代表團,并和英法等國達成了易貨貿易協議。樣板戲《海港》就講到中國和北歐國家的貿易。

  1957年,為了推動中國商品出口,中國開始舉辦廣交會。此后,每年都舉辦,甚至文革期間也沒有停止。

  那么,中國對英法等國貿易用什么結算呢?新中國剛成立,人民幣此時的國際信譽還不是很大。再說,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誰不知道結算權的重要?中國此時的對外出口貿易,用外幣結算,但是拒收美元。中國再用這些外匯,購買自己需要的商品。如果在購買商品上和西方國家達不成協議,導致外匯節余,那就購買它們的黃金。因為,英法等布雷頓森林體系內的國家,它們的貨幣是和黃金掛鉤的;雖然會貶值,但是,它們還不敢和黃金脫鉤。這樣就中國就保持了國際收支平衡。這樣,中國就從歐洲源源不斷地購買急需的商品的同時,還購買了大量黃金。當然,在價格上,由于中國在議價權方面,還不強大,所以,是吃虧的。因為,注意保持國際收支平衡,不儲備外匯,所以,即使吃虧,也吃不了大虧。

  同期,歐美貿易,歐洲的英法西德等國有大量的順差,它們有大量的美元,鑒于中國從歐洲購買大量黃金,英法等國就從美國購買黃金。黃金就以西歐為媒介,流向了中國。

  1970年5月廣交會期間,中國對英法西德瑞士等四國的貿易,用人民幣結算!“交易會上的觀察家們認為,在秋季交易會上,中國會向諸如意大利和加拿大——可能還有日本——等其它國家也提出用人民幣交易的要求。”(出處:原載《參考消息》,出版日期:1970.05.18)

  中國,從1957年廣交會起,到1970年,經13年努力,終于獲得了人民幣在對外貿易中的結算權!當我反駁美元是“世界貨幣”是個胡說時,有網友提出,美元獲得“世界貨幣”地位,是美國人100多年奮斗的結果;還說,人民幣想成為“國際貨幣”,需要幾代人的努力。我說,屁話,毛主席時代,中國對外貿易,就不用美元結算,盡管那時的英法西德等國手里的美元多的地,盡管中國也需要美元。

  國際貿易中,結算權和議價權還不一樣。結算權是唯一的!要么用美元結算,要么用人民幣結算,要么用英鎊結算。只能取其一,不能取其二。用美元結算,就等于是幫助了美元,使其堅挺,使其信譽好。用人民幣結算,就等于是幫助了人民幣,使其堅挺,使其信譽強。所以,結算權是國際貿易斗爭爭奪關鍵。1970年春季廣交會,中國奪取人民幣在中國出口中的結算權,這應該是件意義不次于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的大事!這個勝利,連同中國購買黃金的行為,我想,對于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瓦解,有直接的打擊意義。

  1972年,中美關系松動,但是,中美既沒有建交,也沒有迅速發展貿易。為什么,我想,中美貿易發展不快,應該是結算權問題解決不了,中國,必然主張人民幣結算;而美國呢,必然主張美元結算。這樣,兩國頂多進行易貨貿易,加上美國對華有很多禁運,兩國貿易當然發展不起來。

  國際貿易斗爭中取得如此重大的成果,中國學術界似乎無人知道,或是刻意埋沒——這是中國學術界尤其是經濟學界、金融界之恥。我是在偶然翻看網絡上的《參考消息》時發現了這則消息,但我隨后又忘記了從什么地方看到的了。后來,在紅歌會網上,我使用這一消息時,沒有給出出處。有位網友逼問我,說我是胡謅。結果,為了爭這口氣,我又用了幾個月時間,重新翻看舊的《參考消息》《人民日報》《紅旗》等我所有的資料!非常辛苦,非常苦惱。不過,最終,在烏有之鄉網站上重新找到了這條消息。

  這應該是條石破天驚的消息吧!

