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核心問題之一,是美方指責中國開放程度不夠,要求中國擴大開放,包括開放貿易市場和資本市場。在特朗普看來,中美貿易逆差高達3000多億美元,是美國出口到中國產品產值的3倍以上,顯然是中國開放貿易市場不足。美方公開要求中國在一年之內就減少貿易逆差1000億美元。然而,經過半年的貿易戰,到年底核算2018年中美貿易,美國對中國貿易逆差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17.2%,在美方看來,這充分顯示中國沒有充分開放市場。我國主流經濟界也有很多人支持這種觀點。這當然是美方一面之詞。這里我們以蘋果在中國的市場待遇和華為在美國的市場待遇為例,比較中美兩國對對方企業的開放程度,分析美國對中國貿易逆差產生的根源。
蘋果公司是喬布斯等人1976年4月1日在美國加州成立的一家電腦公司,最初是利用其他公司生產的硬件組裝電腦,開發操作系統等軟件,對外捆綁銷售,成為最早個人電腦,興盛一時,1980年底公司在美國上市。由于蘋果公司采用封閉模式運作,缺少應用軟件,在八十年代初遭遇其他電腦公司競爭后,就節節敗退,到九十年代初市場份額就降低到5%。2001蘋果公司推出數碼音樂播放器后,開始重新走向成功,2007年推出智能手機,十分熱銷,很快就成為世界第三大移動電話供應商。此后不斷推出新型智能手機,引領智能手機潮流。其主要經營策略是選擇市場上硬件產品,設計手機等電子產品,捆綁公司設計的操作系統和軟件,請代工廠生產,對外銷售。這與個人購買零件組裝電腦并無本質不同,蘋果的優勢是將各類零件較好地整合到一個較小的系統上。與華為相比,在性能上并不占優勢,由于蘋果主要針對歐美市場,并沒有對中國市場優化,在中國通信環境下,性能比華為手機差距甚遠,甚至連一些漢字輸入都存在問題。
早在2001年,蘋果公司在上海投資成立獨資的蘋果電腦(上海)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蘋果中國公司),負責中國境內的產品銷售。此外,生產蘋果公司產品的代工廠主要在中國境內,通常由蘋果公司設計和確定零配件,由富士康公司利用其在在中國開設的工廠生產,再賣給蘋果國際銷售公司,由蘋果國際銷售公司加價轉賣給世界各地的蘋果銷售公司,由它們完成對消費者的銷售;在中國則直接銷售給蘋果中國公司。近年來,中國作為蘋果公司三大主要市場之一,利潤率比歐美兩大市場高得多,雖然蘋果公司在歐美市場通過轉移利潤逃稅避稅,被歐美多國政府懲罰。例如,蘋果公司在華銷售額約占蘋果四分之一,但利潤卻占蘋果三分之一左右。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是我國一家生產銷售通信設備的民營通信科技公司,于1987年正式注冊成立,總部位于中國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坂田華為基地。華為是全球領先的信息與通信技術(ICT)設備供應商。2013年,華為首超全球第一大電信設備商愛立信,排名《財富》世界500強第315位。此后,在國際通信設備領域,華為一直排名第一。2018年7月19日美國《財富》雜志發布了最新一期的世界500強名單 ,華為排名第72位。截至2018年底,華為有18萬多名員工,華為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已經應用于全球170多個國家,服務全球運營商50強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最近,華為又成為新一代通信設備5G系統的領先發展商。
