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從認識經濟發展看兩種經濟學的根本區別》一文中,我從認識經濟發展的角度論述了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與現代西方經濟學之間的根本區別,這里再從經濟學的整體進一步論證兩種經濟理論之間的根本區別。
當前世界上存在兩種不同的經濟學,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但是,現在我國基本上沒有人講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似乎只有一種經濟學,就是現代西方經濟學。而蓋個楷紡前則正好相反,那時只講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沒有人講現代西方經濟學,這是經濟理論在我國的根本性顛倒。下面就來探討兩種經濟學的主要區別。
一、研究目的的根本區別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研究目的,是揭示物質生產的客觀性質和發展規律,而現代西方經濟學的研究目的則是論證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永存與和諧”。(參看《馬恩選集》第二卷 第88頁)
人類社會存在的基礎,是物質生產和再生產。經濟學研究的正是物質生產過程。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與現代西方經濟學都是研究物質生產的學科,但是,兩者的研究目的卻存在著根本區別: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研究的目的,是揭示物質生產過程的客觀性質及其發展趨勢,用馬克思的話說叫“自然歷史過程”;而現代西方經濟學研究的目的則是“如何配置資源”,如何“防止和化解危機”等人們的主觀能動作用。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認為,物質生產過程存在著一種客觀的性質及其發展趨勢,這種客觀存在的性質和發展趨勢,人們憑主觀意志是不能改變的;認識這種客觀性質與發展趨勢,人們才能順應這種客觀規律,充分發揮主觀能動作用;而現代西方經濟學則不承認物質生產過程存在客觀的性質和趨勢,認為物質生產是根據人們的主觀意愿“配置”資源,是按照人們的意志發展變化的。這種區別的根源在于兩種經濟學的哲學基礎的對立: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是建立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礎之上,而現代西方經濟學則是建立在歷史唯心主義基礎之上。
馬克思的《資本論》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代表作。他在《第一版序言》中指出:“本書的最終目的就是揭示現代社會的經濟運動規律。”(《資本論》第11頁)有關歷史唯物主義與歷史唯心主義的分歧,是一門大學問,這里就不涉及了。
現代西方經濟學則認為物質生產過程,是人們主觀“配置”資源的過程。
現代西方經濟學的著名學者、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的薩謬爾森在他和別人合作的《經濟學》一書中說:“我們已經討論過這一基本經濟事實,能夠生產各種商品的全部資源的有限性,迫使社會在各種相對稀缺的商品中間進行選擇。”(《經濟學》第12版 上 第43頁)這就是西方經濟學所謂的“配置”資源的理論。這個理論從所謂的“資源的有限性”,到“配置”資源的理論都是錯誤的。
所謂的“資源的有限性”,主要錯誤就是不懂生產力、生產關系的理論。
以能源為例,人類生產力低下時,只能利用植物的枝葉獲得能源;生產力發展以后,人類能夠開采地下的煤炭;生產力進一步發展,人類可以從深海采集石油、天然氣;生產力再發展,人類可以利用核能等等。可見,自然界的資源是充分的,問題是生產力發展的水平。隨著人類生產力的發展,利用自然資源的內容更加豐富,從這個意義上說,自然資源無窮無盡。
再從周期性爆發的經濟危機看,資本主義也不存在“資源的有限性”。自從1825年以來,每隔十年左右就爆發一次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那時商品賣不出去,企業倒閉,工人失業等等,這種現象能夠說明“資源的有限性”嗎?當然不能!這種現象表明,資本主義經濟關系已經成為生產力發展的主要障礙。但是,在現代西方經濟學里根本就沒有經濟關系的概念,更沒有資本主義經濟關系阻礙生產力發展的論述。
總之,現代西方經濟學所謂的“資源的有限性”理論是錯誤的,是為了“配置”資源作鋪墊。我們這里重點是批評主觀“選擇”決定物質生產,揭示現代西方經濟學的歷史唯心主義的哲學基礎。
現代西方經濟學研究經濟學的目的,就是論證“選擇”最佳的“配置”資源方式,論證資本主義經濟制度是“配置”資源的最好制度,論證資本主義“是一架可以自行調節的機器,能夠自行解決其種種矛盾等等。”(同上書 譯者序 第4頁)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論證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永存與和諧,是資產階級經濟學者們全部智慧所在。
