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金融對一個國家來說是如此的重要,金融活動又存在著如此大的風險,因此我們必須時刻高度警惕。無疑,鞏固和加強國家對我國金融活動的掌控能力是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關鍵步驟。這一點正是我們從《論金融危機》中能夠體會的。我們堅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一定能夠戰勝各種風險和挑戰,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奮勇前進。
最近拜讀了《李慎明論金融危機》(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年1月出版)一書,覺得很有收獲。這部著作集中了慎明同志近20年來發表的有關文章,按文章先后發表順序編排。這些年來,作者對國際金融問題的跟蹤分析在這部書中得到比較全面的展現。從一定意義上講,這是一部“歷史的”著作;曾經預判的事情已發生了。其中一些文章,我以前看過,但這次集中起來讀,體會更為深刻。
一
慎明同志為這部著作撰寫的自序標題是《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盡一點綿薄之力》。這個標題表達了作者對我國可能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深沉憂慮。整個著作都貫穿著一位以身許黨、以身許國的真正共產黨人對祖國前途和人民命運的強烈的憂患意識,字里行間洋溢著對共產主義美好社會的堅定信念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美好前景的堅定信心。作者敢于旗幟鮮明地堅持馬克思主義,為馬克思主義鼓與呼,沒有半點的含糊與猶疑;善于運用唯物史觀,觀察、分析和研究國內外的現實問題。
慎明同志閱讀面廣,知識面寬,掌握的資料豐富,并且注重及時搜集最新研究資料。閱讀他的作品,總能獲得一些最新信息。他善于從宏觀角度和廣闊視野來觀察國際形勢,具有全球戰略眼光;他在探討金融問題時,不僅關注金融問題,而且把金融問題放在整個社會經濟中來分析,把經濟、政治、軍事、文化、國際關系等多方面問題放在一起綜合考察;也善于把中國事務與國際事務聯系起來,把現實問題與歷史經驗教訓聯系起來,進行對比分析。
慎明同志在探討國際問題時,不是孤立地看待某個問題,而是充滿了唯物辯證法思想。在《論金融危機》一書中,他不僅考察國際金融危機,還對一系列重大問題做了深入系統的理論思考,如時代問題、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問題、多極化問題、經濟全球化及其性質問題、新自由主義問題、兩極分化問題、債務問題等等,并且提出了比較系統的看法。
慎明同志分析國際金融危機不是簡單地“就事論事”,而是深入地剖析其根源。他的探討不是經院式的、學究式的空論,而是賦有極強的現實性,是一種“實學”。《論金融危機》對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做出了嚴謹的學術判斷。這些學術判斷是有歷史的、現實的依據的。我在閱讀本書時,非常認同這些判斷,并對一些問題做了思考。下面,就慎明同志提出的若干判斷,談談自己的認識。
二
1.“我們生活的大時代本質并沒有變。我們的時代就是開始由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轉變和過渡的時代。”(第63頁)
慎明同志在這部著作中多處討論了時代問題。他的這一判斷是對世界歷史發展大勢的科學認識。當然,學術界的“歷史終結論者”是不會贊同的,他們宣揚美國主導的資本主義將一統天下,萬世不移。
這個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轉變和過渡的時代是從十月革命開始的,它將經歷比較漫長甚至曲折的過程。在這個“過渡的歷史時期”中,不同的歷史階段,世界形勢會發生變化,時代的特性也會隨之有所改變。無疑,今天資本主義大國仍占主導地位,資本主義仍有較大優勢;社會主義是茁壯成長的新生事物,但還處于劣勢。一百年前列寧考察的金融壟斷資本依然存在,并且得到演進。因此,慎明同志進一步提出:
【“當今世界仍然處于金融帝國主義時代”。】
這是因為今天“國際金融壟斷資本聯盟”仍然在世界經濟領域中從而在世界政治、文化等領域中占主導地位。這種情況什么時候才能真正改變呢?我認為只有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發展壯大、整個世界范圍內社會主義力量超越了資本主義力量時,時代性質才能發生質的改變,人類社會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和過渡才能進入下一個歷史階段。
我們既要看到社會主義社會終將取代資本主義社會的歷史必然性,同時也要認識到這一歷史進程的復雜性和艱巨性。在人類歷史發展進程中,社會主義社會取代資本主義社會要比資本主義社會取代封建社會艱難得多。在歷史上,不管是奴隸社會、封建社會還是資本主義社會,都是一個階級剝削和壓迫另一個階級的社會,舊的壓迫者、剝削者可以演變為新的壓迫者、剝削者。例如,奴隸主變成地主,封建貴族變成資本家,就是如此。而社會主義社會取代資本主義社會,是要消滅壓迫者和剝削者的,資產階級統治者無法通過改變壓迫和剝削的方式,把自己變成新的統治階級;他們必須放棄對廣大人民群眾的壓迫和剝削。資產階級是人類歷史上最后一個剝削階級,它也因此是歷史上最狡猾、最頑固的剝削階級。
