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新時代,各方面改革在加速推進,一些重大改革將深刻影響中國的前途命運,謀劃好重大改革,對于建設一個充滿希望的中國,意義重大。企業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農村的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對中國的前途命運產生重大影響的重大改革,必須格外重視,確保搞好,
從現實中顯露出的傾向看,確實有一種力量在往需要警惕的方向作用于重大改革,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應該廣泛聽取社會議論,保持清醒頭腦,鑒別真偽,切實防止重大改革被引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企業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社會上簡稱混改,目前階段,混改還只是專門針對國企,實際上是國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關于混改,要提倡講真話,重點關注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就是混改的目的問題。關于混改的目的,說法很多,也很雜亂,有的說,混改是為了制衡;有的說,混改是為了提高效率;有的說,混改是為了增強企業的創新能力;有的說,混改是為了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還有的說,混改是為了讓企業走向市場化……總之,說什么的都有。這些說法到底對不對,其實都不對,最起碼也是不準確、不全面的。混改的目的只有兩個,一個是增強國有經濟對民營經濟的控制力,或者說得柔和一點兒,叫引導力。再一個就是要提高企業經營收益的公共方向轉化率。站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高度,混改的目的只能用這兩個方面來衡量。
混改是為了制衡,這種說法是非常荒謬的。社會資本進入國企,既說不清制衡的對象,又說不清制衡的根據,自然也就無法獲得制衡的權力。對于國有資本、集體資本、社會資本各自的地位,應該擔任的角色,黨章、憲法都有基本精神,習近平總書記也有重要論述,公有制為主體,國有經濟要發揮引導作用,決定了混改制衡說不過是一種企圖,一種意淫,蹬鼻子上臉的鬧劇還是不發生的好!
國企也確實存在很多負面的問題,比如人浮于事的問題,損公肥私的問題,濫用職權的問題,更嚴重的,還有腐敗的問題,這些問題都需要通過加大監督來解決。但誰來監督,卻是有講究的,不是什么力量都可以請進門,得有那個資格。外國組織來指手劃腳,顯然是不能允許的,同理,私企力量來當管家,也是不能允許的?;奶剖氯魏螘r候都不允許發生。監督國企,只能依靠三種力量:一種力量是黨組織,一種力量是紀檢、監察、審計部門,再一種力量就是職工群眾和社會群眾。
混改是為了提高效率,這種說法也缺乏科學性。社會資本摻進來,一定能提高效率,并沒有多少能擺得上臺面的道理??丝酃べY,加大勞動量,搞土霸王作風,想罵誰就罵誰,想打誰就打誰……把私營企業的那一套帶進來,倒是能提高效率,可用這種方式提高效率,國企可能也要降等為私營企業,淪為剝削壓迫的場所了,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制度倒退。另外,我們還得想一想,效率提高了,錢賺多了,可錢都進了私人腰包、小集團口袋了,沒職工群眾什么事,那么,提高效率的積極意義就不能不令人質疑了。
至于說混改是為了增強企業的創新能力,這就純粹是不著邊際了。有的私企老板根本就沒念過幾天書,連報紙都看不下來,也有的私企老板雖然拿有牌子很響的文憑,但那些文憑不過是拿錢買來的,肚子里其實并沒有多少墨水。私企老板這樣的知識結構,恐怕創新能力也強不到哪里去,搞造假創新倒是有可能的。
混改是為了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為了讓企業走向市場化,這是目前關于混改最能嚇人的理由。但我們還是要對這個理由潑點兒冷水,能嚇人不一定就能服人,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讓企業走向市場化,畢竟表述太空泛了,虛頭巴腦的東西,沒有說服力。企業現代的標準并沒有權威杠杠,很多標準也沒有得到普遍認同,說句不客氣的話,蒙人的成份還很大。特別不能容忍的是,一些人竟然把企業現代的標準操作成企業私有化,操作成大搞剝削壓迫,這樣的企業現代標準已經接近罪惡了。市場化的標準也是很模糊的,有的人實際上把市場化定義成了無政府主義,要求政府什么都不要管,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愛怎么干就怎么干,搞成香港那樣才過癮!
