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都在熱議招商銀行此前推的P2P錢端爆雷的事情。
之所以那么火,是一篇名為《中年人的風平浪靜,只能靠命》的文章。
文章的主人公是一個女碩士,說的是自己通過招商銀行介紹,下載安裝了一個叫“錢端”的APP,并在里面投資了一共86萬,結果爆雷了。
截圖一段原文如下:
文中主人公家住安徽四線城市,除去社保公積金,自己每月收入3800塊;老公則只有3000塊。每月交完2300塊的房貸,就剩4500供一家四口花銷。
孩子出生6個月時,婆婆因為帶孩子太累,冠心病發作,身體開始變差。因而帶孩子的事,交給了自己老媽。
日子過得極其緊巴。
雖然每月只能存下很少的錢,但女碩士夫婦自認為自己不碰網貸、偶爾買個銀行理財就不會遇到啥風險。就在招商銀行推薦的錢端上面買了一個理財產品,收益率大概是5%左右,累計投了86萬元,包含她父母親、婆婆的錢。
結果在老公失業的兩個月后,錢端雷了!
你沒看錯?。菏找?、5個點理財,雷了。且事后女主才發現,并不是投的什么銀行穩健理財,而是P2P?! ?/p>
女主找到銀行,招商銀行告訴她,雙方已經取消了合作。而APP那一方又說自己只管技術,資金是銀行管理的。
反正,最后就是要不到錢。于是就有了銀行賣我的P2P爆雷了這篇熱聞。
如果說上面的文章是投資者口述,可能存在主觀臆斷,或者加入了主觀情緒,并非完全事實,那么我們看另一篇文章。
在知乎上,有一篇《一名招行一線員工與錢端APP三年的故事》,是招行員工寫的,通過這篇文章,能夠清楚了解到招商銀行背書錢端的來龍去脈。
文章主要內容概述如下:
1、2016年招行總行推出“小企業e家投融資平臺”。
這個平臺推廣名又稱“員企同心”,產品分企業版和個人版,企業版的入口內嵌在企業網上銀行中,通過網銀接口可以直接注冊為企業用戶,而個人版就是錢端APP。
從海報上可以看到“招商銀行旗下互聯網金融平臺”字樣。
錢端是招行試水互聯網金融的戰略性性工具。
互聯網金融大部分就是我們俗稱的P2P,2016年正是如日中天的時候,招行想入局也能夠理解?!?/p>
原文截圖:
2、KPI重壓之下的員工瘋狂推廣
3、消聲
2017年初,員工推廣錢端APP的KPI消失了。并無內部公告錢端與招行合作解除。
4、逾期
2018年四季度,有客戶反饋錢端逾期,這才知道招行已經發公告稱:
早在2017年4月,就與錢端合作終止。而招行發公告日期,是2018年10月30日。
但是,在2018年4月,客戶投入錢端的資金去向是招行小企業平臺。(此時間段為招行聲稱已與錢端停止合同期間)
5、爆雷
2019年5月27日,錢端公告項目逾期,無法兌付??偞?4億,涉及投資者約9000人。
6、扯皮
5月27日,招商銀行發布澄清聲明,表示其已于2017年4月終止了與錢端的所有合作,目前招商銀行與錢端并無關系。同時,招商銀行投訴錢端盜用商標的行為?! ?/p>
2019年5月28日,針對招行的聲明,錢端發了兩則通告,表示招行的措辭與事實不符?! ?/p>
5月30日,錢端平臺再次發布公告稱已起訴招商銀行,請求判令招商銀行已開展但逾期未向投資人兌付的業務出具處置方案等,法院已立案。
至此,招行和錢端的糾紛仍未解決。監管部門已經介入調查。
希望能夠盡快解決。
除了上面兩篇文章,網絡上還有不少相關內容,大家或許從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1、有人反饋當時錢端APP是可以從招商銀行官網上下載的。
2、2019年5月20日,招商銀行ATM上仍然是宣傳錢端的視頻。
3、流水顯示招行
4、網上員工評論
5、流傳的招行應對話術
7、錢端方面在面對用戶的詢問時,表示自己只是信息技術服務平臺。并暗指其與招商銀行的合作關系?! ?/p>
以上所有內容,既明是網上收集,并加以整理、歸納、復述,并不夾雜任何個人主觀臆斷,希望大家能夠了解到客觀的內容,自行評判是非對錯。
看到這里,可能很多號就開始各種推銷了。
賣保險的說要拿一部分錢買保險,保命的錢,抵御風險。
其他銀行的業務員說他們家銀行才穩,趕緊把錢存過來。
各種推理財的估計又說自己各種合規、靠譜、底層資產好。
人血饅頭吃不得!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