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宏觀調控和當前股市狀況的再思考
?。▽懹?月17日)
很久沒有撰寫經濟評論了,主要是想多學習一段時間,莫讓自己的思考進入到程式化或固化之中,另外一點是中央對經濟的定調與筆者所研究的存在明顯沖突,這就需要我密切地關注經濟的實際發展動態,少說多看,事實將更具有說服力。
從上半年國內的經濟運行來看,經濟發展與我們去年底或今年年初的一些判斷基本上是相吻合的,中央的宏觀調控政策確實給經濟發展帶來了許多困難,從前五個月的多項經濟數據來分析,GDP增長是不太可能達到7%的,通過進出口等一系列數據來推算,增速應該是回落到6%左右。
可以說當前的經濟形勢是很嚴峻的,是自2008年以來最嚴峻的時期,如果在這種情況下還要用就業率等個別數據來搪塞經濟下滑嚴重的問題,這是對中國經濟發展不負責任。就業數據不僅存在滯后效應,而且無法預警經濟危機,譬如說經濟危機前后對比,就業數據會出現明顯的線性落差,所以當前的就業數據不足以證明經濟的穩健性。
觀察目前的經濟發展是否穩健,我認為要從以下幾個重要方面來思考:1、實體經濟是否穩健;2、金融與實體的配套是否合理;3、結構調整是否順暢;4、債務問題是否得到緩解;5、金融核心銀行業風險系數是否合理;6、投資、消費、進出口三駕馬車數據;7央行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與經濟的平衡關系等等。若我們就以上這些要素來解讀當下的經濟,會意外的困惑。
就實體經濟而言,看一下生產者物價指數(PPI)等數據,再看下大宗商品與現貨等市場的價格基本就一目了然了,實體經濟尤其是傳統產業已經不堪重負,煤炭鋼鐵等行業出現了大量失業人員,經營狀況也在持續惡化。
現在看來中央對傳統行業的調控明顯過度了,所謂的倒逼式改革變成了一刀切,市場規律變成了行政命令,變成了政府規則,這有悖于市場經濟規則。如果說倒逼改革一定能產生新的朝陽產業來替代舊產業的話,那么這是經濟規律,但問題是倒逼與產業升級不是必然關系。所以宏觀調控在很大程度上違背了傳統行業的調整規律,將有序的中長期調整變成了命令型的短期一刀切,極端化的調整必然造成了多行業的震蕩,這樣做的效果不僅沒有加快經濟的轉型,還迫使一部分傳統產業負債增加,同時加重了銀行的風險,這是調控政策的明顯失誤。
舉個例子來講,中國在國際鐵礦石高價時期,極力收購澳洲的一些鐵礦,收購完成之后,國內又開始強勢調控傳統行業,造成鐵礦石、鋼鐵價格暴跌,這造成了中國海外收購嚴重虧損,國家幾十億、上百億美元補貼這些海外收購。調控造成嚴重的內損外耗,這樣的調控政策確實令人費解。
污染、高能耗、低效等問題不是一刀切就可以解決的,中國是以制造業為經濟核心的,在核心上做手術要慎之又慎,要高度尊重產業的調整規律,不然就會出現嚴重的經濟問題。對于傳統行業的過度調控,筆者認為中央應迅速糾正,讓傳統行業的調整回歸到合理的可控的中長期調整之中,這是穩定當前經濟非常重要一步,也是緩解工業品價格通縮問題的很關鍵一步。
金融是服務業,要服務于實體經濟。對于實體與虛擬經濟之間的關系,探討最多的莫過于2008年經濟危機之后,美國經濟危機的爆發恰恰就是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嚴重失衡所導致的,所以對于中國的金融改革來說,防止金融改革與實體的分裂是至關重要的備案。
