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斌: 大家都來建議如何化解CDS大殺器風險
我提出上述拙見旨在拋磚引玉,歡迎網友們對如何防范CDS潛在風險提出意見,特別希望對上述三組試點方案提出具體的建議,可以在我的新浪博客、微博的評論中闡述寶貴意見,我會將網友建議匯集起來并撰寫報告向上反映。
【楊斌:中國社會科學院創新工程國家經濟安全課題首席專家、研究員,微信公眾號yangbin999楊斌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6015759206,
近期新著《金融軟戰爭—當心股票、存款橫遭劫掠》,中國經濟出版社,2016年9月。http://weibo.com/p/2304181669133660102wud3】
從維護社會經濟穩定出發化解CDS風險
中國應認識到金融衍生品不是當代美歐國家的金融創新,而是重新恢復金融資本主義早期階段的陳舊金融工具。由于金融衍生品在1929年大蕭條中的惡劣作用,在羅斯福時代遭到了金融監管法規的明確禁止。
羅斯福時代金融法規主要包括兩大方面的內容,一是禁止金融衍生品等危害巨大的投機工具,二是切斷為投機工具提供資金彈藥的銀行融資渠道。這些法規成功幫助美國克服了大蕭條,促使資本市場平穩運行了長達半個多世紀。
20世紀90年代,美國廢除羅斯福時代禁止金融衍生品的商品交易法規后,全球各地頻繁出現了金融衍生品造成巨大危害的案例,如美國加州橙縣因購買金融衍生品陷入破產等。
現實暴露出金融衍生品危害后理應立法加強監管,但是,美國國會反而通過了放松監管的法規,原因是遭受損失的大多是地方政府、工商企業,而華爾街大銀行卻從中賺取了巨額利潤。
1999年華爾街進一步花費巨資游說國會,廢除了羅斯福時代切斷投機融資渠道的監管法規,銀行巨額存款流入促使金融衍生品泡沫驚人膨脹,次貸違約衍生品CDS規模膨脹了近百倍,短短數年就釀成次貸危機并引發全球金融危機。
中國也有許多金融衍生品造成慘重損失的例子,如中航油、中信泰富以及國企、民企的巨額虧損案例,造成中國新興富豪巨虧的累計期權衍生品案例等。國資委曾明令禁止央企參與金融衍生品交易,但是,金融部門卻沒有出臺類似法規防止金融國有資產流失,應該試點將金融國有資產納入國資委的統一管理。
當前美歐面臨的極右翼政治勢力崛起的換屆政治風險,直接源于次貸危機引發的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全球危機,也就是說源于CDS之類信用違約衍生避險產品,由此可見,CDS不僅沒有防范次貸違約風險,還帶來了今天美歐政治換屆風險。
中國應該從維護社會經濟穩定的戰略高度,著手建立防范CDS潛在政治、經濟風險的防火墻。中國應該對改革試點的寶貴經驗進行制度化、規范化,建立廣泛提議、科學試驗、民主評估和謹慎推廣等方面的完善制度,科學地鑒別出美國金融改革建議的各種潛在風險及防范措施。
中國應該針對CDS進行三組有控制的局部對比試驗,第一組可選擇鋼鐵、煤炭、房地產債務引入CDS衍生避險工具,試點規模必須確保負面效應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圍,考慮到美國次貸違約CDS曾經造成了廣泛危害,重點觀察其帶來各種危害的原理機制和防范措施。
其中一個分組像美國那樣允許CDS超過避險債務規模,允許CDS衍生產品在金融市場上自由定價、銷售,考察這種試點方案中對交易各方利益和風險的影響,CDS是否像美國那樣蛻變為賭博下注謀取暴利工具,如何防范國際投機資本利用CDS作空中國經濟獲取暴利等;
