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起來”——當今中國最大的民意
張志坤
現如今很多中國人依然還有這樣的情結:每當他們唱起電影“上甘嶺”插曲《我的祖國》的時候,無不熱血澎湃,當唱到“這是強大的祖國,是我生長的地方。在這片溫暖的土地上,到處都有和平的陽光”的歌詞,淚水往往要情不自禁地涌出眼眶。為什么會這樣,難道是我們中國人好勇斗狠、習慣于經常性耀武揚威地亮肌肉嗎?
完全不是這樣!全世界一切秉承公正客觀立場的人們都知道,中華民族是一個熱愛和平、也十分友善的民族,但是,這樣一個古老善良文明的民族,百多年來卻嘗盡了家國的屈辱與血淚,當此之時,在國破家亡危機里掙扎與呻吟的中國人呼號和吶喊著祖國快快強大起來,為此他們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為的是 “富國強兵”,讓中華民族掙脫沉淪而實現站起來、強起來。
積壓百年的渴望在“一條大河波浪寬”歌聲中得到盡情的迸發,如果說這首歌經久不衰有什么秘訣的話,秘密就在于它淋漓盡致地映現了民族與歷史的呼聲。
現在,中國已走進了“強起來”的歷史新階段,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中國自然而言地就能“強”了,而要經過許多艱苦的奮斗,要戰勝許多嚴峻挑戰與壓迫,真正實現“強起來”,其斗爭之艱苦并不亞于當年的革命,也并不亞于高唱“一條大河波浪寬”的那場戰斗。以筆者觀之,目前僅僅還處于起好步、開好頭的階段。軍事上有一個規律性的常識,就是要慎重初戰,第一仗一定要打好,如果第一仗就沒有打好,后來的負面影響不可估量。“強起來”這個偉大進程也是這樣,一定要有一個好的開端與起步才行,為此,如下兩個方面的問題不可忽視:
其一,要在精神意志上“強起來”
中國人民必須樹立這樣的信心與信念,即我們的民族是優秀的民族,我們的文化是優秀的文化,我們的文明是有著不竭動力的文明,我們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平起平坐、并駕齊驅,而絕非低人一等。我們當然要學習借鑒別人,但不能因此患上戰略軟骨癥。人類幾千年的歷史證明,中國人能夠走出一條符合自身特點的文明之路,而完全不必跟在別人后邊亦步亦趨,沒有必要在別人面前裝慫當孫子,更沒有必要去做別人的小老婆或使喚丫頭;
其二,要在舉措行動上“強起來”
“強起來”不能僅僅喊口號,也不能滿足于擺拍做樣子,而必須在事關國家民族尊嚴與利益等重大問題上采取切實的舉措行動,這其中包括文武兩手,中國必須高舉合作、共贏的旗幟,但那是對朋友而言;中國還必須手握大棒,因為有人在霸凌中國,對此必須以大棒還擊。也就是說,我們今天仍然需要高揚“朋友來了有好酒,豺狼來了有獵槍”的鏗鏘旋律,既修文德,也張武德,二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廢。那種“戰爭解決不了問題,所有爭端應該以和平談判的方式來解決”的論調荒唐透頂,純屬胡說八道;
現在,中國人民大眾“強起來”的呼聲比以往更加強烈、更加迫切。這是當今中國最大的共識,是中國人最大的思想同心,是中國人思想領域最大的公約數,如果問,當今中國最大的民意是什么,那就是“強起來”。因為“富起來”是一個沒有止境的過程,而“強起來”的訴求則簡單而直接,那就是任何人都不能對中國霸凌,中國再也不應該受這份窩囊氣。否則,所謂的“富起來”也就失去了保證,就要變得毫無意義。須知,一個跪著爬行的人,不管兜里揣著多少錢,都不是一個完整意義上的人。一個人是這樣,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也完全是這樣。
民意就是政治,最大的民意就是最大政治。古語說得好,“民之所欲,天必從之”。從民之所欲,順應最廣大人民群眾的要求,就能得道多助,就能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上戰勝一切敵人和一切艱難險阻。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