2.“在今后一些年內,若沒有特殊情況發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然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以美國為代表的國際壟斷資本所主導的貧富兩極分化的經濟全球化即將開啟一個式微衰敗的新時代,世界人民所主導的公平、公正、合理的新的經濟全球化將會從此揚帆遠航。”(第196頁)
慎明同志論述經濟全球化的一些文章我以前閱讀過,但這次集中閱讀《論金融危機》卻從中獲得了一個新的認識,即經濟全球化是有性質的。這就要看誰主導,要看實施什么樣的推進經濟全球化的戰略策略和政策舉措。經濟全球化一定意義上講是世界歷史發展的一種客觀趨勢。但是,過去一個時期,“經濟全球化”無疑是受美國為首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主導的,他們要推進的“經濟全球化”就是“新自由主義的經濟全球化”;他們通過推進這樣的經濟全球化來進一步掠奪廣大發展中國家。
今天,我國積極參加經濟全球化活動,當然決不是去推進新自由主義的經濟全球化,而是為經濟全球化注入新的內容,逐漸改變由西方資本主義大國主導的經濟全球化,逐漸改變經濟全球化的性質。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
【“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
這正是要逐漸改變經濟全球化的性質。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長,隨著廣大發展中國家的不斷發展壯大,西方主導的貧富兩極分化的經濟全球化就會逐漸式微。從世界歷史長遠發展趨勢看,這一點是確定無疑的。
3.“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正在經濟全球化和信息技術革命中逐步激化。”(第51頁)
慎明同志在考察金融危機和國際問題時,總是緊緊抓住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什么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就是生產的社會化與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制之間的矛盾。這一基本矛盾在資本主義社會是一直存在的,只是學術界有的人不愿意承認,也不愿討論這一基本矛盾。在資本主義大國在國際格局中占主導地位的歷史條件下,國際事務中的重大問題,離開了對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分析,都無法找到真正的答案。我完全贊同慎明同志的判斷:當今世界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正在逐步激化。這一矛盾的激化特別表現在全球范圍內和一國范圍內兩種類型的貧富兩極分化。一是窮國與富國的兩極分化;一是不管窮國還是富國,一國內部的貧富兩極分化。少數國家少數人越來越富有,而廣大人民群眾卻面臨生活艱難的巨大壓力。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發展壯大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興起,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壟斷國際市場、干涉他國內政、轉移內部矛盾、保持科技優勢、謀取超額利潤等方面均將越來越困難。這樣,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內部,貧富分化將更為突顯,廣大工人階級與資產階級的斗爭將會加劇,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也會進一步激化。
4.“更嚴重的危機還在后頭。”(第122頁)
《論金融危機》一書多次講到:更嚴重的危機還在后頭。這一判斷是有道理的。根本問題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在加深;財富向少數人集中。一方面隨著科學技術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提高,生產的產品更加豐富;另一方面廣大人民群眾陷入貧困,購買力難以相應提高。在新自由主義推動的“金融全球化”大潮下,少數“干金融勾當的天才”通過各種手法掠奪窮國、窮人的財富,使自己更加富有。這樣,在一國范圍內和在世界范圍內,兩極分化加劇,為發生更為嚴重的金融危機或經濟危機創造著條件。
慎明同志講的“更嚴重的危機還在后頭”,我認為不應僅僅理解為針對金融危機或經濟危機,應該包括可能發生的一國內和全球范圍內的社會危機。今天,西方資本主義制度的腐朽性日益顯現,當西方壟斷資產階級轉移危機的能力下降時,其自身的經濟社會危機將會加深,而這是正在發生的事情。現階段西方資本主義大國出現的社會經濟問題不是偶然的,根本的、深層次的原因就是資本主義制度的腐朽性。