關于利率與匯率等金融改革問題,筆者過去已談過很多,這里就先放一下,主要談下資本市場的問題,首先談下證券市場。
股市的合理上漲有利于調動經濟的積極性,股市的合理上漲會緩解地方乃至企業的債務問題,滿足一些企業的直接融資需求,能夠合理調配社會資金,優化資本,合理再分配社會財富??赡壳皣鴥裙墒械陌l展令人憂心,股市沉寂多年之后猛然一飛沖天,陷入到瘋狂的投機賭博之中,極速泡沫化,這嚴重威脅了經濟的發展。中央的調控政策本意在控制杠桿與風險,這也是中國經濟緩沖期的調整要點,但是股市的泡沫化與這一思想完全背道而馳,兩融加劇股市投機與杠桿化,而且泡沫化的股市在很大程度上封閉了央行的貨幣政策,本該適度寬松的政策,畏懼于瘋牛而躑躅不前,給經濟調整帶來了更多不確定性,同時瘋狂的牛市造成了社會資本向股市高度集中,這導致實體經濟融資更加困難,消費下降,很容易使股市成為少數人占有多數人財富的最佳機會,使社會貧富分化更加嚴重,更為關鍵的是:股市泡沫化是經濟危機的重要條件。
與股市相反的是大宗商品市場的熊市,兩者的反差一是說明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的占有,說明金改對實體的部分替代,是結構調整的一部分;二是說明宏觀調控下實體經濟的失速超出了常規。近8、9年來,幾乎找不到大宗商品價格的合理區域在哪里,價格不是暴漲就是暴跌,這不是一個要求穩健的經濟體應該具有的特征,價格的兩級化與商品的金融化是有關聯的,而今天的大宗商品市場的熊市其道理與股市是相同的,股市在博弈多頭,商品期貨在博弈空頭,兩大重要的資本市場都是處在瘋狂的賭博之中,這使高度投機撕裂了貨幣與商品的正常關系,價格體系更加無序,在這樣的條件下,中國經濟想不出亂子都難。
就證券市場而言,還存在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股市泡沫化、人民幣高位掛鉤美元,如果再加上即將開放的資本賬戶,這三者顯然構成了國際資本撤出中國的最有力條件,這令人不可思議。我們是研究國際國內市場并堅持長期投資的人,這樣的資本市場架構與金改政策相結合,難道不是利于國際資本沉重打擊中國經濟嗎?!
國內現在的一些金融改革以及市場現狀已經產生了混亂,制約了經濟穩健發展,為經濟惡化埋下伏筆,所以建議國家應該高度重視這些問題。
中國經濟應把預防經濟危機放在首要位置
(寫于7月1日)
前文筆者提出了對中國股市的擔憂,以及股市可能會對經濟帶來嚴重的沖擊,不幸言中。上證指數兩周內暴跌近千點,引起了市場的恐慌,與此同時,大宗商品長期的熊市依然沒有改變,一些品種繼續暴跌再創新低,這些現象說明中國的資本市場已經處于混亂之中,從市場的綜合現象來分析,國內金融市場處在很危險的境地,如果處理不好,存在引發金融危機的可能。
股市暴跌以后,許多經濟學者呼吁救市,筆者對此表示贊同,但是救市的觀點與一些經濟學者有所區別。
第一、當前資本市場不僅僅是證券市場出了嚴重的問題,而是證券市場與大宗商品市場同時出現了嚴重問題,所以在處理金融市場危機的時候,要兩者兼顧,這樣才能有利于解決市場的高風險,僅處理股市問題是遠遠不夠的。就兩個市場的穩定而言,限制惡性做空無疑是最有力的手段,這也是美歐在處理金融市場嚴重危機時所采用的必要手段之一。惡性做空本身就是違規甚至是違法行為,依據法律法規處理市場的違規違法現象是對市場的尊重也是對投資者的合法維護。從兩個市場目前的惡化情況來看,商品市場的惡意做空要遠甚于證券市場,這不僅嚴重破壞了價格體系的穩定,還直接威脅了多數行業與產業的安全,這一事態的發展,已經嚴重地動搖了國內實體經濟的走穩,甚至可以說商品的金融化炒作已經把中國的實體乃至經濟都拖入到非常危險的境地。所以要妥善處理好煤炭、鋼鐵等價格崩潰問題,積極穩定市場,才能切實處理好目前的問題。
