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兒個,《人民日報》敲出了如雷貫耳的一擊“鐘聲”,發表了一篇重磅文章——《中國國企是平等競爭市場主體》。而作者,更是一名家喻戶曉的重量級人物,其筆名,就是響徹海內外的“鐘聲”。
所謂“鐘聲”之意,根據不同的內容,就有不同的指向,既可以理解為敲響了敵人的“喪鐘”,也可以理解為告誡自我的“警鈴”。
比如,“華盛頓須為貿易戰一切后果負責”,“美國挑起貿易摩擦頗有過把癮就死的氣勢”,“玩弄強權注定失道寡助,唯我獨尊必失敗”,“(貿易戰)機關算盡一場空”,等等這些聲音,就敲出了一陣陣抗爭到底的“喪鐘”。
而今,“鐘聲”的這篇文章,《中國國企是平等競爭市場主體》卻是給自己敲出的一道“警鈴”。因為該文被轉載時,紛紛摘其核心內容,將標題改得更為直接——
“國企表現優異,一些美國人欲除之而后快”。
文章指出,
中國國企本來就平等地與其他所有制企業參與市場競爭,“可是,美國一些人卻死守‘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教條,把中國國有企業視為‘眼中釘’,他們憑空捏造,惡意詆毀,大肆進行污名化、妖魔化”。
可見,國企命運似乎已到了生死關頭,一些美國人正在竭盡全力地要設計中國的路線圖,不然“鐘聲”也就不會拿出如此“鏗鏘有力”的反擊之錘,也就不會“暗示性”地敲出如此揪心緊迫的“警鐘”。
其實,在此之前,有關國企改革問題,廣東就有一名學者也提出過類似意思,但反響甚微。他指出,
在很多資本主義國家,國有企業及國有資本一直占有相當的比重,“有些人故意對此視而不見,將兩種性質和功能的國有企業混為一談”。
“我們的國企改革方向不能以資本主義國家乃至個別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為參照系,所有關于‘國有企業只需要在公共服務領域存在’,‘市場經濟要求國有企業退出一般競爭性領域’的觀點,都不符合社會主義國家國有企業存在的目的”。
他甚至還發出了一聲仰天長嘯的“自我悲嘆”——“(文章發布之后)一天觀察下來,掌聲不夠熱烈”。“如此重大的一個理論分歧,直接關乎國企改革的大方向,難道不值得認真討論一下嗎”?“我在多個國資國企聯系群里轉發,基本上無人響應,也無人轉發”。
在他的“悲嘆”中,可以看到兩個“關鍵詞”,一是“不夠熱烈”,二是“無人轉發”。于是就有人就總結為四個字——“麻木冷漠”,所謂“不夠熱烈”“無人轉發”,一是“輿論導向”問題,二是“明哲保身”問題。
有關“輿論導向”問題。比如,地方上征用一個人的一件物品時,拿出的理由是“國有”,但之后又讓這個人買回同樣的這件物品時,卻又是“市場”,到最終,在這個悖論存在幾十年之后,一代一代的今天,“你國不國有”關別人什么事,人民開始麻木冷漠,開始集體沉默。
這個時候,市場資本又控制了輿論,說國企怎么怎么與民爭利啊之類的,再加上“兩極分化”等導致的社會怨氣問題,最終,社會輿論又會倒向誰?所以又怎能怨得了社會冷漠,怪得了掌聲“不夠熱烈”呢。
至于有關“明哲保身”問題,試問,對多數人而言,是身在其位重要還是飯碗重要?言辭稍微不當,說不定就會被抓小辮子,當然這是指“別有用心”的小辮子。若給你扣一頂帽子——反對改革,誰擔得起?所以,你談你的,我看我的,“看客”就這么來的。
正所謂,“船上人不得力,岸上人掙斷腰”,憑什么要轉你文章,人家飯碗重要,“即便是退休也不放過你”。也就是,“你要是轉,退休也要搞你,你不轉,就是你沒擔當,還是要搞你”,而暗示性的“恐嚇,威脅”,無處不在,不敢明來,就擾你的智,虐你的心,手段前所未有。而這個問題又有點煩心,而且看多了,所以暫且不論。
所以說,下面的聲音微乎其微,最后就只能由“鐘聲”出面,但即便是“鐘聲”出面,就現在的社會氛圍而言,正如上述所指出的問題,最終又有多少力度,都還需觀察。明明上面說的是對的,可是基層輿論幾乎已經被掏空了,即便心里知道“國企不退”,但也只是“口是心非”。
不過,也要看清楚的是,“鐘聲”捍衛“國企”所屬的意思,當然要更為“高層”,牽涉上層建筑問題,只是“含而不露”。這個“含而不露”,就是間接性的引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國有企業一旦瓦解,國家性質是否也會因此而產生改變?這個問號,是拋給社會的。
這才是“鐘聲”所要表達的最為核心的問題,這可不僅僅只是國企改革的問題,最關鍵的是牽涉到國家性質。美國一些人為何要一心妖魔化與瓦解中國國企,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改變你的國家性質。所以啊,與其說奔著你的國企而來,還不如說是奔著你的國家性質而來。
但回過頭來又想想,任何制度都不可能是恒久的,也不可能是完美的,都需要一個漸進的改進與完善過程,因而國企制度當然也得改,只是方向卻是最為關鍵的。因這牽涉到國家性質,來不得半點含糊。
眾所周知,
“領導干部要敢于擔當、敢于斗爭,保持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這句話就像是“尚方寶劍”,可在實際生活中,特別是面對具體個體時,又該如何去貫徹落實,卻又是一種風險性極高的莫大考驗。
今天,“鐘聲”這篇文章,有關國企被妖魔化的問題,所要表達的立場就兩個字——“不退”!只是最尷尬的就是,民意是否也跟上了?正如之前那位學者發出的那番仰天長嘆,“基本上無人響應,也無人轉發”,這就像是在說,“我該拿什么來愛你,我親愛的祖國”!