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歷史證明,經濟發展確實存在著客觀的發展規律。資本主義經濟制度替代了封建經濟制度;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經濟制度也必將取代資本主義經濟制度,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而現代西方經濟學的“選擇”經濟發展的理論,是與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對立的理論。
資本主義周期性爆發的生產過剩經濟危機,是經濟發展規律性的最好證明。而凱恩斯主義的理論就是要用財政和貨幣政策“防范和化解”經濟危機。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歷史證明,凱恩斯主義不能解決經濟危機的問題。薩謬爾森等雖然承認:“美國經濟在我們的整個現代史上一直受著經濟周期的折磨。”但他們還是公開揚言:“經濟科學已經掌握了如何運用貨幣和財政政策的知識來控制衰退使它在出現后不致于擴大成為長期持續的蕭條狀態。如果馬克思主義者在等待資本主義在最后的危機中崩潰的話,他們就是徒勞的。”(《經濟學》第12版 上 第313、330頁)
2008年爆發的經濟危機和持續的蕭條,再一次粉碎了薩謬爾森之類的夢想。可見,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是多么頑固地堅持歷史唯心主義的經濟學理論。
現在我國的經濟學家們拋棄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經濟學理論;拋棄了歷史唯物主義;拋棄了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分類,宣揚什么“經濟全球化”;拋棄了資本主義經濟關系阻礙生產力發展,必然周期性爆發經濟危機的科學理論;背棄了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必將取代資本主義等等,卻把歷史唯心主義和現代西方經濟學當作“香餑餑”。面臨“經濟下xing壓力”不斷加大的現實,不研究其產生和發展的客觀原因和發展趨勢,而是學著西方經濟學的辦法,研究如何采用貨幣和財政政策,“防范和化解”危機;眼睛盯著“工具箱”里的“工具”,迷信長官意志,最終必將被客觀現實碰得頭破血流。
二、研究對象的區別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分為政治經濟學和經濟學兩種:政治經濟學以不同性質的經濟關系為研究對象,經濟學以社會物質生產為研究對象;現代西方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則是賺錢。
人類的物質生產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生產物質產品,如糧食、布匹等,沒有這些物質產品,人類就無法生存,所以說物質產品的生產,是人類生存的物質基礎;而人們在生產過程中結成的生產關系,又是其他一切社會關系:包括政治關系、文化關系等的基礎。例如富士康廠,它一方面生產電子產品,另一方面又生產出“老板”與“打工仔”的關系,這種“老板”與“打工仔”的關系,決定了我國其他社會關系呈現“一切向錢看”的性質。可見,物質生產既包括物質產品的生產,同時又是生產關系的生產。
經濟學作為社會科學,它的研究對象應該既包括社會物質生產的內容,也包括生產關系的生產和再生產。因此,經濟學有兩大類,一類經濟學以物質生產品的運動為研究對象,另一類經濟學則以生產關系運動為研究對象。馬克思主義的經濟學就分為政治經濟學和經濟學。
1、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包括政治經濟學和經濟學
馬克思寫的《資本論》,就是以資本主義經濟關系為研究對象的鴻篇巨著,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的典型代表,也包括列寧著的《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而以研究物質生產過程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著作,則散見在各種書籍與刊物中,代表作就是毛澤東的《論十大關系》。(參看《毛澤東選集》第五卷)