對我國來說,“更嚴重的危機還在后頭”也有深層含義。一方面,西方資本主義大國陷入危機時,必將千方百計轉嫁危機,會變得更加頑固、更加冒險,從外部對我國構成更為嚴峻的挑戰,給中國制造事端;另一方面,我國必須高度重視防止國內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防止社會財富進一步向少數人集中,防止因貧富差距拉大出現激烈的社會矛盾。只要我們堅定不移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我國就可以預防危機,也有能力抵御國際上“更嚴重的危機”的沖擊。
5.“在美國壟斷資產階級的眼里,只有‘西化’、‘分化’中國之后,它們才可能永登霸主之寶座。”(第41頁)
資產階級的貪婪是沒有止境的。壟斷資產階級不僅貪婪,還要“獨霸”。以美國為首的國際壟斷資產階級長期以來,在國際格局中保持著霸主地位,坐收無數的“霸主紅利”。在過去幾百年的殖民主義、帝國主義時期,西方國家先后在一定地域范圍內和在全球范圍內占據著霸主地位,通過各種手段,包括赤裸裸的搶劫、不平等條約的勒索、不平等貿易的掠奪、不公正規則的壓制,攫取了無數的財富,在世界范圍內形成了“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財富分配上的極大不平等,制造了窮國與富國的兩極分化。一旦失去了霸主寶座,美國壟斷資產階級或者說國際壟斷資產階級等于失去了無法統計的“霸主紅利”。他們豈會心甘情愿!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持久的、快速的發展,中國國際地位不斷提升,美國乃至整個西方的霸主地位逐漸削弱。今天在世界范圍內,只有中國的不斷興起,才能真正動搖西方的霸主地位。中國不僅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更為重要的是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中國的不斷壯大意味著“社會主義道路”將逐步取代“資本主義道路”。美國乃至整個西方的壟斷資產階級決不會自愿放棄自己長期的霸主地位;越是在相對衰落的時候,西方壟斷資產階級越可能更為冒險,他們必將千方百計“分化”、“西化”中國。如果能夠成功“分化”、“西化”中國,西方資本主義大國就能阻止中國崛起,也就能夠長期保持世界霸權的寶座。
6.“在壟斷資產階級內部,沒有根本的厲害沖突。”(第199頁)
的確,在當今世界,壟斷資產階級內部沒有根本的厲害沖突。這是符合實際的科學判斷。不管是西方一國內部的壟斷資產階級,還是國際壟斷資產階級,這一判斷都是符合實際的。在一國內,壟斷資產階級內部從來都沒有根本的厲害沖突,他們之間的矛盾是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在世界范圍內,今天國際壟斷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也可以說是“國際金融壟斷資本聯盟”內部的矛盾。
在世界歷史上的一個時間段,帝國主義國家在國際事務中占絕對的主宰地位。這時,各國壟斷資產階級之間曾經形成過激烈的對抗,爆發了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戰爭。而當世界社會主義力量興起和廣大發展中國家反對霸權主義力量上升時,西方國家壟斷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就下降了。他們聯合起來,共同維護對其有利的國際經濟政治秩序,共同遏制社會主義國家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壯大。在今天國際事務中,的確我們不能過高估計西方國家壟斷資產階級內部的矛盾;代表壟斷資產階級不同利益集團的政黨不管誰上臺執政,對內對外政策不會有實質性的不同,對中國的戰略圖謀也不會有實質性的改變。我們也不要過高估計國際壟斷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即西方大國之間的矛盾。在對付社會主義中國上,西方大國在戰略策略上也許會有所不同,在利益訴求上可能出現分歧,但本質上是一樣的,它們的目標都是要“西化”、“分化”中國,遏制中國發展。
7.“說馬克思主義過時的人,往往信奉資本主義能夠救中國。”(第57頁)
這是慎明同志對學術界存在的一種現象的準確觀察。的確,宣稱馬克思主義過時的人,往往迷戀資本主義,相信中國只能走資本主義道路。因此,這樣的人往往表現出盲目崇拜西方,特別是崇拜美國,推崇私有化,宣揚新自由主義,宣揚資產階級自由民主,主張多黨制。這些年來,在我國學術界這種人的言論給我國改革開放已經帶來了不少干擾。有些人在不斷獲取高額出場費、獲得這樣那樣的“桂冠”時,離人民群眾越來越遠了。
那些忽視馬克思主義,忌談馬克思主義的人,也往往相信中國只能走資本主義道路。毫無疑問,在今天的中國,堅持不堅持馬克思主義,不只是一個理論問題或學術問題,而直接關系到國家的發展道路問題,關系到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是我們黨幾代領導人都堅持的真理,是完全符合世界歷史發展客觀實際的。但是,這一道理迄今為止學術界仍有不少人是不理解的,或者說是不愿意接受的。個別人極其顧固,在自覺不自覺淪為國內外利益集團的代言人或工具的同時,認定了只有資本主義才能救中國!