第二、中國股市的穩定不需要鼓吹改革?;蛘咂渌裁磁?,而是需要合理市盈率下的穩定股市,在總體市盈率合理的情況下,在大盤維持穩定的前提下,讓投資者自己去挖掘個股的價值,減少整體性的市值嚴重縮水問題,避免引發投資者群體對改革的集中反彈。要適度限制期指的惡性炒作,限制因期指惡意炒作而導致的非理性巨震,利于穩定股市。總體來說中國股市現在的市盈率是偏高的,如果在市盈率偏高時期去渲染牛市,這是嚴重誤導廣大投資者的行為。在這次非理性的行情波動中,國內一些主要媒體或機構要吸取教訓,不要再做市場的黑嘴而飽受社會質疑與諷刺。我認為證券市場當前最需要的是區間穩定,而不是再造高泡沫。
第三、國際市場方面,受希臘問題影響,美歐主要股市也出現較大的動蕩,對于長達7年之久并連創歷史新高的美歐股市來說,市場風險非常大,所以希臘問題一旦沒有處理好,歐美市場也可能產生新的大動蕩,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到國內股市,所以在處理國內資本市場的困境時需要將國際資本市場的新變化考量進來,做好預防工作。
第四、由于中國的經濟面臨很嚴峻的考驗,所以建議央行在施行貨幣政策時要有連續性,要給予市場更強的預期,中國經濟需要更強的預期,這樣才有利于真正的穩定市場,信心就是黃金,有時比貨幣等政策都重要,因此提醒央行貨幣委員會以及其他政府部門,莫在經濟穩定的關鍵時期給市場信心潑冷水,導致市場出現大的動蕩,使中央的穩定經濟工作功虧一簣。
第五、金融改革速度要減緩,要以穩為主,而不是以美國等國家要求的改革時間表為主,金融改革要符合中國經濟的發展規律,不能使國內金融改革與實體經濟脫節,嚴重損害國家與民眾的利益。筆者贊同一些學者的提出的減緩金融改革的意見,這對穩定當前的經濟頹局至關重要。
第六、中國股市現在已經是世界第二大股市,但是中國股市的監管缺位問題依然十分嚴重,不能總讓監管缺位給股市或期貨市場帶來災難,是該加強監管的時候了。
中國經濟現在所面臨的問題是嚴峻的,一旦處理不善就會導致更為嚴重的問題,所以建議中央要出手果斷,快速反應,加大力度,思路清晰,不能再讓市場的負面問題不斷惡化,從而導致災難性的后果。往往最簡單直接的方案就是處理市場負面最有效的方法,所以針對目前的危機處理要有明確的針對性。
救市不是打補丁
(寫于7月13日)
上篇文章筆者提出應把預防經濟危機放在首要位置,之后股市與期貨等市場也確實都出現了巨幅下跌的過程,金融市場出了嚴重動蕩,國內出現了金融風險,存在向系統性風險擴散的可能。目前國家采取了強勢的救市措施,主要是針對股市的,這是值得商榷的問題.
股市在連續暴跌之后,中央在社會呼聲中出臺一系列強勢措施,為防止股市擴大跌幅,財政部、央行、證監會等各重要部門先后發聲穩定股市,證金公司等出巨資入市穩定市場,僅7月7日和8日兩個交易日,證金公司動用的資金規模就合計超過了4000億元。這次救市可以說是自國內股市創建以來最大規模的救市。
股市經連續暴跌之后,存在反彈要求,再加上政府強勢的救市行為,后期股市應會穩定一個周期,可問題在于股市穩定了,是不是國內金融市場就整體穩定了?是不是經濟就整體穩定了?
