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主義就是強買強賣
——兼評《究竟是市場經濟 還是強買強賣》
迎 春
《人民日報》6月8日發表了鐘聲的《究竟是市場經濟,還是強買強賣》文章,充分暴露了鐘聲是只知亞當.斯密,不知馬克思、列寧,是典型的資產階級學術權威。
文章一開頭就說:“‘我們將盡最大努力譴責那些不公平的經濟行為,打破市場障礙。‘美國一些政客言辭一向冠冕堂皇。但實際上,現今美方的許多政策和行徑,正在制造種種不公平,成為市場經濟的最大障礙。”這段話充分暴露了作者沒有一點馬列主義和歷史知識。
什么是“公平”的經濟行為?馬克思早就指出,資本主義活動的全部內容和目的就是為了追求利潤,列寧特別指出資本主義發展到帝國主義階段,更是為了獲得更多的利潤,不惜用血和火,用槍炮征服殖民地,重新瓜分世界勢力范圍。英國殖民者就是用槍炮把美國原住地居民幾乎趕盡殺絕,才建立了美利堅合眾國的;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一方面出賣大量軍火、物資給日本等帝國主義國家,大發戰爭財,等到日本偷襲珍珠港以后,才開始對日宣戰。所以,馬列主義早就告訴我們,帝國主義就是戰爭。對于資本主義、帝國主義來說,沒有什么“公平”與“不公平”經濟行為的區分,只有利潤、壟斷利潤。在帝國主義之間的力量發生變化以后,不惜動用槍炮,用血和火改變原有的市場秩序,更不用說提高關稅和經濟制裁了。兩次世界大戰的歷史事實就是最好的注釋;再看看眼前特朗普對待伊朗的手段吧!他不僅退出美國等國家與伊朗簽訂的核協議,而且把伊朗的國家軍隊列入“恐怖組織”,在經濟上更是窮兇極惡地制裁。文章還譴責說:“美國對市場經濟規則進行粗暴地取舍,以實用主義態度處理國際經貿合作。這樣言行不一、強買強賣,哪里符合市場經濟規則,又怎能令人信服?”面對上述歷史和現實的事實,帝國主義國家有哪一點是所謂的“公平經濟行為”,有哪一點不是實用主義。面對這些事實,還企圖美帝國主義“制造公平”,真實癡人說夢。作者更完全忘記了英帝國主義是怎樣用槍炮打開清帝國的大門,在我國“強買強賣”的歷史,在這里提出帝國主義“強買強賣”的問題,是不是太令人遺憾了!
鐘聲在這篇文章中,唯一引用了的話是亞當.斯密說的:“一個事業若對社會有益,就應當任其自由,廣其競爭,競爭愈自由、愈普遍,那事業就愈有利于社會。‘’而且責問“對亞當·斯密這句名言,美國身居高位的政客們是否還記得?”充分暴露其資產階級學術權威的面目。作者完全忘記了我國是共產黨執政的國家,我國的指導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和毛澤東思想。
馬克思在他的一系列經濟學的著作中,明確指出市場經濟要劃分為小商品經濟的市場經濟和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馬克思從兩種經濟的現象出發,揭示了兩種經濟的本質區別:小商品經濟的市場交換表現為:商品——貨幣——商品,資本主義經濟的交換則表現為:貨幣——商品——貨幣‘二者雖然都屬于市場經濟的范疇,但是,有著本質的區別。小商品經濟的交換是為了實現商品的價值,而資本主義商品經濟則是為了實現剩余價值,簡單地說就是追逐利潤。亞當.斯密所謂的“社會”,是指資本主義社會。作者完全忘記資產階級學者與無產階級學者的根本區別,用資產階級學者的話,來規范美帝國主義的現實經濟活動,而完全不知道馬列主義的理論,這樣的文章竟堂而皇之地發表在《人民日報》上,不能不使我們感到十分驚訝!我們希望作者與編者都能夠認真地學習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否則將會出現和發表更多背離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文章!