馬克思以前的時代,沒有人能夠科學地揭示任何一種社會的本質及其發展的客觀規律。馬克思用畢生的精力科學地揭示了資本主義經濟關系的本質及其運動規律,不僅創立了科學的資本主義政治經濟學,而且證明了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性,把人類對社會發展的認識置于科學的基礎之上,把“頭足倒置”的社會觀顛倒過來。所以,列寧說《資本論》是“用唯物主義方法科學地分析一種社會形態的模范,是大家公認的無與倫比的模范。”(《列寧選集》第一卷 第11頁)《資本論》不僅是科學的資本主義政治經濟學,而且也是一切社會形態政治經濟學的范本。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既然是以生產關系、經濟關系為研究對象,而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生產關系、經濟關系不斷發生變化,人類社會經歷了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等階段,因此,研究不同階段的經濟關系的科學,也區分為資本主義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等。
馬克思主義不僅有政治經濟學,還有經濟學。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是研究社會物質生產發展的學科。
經濟學是研究不同社會的物質生產運動的科學。在不同的經濟關系及其不同的發展階段,物質生產的產業結構、技術構成以及地區分布都有不同的特點。封建社會與資本主義社會的產業結構和地區分布不同;帝國主義與殖民地的不同;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國家的也不相同。新中國的毛澤東時期與蓋個楷紡時期,物質生產的運動規律就不相同。
在《從認識經濟發展看兩種經濟學的根本區別》一文中,我們揭示了毛澤東時期物質生產發展的特點:即糧食、能源等基礎產業和加工工業協調發展;高技術產業和核心技術自主掌握;工業交通向落后地區發展;特別是再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等。而蓋個楷紡時期物質生產發展的特征則是:基礎產業落后、衰退;一般加工工業畸形發展;高端產業和核心技術被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掌握;工業向沿海地區集中;“經濟下xing壓力加大”等等。詳細的論述請看原文。這說明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研究的是社會物質生產運動的發展規律。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代表作是毛澤東的《論十大關系》。《論十大關系》雖然不完全是一部經濟學著作,但是,它主要論述的是社會主義的物質生產的產業結構和地區分布等問題,是馬克思有關兩大部類理論的具體化和發展,是開創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經濟學之代表作。
2、現代西方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賺錢,沒有政治經濟學和經濟學之分
現代西方經濟學研究的對象是人們如何“配置”資源,因此,在現代西方經濟學里,沒有生產力的概念:沒有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鐵器時代之類的劃分,沒有手工工具和機械化之間的區別,與此相應也沒有生產關系的概念:沒有原始公社、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經濟制度的區分,當然也不存在政治經濟學和經濟學之間區分。
現代西方經濟學只有單一的經濟學,研究的對象是人們怎么“配置”資源,因此,它按照“配置”資源的方式,把經濟制度劃分為:“統制經濟”、“市場經濟”、“混合經濟”等類型。“‘統制經濟’——一種由政府作出一切有關生產和分配的經濟”。“……資本主義的自由企業經濟,或市場經濟……在這里,一種價格制度……決定生產什么、如何生產和為誰生產的問題。”等等。(《經濟學》上 第40頁)現代西方經濟學的目的,就是研究如何“防范和化解”經濟危機,論證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永存與和諧。
現在我國占統治地位的經濟學就是現代西方經濟學,它既不區分物質生產的社會形式:是資本主義的雇傭勞動制度,還是社會主義公有制,從研究對象上就否定了政治經濟學,不僅否定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也否定了資本主義政治經濟學;現代西方經濟學也不研究不同社會的物質生產,在這種經濟學里,既沒有不同產業之間的聯系,也沒有地區分布之類的研究,有的只是貨幣運動的增減,有的只是賺錢。
因此,像美國的經濟不斷“空心化”、貿易赤字和各種債務不斷增加,而發展中國家為它提供日常生活用品等,物質生產上的這些明顯差別,在現代西方經濟學里根本就沒有表現,有的只是國內生產總值的高低、增減,有的只是怎么運用貨幣政策、財政政策“防范和化解”危機等等。
可見,現代西方經濟學研究的不是社會的物質生產,僅僅是資產階級追逐利潤、妄圖保持資本主義經濟制度永存與和諧在意識形態中的表現!
以上就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與現代西方經濟學的根本區別。我們必須批判現代西方經濟學,重新找回科學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