這次救市過程中存在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的現象,各主管部門對期貨市場的崩盤幾乎閉口不談,大宗商品市場的嚴重下挫程度比2008年經濟危機時期還要嚴重,政府在救市過程中居然沒有出臺相關穩定期貨市場的措施。也就是說國內資本市場現在是證券市場與大宗商品市場同時出了嚴重的問題,挨了兩記嚴重的槍傷,政府在救治過程中卻只去補救了一處槍傷,而任由另一處重傷繼續惡化,這是救市行為嗎?所以現在的救市措施存在很大的漏洞,存在很多令人費解之處,不論從資本市場上看還是從經濟上看,國內都沒有拿出一個有效的綜合治理方案來,目前的救市措施還是一種打補丁方式。
2008年經濟危機時期,國內的商品金融化程度還不高,但是隨著國家金融改革的快速遞進,時至今日,國內商品的金融化已經具備了相當大的規模,對國內工農業等有相當大的影響力,因此保證大宗商品市場的相對穩定對穩定國民經濟有重要的意義。
用鋼材問題舉個例子,就鋼材煤炭等大宗商品價格暴跌問題我已經談過多次了,但是問題至今還在繼續惡化,鋼材煤炭價格還在連創新低。今年前5個月,中鋼協101家會員鋼企實現總營收1.3萬億元,同比下降16.9%,重點鋼企主業虧損近165億。寶鋼集團總經理陳德榮發言稱,“螺紋鋼都跌到1900塊錢/噸了,連1塊錢/斤的白菜價都不如”。而鋼材前幾年最高價時每噸超過5200元。6月份的數據雖然還沒有出來,但鋼鐵行業的情況肯定更糟糕,煤炭等也同樣如此??梢妵鴥痊F在大宗商品市場的惡化情況,以及對國內實體經濟的沉重打擊。
大宗商品市場事實上是惡性通脹與通縮的兩個極端演化,這個演化過程不完全是市場需求問題,這些年來大宗商品的惡性通脹到現在的惡性通縮,很大程度上就是金融炒作的結果,是市場操縱問題,很難想象一個以實體經濟為核心的中國會任由這樣的價格波動來危害國家的產業發展與國家經濟安全。金融本是為實體服務的,現在反過來了,金融是為打擊和殲滅國內實體服務的,這對中國這樣的制造業大國來說,無疑是災難性的。
大宗商品市場現在面臨的問題就是一個過度的炒作問題,是一個操縱市場的問題,是一個過度缺乏法制監管的問題,這和股市是同樣的問題。當公安部協同證監會嚴打股市惡意做空時,股市應聲企穩,有人說公安部一查比什么都好用,為什么會這樣?原因就是中國資本市場長期缺乏法制,對于刻意破壞市場,刻意擾亂國家經濟安全的行為過于放縱,把這些過度作惡者當成市場化的一部分,所以才會導致金融市場出現了嚴重的問題,中國金融市場的自由化實際上成為了腐敗溫床,這是廣大投資者深惡痛絕的問題。
所以我在《中國經濟應把預防經濟危機放在首要位置》一文中談到的關鍵問題就是股市與期貨市場要綜合治理,不能只救股市。當時期貨市場還沒有徹底崩盤,但是一拖再拖,結果導致了期貨市場也出現了嚴重崩盤的現象。對股市的非理性暴漲與期貨長期熊市的不聞不問,才形成了當前的金融風險,國家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人力財力來補救,難道還要讓這樣的監管缺位人為導致的金融災難繼續下去嗎?再任由這樣的情況發展下去,那就是政策腐敗,是政策刻意在制造市場漏洞為腐敗服務。
因此筆者并不認為穩定股市之后,中國的金融市場輕易就會穩定,因為出臺的不是金融市場綜合治理方案,也不是經濟調整的整體方案,按照原定的政策執行下去的話,經濟只會更困難。
既然國家對股市出臺了系列措施,那么就應該針對當前的經濟下滑與通縮等問題統一治理,股市真正穩定的基礎還是國民經濟的整體向好,還是實體經濟的穩健,這是雷打不動的常識,所以出臺股市的救市政策時,考慮的問題應該更宏觀,不能只去打漏洞補丁,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是要全盤考量,不能說今天剛穩定股市,明天期貨市場又出了大問題,然后拿著權力與財力在市場上四處打漏洞補丁。國內經濟走到現在可以說出的問題已經夠多了,再經不起更大的風浪了。