8.“只有人民的江山才能萬古長青。”(第197頁)
作為一個長期學習和研究世界歷史的讀者,我完全贊同慎明同志做出的這一判斷。它是對世界歷史發展規律的反映。在世界歷史上,沒有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朝代沒有衰亡過。世界歷史上煊赫一時的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奧斯曼帝國等等,最終都解體了、滅亡了。中國的封建王朝,漢唐盛世也好,康乾盛世也好,都衰亡了。在世界歷史上,不斷上演改朝換代的歷史活劇。這樣的興衰演變結局的根本原因是這樣的帝國、王國或王朝,是少數占統治地位、壓迫和剝削人民大眾的統治者的江山,不是人民的江山。不管是奴隸社會、封建社會,都是少數統治者剝削和壓迫廣大人民群眾的社會;這樣的國家不是人民的國家。這樣的國家從興到衰演變趨勢一般是廣大人民群眾陷入貧窮,少數人富有,社會逐漸出現嚴重的兩極分化;矛盾積累到一定程度后積重難返,于是人民造反,改朝換代,國家甚至四分五裂。或者外敵入侵,國家逃脫不了被征服、被宰割的命運。統治者脫離了廣大人民群眾,就無法把人民群眾組織起來,有效地反抗強敵入侵。
資本主義國家也不是人民的國家,而是資產階級的國家,是少數占統治地位的富人的江山。其發展演變的結果也必然是少數人極富,絕大多數人陷入貧窮,社會矛盾的激化是不可避免的,必然爆發人民群眾激烈的反抗斗爭。從世界歷史發展趨勢看,這一點不會有例外。少數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由于占有歷史發展先機,通過不平等的國際關系體系,不斷掠奪其他國家和地區,用部分積累的財富來緩和內部矛盾,改善下層民眾的社會福利。但是,這樣的做法在資本主義制度下是有局限的,只有在一定歷史階段、一定歷史條件下才奏效。學術界的各種“某國例外論”最終會證明是站不住腳的。關鍵是壟斷資產階級愿意與廣大人民群眾共享財富嗎?他們愿意把國家交給人民嗎?