關于混改的目的問題,不能再胡說八道了。一場混改下來,要看看,國有經濟對民營經濟的控制力是不是增強了,如果反而變弱了,那么,這樣的混改就是錯誤的,就得推翻重來。還有,就是要看看混改以后,企業經營收益的公共方向轉化率是不是提高了,如果更低了,這實際上就是在加劇兩極分化,這樣的混改也是邪惡的,是不能允許的。
第二個問題,就是混改的操作問題。員工持股問題、國有資本授權經營問題是目前的熱點問題,對熱點問題應該保持一定的關注度,防止操作走向極端。
員工持股,特別是管理層持股、核心員工持股,本質都是化公為私,不管以什么理由推動,本質都是難以掩蓋的。國企和私企不同,在私企搞員工持股,這是積極的,是在推動私企向公有方向轉化。但在國企搞員工持股,這個意義卻正好是相反的,是在搞私有化,是在把國家的資財、全國人民的資財變為私有,這種現象在建國創業時期,是絕對不被允許的!
打著股權激勵的旗號搞員工持股,同樣說不通。每個員工都有工資,干好工作,是每個員工的本分,工資本身就包含了員工應努力工作的要求,額外配上一份股權,是毫無道理的。退一步講,就算額外配上一份股權,也不一定就能調動積極性,該怎么干還怎么干的大有人在,股權和激勵沒有必然關聯。講到激勵,我們要強調的是,出了成果,有了成績,才能給與獎賞,什么成果、什么成績都還沒有,就先得到了一份股權方面的收益,這在邏輯上是說不通的。如果非要堅持員工持股,那么只能在國企身上切下很小的一塊,否則,全面人民不答應。國企的激勵方式還是要回到獎金和績效掛勾的路子上來,這才有正當性、有效性。
國有資本授權經營,要端正動機,千萬別再搞成個人承包企業,換個名稱走老路,只會再搞垮一批國企。黨的紀律、國家的法律都是不能容許胡亂改革的,亂來一氣是要付出代價的。事實上,在國企當干部,職務就是一種授權,授權廣大干部在各自崗位上盡職盡責,齊心協力把國企辦好。國有資本授權經營,似乎是多此一舉了。
改革,一定要克服私字當頭的思維,這種思維已經搞垮了很多國企,類似悲劇再也不能發生了。引進社會資本,主要應采取疊加方式進入,嚴格約束置換方式進入。要緊緊依靠工人階級辦企業,強調黨組織的作用,用干社會主義的思維謀劃改革。企業間講競爭,主要是看哪個企業的經營水平高,哪個企業的經濟效益好,競爭和私有化風馬牛不相及。
混合所有制改革必須改變專門針對國企的單一方向,要向民營企業進軍,推動民營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一刻也不能拖了,民營企業不搞混合所有制改革,將來一定會出意想不到的大問題。社會資本無論出現在哪里,都應該比國有資本、集體資本交更多的稅,否則,新的社會主要矛盾破解不了,只能永遠停在紙面上。
農村很重要,一定要搞好,農村搞垮了,將來會出人命的,天下會大亂。吃飯問題馬虎不得。不想把農村搞好的人,心理上一定是很變態的。
分田單干已經試驗過了,古代試驗了,現代也實驗了,實驗的結果證明,分田單干還是走不通,農村還得走集體化的道路。有些人不喜歡集體化這個名稱,忌諱集體化這個名稱,但哪怕是換個新名稱,還是得走集體化的道路,否則,農村還得垮下去,而且一年比一年嚴重。
農村的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一開始,一些人是包藏著不良動機的,希望徹底解決掉集體所有制,但終究還是邪不壓正?,F在,不少地方開始建立集體經濟組織了,這是個好現象,也是個好開端。建立集體經濟組織,應該學習塘約經驗,把“村社一體,合股聯營”的做法學到手。塘約村和很多村子的起點是相似的,有可學性。
要處理好能人和集體經濟組織的關系。現在,有些地方把集體經濟組織掛靠給能人,這種現象需要糾正。集體經濟組織掛靠給能人,大頭收益被能人拿走了,村集體和廣大村民就得不了多少了,這樣一來,發展集體經濟,帶領村民共同致富就完全落空了。發展集體經濟當然需要能人,但我們應該做的,是要把能人都請到集體經濟組織里來工作,來服務,而不是把集體經濟組織掛靠給能人。慣性在一些人的頭腦中確實是很頑固的,老是想用私的一套東西來搞工作,但那是沒有出路的。
企業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農村的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牽動國體的重大改革,兩項改革關系中國的社會顏色,影響國運國脈,應當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關注。推動兩項改革,必須始終繃緊社會主義這根弦,虛心接受群眾監督,決不可以自彈自唱,我行我素,要建立起責任人制度,誰主導,誰負責,出了問題,要終身追究,決不給用心險惡者留出法外之地。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