2010年9月華為首次推出智能手機產品。憑借華為在通信技術領域的優勢,華為手機迅速打開市場,銷量在百日內就超過百萬臺;到2011年底銷量就超過2000萬部,成為中國智能手機市場排名前列的主要供貨商。根據國際數據公司(IDC)公布的銷售量統計數據,到2012年7月,華為就成為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機廠商,僅次于三星和蘋果。到2015年,華為在中國市場占據首位,在全球市場,與蘋果不相上下,穩居前三。
然而,華為公司產品卻難以進入美國市場。美國政府不僅不同意華為公司進入美國市場,直接面對美國消費者;而且不準華為產品進入美國市場,包括禁止美國公司購買使用華為通信設備,也不準美國公司向美國消費者銷售華為公司手機等民用產品。更令人憤慨的是,美國政府甚至公然要求其盟國采取同樣行動,禁止使用華為產品。在美國的壓力下,美國、日本、韓國、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以及加拿大紛紛禁止使用華為5G產品。2018年底,美國又指使加拿大逮捕華為首席財務官,要引渡到美國審訊,以便找到打擊華為公司的借口。
如表1所示是華為和蘋果公司在2014-2016年銷售額、利潤和繳稅額對比,從對比數據可以看出,每年蘋果公司的銷售額和利潤都是華為公司的2-3倍,但蘋果公司繳稅額僅相當于華為公司4.7%—18.3%。華為作為中國和世界市場名列前茅的高科技企業,成為美國不遺余力的打擊對象。相反,中國卻默許蘋果公司進入中國市場,最近幾年,蘋果公司每年在中國市場就拿走1200億元以上利潤,而且很少按中國法律交稅納稅,一半以上利潤來自少繳的稅款,甚至還包括占凈利潤30%左右的增值稅,本是蘋果公司代政府從消費者收取的,卻被蘋果公司拿走,等于讓蘋果公司在中國收稅。
讓蘋果公司如此輕易地獲得豐厚地利潤,從而獲得資金優勢,可以雇傭更好地的技術人員發展產品,必然在市場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蘋果公司本來在通信和智能手機領域毫無積累,連組裝手機都要依賴富士康,近年來,蘋果憑借強大資金實力,并購手機零件生產商,開始控制了部分手機部件生產和技術。與蘋果對比,華為面對如此惡劣的競爭環境,能成為世界通信業領先企業和智能手機領先供應商,不能不驚嘆華為公司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
美國不對華為公司開放市場,這并非特例。事實上,美國從未對中國企業開放市場,僅僅是讓美國公司到中國市場采購產品,到美國市場銷售,而不是向中國公司開放市場。也許美國向其盟國開放了市場,但美國從來就沒有向中國開放市場。美國指責中國不開放市場,宣傳美國開放了市場,問題是美國是向其西方盟國,英國、日本、德國、加拿大等國開放了市場,并沒有對中國開放市場。就中美雙方向對方開放市場來看,應該收到指責的應該是美國,而不是中國。
就手機貿易來看,雖然中國向美國開放了市場,美國沒有向中國開放市場,但中國卻向美國出口了大量手機產品,而美國卻沒有向中國出口哪怕一部手機產品,因為世界上大部分手機都是中國生產的,包括美國蘋果手機,而美國早已不生產手機了。其結果必然是美國面臨來自中國的貿易逆差。雖然蘋果手機也使用了少量美國廠商生產的零件,例如,最新的iphone10手機中,美國廠商提供的零件占銷售額2.4%。而美國從中國進口的則是整部手機,價值遠大于美國廠商供應的零件。這就是美國對中國貿易逆差產生的真相,而不是特朗普和美國精英忽悠的中國對美國開放市場不足,要求中國擴大開放市場。美國基本不搞工業消費品生產了,主要生產與軍事武器相關產品,工業界雇傭的勞動力僅為美國政府一半。如果美國不努力增加生產,不能向中國出口產品,如何能夠消除產品貿易逆差?貿易逆差的根源是美國生產能力弱。事實上,美國去工業化是眾所周知的,奧巴馬和特朗普競選總統的時候,都是號稱要使美國重新工業化,事實上卻都做得很少,特朗普上任兩年多來,美國工業占美國經濟比重基本沒有增加。