另外一個分組不允許CDS超過避險債務規模,僅僅允許其像火災保險那樣對需要避險的債務人銷售,重點考察是否會降低企業、銀行控制風險的警惕性、積極性,債務人是否會購買債務保險后故意違約套取騙保暴利,如何及時發現、甄別、制止和懲罰類似的欺詐騙保行為。
第二組試點習近平主席一貫強調的兩手并用調控方法,通過計劃與市場相結合辦法控制盲目投資帶來的債務風險。2000年我的專著就預見到美歐將會頻繁爆發金融危機,提出了借鑒羅斯福二戰時的計劃與市場相結合辦法刺激經濟,既能充分啟動閑置產能又防止盲目擴張造成新的產能過剩。
我的建議因涉及計劃調節沒有受到重視,但今天面對鋼鐵等嚴重產能過剩,中國已經恢復計劃調節如五年內不允許鋼鐵等行業擴大產能,煤炭像汽車單雙號限行一樣全年開工兩百多天。計劃調節主要限制過剩行業的盲目生產和投資,能夠避免削價競爭、普遍虧損、債務違約和連鎖破產。中國國有建材總公司曾運用這種辦法吸引眾多私企加盟,成功實現了扭虧為盈并廣受困難私企的歡迎。
我認為這是能夠消除信貸違約背后的經濟風險的治本之策,根本不需要引入CDS給國際投機資本作空中國機會。中國應該鼓勵地方、企業、民眾代表進行客觀評估,反復試驗、比較這種辦法與CDS對各方面利益的影響,然后從社會整體利益出發選擇最佳的防范債務風險方案。
第三組不采取任何特殊的防范風險辦法以進行客觀比較。
由于銀行、保險公司參與CDS衍生避險產品的交易,必然影響到廣大民眾的存款和各種保險權益的安全,因此,應該鼓勵民眾參與試點方案的設計、實施和監督,特別應鼓勵定期輪換的各階層民眾代表參與效果評估,了解民眾對試點效果的真實想法和改進建議。
我提出上述拙見旨在拋磚引玉,歡迎網友們對如何防范CDS潛在風險提出意見,特別希望對上述三組試點方案提出具體的建議,可以在我的新浪博客、微博的評論中闡述寶貴意見,我會將網友建議匯集起來并撰寫報告向上反映。
2016年我的新著《金融軟戰爭—當心股票、存款橫遭劫掠》,提出了對改革試點的寶貴經驗進行制度化、規范化,建立社會制度創新的科學試驗和民主評估機構的設想,建議在涉及到民眾切身利益的各種社會經濟領域,諸如股市改革、金融創新、房地產改革、產業調整等,應該鼓勵民眾廣泛參與各種試點方案的設計、監督實施并評價效果,這樣不會影響政府行政的權威性和統一性,還能有效預防倉促引入股市作空機制等嚴重的改革失誤,誘發大股災并影響到政府部門和傳播媒體的聲望。
抑制CDS資產泡沫才能貫徹中央精神
近年來中國股市、樓市、期市反復出現了驚人的投機泡沫,商品期貨泡沫的膨脹達到了令人瞠目結舌的程度。2016年7月中央政治會會議明確提出了抑制資產泡沫,表明黨中央察覺到金融市場反復發生資產泡沫的危害。
2016年9月有關方面宣布引入信用違約衍生品CDS,名義上是有利于防止債務違約風險實際上會刺激更大資產泡沫,這表明仍然沒有吸取引入股市作空工具引發大股災的教訓,依然將引入美國流行的金融創新作為深化改革的方向,完全忽視了美國信用違約衍生品CDS引發次貸危機的教訓,這完全違反了中央會議關于抑制資產泡沫的精神。
2000年左右美國的信用違約交換CDS規模僅有數千億元,但在銀行巨額資金流入和高杠桿的刺激下迅速膨脹,短短數年次貸違約衍生品就達到了六十多萬億美元規模,迅速轉變成遠遠超過股市、樓市泡沫的特大資產泡沫,釀成了次貸危機并引爆來2008年全球經濟金融危機。
中國金融改革究竟為何反復多次被同一塊石頭所絆倒?中國金融改革的確應該反思效仿當前美歐金融模式的思路,許多金融界人士存在著根深蒂固的崇拜美歐情結,將美歐金融模式視為最發達、最完善的金融體制,盡管美歐的金融業頻頻發生種種丑聞和動蕩危機。
許多人根本不愿意聽到批評美歐金融模式的意見,認為即使美歐金融模式有問題也是優點大于缺點,不然美歐為何會取得令人羨慕的經濟繁榮、高度發達。這種隱藏內心的崇拜美歐情節不會直接表露在經濟爭論中,但卻是許多著名的經濟學家明確主張改革應效仿美歐模式的原因。