  繼續說人民幣的結算權。

  奪取結算權,中國是付出了巨大努力的。這樣的勝利成果,不應該被淹沒,更不能被出賣。

  但是,今天,中國的外貿用人民幣結算嗎?中國還講究國際收支平衡嗎?不,都不講了,中國外貿是為了掙外匯,并大力儲備外匯。人民幣的結算權,已經被扔到九霄云外了。

  什么時候丟的?我沒有資料,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主席去世前,這個結算權不可能丟。

  最后,再說定價權。

  當丟了人民幣的結算權后,如果注重保持國際貿易的收支平衡,中國本身仍然不會損失太大。但是,建立自己主導的國際經濟金融秩序的可能,已經沒有了,比如,維護鞏固第三世界經濟集團。守住國家基本利益,還是可以的。但是,你知道,中國在不要人民幣的結算權的同時,也不注重保持國際貿易的收支平衡。相反,中國非常喜歡儲備外匯,以便于發展對外貿易,購買外國的產品。甚至,連黃金都不存儲,而是存儲美元外匯。

  定價權,在國內貿易上的丟失,是和公有制經濟體系的瓦解直接相關的。你沒有自己家的企業了,你發行的錢,也無法和你生產的商品掛鉤了,無法確定人家產品的價格了。因為,人家外資企業、私有企業,甚至是國有企業的定價,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人家要追求利潤,當然是價格越高越好。人民幣,即使不考慮引資哄抬物價,也必然貶值。

  人民幣在匯率上的貶值,完全是理論誤導的結算。當時,中國主流為了引進外資,接受外國經濟學家的觀點,認為人民幣的幣值被高估了,人民幣兌美元的比價,不應該是2:1,應該是8:1,所以,人民幣在上世紀80年代,一路狂貶。

  中國出口商品定價權的喪失,同樣如此,也是理念欺騙的結果。在不使用人民幣結算的同時,中國商品的定價,追隨什么華爾街期貨的價格,為追求出口創匯,甘心“與國際接軌”!融入國際分工。搞什么來貨加工,并極力壓低中國商品、原材料、勞動力的價格,還以為這是中國的什么“比較優勢”。中國政府不能對物價進行干涉,不然,不然中國就不是市場化國家,就不能得到美國的最惠國待遇。

  人民幣的發行權、結算權、定價權,基本上講完了。這三權的大規模喪失,時間大約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此后,當然是越來越嚴重。三大權力均已喪失,能不被動嗎?

  好了,今天時間很晚了。不想寫了。

  所以,人民大學的吳曉求副校長說,美國前幾天把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說明中美金融戰開始了。我覺得,可能由于他講座的主題不是這個,所以,他沒有說透。我認為,至少,中美金融戰在1970年代末就開始了,而不是今天才開始。只是中國人尤其是關鍵人物還一直懵懵懂懂。恐怕,至今,仍然有很多關鍵人物,不知道美國發動金融戰究竟要干什么,想得到什么,更不知道如何應對。什么叫“極限思考”,我看不懂,希望能夠看到吳副校長的解釋。

  以一言以蔽之,所謂金融戰,就是人民幣的發行權、結算權和定價權(國際貿易中的議價權)之戰,中國要奪回這個權力,而美國則要破壞中國的這個主權。中國進攻的目標,就是去奪取美元的發行權、定價權和結算權,別無其他。勝負的標準呢?如果中國能夠奪回人民幣在本國的發行權,奪回人民幣在中國對外貿易中的結算權和議價權,就算是重大勝利。如果能夠打破美元在世界貿易中的結算和定價權,打破美元在其本國的發行權,就算徹底勝利。

  至于在金融戰中打敗美國,當然有辦法。改天再說吧。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晨鐘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2.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3.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4.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5.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6. 到底誰“封建”?
  7.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8. “中國人喜歡解放軍嗎?”國外社媒上的國人留言,差點給我看哭了
  9. 從歷史工人運動到當下工人運動的謀略——(一)歷史工人運動
  10. 掩耳盜鈴及其他
  1.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2.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3. 與否毛者的一段對話
  4.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5.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6. 社會亂糟糟的,老百姓只是活著
  7.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8.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9. 不能將小崗村和井岡山相提并論!
  10.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7.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毛主席掃黃,雷厲風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徹底關閉!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4.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機關事業單位老人、中人、新人養老金并軌差距究竟有多大?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午夜AV不卡网站在线播放 | 精品国精品自拍自在线 | 午夜男女视频一区二区 | 欧美国产亚洲精品 | 亚洲区欧美区偷拍区中文字幕 | 亚洲性爱视频久久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