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重慶時報》在頭版下方登出“重慶時報喊你付款”的公告,向兩家當地房地產置業公司催廣告款。公告方為重慶華博傳媒有限公司。一則公告,折射出兩個紙媒與房產兩個行業的困境,也牽扯出兩者之間那微妙的關聯來。
曾經親密無間,如今反目成仇
公告方華博傳媒是誰?上市公司華聞傳媒年報顯示,重慶時報社2007年起將廣告、發行、印刷等經營性業務授權華聞傳媒的孫公司重慶華博傳媒有限公司獨家運營。兩位“老賴”——遠大置業、半山一號分別為旗下“戴斯大衛營”和“曼哈頓”項目在重慶時報刊發廣告,廣告費至今未付清。都市報與房產商,這對曾經的親密伙伴,淪落到在報紙頭版公然決裂,個中變化值得玩味。
沒有房地產業,就沒有傳統都市報的今天
新浪董事長曹國偉2011年接受采訪時曾比較中美報業的生存環境。在他看來,美國報紙消亡如此迅速,原因在于“本地信息廣告是主要,或唯一廣告來源,完全被互聯網代替了”。中國報業環境與美國不同,“中國分類廣告從來沒有起來過”,過去這些年主要是房地產、汽業、金融廣告支撐起報紙收入。
紙媒崛起,房地產廣告居功至偉。經濟基礎決定話語權力。身處行業之中便可知道,過去十余年中,哪家報社的房產新聞部領導不是在報社內部最說得起話的中層干部?
2003年至2013年,中國房地產業發展的黃金十年也是報業發展的黃金十年。沒有中國房地產市場,就沒有傳統都市報的今天。根據中國廣告協會發布的《2013年度中國報紙廣告市場分析報告》,即便在報紙廣告已隱隱然陷入衰頹之際,房地產仍逆勢上揚,對報紙廣告的增量貢獻率達64.5%。2013年全年,報紙房地產廣告同比增長了17.5%,以一己之力給轉型乏力的傳統媒體續了一口命。
橫幅與頭版,媒體轉型期的辛酸具象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房地產業風光不再,而都市報曾近的意氣風發,也變作如今的苦苦掙扎。今年1至8月,報紙廣告降幅達到33.6%,其中房地產行業降幅最大,高達44.9%,集中度占比從31.5%下降到26.1%。中國經濟新常態下,房地產業陷入泥潭,高度依賴房地產廣告的紙媒也無可挽回地隨之式微。休刊聲陣陣,寒冬已然降臨。
《重慶時報》對此肯定深有體會。消息稱,同為華商傳媒旗下報刊,《華商報》報社已于8月份大幅裁員,數個部門員工被整體裁撤。《新文化報》和《華商晨報》也已先期完成裁員數百人的任務。《華商報》報社門口被裁媒體人拉起的抗議橫幅,《重慶時報》頭版下方的催債公告...僅存的話語權和影響力,發出的卻是為自己維權的聲音。時局艱難,這便是媒體轉型期辛酸與無奈的具象。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