雖然中央還握有各種手段來穩定經濟,但這些手段無非還是量化寬松、積極財政、加大投資等方式,問題是一旦經濟再繼續惡化,所帶來的債務問題會更嚴重,采用的手段也會更激烈,給未來經濟帶來的后遺癥也越大,鑒于當前經濟的困難形式,筆者認為早調整早好,實際上現在政策調整已經有些晚了,給經濟帶來了很大的不確定性,中國經濟現在可以說已是火燒眉毛了,回旋的余地并沒有那么大。
2012年美國經濟還處在不穩定時期,國內沒有多少人看好美國經濟,當時筆者撰文談到美國經濟將走穩并會回到3%左右的發展速度,遭到了很多人的嘲笑,后來發展情況與我預估的基本相符,當前筆者再提出一個新分析,提供大家思考。
美國經濟只是周期性穩健,而不是長期性穩健,因為美國經濟的實質并沒有發生根本改變,當初筆者在談美國經濟復蘇時,就美國經濟復蘇提出了幾個重要點,一是增產原油;二是推動地產,再加上穩定股市與美元升值等,這是美國復蘇的重要內容,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雙修復,美國經濟才可能周期性好轉。
美國經濟當前表面上雖穩健,但股市的泡沫化問題比較嚴重,一旦未來美股下跌,筆者預判將是一個較大級別的調整,美國遲遲不敢加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擔心股市崩盤,一旦美股再次崩盤,這次美國經濟就更難收場了,所以美國不斷采用外圍的壓迫手段,打壓其他國家市場,強化美元地位,促使美元回流以支撐維持美國的證券市場等。
由于美股連續7年牛市,并創出歷史新高,投資價值明顯下降,投資收益比縮小,中長期會限制資本的不斷流入,若資本長期在美股中無收益,那么資本就會逐步退出美股尋找新投資點,由于美股上漲幅度過大,下調幅度也會相應加大,這是成正比的,美國經濟可能因此再度受挫。由于美股支撐的不僅是企業的融資等功能,其背后還支撐著美國龐大的債務影子銀行等平臺,所以美股一旦大幅下挫,美國經濟就會再度動蕩。因此應充分考量美股未來發展對美國經濟的威脅,乃至對整個世界經濟的威脅。
如果中國當前不能有效的穩定經濟,積極擴大內需,一旦美國再次出現大問題,那么中國經濟之路又在何方呢?如不深入思考這些問題,中國未來要出很大的問題,甚至是滅頂之災。有些人對美國經濟現在過于樂觀了,而筆者判斷美國未來幾年可能還要出較為嚴重的問題。
國內進出口由于外需以及虛假貿易的下降,導致進出口下降,這次股災又打擊了一批中產階層,會進一步嚴重影響消費,進出口、消費都存在問題,只寄托投資是有難度的,三駕馬車現在來看并不能靈活地運轉,所以國內經濟的穩定并不是有工具有手段就可以輕易解決的。
從內外兩個經濟環境來分析,都存在相當大的不確定性,而對于中國來說首先就是從自身出發,夯實內部,讓經濟內循環更協調,把金融改革等力度向教育、醫療、居民收入等改革上側重一些,釋放出國內的消費能力,從消費端、投資端等多點觸發中國經濟的活力,穩定當前的經濟。宏觀調控應回到適度的量化寬松政策,而且要明確這一點,不明確這一點,市場就會長期缺乏信心,實體經濟就還要繼續受挫,經濟的不確定就會更多。
政府還在原定的宏觀調整政策與當前的現實之間搖擺,希望政府能勇于調整政策,做出快速反應,糾正經濟政策上的一些錯誤,迅速穩定實體經濟,這樣做,不僅不會受到社會的質疑,反而會受到社會的好評,能夠穩定經濟,誰又會不歡迎呢?當前中國處在一個政策性的十字路口,是該做選擇的時候了。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