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起,財政部對全國77家藥企(涵蓋31省、每省2-3家,90%以上為藥廠)進行“穿透式”財務檢查,檢查焦點鎖定在“銷售費用”、“成本”、“收入”的真實性上,而且“穿透式”檢查將延伸至藥廠關聯方及相關銷售推廣、廣告、咨詢機構,直至延伸到醫療機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居民的醫療水平曾經有切實的改善。人均壽命延長了,健康狀況好轉了。但是在20世紀90年代,醫療體制改革使看病難、看病貴成為突出的問題,有了“新三座大山”的說法,即教育、醫療、住房。
最近這些年,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國家開始著手彌補醫療體制上對人民的虧欠,增加了財政投入,擴大了覆蓋面,建立了全世界最大的醫保體系。但是中國的醫保層次仍然是很低的,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醫療費用的虛高也是驚人的。
且不說,為了讓私人資本家發財,刻意控制和壓縮公辦醫院服務能力,為民營醫院的發展騰出空間來。這么做的惡性后果已經是如此明顯,國家還是堅持一條路走到黑,絕不回頭。
因為在醫保體制建立之后,醫療費用與醫保資金的使用直接相關,國家開始關切醫療費用偏高的問題。在治療上,采取的是壓縮藥費提高診療和檢查費用的方法,說是收費要體現醫護人員勞動的價值。可是這些費用又不是進入醫護人員的口袋里的。
為了壓縮藥價,有關部門頭腦風暴了很多奇思妙想。從前醫藥代表在醫院堂而皇之地出沒,那么,顯然,藥價高、吃回扣的原因是這些該死的醫藥代表,于是禁止他們進入醫院!禁止了之后,藥價還是高,那么就是該死的醫藥代表背后的流通企業還在,“藥品流通環節過多、層層加價”,于是改革!怎么改?
2017年2月開始,國家全面推行藥品“兩票制”,試圖通過壓縮流通環節達到降低虛高藥價、打擊回扣的目的。所謂兩票制,即藥品從藥廠賣到一級經銷商開一次發票,經銷商賣到醫院再開一次發票,不可再多。既然把流通環節壓到了最小程度,那么,如果藥價過高是由于流通環節過多,那么貌似“兩票制”可以從根本上解決藥價高的問題。
但是實際情況完全不同。藥價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大幅度下降。部分藥價確實是降低了,但是遠沒有達到設想的降低幅度。而且,催生了另一個新現象:藥廠出廠價高開。
因為國家對醫院的投入還是不夠的,醫院還要想辦法賺錢,所以不允許醫院在藥物上盈利是不可能的,除非倒閉。此外,醫生拿回扣的事情也沒有得到解決。以前存在銷售渠道,這些事情在流通環節去做掉了。在之前,藥廠按照集中招標采購中標價的10%~30%左右(業內稱“一零扣、三零扣”)的底價開票給過票公司,代理商(自然人)通過醫藥經營公司配送到醫院,再經過票公司洗錢。現在兩票制一出,藥廠只好親自出馬去干這種臟活了,風險大大增加了。如有報道所稱:“如果洗不出錢來,藥一盒也賣不出去,藥廠不得不鋌而走險,隨時面臨滅頂之災。”
所以,實施兩票制之后,“出廠價高開”成為藥廠唯一選擇,把回扣暗含在出廠價中,使得出廠價接近中標價。這使得使得藥廠銷售費用較“兩票制”前陡升,財務(洗錢)成本增加,現金壓力巨大。為此,藥廠必須自建洗錢體系,這就需要向所謂的CSO(表面看是咨詢、旅游、廣告、會務、策劃等營銷外包,實質是做假賬、洗錢)支付“銷售服務費”——實質是給醫生回扣。如此一來,藥廠財報上的銷售費用會激增,引得相關部門的注意。這次財政部檢查77家藥企,就是這個原因。
很荒謬的事情。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是把問題從這里轉移到那里,這就是有關部門的政治智慧。如果真的要解決藥價虛高的問題,其實方法很簡單,藥方就是計劃經濟。國家按照預算給醫院提供財政資金,醫院按照規定的步驟和價格收費,藥廠按照規定的價格和數量進行生產。如果一定要搞市場經濟,那么先把違法亂紀的事情理理清楚再說別的。還有就是少干點逼良為娼的事情,讓醫院和醫生必須去干那些不體面的事情。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