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馬克思主義反思國有企業的改革
我國的國有企業改革,從最初的探索算起,到現在已歷時三十多年。三十多年來,我國的國有企業通過“兩權分離”,增強企業的經營自主權,轉換企業經營機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等,走出了一條把公有制和市場經濟結合起來發展社會主義的成功之路。這是非常了不起的創舉,如同當初建立公有制一樣,其重大意義怎么評價也不會過高。但不容否認的另一個客觀現實是,在我國國有企業改革過程中同時存在著十分嚴重的問題,“私有化”的陰魂不散,決定國有企業本質的社會主義公有制一直面臨著被抹黑、被詆毀、被閹割的深刻危機,威脅著整個經濟和社會的穩定和發展。
為什么這兩種極端矛盾的現象會同時出現?筆者以為,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國有企業改革在理論指導上出了偏差。眾所周知,國有企業改革的理論依據主要是西方自由主義經濟學的那一套,而不是我們過去奉行的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因為在我們的老祖宗那里確實難找到有關企業改革的現成答案,西方自由主義經濟學才得以大行其道。公正地說,自由主義經濟學不泛真知灼見,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但是,其基本傾向也是毫不含糊的。出于維護資本主義、維護私有制的需要,凡是涉及社會主義公有制及國有企業的問題,其言論總是充滿了意識形態的偏見,信口開河、憑空捏造、混淆是非、指鹿為馬是慣用的伎倆。在我們這樣的國度,可以說馬克思主義已經潛移默化,公有制有著相當的政治基礎、經濟基礎、思想基礎和社會基礎,要全面推行“私有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兩方面的因素結合在一起,就決定了在國有企業改革的問題上,自由主義經濟學只能在局部范圍內、在某些領域中、在一些具體問題上能夠取得不錯的進展,但在涉及整個公有制的存亡時,它就很難做到如愿以償了。
自由主義經濟學主導下的改革已經走進了“死胡同”,國有企業的改革呼喚著馬克思主義的回歸。原有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沒有國有企業改革的具體論述,但是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馬克思主義關于公有制的理論等等,對于國有企業的改革具有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但是局限于原有的理論對國有企業的已有改革大加鞭撻,除了表明自己的態度、宣泄自己的情緒外,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現在需要我們做的是,擯棄過去那種教條主義的陋習,充分吸收自由主義經濟學的合理成分,對其進行馬克思主義的改造,從新的視角審視國有企業的改革,對已有的改革作出馬克思主義的說明,對今后的改革進行馬克思主義的探索。只有這樣,國有企業的改革才可能沿著正確的方向不斷地深入下去,國有經濟也才能更好地主導我國的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的健康發展。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