附錄:究竟是市場經濟,還是強買強賣(鐘聲)
——看清美國某些政客“合則用、不合則棄”的真面目
2019年06月08日08:2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我們將盡最大努力譴責那些不公平的經濟行為,打破市場障礙。”美國一些政客言辭一向冠冕堂皇。但實際上,現今美方的許多政策和行徑,正在制造種種不公平,成為市場經濟的最大障礙。
看看最新的案例。前不久,美國政府以國家安全為名,將中國高科技企業列入“實體清單”,清單上的企業或個人購買或通過轉讓獲得美國技術需得到有關許可。出臺禁令、連環封殺,動用國家機器打壓他國企業,這難道就是美國政客標榜的“市場經濟”“自由競爭”?美方以市場經濟的衛道士自居,對其他國家的發展模式指指點點。與此同時,美國對市場經濟規則進行粗暴地取舍,以實用主義態度處理國際經貿合作。這樣言行不一、強買強賣,哪里符合市場經濟規則,又怎能令人信服?
過去一年多來,美方動輒祭出“國家安全”的大旗,對包括中國企業在內的外資企業投資設置障礙,先后否決了多起外資并購交易。還有些戴著有色眼鏡的美國政客,要么捕風捉影地往中國企業身上潑“安全風險”的臟水,要么慫恿美國人拒絕購買任何中國制造的商品。支撐這些行為的,是“強買強賣”的霸權主義邏輯:美國方便生產什么,世界就必須買什么,而發展中國家只能向美國出口低附加值的產品和服務,必須長期安心做美國產品的傾銷地、低端產品供應地,為了“美國優先”,其他國家必須無條件讓步。
實際上,美國一些政客眼里只有利益、沒有規則,為了實現美國利益可以踐踏任何人間規則。據世貿組織爭端裁決研究報告,美國是迄今為止不遵守世貿組織裁決的最大“不守規矩者”。種種跡象表明,提高關稅已成為美國打壓貿易伙伴的工具,任何國家都可能受到傷害。就連《紐約時報》也承認,美方“多次表示同意與其他國家達成新的貿易條款,但緊接著就談論取消這些協議以實現更多目的”。在很多國際人士看來,華盛頓一味追求“美國優先”,不擇手段實現本國利益最大化,是世界的“麻煩制造者”和“秩序破壞者”。
美國政府的一些行為嚴重破壞了公平、開放、合作的市場經濟規則,其目的就是為了維護美國的科技霸權和技術優勢,這是“見不得別人好”的自私心理作祟。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5G通信所需的標準必要專利申請數量中,中國占34.02%,而美國的僅為14%。美國一些政客由此赤裸裸地宣稱“5G是一場美國只能贏的零和軍備大賽”“干掉華為比達成中美協議重要十倍”。美國一方面指責他國產品存在安全風險,另一方面卻不遺余力收集經濟情報、秘密監視競爭對手,這再明白不過地說明,所謂安全風險的幌子、技術強制轉讓的說辭,都是服務于打壓中國科技發展這一真實目的。最近流行的《美國陷阱》一書的作者直截了當地反問道,“昨天是阿爾斯通,今天是華為,那么明天又會是誰?”
“高尚的競爭是一切卓越才能的源泉。”美國現任政府應該懂得市場經濟的運行規律。踐踏契約精神、破壞法治規則、扭曲公平競爭,美國這樣做不僅不能實現“美國優先”,反而會適得其反。美國政府希望通過加征關稅實現產業回流,但實際情況卻事與愿違,特斯拉宣布在上海投資建廠,哈雷摩托車也決定向境外轉移部分生產線;美國政府希望通過封鎖華為而打壓中國科技發展,但越來越多的國家決定采用華為技術,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最近公開表示“將盡可能多地使用華為技術”??梢哉f,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各國經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比誰的胳膊粗、氣力大的霸權時代將會一去不返。美國政府破壞市場經濟規則的行為,只會給美國消費者增加負擔,削弱美國企業的競爭力。
“一個事業若對社會有益,就應當任其自由,廣其競爭,競爭愈自由、愈普遍,那事業就愈有利于社會。”對亞當·斯密這句名言,美國身居高位的政客們是否還記得?上世紀30年代,美國大幅提高超過2萬種外國商品的進口關稅,引發美國經濟大蕭條,這段歷史美國政客們更不該忘記。違背市場規律、搞強買強賣,一個國家非但不會“再次偉大”,反而只會在大浪淘沙的歷史潮流中自食苦果。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