然而,蘋果公司憑借設計和銷售,獲得的收入就占銷售額60-80%。中國僅僅獲得了工人工資,僅占銷售額2.5--3.5%,蘋果手機的銷售收入,大部分被蘋果公司拿走,蘋果公司的利潤率高達300%左右。雖然美國收獲了貿易逆差,但蘋果手機貿易的收益,大部分被蘋果公司拿走,中國僅僅是工人們獲得了僅夠生存的血汗錢,幾十萬為蘋果生產產品的中國工人收入微薄,甚至都不能讓一家老小在工作的城市生存,只能在老家貧窮落后的鄉村生存。每年蘋果公司在中國銷售手機拿走的1000多億元收入,幾十倍于蘋果給中國工人的工資。如果我們不對蘋果公司開放中國市場,節省的收入,可以雇傭更多的中國工人,讓他們為中國的建設服務,從而讓中國人民獲得更多的收益。
美國政府在全世界范圍全力圍剿華為公司,其目的是扼殺中國的高技術企業,打擊中國在發展技術方面的努力,將中國限制在產業的低端,永遠不能擺脫美國的技術控制。美國的學者早就指出,美國在技術方面的優勢,是美國政府大力支持基礎研究和技術研究的結果。例如,計算機技術是二戰美國軍方發展起來的,互聯網技術來自美國六十年代軍方發展的計算機聯網技術。美國的核電技術是美國政府投資發展的,核電廠投資都來自政府;美國是世界上主要飛機提供商,其核心設備發動機是美國國有企業生產的。甚至蘋果公司產品所采購的零件所應用的技術,就有源自美國政府資助的研發項目。美國政府在研發方面開支,一直占世界第一,遠多于中國和其他國家。 甚至在不久前,僅哈佛大學每年在研發方面開支,就超過中國政府在研發方面開支。美國在技術方面的優勢,離不開美國政府的支持。此次美國動用國家力量打擊華為公司,不僅在技術上支持蘋果,而且在市場上通過打壓對手來支持蘋果公司了。
然而美國一直借助其為各國培養的經濟學家,鼓吹新自由主義市場經濟,要求政府不要作為市場參與者,僅僅作為市場裁判,阻撓各國政府支持企業研發活動。此次貿易戰,美國精英更是公然要求中國政府承諾不支持企業發展產業技術。
美國為中國培養了大批經濟學家,他們早已占據中國經濟界主流,一直成為美國精英的傳聲筒,孜孜不倦地反對中國政府在經濟方面的努力,販賣美國精英的論調,批評中國政府干預經濟,包括限制開放市場等,鼓吹加大對外開放市場,使中國成為美國精英推銷的私有化自由市場經濟。他們總結推崇的北京模式,其目標與美國精英們推銷的華盛頓共識,沒有絲毫的差異,僅僅是實現的手段有所不同。
我國主流精英實際上很清楚中美相互之間的開放是不對等的,例如,很多精英學者曾多次在學術雜志上發表文章,極力論證,鄧小平先生主張的是對美國和西方單方面開放,而不是國際貿易協定要求的對等開放。他們宣傳鄧小平曾說過,“跟著美國的國家都富裕了”,為他們推行的對美國單方面開放制造輿論和理由。
美國對待華為和中國對待蘋果的現實,就充分證明了,美國并沒有對中國開放,而中國對美國的開放,實際是單方面開放,單方面讓美國公司進入中國市場,這并非特例,而是普遍如此,美國從沒有讓中國公司進入美國市場,僅僅是讓美國公司進入中國市場購買中國商品,向美國用戶銷售。而我國經濟界卻讓很多美國不做生產,只搞設計和銷售的皮包公司進入中國,獲取暴利,類似蘋果這樣的公司還有很多,在各行各業都存在,郎咸平教授總結為美國企業的6+1模式。蘋果公司在中國利潤率長期高達300%左右,牟取了超高暴利。最近6年,精英們甚至還默許蘋果少交稅三千多億元,占其在中國所獲利潤一半,包括默許蘋果公司拿走了代政府向消費者征收的增值稅,平均每年高達300億元,約占蘋果公司利潤30%,等于讓蘋果公司在中國向消費者征稅。
我們應公開揭露美國精英的無理要求,理直氣壯地維護我們的經濟主權,公開要求美國政府要對等開放,不能單方面要求我們開放。我們必須在對等原則上處理我們對西方的開放。任何人推銷單方面對外開放,出賣國家主權,讓美國和西方公司在中國牟利,就是對中國人民的極大犯罪,都必將遺臭萬年。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