在人類進入文明時期的歷史發展進程中,迄今為止,只有社會主義國家才是人民的江山。在社會主義國家,政權掌握在人民手中,社會經濟基礎的主體是公有制。只要始終堅持人民當家作主,社會主義國家就不會出現少數人極富、絕大多數人貧窮的現象,也就不會出現人民群眾造反的事;在面對外敵入侵時,廣大人民群眾能夠自覺地捍衛屬于自己的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蘇聯人民曾經浴血奮戰,以喪失2700萬軍民的生命為代價,擊敗了瘋狂的德國法西斯侵略者。但是后來,蘇共黨內形成特權階層,黨的干部嚴重脫離人民群眾;最終,領導層公然拋棄馬克思主義,背叛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導致蘇共亡黨亡國,本應屬于人民的江山改變了顏色。
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人是生產力中的決定性因素。在人民的國家,作為生產力中決定性因素的主體——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向上,始終保持昂揚的斗志,國家洋溢著青春發展活力。這樣,人民的江山才能萬古長青!當國家屬于人民時,作為生產力中決定性因素的廣大人民群眾就會始終保持蓬勃向上的精神,社會就會保持快速發展勢頭。而在資本主義社會,當貧富兩極分化達到一定程度時,人民群眾的勞動積極性必將受到極大損傷,作為社會發展根本動力的生產力中的決定性因素就會缺乏活力,社會發展就會受到影響,國家出現相對衰落。在少數人極富、絕大多數人貧窮的情況下,任何國家都會出問題,都會衰落或相對衰落。
三
《論金融危機》一書不僅討論了金融問題,對國際形勢也進行了深入分析。書中一系列重要判斷,體現了作者深刻的全球戰略眼光和世界歷史眼光。
慎明同志認為:
【“朝鮮半島歷來是美國妄圖侵略我國的跳板。”(第4頁)“朝鮮半島是美國當局全球戰略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第201頁)“我們在警惕北約東擴的同時,還要警惕美軍北上。否則,當年我國的抗美援朝戰爭也就白打了。”(第137頁)】
我完全贊同這樣的判斷。今天,我國學術界有的人否定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意義,無視美國企圖控制整個朝鮮半島的野心,甚至主張配合美國搞跨朝鮮,這是完全錯誤的。
【“使俄羅斯和中國無力反抗是美國的階段性目的,而摧毀兩個國家則是美國最為理想的目標。”(第123頁)“根據目前的國際形勢,筆者認為,我們應千方百計與俄羅斯結成更加緊密的戰略伙伴關系。”(第137頁)】
這是非常符合實際的戰略思考。當今世界,敢于對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集團說“不”的國家不多,而中國和俄羅斯是兩個敢于說“不”的主要國家。中俄兩國是反抗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霸權主義的重大力量,在國際事務中兩國相互配合和相互呼應是非常必要的。
【“真正主導我們這個地球經濟政治文化秩序的是操縱資產階級國家機器背后的以極少數人為主導的日益聯合為一體的國際金融壟斷資本聯盟。北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與各資本主義強國的政權互相勾結,互為補充,一起構成了國際金融壟斷資本聯盟的‘新型全球性的國家機器’。”(第171頁)】
這是鳥瞰世界、穿透歷史風云和國際迷霧的真知灼見。只有理解這一點,我們才能清醒地意識到我們面臨的挑戰有多嚴峻!
【“在我們這個地球上的某個角落里,某些人正在籌劃著繼續搞亂甚至肢解世界上一兩個特定大國的計劃。這一計劃以軟實力即‘顏色革命’為開路先鋒和主力軍,以軍事硬實力為后盾,必要之時,不惜發動一兩場較大規模的非正義戰爭。”(第157頁)】
這樣的推測決不是危言聳聽,是長期研究國際問題、深刻理解世界歷史與現實的真切體會,是從心靈深處發出的提醒和告誡!
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發展前景十分美好。我們正昂首闊步行進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道上,我國正在邁向世界舞臺的中央。在這個偉大的歷史進程中,我們決不能忽視國際上切實存在的各種挑戰,決不能犯“顛覆性錯誤”。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
【“我們生活的世界充滿希望,也充滿挑戰。”】
在“金融帝國主義”仍然十分強大的今天,我們決不應掉以輕心,要堅決防止西方設置的金融陷阱。正如慎明同志所講的,
【“金融是國民經濟和世界經濟的命脈和血液,金融資本是資本最高和最抽象的表現形式,是資本對人類社會的最高統治。國際金融壟斷是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發展的最高階段。”(第110頁)】
金融對一個國家來說是如此的重要,金融活動又存在著如此大的風險,因此我們必須時刻高度警惕。無疑,鞏固和加強國家對我國金融活動的掌控能力是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關鍵步驟。這一點正是我們從《論金融危機》中能夠體會的。我們堅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一定能夠戰勝各種風險和挑戰,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奮勇前進。
2018年02月11日
作者:張順洪,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