附:轉自人民網 2019-08-22
鐘 聲:國企表現優異 一些美國人欲除之而后快
原題《中國國企是平等競爭市場主體》
中國國有企業是獨立的市場主體,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擔風險、自我約束、自我發展,平等地與其他所有制企業參與市場競爭。可是,美國一些人卻死守“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教條,把中國國有企業視為“眼中釘”,他們憑空捏造,惡意詆毀,大肆進行污名化、妖魔化。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中國一直積極推進國內政策領域的合規性改革,切實履行世貿組織《補貼與反補貼措施協議》各項要求。中國不僅全面取消了禁止性補貼,還嚴格遵守世貿組織關于補貼的透明度原則,向世貿組織提交了上千份通報。2018年7月,中方向世貿組織提交2015—2016年中央和地方補貼政策的通報,關于地方補貼的通報首次覆蓋了全部的省級行政區域。同時,中國有關部門積極有效地開展清理、規范產業補貼工作,為不同所有制、不同規模的各類企業營造公平的市場環境。中國“言必信,行必果”,受到國際社會高度贊譽。世貿組織前總干事帕斯卡爾·拉米稱贊“中國非常好地履行了入世承諾”,并喊話美國“中國沒有欺騙,美國在這一點上錯了”。
美國一些人刻意炒作所謂“中國大力補貼國企”,很難與失衡心理、“酸葡萄”心理撇清關系。最新發布的《財富》世界500強榜單中,中國企業數量首次超過美國,其中有不少就是國企。面對眾多中國國企在全球市場的優異表現,美國一些人“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必欲除之而后快。
應當看到,世貿組織規定從沒有區分國企和私企的條文,更無對國企“歧視”對待的意圖。中國國企是促進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同樣對世界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新中國成立后,在改變一窮二白落后面貌的征程上,國有企業為中國建立獨立的相對完整的工業體系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來,中國國企在經濟全球化大潮中,發揮主體作用,順應市場規律,完善治理結構,開展跨國經營,與全球合作伙伴實現共贏發展。可在美國一些人的有色鏡片下,正常的市場主體行為變得“天然具有威脅”,平等自愿的商業交易成了“政府補貼影響公平”。
其實,拿著放大鏡、顯微鏡對別人橫挑鼻子豎挑眼的美國一些人,最應該做的就是攬鏡自照。根據美國補貼監控組織“好工作優先”統計,20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各級政府向本國企業通過80337個項目發放了1781億美元的補貼。2000年以來,僅波音公司一家就獲得了145億美元定向補貼。美國各州比著發補貼早就是“公開的秘密”,堪薩斯州和密蘇里州甚至打起了“企業福利戰”。今年3月28日,世貿組織發布針對波音公司補貼案執行情況的上訴機構報告,裁定美國華盛頓州并未履行2012年世貿組織的裁決結果,仍以減稅方式每年向該公司提供約1億美元違規補貼;7月16日,世貿組織發布上訴機構報告,裁決美國未完全履行2014年世貿組織裁決結果,指出美方針對中國生產的油井管、太陽能電池板等產品實施的11起反補貼措施違反世貿組織相關規定。
西方有句諺語:“即使謊言快似駿馬,事實也可以追上它。”但愿美國一些人早點明白這樣的道理。
《 人民日報 》( 2019年08月22日 03 版)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