我的新著《金融軟戰爭—當心股票、存款橫遭劫掠》,有很大篇幅專門論述這種崇拜美歐情結產生的原因、謬誤和危害,還論述究竟什么才是美歐戰后經濟繁榮的真正原因,什么才是中國應該借鑒的美歐金融改革的真正成功經驗。
我的新著從歷史和理論兩方面考察了美歐戰后繁榮的原因,指出20世紀8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初期恰逢東西方發生思想巨變,當年美歐開始流行反對羅斯福時代和二戰后社會改良的新自由主義思潮,誤導了改革開放初期人們將訪問美歐時看到的經濟繁榮景象,不是歸功于羅斯福時代開創的真正成功金融改革,而是歸功于新自由主義金融自由化的極端市場理念。中國改革效仿當前美歐否定社會改良的新自由主義經濟模式,非但不可能復制美歐戰后社會改良時期令人羨慕的經濟繁榮,反而可能會重蹈美歐二戰前的貧富分化、頻繁經濟危機甚至大蕭條的覆轍。
人們僅憑強烈的感官印象又急于求富就會盲目崇拜美歐模式,卻不區分社會改良時期和當前新自由主義的美歐模式有天壤之別,這種盲目的崇拜美歐模式的改革沖動雖不難理解、屬于人之常情,卻有可能像前蘇聯東歐國家效仿美歐一樣帶來災難性的致命惡果。
2016年7月美國大選中金融改革風向驟然發生了巨變,在桑德斯的鼓動下美國社會出現了恢復羅斯福改革的強烈呼聲,民主、共和兩黨為贏得選票支持不得不順應民意潮流轉變。民主黨全國高層領導機構通過投票表決一致決定,將恢復羅斯福的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寫入了大選綱領,通常反對政府監管的美國共和黨這次也主張恢復羅斯福改革。
盡管華爾街人士詛咒這是愚蠢的政治主張和經濟政策,但是,9月份美聯儲對恢復羅斯福法規的態度驟然發生了變化,向國會建議中稱應該禁止大銀行的混業經營,還稱其在廢除羅斯福法規的混業經營環境中難以防止金融動蕩頻發。美聯儲官員雖然竭力維護華爾街利益但政治上更為圓滑,深知一旦恢復羅斯福法規可能被追究法律責任并淪為階下囚,還是順應社會潮流、改變立場以免遭受牢獄之災。當前羅斯福改革回歸幾乎已經形成不可阻擋的潮流,就連當年提出廢除羅斯福法規的國會議員,也表示悔恨不已并將會支持恢復羅斯福法規。華爾街深感危機并可能加緊向中國輸出其災難性金融模式,通過獲取更多的海外投機暴利來彌補在本國遭到限制的損失。
當前美歐正在實行并竭力向中國推薦的金融自由化模式,完全否定了羅斯福實施的真正金融改革的成功經驗,拋棄了半個多世紀以來避免大蕭條災難重現的金融政策法規,促使羅斯福時代禁止的金融衍生品重新返古復辟,CDS之類高杠桿金融衍生品一旦獲得銀行巨額信貸支持,投機貪婪就會迅速膨脹并在短短數年釀造致命的特大資產泡沫。中國應堅決貫徹黨中央關于抑制資產泡沫的精神,不能允許CDS之類釀成次貸危機的金融衍生品再次禍害中國。
1999年美國國會廢除了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之后,銀行杠桿資金流向投機領域催生了前所未有的泡沫膨脹,連續不斷出現了股市、樓市、CDS等金融衍生品泡沫,短短數年就先后爆發了網絡泡沫、次貸危機等嚴重危機,重新讓已經消失了半個多世紀的大蕭條陰影回歸。
2008年危機后美聯儲耗費了天文數字的巨資反復救市,當前又再次瀕臨爆發特大全球經濟金融危機的邊緣,而且因反復救市缺少宏觀政策彈藥面臨著無藥可救的困境。這表明西方主流經濟學已經陷入完全失敗的困境,只有發生深刻的經濟思想革命才能避免大蕭條災難回歸。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